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我国聋儿康复事业的发展中,许多聋儿经过听力语言康复后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由于种种原因也有不少随班就读听障儿童“回流”。本文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反思,认识到聋童“回流”的真正原因是语言问题。文章强调了研究并满足聋童的特殊需要是聋童随班就读教育的基本特点,其特殊需要的核心就是发展语言。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学龄前随班就读听障儿童在班级中的同伴关系,分析其社会适应状况。方法采用同伴提名法,对18名随班就读听障儿童(小班4名,中班7名,大班7名)在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进行3次社会交往类型评估。结果3次评估中,听障儿童最多的社会交往类型均为“一般型”,其他交往类型较少;听障儿童的社会交往类型随时间推移呈现一定的变化。班级中听障儿童群体的存在影响了其整体被接纳的程度。“交往技能”的高低、是否遵守“规则规范”、“权威影响”等因素直接影响听障儿童是否被班级同伴所接纳。结论从同伴关系的角度来看,学龄前随班就读听障儿童基本能被班级其他成员接纳。  相似文献   

3.
随班就读听障儿童的“回流”问题客观存在,本文从语言障碍、教师素质、同伴关系、家长素养、课程内容、心理因素、评估体系等方面分析了导致“回流”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回流”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4.
1我国随班就读教育的提出“随班就读”一词最早出现在1987年国家教委关于印发《全日制弱智学校(班)教学计划》的通知中:“在普及初等教育的过程中,大多数轻度弱智儿童已经进入当地普通小学随班就读。这种形式……原教育部于1983年在《关于普及初等教育基本要求的暂行规定》中已经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日本听障儿童“9岁界限”现象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成因及其对我国听障儿童随班就读教育的启示。针对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问题,笔者建议帮助听障儿童掌握丰富且正确的口语,为书面语打好基础;提高听障儿童的认知能力,有针对性地加强逻辑思维训练,从而胜任以书面语为主的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康复后听障儿童后续教育的基本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对吉林省489例听障儿童在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接受教育的情况以及语言交往状况等进行调查.结果 大多数康复后听障儿童(89.7%)接受了后续教育,听障儿童在接受后续教育后听觉言语能力有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普遍增强,文化素养和认知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也存在入学难、学习难、就业难等实际问题.结论 对康复后听障儿童实施后续教育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有效的,后续教育有效地巩固了学前康复教育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随班就读听障学生自己的及其同伴的助听效果评估简表评分进行调查分析 ,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情况。方法 采用改良的助听效果评估简表 (abbreviatedprofileofhearingaidbenefit,APHAB)分别对听障学生及其同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随班就读听障学生与其同伴对前者交流困难的感知情况在背景噪声类问题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该重视对随班就读听障学生的同伴关于听力损失相关常识的教育 ,以减少听障学生日常生活中、尤其是有背景噪声情况下的交流困难。  相似文献   

8.
聋儿随班就读既是对聋儿早期康复教育效果的检验和评价,也是延续康复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目前聋儿随班就读的整体情况依然很不乐观,相当一部分聋儿在一段时间内无法适应教学进度、无法和同学一起学习,最后不得不重新回到康复机构或聋校。本文主要分析了康复教育观念、目标和语言教学内容方面发展缓慢,幼、小衔接措施不力,康复评价需要改进和完善,后续教育跟踪服务不够等随班就读中存在的4个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探讨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聋儿随班就读应具备哪些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1994年6月西班牙举行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萨拉曼卡宣言》)就提出全纳性教育的问题,在我国可以理解为“随班就读”。随班就读在解决我国特殊儿童入学的问题上有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班就读并不是无条件的,而是有一定要求的,不然随班就读只能是“随班混读”或者“随班就坐”。本文谈了推广随班就读应该具备的条件:思想观念是前提条件,包括教育行政领导.教师.家长.孩子的观念都需要改变;助听设备是硬件条件,助听器是不可少的,还有更适合随班就读的助听设备;资源教师是软件条件,这是许多国家和地区随班就读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只有这些条件得到相应的满足,随班就读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小学随班就读聋儿适应问题的成因及矫治对策,旨在为开展有效的随班就读聋儿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和疏导对策。方法采用观察、问卷调查、访谈.测量等方法,对山东省聋儿听力语言康复中心192名进入普通小学随班就读聋儿进行调查。结果经过早期康复教育的聋儿进入普通小学随班就读。因为学习时间、行为规范、教学形式、教师风格.师生关系.家长的要求等诸多方面发生变化。加上社会环境对残疾儿童的看法和聋儿父母的思想状况等因素。造成了他们的适应问题。结论及时有效地对随班就读聋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其优良的个性,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良好的品质、行为习惯和社会交往能力,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是随班就读教育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兴趣可使人优先注意某种事物,并进行更好地学习。作者通过设置情境.直观教具、游戏、提问、活动延伸等方法介绍了如何在听障儿童听觉言语康复训练中对其实施兴趣教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2.
家长是特殊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也是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潜在资源。本文从家长教育观念、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投资3方面对河北省51所特殊学校1296名听障学生家长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听障儿童家庭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建议从深化听障儿童家长对家庭教育积极作用的理解、优化听障儿童家庭教育的环境、加强对听障儿童家庭教育的科学投入几方面着手,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听障儿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故事教学法以其趣味性、直观性、教育性成为儿童学习新知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听障儿童而言,丰富词汇量,发展对话能力,提高语言的流畅性是语言教育的重点,结合故事教学法能够有效的完成听障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运用故事教学要注重根据在训听障儿童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故事、适当的呈现方式和有效的再现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适合聋儿身体发展的体育活动,使聋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都得到全面.协调、和谐的发展,促进聋儿语言能力的提高。方法:聋儿康复机构应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聋儿进行体育教育,体育应包括早操、体育课和户外体育活动三个方面。结果:各种适合聋儿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不仅能全面锻炼聋儿的身体,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增强体质。而且还能帮助聋儿学会正确呼吸,避免因说话换气.停顿不当而出现的断句现象:还能训练聋儿的听力。提高聋儿主动交往、主动开口说话的能力。结论:体育活动在语言训练中能够带动聋儿学习情绪的高涨。帮助聋儿吸收所学的知识。巩固记忆,培养聋儿敢于创新.自主自立,不怕挫折和互相帮助的集体意识及交往能力,能较好地发挥聋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聋儿综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转衔(transition)是一个广泛应用于特殊教育领域的概念,其基本理论支持个体整体发展,强调连续性转衔和终生学习,同时倡导人的社会生态模式以适应社会.这一理论有助于引发我们重新思考听障儿童康复的核心、本质和目标.  相似文献   

16.
聋儿康复档案是记录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的基本资料,它在聋儿康复工作中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阐述康复机构档案利用率低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利用档案的重要意义及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民办聋儿康复教育服务机构现状,为制订民办聋儿康复机构管理扶持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向民办聋儿康复教育服务机构发放调查问卷97份,回收64份;组织召开现场座谈会5次,组织有关专家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和电话访谈,对民办聋儿康复教育服务机构的基本建设状况、业务开展情况以及经营管理状况有了较为全面的把握.结论 调查报告基本反映了当前我国民办聋儿康复机构的发展现状,并对民办聋儿康复机构的发展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由于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使许多聋儿胆小.懦弱,缺乏自信心。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聋儿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归纳出提高聋儿自信心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