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2年1月~1996年6月,治疗了18例心脏手术后纵隔感染患者,其中1994年1月以前,采用清创、封闭灌洗法治疗11例,治愈9例,以后采用纵隔引流法治疗7例,全部治愈。通过对二种方法的对比研究,提出纵隔引流法简便、有效,对治疗早期纵隔感染有较好疗效,并就临床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胸腔镜的使用方法、手术适应证和对患者的影响。方法:1995年2月~1996年6月采用电视辅助下胸腔镜(同步监视)技术和特殊的胸腔镜专用器械行胸腔镜外科手术30例。结果:30例中,13例肺大泡和1例纵隔肿瘤均切除治愈;14例临床诊断不明确的各种胸腔内疾病明确了诊断并进行了相应的治疗;1例包裹性脓胸经胸腔镜下引流后痊愈;1例胸腔内异物取出。结论:胸腔镜外科手术创伤小、疼痛轻、对心肺功能影响小、术后恢复快,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1983年4月 ̄1991年12月采用经腹切开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38例,1例死亡,37例治愈,治愈率97.4%。手术并发症5例,包括弥漫性腹膜炎、胆漏、肝内脓腔大出血、右侧脓气胸、伤口感染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13.1%。作者评述了手术治疗方法,对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引流方式的选择以及手术并发症的预防进行了讨论,认为和其它引流方式比较,经腹切开引流具有祛除病灶彻底,引流通畅,可同时实行其他相关手术,  相似文献   

4.
探索胸腔镜的使用方法、手术适应证和对患的影响。1995年2月 ̄1996年采用电视辅助下胸腔镜技术和特殊的胸腔镜专用器械行胸腔镜外科手术30例。结果:30例中,13例大泡和1例纵隔肿瘤均切除治愈;14例临床诊断不明确的各种胸腔内疾病明确了诊断并进行了相应的治疗。1例包裹性脓胸经胸腔镜下引流后痊愈;1例胸腔内异物取出。结论:胸腔镜外科手术创伤小,疼痛轻、对心肺功能影响小,术后恢复快,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采用颈侧切开径路、术后导管持续负压引流、定时脓肿冲洗治疗上纵隔脓肿24例,治愈21例。对上纵隔脓肿的病因、诊断、治疗及患者术后全身疗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回顾性总结1990年-1999年收治的肋骨骨折308例,全且胸腔闭式引流15全,穿刺156例,纵隔引流1例,结果治愈305例,皆无并发脓胸;死亡3例;认为重视肺挫伤及血气胸的处理与排痰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颈源性纵隔脓肿并窒息和皮质盲(附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水根  韩仕龙 《九江医学》1995,10(4):217-219
报道颈源性纵隔脓肿并窒息和皮质盲1例,经采用插入气管镜维持气道通畅,穿刺针引导、颈部切开引流纵隔脓肿,高压氧等综合措施治疗皮质盲抢救成功。并对纵隔脓肿的成因、并发症及其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儿麻髓部骨性手术后置管引流减少感染的临床观察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643000)彭晓波,张柯,杨渠平,黄荣初我们于1981年2月至1983年1月作骨盆截骨术60例,其中发生化脓性感染3例,1例培养为大肠杆菌感染,给予及时引流和抗感染治疗,未引起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儿纵隔气肿的临床特点及外科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1 4例小儿纵隔气肿的病情经过、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措施。结果 :8例自发性纵隔气肿行单纯前上纵隔切开置管减压引流 ,5例外伤性纵隔气肿中 2例张力性纵隔气肿单纯前上纵隔引流 ,2例行单纯行胸腔闭式引流 ,1例行胸腔闭式引流加前上纵隔切开引流并行支气管成形。 1 4例全部治愈 ,随访 1 1例 3个月至 5年无任何后遗症。结论 :小儿自发性纵隔气肿及外伤引起张力性纵隔气肿积极行前上纵隔切开引流 ,恰当处理并发症 ,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气胸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1月~1997年12月,我院共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气胸患者38例,其中5例病情危重,疗效差死亡,2例病危自动出院,1例经外科剖胸作肺破口修补治愈,余30例经内科胸膜腔穿刺抽气或行胸膜腔闭式引流治愈出院。现就治疗中的一些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  相似文献   

11.
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立 《中外医疗》2010,29(21):94-94
目的探讨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8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均采取外科切开引流,6例治愈,治愈率为75.0%;2例死亡,病死率为25%。结论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早期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应用合理的抗生素控制感染,选择合适的引流方法进行充分引流,加强全身综合治疗能够有效的增加本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我院11年间做心内直视手术373例,胸骨感染7例(1.88%)。对7例胸骨感染进行了临床分析,提出了预防措施。早期发现、及时引流、去除异物、负压吸引及药物滴入等措施。可使感染得到控制或治愈。本组1例死于感染消耗衰竭,1例死于无名动脉大出血,其余5例治愈。  相似文献   

13.
李安  耿玉六  王腾飞 《实用全科医学》2010,8(9):1118-1118,1148
目的探讨食管穿孔外科治疗原则、把握最佳治疗时机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总结分析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胸外科和消化内科2006年4月-2010年4月收治的食管穿孔12例。禁食胃肠减压观察2例;单纯食管修补4例;纵隔胸腔引流2例;食管胃底侧侧吻合1例;食管切除胃食管吻合术2例(后吻合口瘘行胃及空肠造瘘加纵隔胸腔引流);食管-主动脉瘘放弃治疗1例。结果治愈11例。结论食管穿孔外科治疗原则是闭合瘘口、控制感染、营养支持,其治疗方式是根据食管穿孔时间、原因、部位、纵隔及胸腔感染等具体情况选择合理、有效、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胸骨正中切口行心脏手术后发生纵隔感染的诊治方法。方法对24例行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术后纵隔感染患者,均行纵隔清创冲洗+"箍桶法"钢丝胸骨再固定+术后纵隔冲洗,并辅以有效的全身抗感染治疗及必要的营养支持,观察其疗效。结果 21例治愈,死亡3例,2例因严重低心排综合征及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1例患者失访3例,余患者随访6个月至5年,未发生纵隔感染导致的远期死亡。结论一期行"箍桶法"胸骨固定可有效的防治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术后纵隔感染。  相似文献   

15.
经口有机磷农药中毒病情危重,死亡率高,为提高救治水平,降低死亡率,自1986年3月至1991年10月,我们采用插管引流法与常规洗胃法进行随机比较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各30例,其结果表明:插管引流组优于常规洗胃组。现报导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  相似文献   

16.
经皮肝穿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35例汾阳县人民医院(032200)张榬洪我院于1984年10月~1990年12月共收治细菌性肝脏肿35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愈34例,1例置管失败改做手术引流。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35例细菌性肝脓肿中男性31例,...  相似文献   

17.
1985年1月至1993年6月,使用创口敞开引流,定期清创术治疗重症胰腺炎42例。死亡5例,治愈37例,治愈率达88%。认为该术式引流通畅,换药方便,能在直视下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对手术适应证、术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手术的优缺点也做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8.
王冰  王律 《中外健康文摘》2009,6(28):186-187
2008年10月我科收治1例因牙周脓肿造成颈部广泛蜂窝组织炎,纵隔感染致气管食管瘘患者,经引流、气管切开、空肠造漏及抗感染等治疗护理患者治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探讨创伤性胰瘘的诊断、处理与预防。方法:全组首先均采用保守治疗,应用抑制胰腺外分泌药物,充分引流,防治感染。结果:10例痊愈,1例瘘管经久不愈改为手术治疗行胰尾加瘘管切除而治愈。1例因合并消化道大出血,肠瘘及严重感染而死亡。结论:创伤性胰瘘的诊断并不困难,根据引流液中含有胰液、其淀粉酶测定〉1000U/L,瘘管造影时胰管理显影,即可确诊。处理的原则是充分引流,防治感染,营养支持,生长抑素  相似文献   

20.
林江  陈保富  叶中瑞  朱成楚  叶加洪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2):1347-1347,1359
目的探讨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术后纵隔感染的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行分析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后发生的4例纵隔感染患者的诊治经过,探讨其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结果行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663例,术后发生纵隔感染4例(0.6%),均采用纵隔清创冲洗引流,术后采用灌洗法治疗,并辅以全身抗感染及必要的营养支持,改善心功能,2例一期愈合,2例死亡。结论合理有效的全身抗感染和营养支持是治疗心脏手术后纵隔感染的必要手段之一,而消除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才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