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盐酸吡格列酮胶囊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盐酸吡格列酮胶囊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1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口服受试制剂盐酸吡格列酮胶囊和参比制剂盐酸吡格列酮片30 mg,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Tmax分别为(1.9±0.5),(2.1±0.6)h;Cmax分别为(1 480.0±234.9),(1 436.5±206.4)μg·L-1;t1/2β分别为(6.0±1.4),(6.4±1.4)h;AUC0→24分别为(8 893.6±1979.9),(8893.2±1913.8)μg·L-1·h;AUC0→∞.分别为(9 706.4±2 394.5),(9928.3±2512.4)μg·L-1·h,盐酸吡格列酮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1.4±17.5)%.结论:经统计学分析,盐酸吡格列酮胶囊与盐酸吡格列酮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健康人体单剂量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片(胰岛素增敏剂)的药代动力学。方法24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单次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片30mg,用HPLC-MS/MS同时测定血浆中吡格列酮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的浓度,计算其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吡格列酮:Cmax为(1504.9±447.8)ng.mL-1;tmax为(1.46±0.69)h;t1/2Ke为(7.58±3.21)h;AUC0-48为(11.22±2.60)μg.h.mL-1。吡格列酮代谢物M-Ⅲ:Cmax为(249.4±82.7)ng.mL-1;tmax为(11.94±6.14)h;t1/2Ke为(20.09±4.13)h;AUC0-120为(10.90±3.55)μg.h.mL-1。吡格列酮代谢物M-IV:Cmax为(487.2±108.6)ng.mL-1;tmax为(13.33±5.23)h;t1/2Ke为(21.07±3.99)h;AUC0-120为(22.78±5.04)μg.h.mL-1。结论健康人体单剂量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片剂后,吡格列酮代谢物M-Ⅲ和M-IV的达峰时间约为12~13h,峰浓度分别约为吡格列酮的16%和32%,AUC0-120分别约为吡格列酮AUC0-48的97%和203%。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离子对HPLC法同时测定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片中的盐酸二甲双胍和盐酸吡格列酮.采用C18色谱柱,以甲醇-2 mmol/L SDS(56:4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4 nm.盐酸二甲双胍和盐酸吡格列酮分别在400~600 μg/ml和12~18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9.2%和99.1%,RSD为0.31%和0.62%.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盐酸吡格列酮口腔崩解片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18名受试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盐酸吡格列酮口腔崩解片与市售盐酸吡格列酮片,用HPLC测定其血浆中的浓度.结果 受试者服用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后的Tmax分别为2.08±0.88、2.31±1.02 h,Cmax分别为1.173.4±0.384、1.262±0.437 μg·ml-1,AUC0-24分别为9.816±3.040、10.513±3.288 μg·hml-1,AUC0-∞分别为11.032±3.745、11.509±3.486μg·h·ml-1.结论 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能够同时检查中药制剂中可能非法添加的10种化学降糖药物成分(盐酸二甲双胍、盐酸苯乙双胍、甲苯磺丁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罗格列酮、吡格列酮、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喹酮)的HPLC.方法 采用Thermo-ODS 色谱柱 (4.6 mm ×25 0mm,5 μm),0.01 mol·L-1的醋酸铵溶液(A)-甲醇(B)梯度洗脱,紫外230 nm检测,流速为1.0 mL·min-1.结果 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10种化学降糖药物有很好的分离.结论 该法灵敏准确,有助于降糖中药制剂的质量检验监督.  相似文献   

6.
徐芳媛  李娟 《安徽医药》2011,15(10):1230-1231
目的 开发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的复方盐酸吡格列酮/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中盐酸吡格列酮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使用HPLC法,以甲醇∶0.025 mol·L-1乙酸铵水溶液(65:3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29 nm.结果盐酸吡格列酮在0.5~20.2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  相似文献   

7.
盐酸吡格列酮片的溶出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3个厂盐酸吡格列酮片的溶出度,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用UV法测定含量和溶出度.结果 盐酸吡格列酮片在2.0~40 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高、中、低3种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98.4%、98.0%和97.3%;含量分别为96.0%~100.4%、99.4%~103.0%、100.4%~101.5%;盐酸吡格列酮片20 min时的溶出度大于标示量的90%,符合部颁标准中溶出限度标准.溶出参数(T50,Td,m)的方差分析和Q检验结果表明,A厂和B厂、A厂和C厂之间T50、Td、m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3厂家的药品含量及溶出度均符合部颁标准.  相似文献   

8.
过程分析比较不同厂家盐酸吡格列酮片的溶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过程分析盐酸吡格列酮片溶出度的方法,比较同一厂家制剂溶出度的一致性及不同厂家盐酸吡格列酮片的溶出度。方法桨法,以(9→1000)盐酸溶液为溶出介质,转速75r.min-1,光纤药物溶出度实时测定仪检测3个厂家盐酸吡格列酮片的溶出度。结果A厂和C厂生产的盐酸吡格列酮片溶出度曲线一致性很好;B厂的溶出度曲线差异较大。结论利用光纤药物溶出仪实时、在线、过程监测的特点,计算机平台全面直观地反映各厂盐酸吡格列酮片的溶出度,为全面评价药物内在质量和生物等效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复方盐酸吡格列酮格列美脲片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单次、多次给药药动学。方法:12名健康受试者,男女各半,给予受试制剂1片,进行单次给药药动学研究;经过14d清洗期进入多次给药试验,每天清晨空腹给药1次,每次1片连续给药7d。采用LC-MS/MS法测定12名受试者单次、多次给药后血浆样品中吡格列酮、格列美脲及其各自的活性代谢产物的浓度,DAS 3.0.4计算其药动学参数,采用SPSS 13.0对主要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名受试者单次给药后吡格列酮、酮基吡格列酮、羟基吡格列酮、格列美脲、羟基格列美脲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t1/2(12.2±5.8)h,(36.2±12.1)h、(36.7±12.5)h、(5.6±3.8)h、(9.5±5.5)h;tmax:(2.1±0.8)h、(22.8±9.7)h、(22.5±10.2)h、(3.2±0.8)h、(4.6±1.4)h;Cmax:(921.0±251.1)μg.L-1、(174.9±58.2)μg.L-1、(508.8±155.5)μg.L-1、(261.0±65.8)μg.L-1、(60.8±15.5)μg.L-1;AUC0-t(12 724.4±3 268.4)μg.h.L-1、(10 703.1±3 057.8)μg.h.L-1、(32 263.4±7 961.8)μg.h.L-1、(1 656.6±890.1)μg.h.L-1、(706.6±136.6)μg.h.L-1;多次口服给药后稳态AUCSS分别为(11 939.9±5 397.2)μg.h.L-1、(9 551.0±1 690.8)μg.h.L-1、(32 159.8±7 356.6)μg.h.L-1、(1 445.6±1 047.7)μg.h.L-1、(517.4±124.5)μg.h.L-1;Cav分别为(497.5±224.9)μg.L-1、(1 340.0±306.5)μg.L-1、(398.0±70.4)μg.L-1、(60.24±43.65)μg.L-1、(21.56±5.19)μg.L-1。单次给药后酮基吡格列酮及羟基吡格列酮的的t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的均无统计学意义;多次给药后,除酮基吡格列酮(M-1)、羟基吡格列酮(M-2)、格列美脲的t1/2及M-1的tmax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酮基吡格列酮及羟基吡格列酮在体内均有蓄积作用,而吡格列酮、格列美脲、羟基格列美脲则无蓄积作用。吡格列酮、酮基吡格列酮、格列美脲、羟基格列美脲在第5天已达到稳态浓度;羟基吡格列酮经多次给药后在第6天达到稳态浓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测定血浆中吡格列酮的方法.方法 采用Diamosil C18(1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pH5.8磷酸盐缓冲液(55:45)为流动相,安定为内标,检测波长225 nm.结果 吡格列酮在0.02-2.00 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68),平均回收率为105.3%,日内、日间的RSD为4.23%~18.40%.结论 所建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准确可靠,适用于临床血药浓度的监测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盐酸吡格列酮片的溶出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盐酸吡格列酮片的溶出度试验方法。方法 以 0 .1mol/L盐酸为溶出介质 ,采用桨法进行溶出度测定 ,转速为 5 0r/min ,温度为 37± 0 .5℃ ,进行累积溶出百分率测定。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 2 6 9nm的波长处测定。结果 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 ,回归方程为A =0 .0 2 2C +0 .0 2 9,r=0 .9999(n =8) ,平均回收率为 10 0 .1% ,RSD为 0 .4 4 % (n =9) ,盐酸吡格列酮片各时间的累积溶出量和拟合后提取的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测定方法简便 ,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2.
格列喹酮片有关物质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凌云 《安徽医药》2012,16(1):27-30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格列喹酮片有关物质测定的方法.方法 采用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磷酸二氢铵溶液(pH=3.5)-乙腈(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0 nm.结果 格列喹酮在0.005~0.1 g·L-1 (r=0.999 4)范围内、已知杂质异喹啉物在0.001~0.05 g·L-1 (r=0.999 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格列喹酮平均回收率为100.1%,RSD=0.39%(n=9),异喹啉物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0.38%(n=9).结论 该法较中国药典2010年版格列喹酮片有关物质测定方法,灵敏度更高,能更好的控制格列喹酮片有关物质质量.  相似文献   

13.
RP—HPLC法测定盐酸吡格列酮含量及有关物质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吡格列酮的含量及其有关物质。方法 :采用ODSC18色谱柱 (4 6mm× 2 5 0mm ,填料 :Kromasil,粒度 :5 μm) ,以乙腈 -水 -乙酸 (45∶5 5∶0 3,用氨水调节体系的pH为 5 5±0 0 5 )为流动相 ,流速 1 2mL·min-1,紫外检测器于 2 6 9nm测定。结果 :反相HPLC法测定的线性范围为 0 0 1~1 0mg·mL-1,相关系数r=0 9999;最低检测限 0 2ng ;样品溶液在 10d内稳定 ;日内精密度 (RSD <1 0 % )和日间精密度 (RSD <2 0 % )良好。结论 :采用反相HPLC法测定盐酸吡格列酮的含量及其有关物质方法简便 ,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瑞格列奈(短效促胰岛素释放剂)对吡格列酮(胰岛素增敏剂)及其主要活性代谢物在健康人体中的药代动力学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交叉试验设计,将12名男性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单药给药组和吡格列酮与瑞格列奈片合并给药组,清洗期为2周.采用HPLC-MS法测定吡格列酮及其代谢产物M-Ⅳ、M-Ⅲ的血药浓度.结果 合并瑞格列奈给药后,PIO、M-Ⅳ、M-Ⅲ的AUC0-τ分别为(6.15±2.71),(12.88±5.16),(5.72±3.06)μg·h·mL-1;Cmax分别为(626.77±208.21),(272.24±153.76),(132.04±78.42)ng·mL-1;tmax分别为1.0(0.5~3.0),12.0(12.0~ 72.0),12.0(12.0~ 15.0)h,与吡格列酮单药给药组相比,均无显著性改变(P>0.05).吡格列酮单药和吡格列酮与瑞格列奈片合用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行为相近.结论 瑞格列奈对吡格列酮及其主要活性代谢物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用HPLC测定盐酸吡格列酮及其有关物质的含量。采用C18色谱柱,以乙腈-水-醋酸(50:50:0.12,用氨试液调至pH6.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25nm。盐酸吡格列酮在1-2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99.3%(RSD=0.09%),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0.75%和0.26%。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吡格列酮片剂中盐酸吡格列酮的含量。方法采用C18柱(Novapack)乙腈水乙酸(45∶55∶03)为流动相,流量1ml·min1,检测波长269nm。采用尼群地平作为内标物质。结果线性范围为10~400μg·ml1;样品溶液至少在7d内稳定;平均回收率1001%,RSD=09%。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吡格列酮片剂中盐酸吡格列酮的含量,方法简便,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以盐酸二甲双胍和盐酸吡格列酮(均降糖药)为对照,评价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观察240例2型糖尿病病人,分为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组(试验组)和盐酸二甲双胍、盐酸吡格列酮组(对照组).结果 用药16周后,与基础值相比,试验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分别下降(1.92±1.77)mmol·L~(-1),(2.49±3.13)mmol·L~(-1),(1.27±1.45)%;对照组,FBG、PBG、HbA1c分别下降(2.24±2.11)mmol·L~(-1),(2.89±3.71)mmol·L~(-1),(1.49±1.52)%,2组下降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但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0% vs 12%).结论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是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口服降糖药物治疗Ⅱ型糖尿病的药物经济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取两种口服格列酮类药物进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Ⅱ型糖尿病的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药物经济学分析方法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结果:以本研究计算, 马来酸罗格列酮组治疗成本为2 340元,盐酸吡格列酮组治疗成本为1 014元.使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马来酸罗格列酮组需835.71元,而盐酸吡格列酮组只需336.88元.结论:以成本效果分析, 与马来酸罗格列酮相比,盐酸吡格列酮是糖尿病患者较经济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9.
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雌性SD大鼠 30只分为 3组 :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吡格列酮组。检测各组wk 4 ,8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血脂 ,血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水平等指标的变化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纤维连接蛋白 (FN )和层粘连蛋白 (LN)表达水平。结果 :wk 8时吡格列酮组较糖尿病组尿蛋白排泄量明显减少 ,(2 0 .8±s 0 .7) μg·2 4h- 1vs (12 .6± 1.4 ) μg·2 4h- 1,P <0 .0 1;血TGF β1水平下降 (P <0 .0 1) ;wk 8时吡格列酮组肾小管FN和肾小球LN表达低于糖尿病组 ,P <0 .0 1和P <0 .0 5。结论 :吡格列酮对于糖尿病肾脏病变具有部分保护作用 ,可抑制血中TGF β1水平 ,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制由格列美脲、盐酸吡格列酮和盐酸二甲双胍组成的三层缓释片(美吡双胍缓释片),并研究其药剂学性质.方法 以HPMC为骨架材料制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层,采用三层压片技术,将其与格列美脲和盐酸吡格列酮制成的速释层和由微晶纤维素组成的隔离层制成三层片.用HPLC测定格列美脲和盐酸吡格列酮的溶出度、UV测定盐酸二甲双胍的体外释放、LC-MS测定Beagle犬随机交叉口服单剂国外样品(Triexer)和自制样品后血浆中盐酸二甲双胍的浓度,推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国外样品和自制样品的有关药动学参数如下:t1/2分别为14.74±4.95、11.37±3.89 h;Cmax为15.158±3.584、12.967±1.752μg·mL-1;Tmax为2.83±0.61、3.25±0.99 h;AUC0-t为90.140±20.736、90.155±14.817μg·mL-1·h.结论 研制的美吡双胍缓释片具有速释和缓释作用,与国外样品生物等效,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