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肺转流(CPB)体外循环过程中,血细胞、血浆成分与氧合器及体外循环管道接触后被激活,产生多种炎症介质,从而引起严重的炎症反应。一氧化氮(NO)是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小分子物质。CPB中加入NO供体或吸入NO等增加机体NO浓度的方法均可抑制或逆转血小板激活,抑制中性粒细胞激活、粘附,抑制多种炎症介质的产生。从而可有效地抑制CPB引起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体外循环(CPB)可使机体产生大量的炎症介质,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进一步发展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其发病机制目前较为公认的是“二次打击”学说。围体外循环期SIRS的预防和治疗策略很多,CPB装置的改进及减少炎症介质的生成是主要措施。随着对核转录因子NF-kB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可能从分子生物学水平调控CPB引发SIRS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体外循环炎性反应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嵘  王冬青  郭斌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2):1482-1483
体外循环(CPB)可通过多种因素诱发全身性炎性反应(SIRS),包括(1)血液与管道等异物接触激活补体系统;(2)CPB过程中心肺等多脏器的缺血再灌注损伤;(3)肠道菌群移位引起的内毒素血症;(4)手术创伤。这些致炎性反应因素均可激活全身性的细胞与体液免疫系统而产生大量的炎性介质,如过敏毒素、缓激肽、细胞因子等,炎性介质进一步激活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及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其表面各种黏附分子如选择素、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等的表达,中性粒细胞在黏附分子的作用下与内皮细胞结合,通过释放细胞毒性蛋白酶及氧自由基引起内皮细胞的损伤,最终导致终末器官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体外循环可通过多种因素诱发激活炎症介质,炎症介质进一步作用激活中性粒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产生毒性物质,造成组织损伤。深入发掘体外循环中的这种炎症反应机制并找到理想的控制方法是有待深入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技术的运用,使心内直视手术的安全开展成为可能,但它作为一种有创性的辅助治疗措施,在对人体进行治疗的同时也会对人体造成了不小的损伤。在体外循环中,由于血液稀释及血液与异物表面接触等多种因素,激活体内应激反应,引起组织水肿、全身含水量增加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严重者可引起器官功能障碍。超滤(ultrafiltration,UF)不仅能有效地去除体外循环后体内多余的水分,浓缩血液细胞,  相似文献   

6.
抑制心内直视术中核转录因子激活保护心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在缺血再灌注中产生的氧自由基可激活心肌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后者进入细胞核启动有关基因的转录,导致合成多种炎性细胞激酶和白细胞粘连分子,从而引起白细胞黏附浸润,释放氧自由基,损伤心肌。有研究将抑制NF-κB激活的制剂用于这一病理过程,心肌损伤减轻。我们在人类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中研究NF-κB的激活与心肌白细胞浸润及损伤的关系,并观察氧自由基清除剂辅酶Q10对NF-κB激活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心肌的保捎傩用。  相似文献   

7.
岑坚正  张镜方  庄建  沈磊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2):1455-1456
系统性炎症反应是体外循环(CPB)后肺损伤的重要原因。甲基强的松龙(MP)能有效抑制全身和肺部的炎症反应。目前国内外尚无MP对肺表面活性物质(PS)影响的相关报道。本研究于2002年对幼猪CPB前后不同时间点肺泡灌洗液中PS水平进行观察,探讨大剂量MP对CPB前后PS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开创了心脏直视手术的新纪元,但由于血液与许多非生理性人工管道的接触,外科手术的损伤,麻醉及人体温度的变化,器官的缺血再灌注等,伴随CPB,随之而激发产生了CPB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从而使患者处于灌注后综合征(postperusion syndrome)的风险之下,病情危重者甚至因此而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aDS)或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MODS)。  相似文献   

9.
肝素涂敷管道与体外循环王仕刚综述龚庆成审校作者单位: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常规体外循环(CPB)中血液与人工材料表面接触可造成机械性损伤、血浆蛋白变化和血细胞激活。多种生物瀑布的激活引起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称为“灌注后综合征”,直接影...  相似文献   

10.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是体外循环术后常见及严重的并发症,单核细胞在CPB早期即参与了其中的炎症反应。本研究旨在观察体外循环(CPB)围术期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和CD14的变化规律。寻求新的抗炎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临床上心脏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不仅限于心肌保护液成分及心肌保护液灌注途径的选择,还要抑制或减轻CPB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我们的研究以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作为心肌损伤的指标,观察体外循环(CPB)复温时滤除循环中的白细胞后,能否减轻CPB中心肌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将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地氟醚组和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围术期血浆核因子(NF)-κB活性,ELISA法捡测围术期血浆TNF-α水平。结果两组NF-κB、TNF-α水平,体外循环(CPB)后较CPB前显著增加(P均〈0.05),CPB后各时点对照组NF-κB相TNF-α活性显著高于地氟醚组(P均〈O05)。提示地氟醚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进而抑制TNF-α活性.减轻了CPB时的全身炎症反应.发挥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IL-6、IL-8是2个重要的促炎症细胞因子,在体外内肯多种生物学作用。CPB心内直视手术中,缺血/再灌注等诸多因素引起外周循环中IL-6、IL-8水平升高。且对术后心血管功能抑制和心肌损伤起重要作用,其可能机制包括趋化,激活中性粒细胞,促进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粘附;促进NO合成等。  相似文献   

14.
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能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在此反应中细胞因子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拟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围CPB期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参附注射液对CPB致炎性反应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5.
IL-6、IL-8对心内直视手术后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IL-6、IL-8是2个重要的促炎症细胞因子,在体内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CPB心内直视手术中,缺血/再灌注等 诸多因素引起外周循环中IL-6、IL-8水平升高,且对术后心血管功能抑制和心肌损伤起重要作用,其可能机制包括趋化、激活 中性粒细胞,促进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粘附;促进NO合成等。  相似文献   

16.
体外循环和用鱼精蛋白对补体(C_3,C_4)和C_-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或过度激活补体系统往往引起组织损害、血管通透性增强以及粒细胞集聚从而有可能引起多脏器衰竭。体外循环(CPB)激活补体系统,并因此而引起灌注后综合征(post-perfusion syndrome)。文献曾有报道鱼精蛋白,尤其是肝素-鱼精蛋白复合物可激活补体系统,但尚有不同看法。Siegel等证明鱼精蛋白与C反应蛋白(CRP)相互作用并通过传统途径激活补体。  相似文献   

17.
TREM-1在脆弱类杆菌脂多糖诱导单核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多糖(LPS)与免疫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结合后可引发一系列信号转导进而诱生大量炎性介质,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或脓毒症。以往的研究多以大肠杆菌LPS为对象,对于临床厌氧菌感染中最重要的致病菌脆弱类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B.fragilis的LPS研究较少。髓系触发受体-1(TREM-1)是新近发现的表达于单核/巨噬细胞等髓系细胞表面的激活型受体,能在细菌或LPS等的刺激下触发髓系细胞产生大量炎性因子,从而在炎症反应的触发和放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拟通过体外单核细胞炎症反应模型,观察TREM-1在转录及翻译水平的表达情况,以探讨其是否参与脆弱类杆菌LPS所致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L-精氨酸对体外循环中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L-精氨酸(L-Arg)对体外循环(CPB)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激活/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成年杂种犬12条,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L-精氨酸组(L组),每组6条。两组动物均摸拟临床开胸、建立体外循环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L组除转流前于静脉内注入L-Arg100mg·kg-1后,再持续静滴L-Arg10mg·kg-1·min-1至体外循环结束,余均同C组。分别于转前,转机5min,阻断主动脉15、45min,开放主动脉15、30min取静脉血,测血浆一氧化氮(NO)代谢产物(NO2-、NO3-)、丙二醛(MDA)、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并于阻断15、45min及开放30min取股动脉及降主动脉标本做光镜检查,于转前、开放15、30min测体循环阻力(SVR)。结果 转机5min后的各时间段,L组的NO2、NO3水平显著高于C组,而血浆vWF水平及MDA水平显著低于C组;光镜检查C组各时间段血管内皮的破坏程度均比L组严重;L组SVR值显著低于C组。结论 CPB可致血管内皮细胞大量活化及严重损伤,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左旋精氨酸可有效地保护CPB中血管内皮细胞免受损伤。  相似文献   

19.
背景心外科手术中,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术后发生的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一直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炎症反应可能是其中的因素之一。本实验中我们检测了年轻大鼠围术期体内IL-6的浓度,海马NF-κB的表达含量和神经认知功能,同时评估了氧合器的大小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n=7),假手术组(n=10,麻醉、置管、不连接体外循环)和两组体外循环实验组,CPB组大鼠在麻醉、置管后行90分钟的体外循环,分别使用小容量的大鼠氧合器(n=10)和新生儿氧合器(n=10)。在术前、CPB结束时和CPB结束后2小时采集血样检测IL-6的含量。在术后第21天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海马NF—κB的表达含量。在术前和术后的21天内对神经功能采用改良孔板实验进行评估。结果CPB组与假手术组相比,IL-6的水平明显升高,新生儿氧合器组在CPB结束后2小时与大鼠氧合器组相比IL-6的水平更高[CPB/大鼠氧合器组:220pg/ml(16~415);CPB/新生儿氧合器组:1400pg/ml(592~5812)](P〈0.05)。3组实验组中海马NF—KB的表达含量与对照组(10±4)相比明显升高。CPB组与假手术组(173±24)相比NF.KB表达含量更高(CPB/新生儿氧合器组:271±57;CPB/大鼠氧合器组:269±72)。神经认知功能和行为学的评估结果显示组间没有差异。结论CPB引发显著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并伴随着海马中NF-κB蛋白表达的增多并没有导致神经认知功能的损伤。由此可推断,排除体外循环和炎症反应这两个因素,可能有其他因素最终导致了患者CPB术后神经认知功能的障碍。  相似文献   

20.
王嵘  王冬青  陈素娟  郭斌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8):1202-1203
体外循环(CPB)手术可通过多种致炎因素诱发全身性炎性反应,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等细胞因子在其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实验通过对CPB手术前后TNF—α、IL-6及内皮素1(ET-1)的动态观察,评价磷酸二脂酶(PDE)Ⅲ型抑制剂氨力农在抑制CPB诱导的全身性炎性反应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