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自旋捕集和电子自旋共振技术及化学发光法观察了雷公藤二萜类成分内酯醇(T(10))和雷酚内酯(D7)对水溶系统与细胞体系氧自由基的影响。结果提示在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系统中,T(10)和D7对O2信号表现明显抑制而不抑制黄瞟呤氧化酶活性。在Fenton反应系统,T(10)对OH无清除作用D7则能部分清除OH。T(10)μg/ml、D7,2μg/ml和3μg/ml时能抑制人多核白细胞的化学发光。且不影响其氧耗,但T(10)在3μg/ml则使多核白细胞的化学发光增强。结果证实,二种成分均有一定清除氧自由基活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电子自旋共振自旋捕集吸烟气相自由基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相似文献   

3.
The hair taken from 40 rats with diabetic cataract and 20 normal controls was tested by using ESR. It was found that the 'g factor' of the hair of the rats with diabetic cataract is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al controls. The intensity of ESR signals of the hair taken from rats with diabetic cataract is three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ESR signals of the hair from the normal controls. The results have suggested a good reappearance and a remarkable increase in number of the free radicals and other particles of paramagnetic substances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ats' diabetic cataract. The study provides new scientific data for the theory of free radicals damaging to the crystal in the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of diabetic cataract.  相似文献   

4.
以Na2SeO3诱发大鼠白内障,用ESR波谱仪测到了自由基信号(g=2.0026),发现注射Na2SeO3后晶体自由基浓度显著高于正常水平,而白内障后期低是体正常水平。结果提示,在晶体氧化损伤初期给予抗氧化剂,对白内障的形成有预防和对抗作用,但是在白内障晚期则可能会促进白内障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使用电子自旋共振观察肾衰灌肠液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效果仝小林华传金安荣姝李爱国张志远(中医内科临床医学研究所生物物理室)1材料和方法11实验材料111肾衰灌肠液的组成肾衰灌肠液由生大黄等6味中药组成,本实验同时观察我院制成的肾衰灌肠液中成药液,与...  相似文献   

6.
以 Na2 Se O3 诱发大鼠白内障,用 E S R 波谱仪测到了自由基信号(g= 2.0026),发现注射 Na2 Se O3后晶体自由基浓度显著高于正常水平,而白内障后期低于晶体正常水平。结果提示,在晶体氧化损伤初期给予抗氧化剂,对白内障的形成有预防和对抗作用,但是在白内障晚期则可能会促进白内障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运用电子自旋共振旋旋捕获技术检测到平阳霉素与Fe^2+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羟自由基的信号。这是首次用ESR证明该体系可生产.OH,为进一步研究平阳霉素毒性的自由基机理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8.
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简称ESR)技术是磁共振技术的一种,它可以对不成对的电子体系进行研究,而且对于不成对电子体系,可以采用"自旋标记"技术进行ESR的研究.在研究金属硫蛋白对红细胞膜、脂的保护作用时,用PBN为自旋标记物,来对它们进行ESR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40只患糖尿病性白内障大鼠的毛发和20只正常大鼠的毛发进行了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定,发现糖尿病性白内障大鼠毛发的g因子高于正常大鼠,其毛发的ESR讯号强度约为正常大鼠毛发的3倍,且重复性好。这一结果表明,在大鼠白内障的形成过程中,自由基粒子和其他顺磁性物质的粒子数目有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桂花不同提取物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 利用不同极性溶剂(水、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浸提桂花粉后得到不同极性的提取物。通过电子自旋共振(ESR)和自旋捕集技术,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及核黄素光照条件下产生超氧阴离子O2-自由基体系,检测桂花中各组分清除DPPH自由基及O2-的能力。结果 以维生素C为对照,桂花水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及维生素C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IC50分别为59.63,53.93,28.33,38.89,40.93 μg·mL-1;各提取物及维生素C对超氧阴离子O2-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分别为63.37,55.47,30.20,48.36,41.52 μg·mL-1。其中各提取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的DPPH及O2-清除率最大。结论 通过比较各组分对DPPH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了解桂花中抗氧化成分在各相中的分布情况,并据此进行有目的的分离桂花中的抗氧化成分。  相似文献   

11.
铅对人红细胞膜作用的电子自旋共振自旋标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子自旋标记研究铅对人红细胞膜脂质及膜蛋白的作用,并观察了尼克酰胺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在一定量的铅作用下,膜脂质表层及深层均无明显变化,膜蛋白则变化较明显,尼克酰胺具有膜保护作用,可拮抗铅对膜蛋白的影响。说明铅主要作用于红细胞的膜蛋白,而不是膜脂质,铅对红细胞膜的损伤主要与膜蛋白构象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2.
运用电子自旋共振(ESR)自旋捕获技术检测到平阳霉素与Fe2+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羟自由基(·OH)的信号。这是首次用ESR证明该体系可生产·OH,为进一步研究平阳霉素毒性的自由基机理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3.
对移植性肉瘤(S_(180))小鼠血及瘤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定结果表明,S_(180)小鼠血中 SOD 为75.58±15.44mg/L,GSH-PX为13.70±4.83nmol/L,与正常对照组血中 SOD(95.16±28.01mg/L)及 GSH-PX(21.50±5.64nmol/L)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S_(180)小鼠血及瘤组织 ESR 测定未见信号出现。  相似文献   

14.
用电子自旋标记研究铅对人红细胞膜脂质及膜蛋白的作用,并观察了尼克酰胺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在一定量的铅作用下,膜脂质表层及深层均无明显变化,膜蛋白则变化较明显,尼克酰胺具有膜保护作用,可拮抗铅对膜蛋白的影响。说明铅主要作用于红细胞的膜蛋白,而不是膜脂质,铅对红细胞膜的损伤主要与膜蛋白构象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于心肌缺血前全身应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缺血-再灌注(I/R)后不同时刻的离体大鼠心肌组织中氧自由基(OFR)的作用情况及其动态变化,探讨NAC对离体大鼠I/R心肌中OFR的消除作用效果及程度.方法将实验大鼠分成对照组(Ctrl组)和NAC用药组(NAC组),于术前用药(分别为生理盐水和NAC),制成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波谱直接检测心肌中的OFR,观察两组再灌注后不同时刻的大鼠心肌中,OFR信号在ESR波谱中出现的频度及强度,x2检测分析两组大鼠心肌在再灌注后不同时刻的OFR信号检测阳性率的差异显著性.结果再灌注后的NAC组心肌中,无论从OFR出现的频度还是强度均较Ctrl组有较大改善(降低),OFR在再灌注后出现高峰的时机明显延迟,其再灌注后5 min和10 min的OFR信号检测阳性率较Ctrl组显著降低(P<0.002 5),并以再灌注后5 min时最为显著.结论 NAC能明显消除离体大鼠I/R后心肌中的OFR,加强再灌注后心肌的抗氧化能力,降低OFR对心肌组织的损害程度,对缺血-再灌注心肌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于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的电子自旋共振(ESR)研究,观察到Mn(Ⅱ)在大鼠心肌组织中的存在,并发现过渡金属离子与心肌细胞中产生的超氧自由基的形成与消灭有着密切关系,提出超氧自由基在组织中可能以结合态的形式存在着。并通过对在液氮下心肌组织ESR谱变化的观察,认为即使在液氮“冷冻状态”下也不能完全终止细胞内的反应,提出利用液氮保存生物自由基样品,然后进行集中检测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研究雷公藤内酯醇(TRI)对缺氧再给氧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黏附的影响。方法 培养分离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建立内皮细胞缺氧再给氧模型,分离大鼠的中性粒细胞,通过凝胶电泳迁移率(EMSA)测定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活性,内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黏附模型测定内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黏附率。结果 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在缺氧刺激后内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黏附增加,NF-κB活性明显增高,再给氧后升高更明显;TRI组内皮细胞NF-κB活性明显降低(P<0.01),内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粘附率显著下降(P<0.01),且呈剂量依赖效应。结论 TRI能明显抑制缺氧再给氧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NR-κB活性,抑制内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粘附。  相似文献   

19.
应用ESR技术观察芦丁对O2的清除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塞范围对中性粒细胞氧自由基及CPK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鲁米诺依赖的全血化学发光法(CL),检测23例不同范围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多型核中性粒细胞(PMN)氧化代谢变化,同时设立20例相应年龄的正常对照组。结果表明,AMI总组、多组部AMI组、单侧壁AMI组PMN-CL的本底、峰值、斜率、积分和吞噬指数及CPK活性均较正常人显著增高。多部位AMI组较单侧壁AMI组的PMN-CL本底、峰值、积分、吞噬指数及CPK活性与梗塞范围一致,临床有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