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31)
目的:探讨双腔T管制作方法和研究其流体力学特性,评价临床应用技术和使用效果.方法:对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1989-03/2015-03行胆道手术中放置双腔T管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介绍双腔T管的制作、放置、使用方法,对双腔T管的流体力学特性进行研究探讨,统计分析其使用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评价在胆道冲洗、胆汁培养、胆道造影及肠内营养方面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依据制作的双腔T管的功能,我们将其分为两种类型:Ⅰ型(胆道冲洗用双腔T管)和Ⅱ型(肠内营养用双腔T管).Ⅰ型双腔T管放置时,短臂置于肝外胆管内,长臂经腹腔自腹壁引出体外;内管放置于肝内二级或三级胆管,据情况放置于左侧或右侧肝管内,内管体外端接生理盐水行胆道冲洗.Ⅱ型双腔T管短臂置于肝外胆管内,长臂经腹腔自腹壁引出体外;内管经十二指肠乳头或胆肠吻合口,放入十二指肠或空肠内,管端一般应放置在乳头或吻合口以下20-30 cm,内管体外端接营养液行肠内营养.1020例患者应用双腔T管,其中应用Ⅰ型双腔T管660例、Ⅱ型双腔T管360例.带管时间5-92 d,平均23.5 d.T管脱出2例(0.20%)、堵塞12例(1.18%),T管周围感染23例(2.26%),胆道出血2例(0.2%),拔出困难1例(0.1%),胆瘘11例(1.08%),拔管后腹膜炎2例(0.2%).655例患者用于胆道冲洗,3 4 3例进行了胆汁细菌培养,胆道冲洗后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较普通T管患者下降;6 5 7例患者行胆道造影,胆道显影满意率98.2%;358例患者应用Ⅱ型双腔T行肠内营养,314例患者同时进行外引流胆汁及胰液的回输.结论:双腔T管较普通T管增加了冲洗、造影、采集胆汁及肠内营养等作用,其设计合理、制作简便、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可适用于多种胆道手术,对提高胆道疾病的治疗效果、保证胆道手术后的安全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明确胃镜下牵线法置入鼻空肠双腔营养管的有效性安全性。
方法 对2017年1月—2019年11月间住院部收治的行双腔营养管置入的122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比较胃镜下牵线(观察组61例)和胃镜下异物钳夹持(对照组61例)两种方法置入鼻空肠双腔营养管的操作时间,置入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观察组操作时间(5.2±2.0)min,对照组操作时间(10.0±4.9)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一次性置入双腔营养管成功,对照组3例未成功。
结论 胃镜下牵线法置入双腔营养管操作时间短,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闭环刺激双腔起搏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冬玲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0,27(6):430-342
本文对最新型频率应答人工心脏起搏器-闭环刺激双腔起搏器的生理性频率应答机理、临床研究及应用作一综述,并简要介绍了不同传感功能的频率应答起搏器的临床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4.
胆道术后经双腔T管胆道冲洗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胆道手术患者的术后处理至关重要.尽管已有许多进展[1-7],但目前仍有许多问题亟待改进.近年来,我们对65例胆道手术患者术中放置自制双腔T管[8,9],术后行胆道冲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由于引流管的结构不合理,肝脓肿切开引流手术后常出现引流管脱落、引流不畅、阻塞等现象。为了弥补上述不足,我们根据临床体会设计了双腔肝脓肿引流管。试用36例肝脓肿患者,效果满意。临床资料:本组男30例,女6例,年龄23~56岁,平均34岁。患者表现为发热... 相似文献
7.
我科于 1999年 6月至 2 0 0 0年 12月临床应用闭环频率适应性双腔起搏器 (closedloopstimulationdualchamberpace maker)Inos2 CLS/DR ,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一、材料与方法患者共 13例 ,男性 8例 ,女性 3例 ,年龄 35~ 81岁。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9例 ,伴Ⅱ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4例。使用起搏器均为德国双腔闭环式频率适应性起搏器。术后 1周左右使用体外程控器将起搏器频率适应功能打开 ,起搏下限频率为 6 0bpm ,上限频率为 12 0bpm。行 2 4h动态心电图追踪实验 ,观察患… 相似文献
8.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约占急性胰腺炎(AP)的30%,是一种严重的急腹症.病程长,费用高,并发症,死0亡率高.全胃肠外营养(TPN)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患者死亡率,但费用高,并发症多.肠内营养(EN)在国内外应用反映良好,主要方式为经鼻胃管,鼻肠管,胃造瘘管和空肠造瘘管.因存在胃液不能有效引流,或增加创伤、生活护理不便等问题.为此,我们研制出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引流胃液与肠内营养合二为一的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9.
自制双腔管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17例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约占急性胰腺炎(AP)的30%,是一种严重的急腹症。病程长.费用高.并发症.死亡率高。全胃肠外营养(TPN)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患者死亡率.但费用高.并发症多。肠内营养(EN)在国内外应用反映良好.主要方式为经鼻胃管.鼻肠管.胃造瘘管和空肠造瘘管。因存在胃液不能有效引流.或增加创伤、生活护理不便等问题。为此.我们研制出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引流胃液与肠内营养合二为一的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13.
目的 探讨用双腔气囊管保留灌肠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60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法,观察组采用双腔气囊管,用输液吊筒控制注药速度,气囊内注气防止药液外溢来进行保留灌肠。结果 观察组灌肠药物在肠道内保存时间长,药液外溢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总有效率为93.3%,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用双腔气囊管保留灌肠法可减少药液外溢、起到扩张肠壁、加快药液吸收速度、延长保留时间的作用。从而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腔起搏器的最小化心室起搏(MPV)功能减少心室起搏的有效性及对血流动力学及房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观察98例植入DDD/R起搏器患者(打开MPV功能组49例,关闭MPV功能组49例)术后3、6、12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打开MPV功能起搏器组右室起搏百分比明显减少(P<0.05);打开MPV功能起搏器组房颤负荷百分比在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减少(P<0.05);两组在植入起搏器术前术后心脏指数、左室舒张末径、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打开MPV功能起搏器组在减少不必要的右室起搏及减少房颤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关闭MPV功能组。 相似文献
15.
双腔起搏器自动模式转换功能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双腔起搏器自动模式转换功能在房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对置入具自动模式转换功能起搏器的 31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 4天、1个月及每隔 3个月进行一次跟踪随访 ,观察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和起搏器自动模式转换情况及临床症状。全部病例随访 1~ 18个月 ,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及房性心动过速 76阵次 ,起搏器由DDD(R)自动转换成DDI(R)模式 72阵次 ,患者自觉心悸 8阵次。结论 :自动模式转换功能可使起搏器在患者发作房性心动过速时发挥对心室的保护作用 ,有效避免由于起搏器跟踪快速心房率而造成心室率过快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并能明显减轻心悸等临床症状 ,提高病人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长期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血液透析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目的 :探讨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双腔导管的效果和退出原因 ,延长其使用期限。 方法 :随访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导管的使用情况和并发症 ,记录导管使用终点。 结果 :①实施深静脉留置长期带涤纶环导管术 1 39例次 ,其中 1 0例次为再次置管 ;经颈内静脉入路 1 0 4例次 (成功率 98% ) ,经颈外静脉切开插管 1 3例次 (成功率 81 % ) ,经锁骨下静脉 2 2例次 (成功率 95 % )。置管成功率 1 0 0 %。②导管使用期限 :平均 (1 4 5± 1 0 4 )个月 ,使用留置导管时间分别为 :>72个月 1例 ,>36个月 7例 ,≥ 2 4个月 1 8例 ,≥ 1 2个月 37例次 ,≥ 6个月 4 2例次 ,<6个月 30例次 (大部分在继续使用 ) ,其余失访。观察导管使用终点 6 5例次 ,约占 4 6 % ,导管退出时平均使用时间 3~ 4 6 (1 0 2± 8 3)个月。退出原因 :患者死亡 4 0例 ,其余为感染拔管、导管拔脱、血流不畅和肾移植。在导管使用终点 ,90 % (5 8/ 6 5 )的导管功能良好。③导管透析充分性 :1 1 4例患者透析后尿素下降率平均 70 % ,平均Kt/V达 1 5 5。与内瘘透析患者Kt/V =1 5 0±0 33(n =30 )比较无显著差别。④导管动静脉端反接对透析效果影响 ,比较 35例导管动静脉端正接和反接 ,血流量2 0 0~ 2 5 0ml/min ,单次透析正接Kt/V =1 5 5± 0 4 3,反接 相似文献
17.
闭环刺激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感知体动和精神活动的闭环刺激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初步应用经验.方法植入第3d开启闭环刺激频率适应功能,患者进行坐卧位、散步、快走、上下楼、思考等活动,第7d动态心电图检查和起搏器程控.3个月后随访,重复上述活动和检查,对比分析结果.结果18例患者植入闭环刺激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Biotronik公司的Inos2CLSDDDR),心室起搏阈值0.3~0.7(0.4±0.3)V,R波振幅9.5~21.8(14.6±7.5)mV,阻抗520~870(610±78)Ω;心房起搏阈值0.3~0.8(0.5±0.3)V,A波振幅7.2~16.4(11.6±5.7)mV,阻抗510~872(697±92)mV.随访50~486(236±107)d,均为频率适应性双腔起搏,体力和脑力活动时起搏频率能按需增加.与植入时相比,频率适应功能增强且更加个体化.结论Inos2CLS除适应体动变化外,还能适应精神负荷变化,自动完成初始参数和昼夜频率调整,程控简单,随访方便. 相似文献
18.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
目的探讨术中留置带线双J管(术后通过预留线拔管)在老年男性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老年男性输尿管结石患者,按手术时间先后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在完成钬激光碎石操作后,A组术中放置带线双J管,术后通过牵拉预留线拔管;B组术中放置不带线双J管,术后通过膀胱镜拔管。观察两组留管期间就排尿症状的生活质量评分和并发症;拔管时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以及恢复正常排尿所需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构成、结石直径、手术完成时间、结石一期清除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留管期间两组患者就排尿症状的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出现血尿、尿频、尿急、尿痛等下尿路刺激症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均顺利拔管,B组中4例患者因前列腺增生、尿路狭窄等原因,膀胱镜拔管不成功(失败率10.0%),A组拔管成功率高于B组。取管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恢复正常排尿所需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的老年男性患者术中应用带线双J管,留管期间并不影响生活质量,不增加并发症,可提高成功率,减轻取管时的疼痛,更快地恢复正常排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兼容核磁共振(MRI)双腔心脏起搏器围手术期以及术后MRI检查的安全性。方法 MRI兼容双腔起搏器组(简称MRI组)植入Medtronic双腔心脏起搏器A3DR01,对照组为同期植入了Medtronic非MRI兼容双腔起搏器。观察术中、术后随访及MRI检查前后起搏器参数等情况。结果MRI组50例[男性22例(44%),年龄(74±8)岁]患者均成功植入A3DR01起搏器,对照组共128例[57例男性(44.5%),年龄(58±12)岁]植入非MRI兼容双腔起搏器。两组手术时间、射线时间和围手术期并发症无显著差异。术后随访,MRI组9例(18%)患者术后共行13次MRI扫描(3次头颅,2次胸部和6次腰椎),其中1例共行4次腰椎MRI扫描,无MRI检查相关并发症出现,均未见起搏阈值增高、感知异常及导线移位、心肌穿孔等情况。结论兼容MRI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安全可行,术后能安全进行MRI扫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