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急诊科特点是患者病情危急凶险、复杂.急诊患者在就诊过程中,从预检分诊到治疗结束要经过很多环节,有大量工作都是由急诊护士独立完成,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均可影响护患关系,从而引发纠纷[1].此外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增强,加之急诊患者病情急、变化快、意外情况发生多,患者及家属遭受突如其来的重大变故,短时间心理上难以承受,就医心态复杂多样,因此产生护患纠纷的可能性较大.笔者现将急诊科护理纠纷原因及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夜间输液中的风险防范,提高急诊患者的输液安全。方法由医生、护士、药剂人员等共同完成急诊夜间输液患者的风险防范工作。结果通过风险防范,降低了急诊夜间输液患者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结论急诊夜间输液工作涉及医院的多个部门,只有加强细节、环节管理才能做好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3.
张军  周文燕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395-396
<正>急诊护理工作包括院前、转运及院内三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存在患者安全隐患,因为具有工作环节多、工作量大,治疗时间集中、病情复杂多变、突发事件多以及患者就诊时间没规律、亲属,陪护人员及患者求医心切等特点的科室。急诊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酿成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精神病急诊患者住院流程进行分析,以完善院内护理转运机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某医院2010年1~12月登记在册的143例精神病急诊患者的安全护理进行了归纳总结。结果:精神病急诊患者办理住院流程中存在不安全因素者81例,约占总急诊人数的57%。因此完善院内转运流程,提高科室间的分工合作和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结论:精神病急诊患者办理住院流程中的安全护理是急诊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急诊室接诊、院内转运两个环节中的安全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李艳华 《医药世界》2010,(11):1454-1454
急诊是一个多流程、多环节的综合体系。急诊输液室由于患者高度集中,病种复杂,用药种类繁多,存在着许多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护士作为药物使用的终点,必须把用药安全放在首位。现对我院急诊静脉输液中常用的药物配伍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防止对策。  相似文献   

6.
关于院前急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急诊医疗体系主要由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危重急症监护等各科融合而成。其中院内急诊,危重病监护已有其自己独立的并已形成较规范的学科体系,而院前急救是以急救中心为主的急救医疗机构在院外对患者进行及时抢救的过程,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最前沿阵地,是急救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也是院内急救的基础。它不是处理疾病的全过程,而是把工作重点放在救治伤病的急性阶段,为患者接受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准确、合理、快速的院前急救措施,对挽救患者生命,减少伤残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一体化模式下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245例严重创伤患者院内救治各环节时间、效果等资料。结果伤后至急诊抢救时间平均为78.56 min,到手术室时间为64.84 min;抢救成功率为86.35%。结论创伤院内急救一体化,开通绿色通道,各环节密切配合,争取了救命的黄金时间,提高了严重创伤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正>急诊分诊是医院急诊环节中的前沿阵地,因此较之于门诊部,往往需要面对更多的突发事件,比如各类创伤、意外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等,而且接待的患者流量更大,护理人员受到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则更重[1],预检分诊是急诊窗口第一关,分诊护士第一时间与患者接触,分诊工作尤为重要。提高护理人员对分诊护理风险的认知与防范能力,同时注重护理人员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地规避急诊护理风险,减少医疗纠纷和投诉的发生率,不断  相似文献   

9.
急诊妇产科患者隐私权保护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兰琴  金向英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146-3147
目的:探讨急诊妇产科患者隐私权保护现状,分析原因,提出改进保护隐私权的措施.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对600例急诊妇产科患者进行隐私权保护状况的调查.结果:大部分患者认为:在医院隐私权缺乏保护;隐私权缺乏保护的环节主要有:学生带教、询问病史、查房、化验等.结论:护士应提高保护急诊妇产科患者隐私权的意识,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计算机网络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在医学临床中,也逐渐向信息化过度~([1])。急诊科往往具有病情急、病患多,病症复杂等特点,对急诊救治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无缝衔接,快速有效地获得患者信息,是保证急诊抢救成功的关键,也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前提~([2])。一体化信息系统平台的实  相似文献   

11.
实验室检测结果是为临床医师和患者进行病情诊断、治疗的依据,检测标本的周转时间(turnaround time,TAT)是患者及临床医生越来越关心和重视的问题.临床医生不仅要求检验结果准确可靠,又要求能够尽快地得到检验报告,以便及时制定治疗方案.其中急诊TAT尤其值得关注,急诊患者的处理依赖于整个诊疗和检测过程的速度,包括医生提出合理的申请,标本的及时采集、转运、接收、检测和报告的快速发放,任何一个环节造成延误,都将延误病程,造成严重后果[1].为了解我室急诊生化检验TAT、分析影响TAT的环节、原因,我们利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对2011年住院急诊生化标本进行抽样统计,着重分析从医嘱到报告发布的各阶段所用时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院前急救以救命为主,它包括现场救治、转运途中和移交患者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救治措施,又以现场救治最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可以说是急诊医疗体系(EMSS)的前沿阵地,抢救患者的第一环节.  相似文献   

13.
<正>国际通行的急诊医疗模式EMSS包括三个环节:院前急救、院内急救、急诊ICU救治。笔者阅读相关国内外文献认为,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早期心肺复苏(CPR)至关重要:心源性猝死(SCD)患者如能在发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找有效的细节管理方法,实现急诊救治过程中在出诊现场急救、转运急救、院内急诊科急救及ICU或专科病房延续抢救四个环节中环环相扣无缝隙,提高急诊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以往不同阶段两种管理方法的病例资料,传统管理模式下急诊救治的39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实验组513例为加强细节管理阶段急诊救治的患者,总结统计相关数据做对照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出诊到达现场平均时间、现场明确急救诊断例数、现场急救成功例数、转运成功例数、急诊科延续抢救成功例数、收入ICU或专科病房2h内死亡的例数等观察指标上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强急诊科细节管理促进了现场急救、转运急救、院内急诊科急救及ICU或专科病房延续抢救四个环节之间的有效链接,提高了急诊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在急诊外伤患者中采用无缝衔接一体化式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我院采用常规急救的30例急诊外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我院采用无缝衔接一体化式护理的30例急诊外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急救各环节用时(平均伤情评估时间、医师接诊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入手术室时间、创伤控制时间)、抢救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伤情评估、医师接诊、急诊抢救、入手术室和创伤控制等诊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致残、休克、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急诊外伤患者护理中,实施无缝衔接一体化式护理可以缩短诊治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确保急诊救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转运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急诊抢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针对转运环节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影响安全转运的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做好患者转运前评估、准备工作、相应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及转运过程的监护及记录,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到达相应科室,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监控、改进急诊颅脑手术病人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的环节质量,预防急诊颅脑手术术后下呼吸道感染(postoperativ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PLRTI).方法 2011-2015年,通过推行急诊颅脑手术病人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操作规程,促进各环节质量改进;通过监测各环节合格率和同期PLRTI发生率,评价环节质量改进对预防PLRTI的效果.结果 2011年至2015年,共监测1 214例颅脑急诊手术病人,同期PLRTI发病率从36.80例/千导管日下降至5.68例/千导管日.结论 通过监控急诊颅脑手术病人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的环节质量可以有效降低医院内PLRTI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药实践》2017,(6):466-468
目的:探究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抢救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急诊接受AMI抢救的80例患者,按照是否在急诊全程实行优化护理进行分组:在急诊全程均实施优化护理的40例患者为研究组,未在急诊接受全程优化护理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心电图和静脉血采集时间、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要远远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院内AMI再发率和介入手术再行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抢救中实行全程优化护理可以有效缩短各环节所耗费的时间,有效预防AMI的复发,减少介入手术的再次实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急性腹痛患者急诊分诊的环节管理与护理措施展开观察与探究。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于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接收的950例急性腹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急诊分诊的环节管理及护理措施,并对分诊的准确率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本组950例患者中,内科234例,分诊准确率为95.7%(224/234);外科683例,分诊准确率为98.2%(671/683);妇科33例,分诊准确率为93.9%(31/33);患者总体分诊准确率为97.5%(926/950)。结论在急性腹痛患者的整体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急诊分诊为关键所在,只有制订合理的分诊流程,全面、快速获得患者的病情资料,并及时、准确做出分诊判断,才能有效减少误诊及漏诊的发生,充分促进患者分诊准确率及治疗成功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加强医学生院前急救医学培训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刘琼  周发春  陈建斌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1):1061-1062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首要环节,也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急救要从现场开始”的观念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而院前急救则正是“急救要从现场开始”这种理念的具体体现。就我国急诊医学教学现状而言,院前急救属于相对薄弱环节,部分医学院校虽然在本科教育中设置了急诊医学课程,但课程中涉及的院前急救知识少而浅,加之见习和实习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