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激症候群     
预激症候群又称Wolff—Parkinson—White综合征(W—P—W)。典型预激的心电图标志是QRS波起始有△波,P—R间期短,一般<0.10~0.12秒,这些病人往往有阵发性快速心律失常发作史。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本病作了进一步研究,尤其是病理学和心电生理学方面,确切地探查到旁道的存在;能用外科手术切断旁道,并通过用电生理和心脏标测等方法,揭示不典型的预激和隐匿型预激症候群,这些标志着对此病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一、病因70%成年人及32~58%儿童的预激症候群没有其他的心脏病依据。有人发现少数预激症候群有家族史,并且有遗传性。预激症候群可发生在各种获得性  相似文献   

2.
传统观点认为预激综合征包括三个类型 :1经典的预激综合征 ( W- P- W综合征 ) ;2短 PR正常QRS综合征 ( L- G- L综合征 ) ;3变异型预激综合征 ( Mahaim型预激综合征 )。应强调的是预激综合征如同其它综合征一样 ,是一个临床实体 ( clinicalentity) ,仅有心电图表现而不伴发阵发性心动过速不应该称为预激综合征 ,而应将心电图现象加以描述和报道 ,如短 PR间期、正常 QRS,心室预激现象等。近年来 ,由于心电生理学研究的进展和射频消融术用于阻断旁路折返引起的心动过速 ,对预激综合征的解剖生理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都取得很大的进步。1…  相似文献   

3.
<正> 房颤合并预激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心律失常。房颤合并预激征系指房颤为器质性心脏病所致而非预激综合征所诱发,与预激综合征诱发房颤者更为少见,其预后亦较差。 心电图分析 关××,男性,65岁,干部,1985年8月8日,临床以冠心病,心绞痛接收入院。 9月1日心电图P波消失,在长R—R间期中可见f波,R—R间期不齐。平均心室率150/分。心电轴不偏,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无症状预激综合征约占预激综合征(WPW)的40%~65%。对部分无症状的年轻患者"无症状"可能是暂时的,即日后可能出现症状;且少数患者可能以房颤—室颤为首发表现。无症状预激综合征患者是否需要导管消融治疗一直是临床和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为临床鉴别与诊断提供有价值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预激综合征患者50例,均经心电图检查与症状判断证实,统计分析其心电图特点。结果 50例预激综合征患者中,36例为单纯预激综合征,无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可不予治疗;14例预激综合征患者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给予对症治疗。结论在预激综合征的诊断中,心电图检查可为临床鉴别与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 预激综合征在人群中发生率为0.5—2%,预激患者中约有50—70%伴有房室反复性心动过速,11.5—39%可并发心房颤动,甚至有发生室颤与猝死的危险。房颤时心室率>180次/分者被称为极速型房颤。笔者遇5例预激并发极速型房颤病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预激综合征     
心房的冲动使整个心室或心室的某一部分提前激动,或心室的冲动使整个心房或心房的一部分提前激动,称为预激综合征(Pre—excitation syndrome),又称为W、P、W综合征,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检出率约为1%,70%的预激综合征患者并无器质性心脏病,常为先天性异常之一。预激综合征亦可伴发于后天性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肌炎、心梗、甲亢等,患者以男性多见,约占70%,多数患者因反复发作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而被发现,也有在常规心电图检查时无意中被发现者。 因预先激动发生在一部分心室肌,此一激动不经正常的心脏传导系统传布,而是沿心室肌传布,故较正常传导缓慢。心电图上QRS波群的初起部分呈现模糊、钝挫、形成预激波。因其形态与希腊字母△相似,故常称之为σ波。由于一部分心室肌仍受沿正常房室传导途径传来激动的控制,所以QRS波群虽提前开始,但终止的时间仍与正常相同,从而使QRS间期加宽而且QRS终末部分光滑、尖锐、纤细。一般伴有继发性ST-T改变。  相似文献   

8.
自1930年Wolff,Parkinson和White三人首次报道一组P—R间期短,QRS时间延长和δ波心电图表现,并往往有快速失常以来,随着心肌电生理、心肌传导系统病理学研究以及临床内科治疗和外科附加传导径路切断手术的开展,人们有了许多新的认识;现在都认为是由于有附加传导径路的存在而产生前述表现。本文复习有关资料试述对预激综合征(W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外关于预激综合征的研究较多,可归纳为下列三方面:一、心电图、心向量与超声心动图的检查(一)心电图的表现:由于预激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及功能变化极为复杂,放心电图的表现亦变化多端。根据解剖学的分类,可分三类:(1)经过附加房——室肌束(Kent束)的预激,心电图表现为 P—R,Delta 波(△波)及宽 QRS 波;此型又称典型预激或 WPW 综合征,最常见;(2)经过房室结内旁道束(James 纤维)的预激,心电图表现为短 P-R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7月收治的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预激方案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试验组采用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的治疗效果、VEGF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对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预激综合征首先由Woff,Parkinson,White三人报告故称w—p—w三氏综合征,后简称为预激综合征,本征由于存有反常的房室传导附加通路,心房的激动提早传到心室,因而发生的传速心律失常,此征可能与家庭遗传有关,现报告1例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预激综合征和束支传导阻滞均可使心电图中的QRS时限延长,其形态发生改变,预激综合征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有时可能掩盖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现将患有间歇性预激综合征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40岁,有烟、酒嗜好,因间歇性心悸、心慌半年,自感胸闷、憋气,急来我院就诊,查血压120/  相似文献   

13.
<正>心房颤动合并预激综合征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会出现心动过速、血栓栓塞等多种不适症状,需及时进行治疗,以免危及生命。心房颤动合并预激综合征时,心房电活动沿房室旁束下传,心室率往往较快,且有QRS波增宽,患者心室律绝对不齐~[1]。2022年,嘉兴市中医医院成功救治1例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伴心室预激综合征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运动员发生预激综合征3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预激综合征在专业运动员中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诊断38例预激综合征运动员的年龄、性别、从事项目特点、家族史、临床表现等因素。结果 预激综合征心电图检出率为3.2%,在各年龄组均可见,男女性别发病无差异,从事耐力项目者多见。无家族遗传病史。其中18.4%合并心律失常,以阵发性心动过速最多见,房颤次之。无症状预激综合征运动员约占80%。结论 预激综合征在运动员中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有症状的预激综合征反复发作,影响正常训练和运动能力的提高;无症状预激综合征发生率高,同样存在一定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猝死率,进行危险分层及合理的防治,以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余莉  刘仁光 《辽宁医学院学报》2012,33(1):76-77,100,101
预激综合征掩盖心肌梗死,预激综合征合并心肌梗死是心电图诊断的难点.本文分析1例预激综合征合并急性心肌梗死、预激波一度消失的心电图演变,讨论预激综合征并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和心肌梗死对预激综合征心电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于世龙 《医学理论与实践》1999,12(3):116-117,129
<正> 随着临床心脏电生理学的深入研究,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也在不断进展。诊断方面的进展主要在快速心律失常,例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以及长Q—T综合征等。治疗方面的进展包括多中心双盲随机观察药物疗效、导管射频电消融以及安装ICD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等。 1 预激综合征 预激综合征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是最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近年对其研究又有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心电图疑似心肌梗死的预激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波  张琴 《广西医学》2005,27(5):695-696
目的分析心电图(ECG)疑似心肌梗死的预激综合征,提高对ECG疑似心肌梗死的预激综合征的认识和诊断水平,以免误诊。方法对25例ECG疑似心肌梗死的预激综合征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行ECG分型。结果25例预激综合征患者ECG呈A型5例,B型20例,且均为窦性心律并呈心肌梗死的Q波(Q波时限>0.04S,振幅>14R波)及典型预激综合征特征:PR间期<0.12s;QRS时间>0.10s,QRS波群起始部有粗钝的心室预激波(δ波),PJ间期正常(≤0.26s)及相应的继发性STT改变。本组病例均为假性心肌梗死,即其ECG中的异常Q波实为非梗死性Q波。结论预激综合征的ECG可貌似心肌梗死图形。提示对ECG疑似心肌梗死的预激综合征患者,不能仅凭ECG中的异常Q波等改变而片面地做出心肌梗死的诊断,应紧密结合临床资料仔细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例一徐××,男,52岁,干部,于33年前发现高血压(140—160/90—60),间断服用降压药,11年来出现劳累后阵发性心慌胸闷,四肢无力,经休息可缓解.在××医院诊为“预激综合征”,未予治疗.三年前上述症状再发且加重,以“下壁心梗、预激综合征”收住我科。住院40天,排除心梗,好转出院。一月前在治疗血吸虫病时,突然出现心动过速一次,心率约150次/分,持续20分钟自行缓解。近20天心慌胸闷加  相似文献   

19.
本院自1959年1月至1981年4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心电图示预激综合征者共35例。特作一临床分析,重点讨论预激综合征并发的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间歇性预激综合征心电图特点及其发生机制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典型预激综合征患者,对其常规12导联心电图进行描记。结果 100例患者中,间歇性预激患者为28例,发生率达到28%,其中间歇性预激综合征患者为18例,合并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束支阻滞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例数分别为6例、2例、2例。结论深入研究和分析间歇性预激综合征心电图的特点和发生机制,可以促进心电图诊断价值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