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羽毛山海绵(Mycale plumose)来源的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sp.nov SP2-10)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坏死的活性。本文对其发酵产物的活性部位乙酸乙酯层进行活性追踪分离.共得到7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胆甾醇、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4(2,4-二羟基苯甲酰氨基)苯甲酸、苯丙胺酸、脱氧鸟苷、鸟苷和N-乙酰酪胺I并初步评价上述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显示强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2.
植物内生真菌HCCB 01546中的抗肿瘤活性物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抗肿瘤体外细胞毒筛选模型研究内生真菌HCCB01546发酵产物中的活性成分,经溶剂萃取、硅胶柱、ODS柱色谱及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得到两个活性物质,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分别确定为epoxycytochalasin H及cytochalasin N。活性测试结果发现前者有较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一株来源于深海的曲霉属真菌CXCTD-06-6a发酵产物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 采用溶剂萃取、柱色谱层析及制备HPLC等方法对菌株发酵产物的活性部位进行了活性追踪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手段进行化学结构鉴定,以MTT法评价了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 从菌株CXCTD-06-6a的发酵产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4.
海绵共附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和显著的生物学活性,是创新药物研发的重要来源.这些次级代谢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多种致病菌株具有潜在的抗菌活性.本文综述了2002-...  相似文献   

5.
海洋放线菌11014中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Ⅰ.环二肽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为研究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海洋放线菌11014发酵物中的活性成分,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经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及制备HPLC等分离得到13个环二肽,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学分析,分别确定为环(亮氨酸-丙氨酸).环(亮氨酸-甘氨酸),环(异亮氨酸-丙氮酸),环(缬氮酸-丙氮酸).环(丙氨酸-苯丙氮酸),环(苯丙氮酸-甘氮酸).环(酪氮酸-甘氮酸),环(脯氮酸-酪氮酸),环(脯氨酸-苯丙氨酸),环(4-羟基-脯氮酸-苯丙氮酸).环(4-羟基-脯氮酸-亮氨酸).环(脯氮酸-缬氨酸),环(脯氮酸-亮氨酸)。首次以磺酰罗丹明法对这些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测试,化合物环(4-羟基-脯氨酸-苯丙氨酸)具有较明显的抗肿瘤活性(5μg/ml浓度抑制率为48.3%)。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 对海绵来源真菌Aspergillus flavus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化学结构研究。方法 利用薄层色谱、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和中压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对真菌Aspergillus flavus 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质谱等现代波谱学方法,通过与已报道数据进行对比,对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海绵来源真菌Aspergillus flavus 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鉴定9个化合物,包括2个已知二酮哌嗪生物碱 Ditryptophenaline (1)、3-[(1H-Indol-3-yi)methyl]-6-benzylpiperazine- -2,5-dione (2),7个已知化合物 9,12-octadecadienoic acid methyl ester (3)、4-Hydroxy-3-methoxypropiophenone (4)、 Arboreumine (5)、 Asperfuran (6)、 p-Hydroxybenzoic acid (7)、 polybotrin (8)和Kojic acid dimethyl ether (9)。结论 从真菌Aspeigillus flavus 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来自深海的海水、海泥样品进行了微生物分离并通过抗肿瘤活性筛选获得活性菌株,并研究活性菌株c2b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从样品中选择性分离得到真菌,并采用海虾生物致死法和人体慢性艇性白血病细胞(K562)为筛选模型对分离得到真菌的发酵产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及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对c2b菌株发酵产物的活性部位进行了活性追踪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及渡谱学手段进行化学结构鉴定,以SRB法评价了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与结论 从深海来源的样品中共分离获得29株真菌,其中7株具有细胞毒活性;从c2b活性菌株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1~6),其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N-乙酰色氨(1),chrysogine(2),过氧化麦角甾醇(3),5,8-epidioxy-24-methylcholesta-6,22-dien-3β-ol(4),cerevisterol(5)和(4E,8E)-N-[(2'R,3'E)-2'-hydroxy-3'-hexadecenoyl]-1-O-β-D-glycopyranosyl-9-methyl-4,8-sphingadiene(6),其中化合物3,4对小鼠乳腺癌细胞(tsFT210)具有中等强度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1株分离自南海沉淀物的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 sclerotiorum XJW-56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鉴定及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采用溶剂萃取、柱色谱层析及制备HPLC等方法对真菌Aspergillus sclerotiorum XJW-56的发酵产物进行化学分离,通过NMR、MS等波谱学技术并参阅文献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采用SRB和MTT法评价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从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10个asterriquinone类单体化合物(1~10),其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petromurin C methyl ether(1)、petromurin D methyl ether...  相似文献   

9.
海洋放线菌S1001中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一株来源于海泥的放线菌S1001发酵产物具有致细胞坏死活性,本文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及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对该菌株发酵产物的活性部位进行了活性追踪分离,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手段,鉴定其结构分别为4,,5,7-三羟基异黄酮(1),4-(2,4-二羟基苯酰胺基)苯甲酸(2),环(甘氨酸-丙氨酸)(3),环(甘氨酸-脯氨酸)(4),环(亮氨酸-酪氨酸)(5),环(缬氨酸-亮氨酸)(6),环(缬氨酸-异亮氨酸)(7),环(苯丙氨酸-甘氨酸)(8),并用SRB法初步评价了化合物1~8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4、5和7在10μmol/L浓度时对K562细胞表现出了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0.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引发死亡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从天然产物中分离提取新型抗肿瘤先导化合物成为新药创制的研究热点[1-2]。海洋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及其生存环境的高盐、高温、高压等特殊性,为新药开发提供了许多结构新颖的先导化合物,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1株西沙群岛永兴岛海域来源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sp.共附生真菌Penicillium sclerotiorum中的azaphilones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MPLC、HPLC等分离手段对菌株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运用NMR、MS等现代波谱学方法,并结合相关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通过细胞毒活性模型评价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结果从真菌Penicillium sclerotiorum的代谢产物中获得了9个azaphilones类合物,分别(+)-Sclerotiorin(1), Isochromophilone Ia(2), Isochromophilone Ib(3), Isochromophilone III(4), epi-isochromophilone III (5), Isochromophilone IV(6), dechloroisochromophilone IV(7), Isochromophilone VIII(8), TL-1-monoAc(9),其中化合物8在30μmol.L-1浓度下对HL-60细胞的抑制率达到97.87%,IC50值为11.81μmol.L-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1株红树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p.中的次级代谢产物及生物活性。方法 综合运用硅胶柱层析和半制备型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次级代谢产物,利用NMR及MS等现代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以斑马鱼血管抑制模型对其进行活性评价。结果 在细胞毒活性的指导下,从Penicillium sp.中分离出抗肿瘤活性化合物brefeldin A,同时还分离出5个天然产物,分别是 (+)-semivioxanthin (1)、(-)-striatisporolide A (2)、dibutyl phthalate (3)、bisdethiobis (methylthio)-acetylapoaranotin (4) 和alternarosin A (5)。其中化合物1和3分别在1 μmol/L和10 μmol/L浓度下显示出斑马鱼血管抑制活性,但同时会导致一定的脊柱弯曲。化合物3还具有抑制硅藻附着的潜在防污活性。结论 化合物4和5为首次从真菌Penicillium sp.中分离获得。化合物1和3具有潜在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海洋来源真菌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重结晶、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acetyl-hydrazinobenzoic acid(1)、N-[2-cis-(4-hydroxyphenyl)ethenyl]formamide(2)、p-hydroxyphenylacetamide(3)、penipanoid A(4)、penipanoid C(5)、2-(4-hydroxybenzyl)quinazolin-4(3H)-one(6)、oxaline(7)、meleagrin(8)、(3R,4R)-3,4,8-trihydroxy-3,4-dihydro-1(2H)-naphthalenone(9)和(3R,4R)-3,4,6,8-tetrahydroxy-3,4-dihydro-1(2H)-naphthalenone(10)。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9、10为首次从青霉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阐明真菌无活性野生株产紫青霉G59的庆大霉素抗性突变株2-5-3-1新产抗肿瘤活性产物。方法在活性跟踪和薄层检测指导下,通过与原始菌样品直接对照,利用液液萃取、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重结晶等技术,分离纯化活性产物。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用MTT法测试样品对K562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从突变株2-5-3-1发酵物中分离鉴定了麦角甾醇(1)、fructigenine A(2)、rugulosuvine A(3)、大黄素(4)和ω-羟基大黄素(5)。化合物1~5在100μg/ml浓度下对K562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52.8%、60.8%、41.2%、84.6%和37.1%,其中1、2和4的IC50分别为93.1、58.4和30.0μg/ml。结论化合物1~5均为产紫青霉G59不生产而突变株新产抗肿瘤活性产物。用DMSO介导的庆大霉素抗性筛选方法可以将无活性真菌野生株转化成活性突变株并供新产活性产物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阐明无活性真菌产紫青霉G59的两株抗肿瘤活性突变株2-2-3和PDN-f-2新产活性产物。方法采用与原始菌样品直接对照和活性跟踪分离的实验模式,利用液液萃取、柱层析、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活性产物。利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用MTT法测试样品对K562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从2-2-3和PDN-f-2发酵物中分别分离鉴定了ergone(1)和citrinin(2)。化合物1和2抑制K562细胞的IC50分别为7.4和48.0μg/ml。结论化合物1和2均为产紫青霉产物中未见报道的G59的两株突变株新产活性产物。将无活性真菌野生株转化成活性突变株并研究其新产活性产物,将有可能成为拓展药源真菌活性菌株新资源的很好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1株分离自福建沿海的橘绿木霉Trichoderma citrinoviride NM-035所发酵产生的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将纯化得到的菌株在28摄氏度下静置培养30天,发酵液经乙酸乙酯萃取得到总浸膏;先后利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以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手段,对总浸膏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和高分辨电喷雾质谱方法并结合文献,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解析并最终对其活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 从该菌株中分离得到了1个新的tetramic acid型生物碱,并命名为penicillenol F (1)。该化合物对人恶性黑色素瘤和肝癌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结论 从橘绿木霉Trichoderma citrinoviride NM-035中发现1个新的具有抑制人恶性黑色素瘤和肝癌细胞活性的生物碱类化合物penicillenol F(1)。  相似文献   

17.
Two new polyketides, 3,11-dihydroxy-6,8-dimethyldodecanoic acid (1) and trichopyrone B (2), together with two known polyketides, sorbicillin (3) and penicillone A (4),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the cultures broth of the fungus Penicillium decumbens.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extensive spectroscopic analysis. All isolated compounds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antibacterial and cytotoxic activities. Of these, compound 3 showed antifungal activity toward Candida albicans Y0109 with a MIC value of 50 μM. Moreover, compounds 3 and 4 exhibited selective cytotoxicity against the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QGY-7703) cell line with the IC50 values of 32.5 and 22.8 μM,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8.
Ni M  Zhou XY  He X  Gu QQ 《药学学报》2011,46(9):1098-1100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HPLC等柱色谱方法从一株海洋来源真菌Penicillium citrinum中分离得到了一个结构新颖的半缩醛类化合物(1)。通过高分辨电喷雾质谱、一维以及二维核磁等方法确定了它的平面和立体结构,同时,从核磁谱图中发现了化合物1在溶剂中是以互变异构体的形式存在的。在对人白血病细胞HL-60、人肺癌细胞A-549、人宫颈癌细胞HeLa以及人白血病细胞K562等4种细胞株的抗肿瘤活性筛选中,发现化合物1对人白血病细胞HL-60显示弱的抑制活性,其IC50值为77.4μmol·L-1。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海绵共附生真菌Penicillium janthinellum LZDX-32-1中的活性次生代谢产物。方法 利用硅胶、半制备HPLC等色谱学方法对菌株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UV、NMR、MS等波谱学分析及文献数据比对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检测了化合物的人肿瘤细胞毒性。结果 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okaramines H(1)、okaramines J(2)、fumitremorgin B(3)、verruculogen(4)、paspaline(5)。细胞毒活性测试发现在浓度为10μM条件下,化合物5对A549、HCT-8和MCF-7三种细胞具有一定细胞毒活性(抑制率分别为70.45%、67.03%和88.54%)。结论 从海绵共附生真菌P. janthinellum LZDX-32-1中分离鉴定了5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具有肿瘤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