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行为问题学龄儿童的人格特征、父母养育模式及父母养育模式对儿童人格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筛查行为问题儿童,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幼年版)(EPQ-Junior)及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评估56例行为问题儿童(研究组)及56例正常儿童(对照组)的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结果:(1)研究组的内-外向(E)维度评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情绪稳定性(N)维度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86,P0.05;t=4.020,P0.01);(2)EMBU的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两个因子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448,P0.05;t=-4.607,P0.01),父亲惩罚、严厉与父亲过分干涉两项因子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307,P0.01;t=2.168,P0.05);(3)研究组内-外向(E)与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及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307,0.299;P0.05),情绪稳定性(N)与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及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r=-0.292,-0.264;P0.05),与母亲过度干涉、保护因子、父亲惩罚、严厉因子及父亲过分干涉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361,0.359,P0.01;r=0.300,P0.05)结论:行为问题学龄儿童的人格特征、父母养育模式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其人格特征与父母不良养育模式可能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分裂型人格个体的时间加工行为特征.方法:选取59名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门诊或住院患者,62名通过分裂型人格问卷(SPQ)筛查的分裂型人格个体以及60名健康对照人群.通过时间辨别任务、时间产生任务、时间复制任务对3组被试的时间加工能力进行测查.结果:时间产生任务中,分裂型人格组的准确性得分大于健康对照组[(1.03±0.07) vs.(0.99±0.09),P<0.05],精神分裂症组的变异系数大于健康对照组和分裂型人格组[(0.26±0.10) vs.(0.20±0.05),(0.20±0.05);均P<0.01];时间复制任务中,精神分裂症组的变异系数大于健康对照组和分裂型人格组[(0.21±0.11) vs.(0.15±0.07),(0.17±0.12);均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分裂型人格个体都存在时间加工表现上的缺损,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缺损可能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儿童父母养育方式与家庭动力学特征的关系,为探索如何通过改善养育方式促进家庭动力学特征良性互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相应的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儿童84例,选取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儿童84例.对两组儿童采用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SSFD)评定家庭动力学特征的4个维度,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评定父母养育方式11个因子.结果:精神分裂症组的SSFD家庭气氛[(26.1 ±7.3) vs.(22.5±6.9),P<0.01)]、系统逻辑维度[(16.9 ±4.6) vs.(15.1±3.5),P<0.05]得分高于正常对照组,EMBU的母亲情感温暖因子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53.3±10.6)vs.(56.6±9.6),P<0.05],父亲偏爱被试因子得分高于正常组[(12.1±2.8)vs.(10.9±3.3),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EMBU中父母情感温暖和理解因子与SSFD中家庭气氛(β=-0.23、-0.28)、个性化(β=-0.26、-0.20)、疾病观念(β=-0.09、-0.09)得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EMBU中父亲过分干涉得分与SSFD中个性化得分呈正相关(β=0.46,P<0.01),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得分与SSFD中个性化、系统逻辑得分呈正相关(β=0.28、0.18,均P<0.05);EMBU中母亲拒绝、否认因子与SSFD中家庭气氛维度呈正相关(β=0.52,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儿童的家庭动力学特征和父母养育方式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父母低情感温暖和理解或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的养育方式可能与家庭动力学不良的互动模式相关.  相似文献   

4.
口吃患者人格特征与临床症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口吃患者的情绪状态与口吃程度及其人格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个性人格问卷(EPQ)对108例口吃患者,110名正常人,103例强迫症患者,137例抑郁性神经症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口吃组抑郁、焦虑高于正常组,低于抑郁组、强迫症组(p<0.01).口吃患者的E分低于正常组,高于抑郁组、强迫组;N分高于正常组,低于抑郁组、强迫组(p<0.01).E分与N分呈显著正相关.SAS、SDS得分与E分呈显著负相关.与N分呈显著正相关.SAS与SDS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口吃患者的人格倾向于抑郁质,其负性情绪可能与人格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伴与不伴糖尿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探讨两者之间认知功能的性别差异。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63例,其中伴糖尿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61例(男97例,女64例)和不伴糖尿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2例(男125例,女77例)。用重复性成套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估认知功能,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结果: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伴糖尿病的患者比不伴糖尿病的患者RBANS总分低[(67±14)vs.(74±15),P0.01],特别是注意功能得分[(71±19)vs(84±15),P0.001]。伴糖尿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与女性相比,男性认知功能总分和分量表分较低(均P0.01),糖化血红蛋白较高[(6.8±1.2)%vs.(6.2±1.3)%,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低[(1.2±0.4)mmol/L vs.(1.4±0.3)mmol/L,P0.01],发病年龄较早[(24.7±5.1)vs.(27.4±8.6),P0.01]。男性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注意功能和RBANS总分负相关(r=-0.34,P0.05)和(r=-0.33,P0.05),而女性患者没有这种相关性。在不伴糖尿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男性患者只有即刻记忆和延时记忆比女性低(66±18)vs.(73±21),P0.05;(72±19)vs.(81±19),P0.01]。结论:男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比女性受损严重,合并的糖尿病可能加重认知功能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完美主义与父母养育方式、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心理与父母养育方式、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在本横断面调查,以分层取样方式,于同一学期在北京地区的三所大学抽取选修心理学公共课的非心理学专业1-3年级本科生337名(男生152人,女生185人;年龄16~24岁).利用已修订的中国大学生完美主义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量.结果:完美主义高分组在父亲的过度保护、过度干涉和拒绝否认上得分高于低分组[(2.4±0.5)vs.(2.0±0.4)、(2.2±0.4)vs.(2.0±0.3)、(1.5±0.5)vs.(1.4±0.5),P<0.001],在母亲的惩罚严厉、干涉保护和拒绝否认得分上高于低分组[(1.4±0.5)vs.(1.2±0.3)、(2.4±0.4)vs.(2.2±0.4)、(1.6±0.5)vs.(1.4±0.4),P<0.001];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倾向与父亲的过度保护、过度干涉和拒绝否认正相关(r=0.36、0.24、0.27,P<0.05或0.01),与母亲的惩罚严厉、过度干涉保护和拒绝否认呈正相关(r=0.32、0.34、0.29,P<0.05或0.01),与SCL-90量表各条目均呈正相关(r=0.19~0.41,均P<0.01).结论: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心理与父母的养育方式有关;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倾向与多种心理病理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迫性障碍患者的完美主义心理特点及其与心理防御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在本病例对照研究中,选取71名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强迫性障碍诊断标准的门诊或住院患者(病例组),及71名按照性别、年龄(±5岁)、受教育程度进行配比的无精神障碍的志愿者(对照组),用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问卷(Chinese Frost Multidimensional Perfectionism Scale,CFMPS)、防御方式问卷(Defense Styles Questionnaire,DSQ)进行调查。结果:病例组的CFMPS总分[(88.5±16.2)vs.(63.0±10.7)]和担心错误[(16.4±6.4)vs.(11.6±4.0)]、行动的疑虑[(14.6±3.6)vs.(8.8±2.7)]、条理性[(23.4±5.3)vs.(17.2±4.1)]、个人标准[(19.6±5.1)vs.(14.8±3.7)]、父母期望[(14.5±5.0)vs.(10.7±3.5)]维度分,及DSQ的不成熟防御机制[(4.8±0.6)vs.(3.7±0.6)]、中间型防御机制[(4.9±0.5)vs.(4.2±0.6)]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而DSQ的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低于对照组[(3.8±0.6)vs.(5.7±0.8),P0.05]。完美主义总分与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正相关(r=0.58,0.44,P0.01),与成熟防御机制负相关(r=-0.58,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行动的疑虑是强迫性障碍的危险因素(OR=1.46;95%CI=1.09~1.94)。结论:强迫性障碍患者可能比正常人更追求完美,更多使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留守学生负性生活事件状况和特点,为留守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调查设计,对重庆市25个区县13035名中小学生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2938份。其中非留守学生3057人,留守学生9881人(父母均在外工作的7728人,仅父亲在外的1622人,仅母亲在外的531人)。用自编调查表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和父母外出情况,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ASLEC)调查样本的生活事件发生水平。结果:父母均在外和仅母亲在外的留守学生的ASLEC总分和各因子分均高于仅父亲在外的留守学生和非留守学生(均P<0.05);留守女生在人际关系[(10.4±5.3)vs.(9.7±5.0)]和学习压力[(10.4±5.3)vs.(9.6±5.1)]两个因子上的得分高于留守男生(均P<0.001),在受处罚[(11.0±8.2)vs.(11.5±7.8),P<0.01]和其他[(4.9±4.4)vs.(5.9±4.5),P<0.001]两个因子上的得分低于留守男生;父母离婚的留守学生的ASLEC总分[(49.1±25.6)vs.(47.4±25.4),P<0.05]和受处罚[(11.9±7.9)vs.(11.1±8.0),P<0.001]、健康与适应问题[(7.0±4.4)vs.(6.7±4.3),P<0.05]、其他[(5.8±4.6)vs.(5.4±4.6),P<0.01]三个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父母未离婚的留守学生。留守初中生和留守高中生的ASLEC总分和各因子分均比留守小学生高(P<0.05);每三天以内和父母交流一次的留守学生的负性生活事件得分要低于其他交流频率的留守学生(P<0.05)。结论:双亲在外、母亲在外、父母离婚、与父母沟通少的留守学生生活事件发生水平更高,尤其是留守中学生。留守女生面临着更多的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生活事件和更少的受处罚和其他类型的生活事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对16~22岁青年错(牙合)畸形的正畸需要的影响.方法:应用一般人口调查问卷、正畸需要调查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Revised,Short Scale for Chinese,EPQ-RSC)、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多维自我体像关系问卷(Multi-dimensional Body Self-Relations Questionnaire,MBSRQ)和正畸治疗难度、结果、需要指数(Index of Complexity,Outcome and Need,ICON),对南京陆军指挥学院门诊部就诊的204名16~22岁青年进行测查.结果:按研究对象是否有正畸需要分为无正畸需要组(n=144)和有正畸需要组(n=60).两组在EPQ-RSC的各分题得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s>0.05),而在SCL-90评分上,无正畸需要组的躯体化[(1.47±0.47)vs.(1.67±0.5),P<0.01]、抑郁[(1.46±0.45)vs.(1.66±0.69),P<0.05]、焦虑[(1.51±0.41)vs.(1.66±0.61),P<0.05]、恐怖[(1.32±0.41)vs.(1.45±0.43),P<0.05]和总分[(137.57±38.12)vs.(149.85±37.62),P<0.05]均低于有正畸需要组;在MBSRQ评分上,无正畸需要组的相貌评估[(3.40±0.50)vs.(3.22±0.49),P<0.05]、舒适倾向[(3.75±0.54)vs.(3.56±0.51),P<0.05]、健康评估[(3.99±0.59)vs.(3.72±0.59),P<0.01]和身体部位满意[(4.04±0.68)vs.(3.71±0.63),P<0.01]均高于有正畸需要组,超重[(1.97±0.68)vs.(2.24±0.73),P<0.05]低于有正畸需要组;在ICON评分上,无正畸需要组得分低于有正畸需要组[(45.32±14.49)vs.(50.08±15.8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健康评估(β=-0.677,P<0.05)和身体部位满意(β=-0.840,P<0.01)越低、ICON(β=0.033,P<0.01)越高,正畸需要越强烈.结论:错(牙合)畸形和体像影响着16~22岁青年的正畸需要.健康评估和身体部位满意越低、ICON越高,正畸需要越强烈.另外,较高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总分和超重,以及较低的相貌评估舒适倾向、健康评估和身体部位满意会使青年产生正畸需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伴抑郁症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人格特点及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在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和心理医学科门诊经双向转诊完成临床诊断,共纳入126人,分为三组:FD组为符合罗马III FD标准,不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抑郁症标准的患者(n=43);抑郁症组为符合DSM-IV抑郁症标准,不符合罗马III FD标准的患者(n=35);FD伴抑郁症组为同时符合以上FD和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n=48)。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DRS)分别评估患者的人格特征和抑郁焦虑水平。结果:FD伴抑郁症组的EPQ精神质[(48.7±7.9)vs.(43.6±8.1)]和神经质[(64.3±9.6)vs.(56.9±13.4)]得分高于FD组(P0.01),外向性得分低于FD者[(47.1±11.3)vs.(54.0±14.2),P0.05]。FD患者的HAMD-17、HAMA和MADRS总分与EPQ精神质和神经质得分呈正相关(r=0.25~0.62,均P0.05),与外向性程度呈负相关(r=-0.407~-0.431,均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共病抑郁症的患者可能存在较明显的精神质、内向性和神经质人格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