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对359例临产产妇进行胎心入室试验(admissiontest),根据Ingemarsson等提出的标准将入室试验结果分为3型:反应型(正常型)、可疑型和危险型.结果显示:359例中24树新生儿窒息,窒息率为6.69%。入室试验反应型、可疑型和危险型分别为7827%、10.58%和11.14%。反应型组羊水污染率和新生儿窒息串分别为27.05%和2.85%,而危险型组分别为6750%和32.50%。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均P<0.01)。提示:胎心入室试验可有效地预测胎儿预后,为产时胎儿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胎心入这地预测新生儿宫内窘迫预后的价值。方法:对578例临产孕妇进行胎心入室试验,记录产程、分娩方式、羊水、脐带及胎盘情况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578例孕妇中,入室试验反应型可疑型和危险型分别占77.16%、10.38%、12.46%;新生儿窒息率为6.75%,反应型组窒息率为2.24%,危险型组为33.33%。羊水求救反应型组为17.04%,危险型组为68.06%,两组间差异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胎心入室试验筛查胎儿窘迫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37例临产孕妇进行胎心入室试验.分析其分娩时胎儿窘迫发生率、羊水污染程度、新生儿窒息率及剖宫产率.结果可疑型及危险型的孕妇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反应型,P<0.01;危险型胎儿窘迫发生率明显高于可疑型(P<0.05);高危孕妇可疑型和危险型的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均较低危孕妇高(P<0.05).结论入室试验在产程中对胎儿窘迫有预测作用,该方法作为筛查目的是有效、简单和便利的.  相似文献   

4.
入室试验的临床价值(附7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士玉  傅育莲 《安徽医学》2007,28(6):534-535
目的评价入室试验对胎儿宫内窘迫的筛查价值。方法对760例入院待产的孕妇即刻进行入室试验,记录胎心监护各项指标,与胎儿分娩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760例孕妇的入室试验中,反应型79.08%,可疑型占11.97%,异常型占8.95%。反应组羊水污染率和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19.63%和0.67%,异常组分别为77.94%和20.59%,后两组与反应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入室试验是筛查胎儿宫内窘迫的简单无创便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应用胎心电子监护仪腹壁监测法对134例孕妇进行常规NST测试,对测试图形进行评分及分组,同时对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及预后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反应型组108例,新生儿窒息率10.3%,窒息复苏较易,预后良好。无反应型组4例,新生儿窒息率100%,窒息复苏较难,预后差。可疑型组22例,新生儿窒息率31.8%,预后介于前两组之间。提示NST测试能反应胎儿宫内情况及胎儿储备能力,根据NST测试评分结合具体情况,给予积极处理,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产前胎心监护对围产儿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该院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1200咧孕妇,从妊娠36周起每周行无应激试验检查,根据有无反应型,把反应型1128例为对照组,无反应型72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的新生儿窒息率及死亡率。结果本组1200例孕妇无应激试验检查中,对照组1128例(94%);观察组72例(6%);观察组72例中共有31例发生新生儿窒息,其发生率为43.1%,有2例为重度窒息,无死产及新生儿死亡;而对照组1128例中仅有15例发生新生儿窒息,且都为轻度窒息,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孕36周起每周进行产前胎心监护,发现胎心监护异常者及时处理,对降低围产儿窒息率及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前NST评分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我院产前门诊建卡并分娩的1000例孕妇,所有孕妇均从妊娠32周起每1—2周行NST试验检查,根据有反应、轻反应、无反应分为两组,把有反应、轻反应769例为对照组,无反应231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的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结果:本组1000例孕妇NST试验检查中,反应型769例,占76.9%;无反应型231例,占23.1%。观察组231例中共有37例新生儿Apgar评分≤7分,其发生率为16.0%,其中有3例为重度窒息;而对照组769例中仅有11例新生儿Apgar评分≤7分,其发生率为1.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孕32周起每1—2周进行产前NST,反应组新生儿结局良好,无反应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低,绝大部分新生儿结局较好。即NST异常图形的阳性预测值低于NST正常图形的阴性预测值。NST为阳性时应高度重视,积极处理,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胎儿电子中央监护系统对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7年2月-2008年1月分娩超过37周的920例进行产时胎儿电子监护的孕妇和超过37周但未行胎儿电子监护的846例孕妇分成两组。其中行产时胎儿电子监护的920例为监护组,未行胎儿电子监护的846例孕妇为对照组。并观察两组的差异性。结果:监护组与对照组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分别为11.7%、8.4%,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1.1%、2.3%,剖宫产率分别为20.4%、22.1%。NST无反应型、CST或OCT阳性的孕妇其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剖宫产率明显高于NST反应型、CST或OCT阴性的孕妇。结论:采用胎儿电子中央监护系统可使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下降,也不增加剖宫产率,对临床上诊断胎儿窘迫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产程中连续胎心率监护的意义。方法 应用产科中央监护系统对进入产房的426例孕妇(正常妊娠312例,高危妊娠114例)在潜伏期进行30—60min的入室监护,对402例活跃期的孕妇进行连续监护至胎儿娩出。结果 应用改良Fischer评分,入室监护危险组发生率低,为1.28%,正常组占92.31%,在活跃期及第二产程危险组2.49%及2.33%,较潜伏期增多(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危险组中羊水粪染率、剖宫产率、新生儿低Apgar’s评分发生率、新生儿发病率均较正常组高(P<0.01)。观察结果表明高危妊娠危险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结论 对分娩期孕妇尤其为高危孕妇进行全产程的连续胎心监护具有重要意义,可及时发现胎儿窘迫,降低新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为预测胎儿宫内情况,应用无负荷试验(NST)观察孕妇无宫缩时胎动和胎心率变化之间的关系。1995年2月-1996年10月,共行NST试验和401例次。结果:反应型381例次,占95.01%,无反应型20例,占4.99%,在381例次反应型中,假反应型8例,占2.09%,主要出现在过期妊娠,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和妊高征,围产儿死亡率0.25%,按Apgar评分≤7分统计,新生儿窒息率为4.49%。提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胎心电子监护在足月妊娠分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住院分娩产妇300例按产时胎心监护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实验组150例采用胎心电子监护,对照组150例采用多普勒测胎心,分析两组病例的胎儿窘迫诊断率、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等。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胎儿窘迫诊断率分别为14.67%与8.66%、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0.67%与8.67%、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分别为15.33%与7.33%和11.33%与5.3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产程中连续胎心监护虽然增加了剖宫产率和阴道助产率,但能指导临床更早、更准确地判断胎儿宫内缺氧,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提高了新生儿出生质量。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动态心电图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小梅  吴本清 《广东医学》1998,19(2):115-116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美国威豪Compas XM动态心电图机对40例窒息新生儿进行检查,同时测定血清心肌酶谱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DCG检出的窒息后心肌缺血发生率高达80%(32/40),心肌缺血组血清心肌酶谱活性明显高于无心肌缺血组(P〈0.01),心肌缺血组临床心力衰竭发生率、病死率分别为31.3%、6.3%。结论:DCG对新生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入室试验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6月在我院足月单胎头位分娩孕妇,进行入室试验,正常型398例(正常组),异常型285例(异常组)的临床资料.结果:正常组羊水过少(1.5%),脐带缠绕(14.1%),羊水粪染(2.0%).新生儿窒息率(1.5%),新生儿转入NICU(3.8%)的发生率和剖腹产率(10.8%),明显低于异常组(P<0.05).结论:入室试验可预测产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和胎儿结局,可作为筛查胎儿宫内窘迫风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刘爱青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8):114-114
目的:观察新生儿窒息发生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方法:对300例新生儿窒息处理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为综合因素所致,分娩时危险因素高达70.67%,其中胎儿危险因素69%,母体危险因素49.33%。结论: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加强危险妊娠产前和产时的检测,综合分析可能发生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适时、适式选择分娩方式和治疗方法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求文报道足月头位分娩的1273例产妇中发生丰水粪集348例,发生率为27.3%。新生儿窒息36例,发生率为10.4%。羊水回度粪染与Ⅰ度、Ⅱ度粪染组间新生儿窒息率有显著差异(P<0.005),Ⅰ度与Ⅱ度粪染组间新生儿窒息率无差异(P>0.05)。阴道自然分娩与阴道动产组间新生儿窒息率有显著差异(P<0.001),与剖宫产组比较无差异(P>0.05)剖宫产与阴道助产组新生儿窒息率有显著差异(P<0.05)。Ⅲ度粪染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剖宫产并非羊水粪染病例的最佳分娩方式,但阴道助产应适当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6.
叶文凤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3):1106-1107
胎心率电子监护作为一个重要的监测胎儿宫内安危的手段已在国内外普及应用,而入室试验系指对孕妇入产房或病房后进行胎心率电子监护。为探讨入室试验时胎心监护与新生儿窒息的相关性,现将我院1648例给予入室试验的孕妇,对存在新生儿窒息者进行相关性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3年7月~2004年12月住院分娩孕妇1648例,年龄18岁~42岁,初产妇1400例,经产妇248例。有明显高危因素的孕妇342例。发生新生儿窒息计118例,其中新生儿轻度窒息102例,占86.44%;新生儿重度窒息16例,占13.56%。新生儿死亡2例,病死率为1.69%。1.2方法及…  相似文献   

17.
早产孕妇血C—反应蛋白对判断胎儿预后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血中C反应蛋白与早产胎儿预后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测定孕妇血中C反应蛋白.[结果]早产并发羊膜炎52例经有效抗生素治疗后,30例临床症状改善者的C反应蛋白下降;22例临床症状未改善者的C反应蛋白未下降,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改善组新生儿感染率、新生儿5minApgar评分大于8分者分别为7%,67%;未改善组分别为41%,27%.2者间有显著性差异.早产孕妇血C反应蛋白2次或2次以上异常者新生儿感染率为42%;血清C反应蛋白正常者,新生儿感染率为8%.[结论]动态监测C反应蛋白有助于预测胎儿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产程中应用的效果。方法观察组860例,在整个分娩过程中运用心理护理;对照组640例。采用传统护理方式。结果观察组经阴分娩率96%,剖宫产率4%;对照组经阴分娩率85.2%,剖宫产率14.8%。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4.96%,产后出血率2.79%;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10.64%,产后出血率7.34%。结论在产程中应用心理护理可提高经阴分娩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率,有效提高产科分娩质量,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产前胎心监护无应激试验(NST)反应型及无反应型对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的影响,为产前监护胎儿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行胎心监护无应激试验2次以上为无反应型的孕妇200例(观察组),无应激试验有反应型20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孕妇剖宫产率(70例,35.0%),阴道分娩率(130例,65.0%),新生儿轻度窒息(40例,20.0%)新生儿重度窒息(5例,2.5%),新生儿死亡率(0.0%),对照组孕妇剖宫产率(21例,10.5%),阴道分娩率(179例,89.5%),新生儿轻度窒息(7例,3.5%)新生儿重度窒息(0例,0.0%),新生儿死亡率(0.0%),观察组在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心监护无应激试验(NST)无反应型往往提示胎儿存在宫内缺氧可能易出现新生儿窒息,应在发现后严密观察及积极处理,必要时及时终止妊娠以降低新生儿的病死率、致残率,但特异性不高,剖宫产率也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为预测胎儿宫内情况,应用无负荷试验(NST)观察孕妇无宫缩时胎动和胎心率变化之间的关系。1995年2月~1996年10月,共行NST试验401例次。结果:反应型381例次,占9501%,无反应型20例,占499%,在381例次反应型中,假反应型8例,占209%,主要出现在过期妊娠,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和妊高征,围产儿死亡率025%,按Apgar评分≤7分统计,新生儿窒息率为449%。提示:NST反应型预示胎儿良好,无反应型预示胎儿窒息,但不可忽视NST有假反应型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