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麻醉患者心理、生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64例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手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知觉心理压力量表(CPSS)评价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采用血压及心率评定干预前后的生理状况。结果术前1 d及术后7 d,观察组SAS评分、CPSS评分均较术前3 d显著降低;术前1 d,观察组SAS评分、CP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前1 d的收缩压及心率均较术前3 d显著降低;术前1 d,观察组的以上生理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术前心理干预能够缓解麻醉患者的焦虑状况,减轻心理压力,维持正常的血压和心率,使机体处于正常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2.
麻醉和手术在临床上一种常用的手段,而它对患者则是一种严重的应激源,可引起一系列的应激反应,产生紧张、恐惧情绪,导致机体机能改变,使内分泌紊乱,新陈代谢增强及耗氧量增加等。通过对2000例患者的心理护理,并取得良好效果。医护人员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娴熟的专业技术,良好的行为修养,恰当的语言表述,应用心理学知识,使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麻醉和手术,对麻醉效果,手术的顺利与否,起到了不可低估的效应。  相似文献   

3.
刘晓梅  傅强  米卫东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4):2172-2174
目的 通过术前心理评估及心理干预的方法,评价心理干预对围麻醉期患者血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抽取50例拟实施耳鼻咽喉科手术的患者,年龄18 ~50岁,男41例,女9例,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于入院后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并测量血压、心率.对干预组进行心理学支持疗法(PPST),对照组则不予任何心理支持,待手术前1d、麻醉前15 min、麻醉清醒后再分别进行SAS调查并监测各时点的血压、心率.结果 两组入院后SAS、血压、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术前1d、麻醉前15 min、麻醉清醒后各时点SAS评分均减低[(41.3±10.2)分与(53.4±11.5)分、(43.1±10.4)分与(57.3±11.7)分、(40.2±10.1)分与(52.3±10.6)分],血压降低[(126±10)mm Hg与(133±12)mm Hg、(128±10)mm Hg与(136±12)mmHg、(123±10)mm Hg与(135±12)mm Hg]、心率减慢[(75.3±3.9)次/min与(81.0±4.5)次/min、(88.1±7.0)次/min与(103.2±7.1)次/min、(75.2±4.1)次/min与(80.3±4.6)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有效的术前心理干预可使患者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相似文献   

4.
麻醉医师在实施麻醉术前,通过探访将对患者的病理状况及生理机能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这不仅有利于麻醉方案的确定,也对控制麻醉药物的剂量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便于维护患者生命体征的正常。通过对患者进行的心理疏导,消除了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使得患者能积极配合,从而大大有利于麻醉术的顺利进行。而通过手术后的随访,能及时解除患者的疑虑,并能了解实施的镇痛效果及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正>剖宫产术是一种解决经阴道分娩困难或胎儿紧急情况下快速分娩以保障母婴安全的常用手术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剖宫产术及麻醉技术的进步,剖宫产率逐年上升,我院自2004年开始对剖宫产术前及麻醉期间的产妇进行心理护理,明显提高了麻醉的效果,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经过10余年工作的经验,我们认为剖宫产术前及麻醉期间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我院手术室护士对切除子宫或卵巢的患者进行了术前心理调查及心理护理。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  选择 4 0名患者 ,以 4 5岁为界线 ,分成两组 ,每组 30名 ,4 5岁以上的患者为 A组。 4 5岁以下的患者为 B组。A组最大年龄为 6 7岁 ,最小年龄为 4 5岁。B组最大年龄为 4 2岁 ,最小年龄为 2 8岁。以上两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不同病程但都需切除子宫或卵巢手术的患者。2 心理护理  在对两组患者调查询问心理状态的同时 ,根据患者存在的心理障碍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 ,手术的简单过程及手术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我院手术室护士对切除子宫或卵巢的患者进行了术前心理调查及心理护理。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 选择40名患者,以45岁为界线,分成两组,每组30名。45岁以上的患者为A组。45岁以下的患者为B组。A组最  相似文献   

8.
术前心理疏导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术前心理疏导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影响。方法:80例成年全身麻醉下行择期腹部手术患者,无精神病、麻醉和手术史,随机分为心理疏导组(P组,n=40)和对照组(C组,n=40)。P组采取以下方法:利用术前访视掌握患者心理情况,施行个体化心理疏导,向患者提供全身麻醉的客观和主观感受信息,暗示麻醉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心理防御机制;C组仅做常规访视。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术毕、拔管时,拔管后5、l0分钟各时段心率(HR)、血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苏醒期躁动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躁动发生率及程度。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SpO2均无差异。麻醉苏醒期患者的HR、MAP升高幅度P组比C组低(P<0.05)。躁动发生率:P组22%(9/40);C组55%(22/40);P组苏醒期躁动评分为(0.85±0.41)分,Ramsay镇静评分为(2.53±0.48)分,C组分别为(1.48±0.46)分,(1.68±0.39)分,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手术前施行心理疏导有助于降低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患者对麻醉信息的需求调查分析。方法针对数据调查采用较为便利的取样方式,对2016年2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300例择期术前患者进行有效的调查分析,并经伦理委员会通过且根据受教程度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且全部接受调查。结果两组患者在对术前麻醉教育内容和术前麻醉教育、麻醉访视及麻醉门诊的期待对比中,对照组比例优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患者对手术期望值的增高,手术时采用的麻醉方式及操作程序需求也逐步增强,与此同时对护士在进行术前访视所传达的知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项举动也为患者加强信心、减少并发症给予助力,使患者可以更好的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10.
何林娥 《中国医药科学》2014,(3):203-204,208
目的:研究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对硬膜外麻醉患者术中应激状态和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卫生院接受硬膜外麻醉手术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术前心理护理的观察组和仅给予术前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观察术中的应激状态指标及疼痛程度。结果(1)观察组患者术中的SAS、SDS、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麻醉后10、15、20、25min时,观察组患者的NR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术前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术中应激状态、改善麻醉的镇痛效果,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护理专业发展,一种新的整体护理模式已在全国广泛开展并得到发展,心理护理与疾病的护理在整个护理中居同等地位。笔者就200例硬膜外麻醉患者的心理护理经验,将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刘兴平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9):114-116
目的 探讨心理疗法在麻醉手术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手术患者按抛硬币分组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疗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率、舒张压、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及中文版知觉心理压力量表(CPSS)评分.结果 干预前,观察组心率为(108.65 ±9.43)/min、舒张压为(87.18±4.24) mm Hg、CPSS评分为(22.65 ±5.43)分,对照组心率为(109.84±9.29)/min、舒张压为(87.69±4.73) mm Hg、CPSS评分为(22.84±5.2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率为(80.39±3.26)/min、舒张压为(78.27±3.25) mm Hg、CPSS评分为(16.27±3.35)分,对照组心率为(84.52±4.14)/min、舒张压为(84.56±2.69) mm Hg、CPSS评分为(20.86±4.7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麻醉时间为(10.51±2.35) min、手术时间为(202.10±22.23) in,对照组麻醉时间为(14.28±3.47) min、手术时间为(228.98±26.19)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理疗法应用于麻醉手术护理中能更好地确保手术安全,使手术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3.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前表面麻醉与传统的球后、球周麻醉相比,具有痛苦少、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但大部分患者对表面麻醉缺乏正确认识及对手术室特殊环境又有一份神秘感,表现在入院后精神高度紧张,精神状态不佳,普遍存在有质疑、焦虑的情绪,这对手术极为不利。因此,加强术前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前患者作心理护理干预,并分析其表面麻醉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术前访视对骨科手术患者血压、心率及心理焦虑等的影响。方法作者选取本院手术患者184例,患者为2010年2月至2011年7月本院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访视组92例和非访视组92例,访视组术前1 d由护理人员进行人性化访视,非访视组术前不进行人性化访视,两组其他护理方式完全一致。经过不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心率、焦虑值及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访视组和非访视组术前血压、心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手术室时,访视组血压和心率明显改善,优于非访视组,访视组和非访视组血压、心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访视组满意度97.8%明显高于非访视组满意度89.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访视后,患者入手术室时焦虑值明显低于非访视患者,两组笔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人性化访视可以减轻手术患者心理焦虑情况,提高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满意度,由此可见,术前人性化访视对手术患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胸外科所涉及的伤病大多对人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 ,手术的破坏性也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 ,甚至给手术治疗效果带来不利。因此 ,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 ,有效地解除患者术前出现的精神症状 ,对手术的顺利实施以及术后的治疗和康复有着重要作用。1 临床资料我院 1990年 1月~ 2 0 0 0年 6月共收治胸外科手术患者15 8例 ,其中食管和贲门肿瘤 110例 ,肺部肿瘤 4 8例 ;男性 10 0例 ,女性 5 8例 ,年龄最大 72岁 ,最小 2 2岁。2 术前心理护理的准备2 .1 常见的心理障碍 忧郁、焦虑和精神症状是术前患者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原因 :患者对手术缺…  相似文献   

16.
围麻醉期心理干预对麻醉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临床麻醉工作中,患者的心理状态、应激水平,与麻醉效果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联系。由于患者对麻醉的误解或知之甚少,对手术的恐惧、焦虑,及机体所处的应激状态,都使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影响麻醉效果及术后恢复。因而能否将心理干预治疗引人麻醉学领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课题。我院对60例患者进行了围麻醉期心理干预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肛肠科患者行日间手术术前心理状况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肛肠手术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运用状态焦虑问卷(S-AI)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和自制基本信息调查问卷对100例在日间手术室行肛肠科手术的患者术前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日间手术室肛肠科患者术前焦虑状态高于国内常模;焦虑的影响因素有多个方面,主要表现在不同婚姻状况、收入、家庭关系。医学应对方式中"回避"和"屈服"的评分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患者SAS评分与"面对"(P0.05)和"屈服"(P0.05)呈显著正相关,与"回避"(P0.05)无相关性。结论:肛肠科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况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护理人员应从多方面评估术前患者生理心理状况及应对方式,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对手术麻醉知识的了解和需求的意愿,为手术室针对性的进行术前访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向160例择期手术患者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以了解患者对手术麻醉知识的认知需求。结果大部分患者缺乏相应的手术麻醉知识,不同的患者对术前健康知识需求的内容意愿及宣教方式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75%的患者希望得到全面的手术麻醉知识,根据患者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在术前访视中增加了与麻醉相关的宣教知识,使患者在术前对手术麻醉有充分的了解,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前焦虑,有利于成功实施手术及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9.
高晓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9):2058-2059
对手术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学,无疑对麻醉和手术的顺利完成会带来积极的影响。现将作者几年来在手术室实施心理护理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