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珠海市流行性出血热自然疫源地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鼠种构成以及携带HV的宿主。方法 捕捉老鼠,登记分类后解剖,取鼠肺以及血液,进行EHF肺抗原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1995年和2001年捕获的鼠种都以褐家鼠为主,1995年调查鼠类带毒率为2.99%,抗体阳性率5.2%,2001年调查鼠带毒率为1.36%;鼠类EHF抗体阳性率为13.95%。结论 珠海市主要鼠种是褐家鼠,10年来鼠种构成以及鼠抗原抗体阳性率无变化。  相似文献   

2.
乐清市1986年首例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报告之后,为制订该病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我们对本市EHF自然疫源地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迄今国内外对流行性出血热(EHF)自然疫源地地理景观流行病学研究报告尚少,其它疾病如鼠疫这方面研究的虽较多,但基本仍处于假说阶段。本文从地理景观角度研究分析EHF流行情况,其目的是探索不同地理景观情况下本病存在和流行的主要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为此,我们从1988年以来开展了本项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调查确证了韶关市存在流行性出血热自然性疫源地。1986年10月市区发现首例EHF病人,疫点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1.85%,鼠类自然携带EHF抗原阳性率为4.5%,褐家鼠是疫源地的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首次证实流行性出血热自然疫源地在乌拉盖的存在,调查了解当地人群既往感染及发病情况,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阅锡盟和乌拉盖建国以来疫情历史记录和2008年8月~2011年8月三年的时间对宿主动物种类、分布和生境进行调查监测。结果证明乌拉盖地区为锡林郭勒盟首次确定的流行性出血热疫源地。结论通过三年的调查为锡林郭勒盟确定了首个流行性出血热自然疫源地,疫源地应为家鼠和野鼠混合型疫源地。  相似文献   

6.
<正>1998年齐齐哈尔市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为了解灾后生态环境的改变对自然疫源地迁移的影响,为制定灾后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洪涝灾害地区、洪涝边缘地区和非灾区的流行性出血热宿主动物密度、种类构成、鼠类带毒率、鼠感染率及人群发病情况等进行了动态观察,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蔡正华  陈志军  杨海 《职业与健康》2006,22(13):1003-1004
目的调查西安地区流行性出血热(EHF)疫源地类型,为减少发病、控制流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人间疫情、野外及居民区环境进行EHF的宿主动物种类、密度、带毒率、病毒抗原型别及人群免疫水平等进行调查。结果①常年均可发病,每年10月至来年的1月病例最为集中,11月为高峰期。发病以农民、学生等为主,年龄以青壮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②鼠间监测:鼠平均密度2.16%,野外、室内分别以黑线姬鼠和揭家鼠为优势鼠种。鼠血清EHF抗体阳性率7.10%,未检出EHF抗原。黑线姬鼠密度为0.64%(46/7200),血清阳性率17.39%;褐家鼠密度为0.67%(48/7200),血清阳性率6.25%。提示鼠间有EHF发生,灭鼠是防治出血热的关键措施。结论结合流行特征、鼠密度、鼠带毒指数、EHF发病情况等,西安地区EHF疫区存在姬鼠型、混合型,防治出血热应采取以灭鼠防鼠、疫苗接种等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对流行性出血热(EHF)疫源地类型调查,明确疫区内宿主动物鼠类携带病毒型别。人体受到EHF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在体液中出现相应抗体,应用血凝抑制试验(HI)方法,检测EHF抗体,进行血清学分型来确定疫区类型,制订灭鼠工作措施,消灭或减少传染源,达到预防EHF流行的目的。为查明南充EHF疫区类型,在发病率高的乡村对住院病人,在不同流行强度的三个县的健康人群,采血清检测HI抗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2 调查对象 在高发病区经临床诊断为EHF病人采集血清180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更楼乡流行性出血热(EHF)疫源地鼠类种群分布及抗原携带情况。[方法]鼠密度调查用夜夹法;鼠类带毒率检测用直接免疫荧光法;人群隐性感染调查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该乡室内鼠密度为16.3%,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室外鼠密度为23.3%,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室内褐家鼠带毒率为7.3%,室外黑线姬鼠、褐家鼠带毒率为4.9%和18.2%,室内外平均带毒率为6.44%;成鼠带毒率高于亚成鼠。人群隐性感染率为2.7%。[结论]该乡疫区类型为家鼠型、姬鼠型同时存在的混合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绥芬河公路口岸附近EHF亚在鼠类中的流行动态。方法 对鼠类进行EHF IgG抗体监测。结果 检测142只、5种鼠类的血样,检出EHF IgG抗体阳性29例,阳性率为20.42%。其中黑线姬鼠的移抗体IgG抗体阳性率较高,为30.95%。结论 EHF宿主是属于多源性动物宿主,而黑线姬鼠是主要贮存宿主和传染源,提示我们要注意防鼠、灭鼠。  相似文献   

12.
安徽沿江地区洪涝灾害期间流行性出血热的监测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 1 998年我省沿江地区洪涝灾害期间出血热疫区 ,通过流行病学、血清学调查 ,论证沿江地区洪涝灾害期间局部地区EHF的疫源地强度有所增加 ,望江县泊湖乡的EHF传染源带毒鼠指数为 0 .1 7;健康人群EHF隐性感染率灾后较灾前明显升高。针对沿江灾后EHF疫源地强度的不同 ,及时采取了综合性防治措施 ,有效地控制了EHF的发生和流行。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用反向被动血凝抑制(RPHI)法进行流行性出血热血清抗体分型的实验结果。用该法共检查福建以EHF野鼠型为主和家鼠型疫区患者恢复期病人血清58份,发现前者A型34份(94.44%),后者R型22份(100%),证明了RPHI法与HI法对EHF血清抗体分型的结果是一致的。证实RPHI在临床诊断上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可用于该病的血清抗体分型并具有实用价值。该病用本法进行抗体分型,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4.
西安市出血热疫苗接种控制出血热疫情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军  龚建人  蔡正华 《职业与健康》2008,24(13):1281-1283
目的评价接种流行性出血热双价疫苗控制出血热疫情的效果。方法选择西安市出血热高发的6个区县,在2004-2006年度对16~60岁的高危人群进行出血热疫苗的免费接种,比较2004与2006年的出血热发病情况来评价免疫接种的效果。结果共完成接种483504人次,抽样调查接种人群的疫苗阳转率为45.6%。6个区县出血热发病率有所下降,试点区县的出血热发病率由2004年的16.88/10万下降到2006年的11.09/10万。结论经过3a的出血热疫苗免费接种,西安市6个高发区县的出血热疫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除周至、户县外,其余地区的人群接种率仍未达到要求,应进一步加强人群出血热疫苗的接种。  相似文献   

15.
本病主要宿主动物,疫源地类型及流行程度,随着不同地形地貌而异。福建19℃等温线以北的Ⅰ、Ⅱ地理区划,有黑线姬鼠分布,存在家野鼠混合疫源地;该线以南Ⅲ、Ⅳ地理区划,无黑线姬鼠分布,仅有家鼠型疫源地。家野鼠混合疫源地比仅家鼠型疫源地的流行程度强。黑线姬鼠构成比和带毒率越高的地区流行越强。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家鼠型地区比野鼠型地区高。
本病流行因素除与地形地貌,主要宿主动物种类及带毒鼠EHF抗原携带率有关外,尚应考虑病毒毒力和带毒鼠种的密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砀山县肾综合征出血热(EHF)的宿主动物,明确主要传染源种类,为预防和控制EHF的发生与流行,给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地理景观特点选择近几年疫情较重的黄楼、关帝庙为调查点,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种类调查,对捕获的鼠检测EHF抗原、抗体,同时对健康人群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EHF抗体。结果:室内外平均鼠密度为4.14%(63/1520),室内以小家鼠(占60.0%)、室外黑线姬鼠(占70.8%)为优势鼠种;鼠肺EHF带毒率为1.59%(1/63)、鼠血EHF抗体阳性率为7.94%(5/63),健康人群EHF抗体阳性率为3.7%(2/54)。结论:鼠类有1目2科6种鼠,另有食虫目鼠句鼠青科的臭鼠句鼠青;黑线姬鼠为砀山县EHF的主要宿主动物,健康人群血清学调查证实有隐性感染存在。  相似文献   

17.
一起滩涂开发工地流行性出血热暴发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大丰县在沿海滩涂■海造田时,工地民工发生一起流行性出血热(EHF)暴发流行,发病率达157.5/10万。经流行病学调查,首次证实苏北黄海沿海滩涂存在EHF自然疫源地,并证明本次流行主要由黑线姬鼠引起。本文调查分析了此次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因素;提示各地在沿海滩涂开发时,应高度警惕EHF等自然疫源性疾病,认真开展施工前的流行病学侦察和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黄岛区1981~1995年流行性出血热(EHF)1026例的流行情况分析,发现EHF在该地区人群、职业、年龄、时间上的分布特征为:开发区发病率高于旧城区,开发区为69,3%。旧城区为30,7%。各职业人群均有发病,但以农民为主,占79.4%。青壮年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52.14%;男女比为2.09:1,本病在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但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季度、四季度呈两个发病高峰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阜阳市监测点 1 991 2 0 0 0年的监测结果进行总结 ,为有针对性地制订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流行性出血热监测方案》的要求 ,对人间疫情及鼠间感染情况进行监测。结果  1 0年间共发病 1 51 96例 ,年平均发病率 1 0 .2 5/1 0万 ,呈逐年下降趋势 ;平均病死率 2 .34 % ;发病季节曲线低谷 (57月 )有抬高趋势 (P <0 .0 1 ) ;野外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 (77.1 7% ) ,鼠密度为 1 2 .67% ,带毒率为 7.46 % ;室内优势鼠种为褐家鼠 (53 .1 3 % ) ,鼠密度为 8.63 % ,带毒率为 9.56 %。结论 流行强度、疫情的地区季节分布发生的变化表明应继续加强监测工作 ,密切注意流行动态及鼠密度和带毒率的变化 ,以指导防制规划的制订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出血热在内蒙古自治区流行现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流行性出血热(EHF)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流行情况。方法:利用疫情报告资料对内蒙古自治区的EHF进行全面分析。结果:1998年后EHF在我区发病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地区由东向西迅速传开,病例分布相对集中,稳固,发病季节以秋冬峰为主,侵犯人群集中。结论:内蒙古自治区灭鼠难度较大,对高发区和中,低发区的重点人群应采取以疫苗接种的方式来预防和控制EH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