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粘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粘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对肿瘤进行光镜观察,并做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根据肿瘤细胞形态特点及有无黑色素,36例粘膜恶性黑色素瘤被分为上皮样细胞为主型17例,梭形细胞为主型8例,小痣样细胞型2例,混合型9例;黑色素明显者16例,无或黑色素少者20例。免疫组化染色HMB45、S-100、Vimentin阳性率分别为80%、100%和80%。结论粘膜恶性黑色素瘤的组织结构和病理形态复杂,有不同病理类型,部分病例诊断比较困难,需借助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我院从 1977~ 2 0 0 0年共收治粘膜恶性黑色素瘤 19例 ,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19例粘膜恶性黑色素瘤 ,标本 4%甲醛固定 ,石蜡包埋 ,厚度 3um作常规HE染色 ,其中涂胶片作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光镜观察。 6例HE切片中未见明显色素者同时进行免疫组化标记 ,采用链霉素抗生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染色(SP法 ) ,第一抗体为CK、VIM ,S 10 0蛋白 ,HMB45 ,LCA。用已知阳性片对照 ,以T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 ,以阳性细胞所占比例表达分四个等级。阴性 (-) 0~ 2 5 % ;弱阳性 (+ ) 2 5~5 0 % ;中度阳性 (+ + ) 5 0~ 75 % ;强阳性…  相似文献   

3.
24例女阴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女阴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方法 复习临床、病理学资料 ,全部病例进行随访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用S P法。结果  2 4例中发生于外阴 13例 ,阴道 7例 ,宫颈 4例。 17例获得随访 ,1年内死亡 6例 ,2年 4例 ,3~ 4年 3例 ,4例存活 5年以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nm2 3阳性 14例中淋巴结转移者仅 2例阳性 ,9例者淋巴结转移者中 6例 p5 3蛋白染色阳性。 结论 女阴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nm 2 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 ;p5 3表达者淋巴结转移比淋巴结阴性病例高 ,有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16例口腔粘膜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进行了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现,本组病例占同期全身恶性黑色素瘤的10.2%(16/156)发病年龄30~66岁,平均46.3岁,男女之比为1.29:1。9例(56.3%)于发病前有口腔粘膜黑斑病史。本组发生于牙龈、牙槽粘膜9例(56.3%),上腭部6例(37.5%)。除HE染色外,还进行了S-100蛋白及HMB-45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率分别为100%和87.5%。应用Giemsa液复染,代替常现的苏木素液复染,使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更易判断。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本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癌前病变、早期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片,以提高临床和病理诊断率,方法 收集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除脉络膜外)68例,其中原发于鼻腔和口腔黏膜33例,头颈部皮肤35例。发病高峰年龄为41-60岁。52例为手术切除标本,16例为活检(咬取、切除)标本。复习所有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对42例进行S-100、HMB45和NSE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在68例中,手术切除者52例,其中有13例行补充放疖1例进行了化疗单纯放疗0例;抿绝治疗6例,在获得随诊的56例中,存活5年以上者12例,其中头颈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9例,占75.0%;鼻腔及口腔黏膜者3例外中25.0%。结论 恶性黑色素瘤在组织学结构上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免疫组织化学对恶性黑色素瘤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发生于鼻腔和口腔黏膜的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明显比发生在头颈部皮肤的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发病特征和病理诊断特点。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光镜法分析8例肛管直肠粘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变化特点及其与相关抗原表达的关系。结果:8例肛管直肠粘膜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均为老年患者,年龄最大79岁,最小59岁。临床均有便血,脓血便,或大便性状的改变。病理类型:息肉样型2例,肿瘤型2例,溃疡型4例;镜下肿瘤细胞表现为多样性,组织结构多样性,多数瘤细胞含有黑色素颗粒且色素含量分布不对称。免疫组化瘤细胞S-100、HMB-45、Malen-A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结论:肛管直肠粘膜恶性黑色素瘤肿瘤细胞和组织结构呈多样性,瘤细胞含有黑色素,S-100、HMB-45和Malen-A阳性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primary malignant melanoma of the esophagus,PMME)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食管恶性肿瘤,仅占食管原发性恶性肿瘤的0.1%~0.2%[1]。我院于2011年2月收治PMME 1例,现结合文献复习对其临床及病理特点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2岁,因胸骨后隐痛3个  相似文献   

8.
食管恶性黑色素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4例食管恶性黑色素瘤进行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检测。结果 1例男性,3例女性,平均年龄54岁,食管中段2例,下段2例。瘤细胞异型性明显呈梭形,圆形、不规则型,以梭形细胞为主。胞核体积大,核仁清晰、核小、染色质深染,细胞内、细胞间散在大量不规则分布的黄棕色颗粒,部分区域密集,EMA阴性,Keratin阳性,Vimentin阴性,S-100阳性,HMB45阳性,LCA阴性,特殊染色(Fontama—Masson,银浸法),黑色素及嗜银细胞颗粒,呈黑色弥漫分布于瘤细胞浆内及细胞间,4例分别随访1—3年,均未见转移。结论 食管恶性黑色素瘤是间叶组织肿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好发于皮肤、足跟部、视网膜等,发生于食管罕见,研究熟悉其形态特征对避免误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18例粘膜恶性黑色素瘤(MM),用免疫组化(ABC法)标记HMB-45、S-100、Vimentin及NSE.结果表明HMB-45,S-100及Vimentin对诊断恶性黑色素瘤是敏感的抗体,而HMB-45具有特异性.联合使用多种肿瘤标记,能提高诊断恶性黑色素瘤的准确性,特别是对无色素性黑色瘤的诊断更有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性别与年龄 本组18例中,男12例,女6例.年龄最小者21岁,最大者75岁.1.1.2 临床表现与诊断 部位:鼻咽3例,鼻腔8例,直肠2例,肛门2例,尿道口1例,眼2例.临床上为无痛性肿物,伴有鼻寒,鼻衄、头痛、糜烂及出血  相似文献   

10.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高,预后差.我国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的年增长率约为3%~5%,每年约有2万例新发病例 [1].恶性黑色素瘤根据发病部位和发病原因分为慢性阳光损伤型(chronic sun-damaged,CSD)、非慢性阳光损伤型(non-chroni...  相似文献   

11.
江定 《实用癌症杂志》2009,24(6):612-613,620
目的探讨原发于食管恶性黑色素瘤(primarymalignantmelanomainesophagus,PMME)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2例食管恶性黑色素瘤,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胃镜检查均见食管腔内有息肉样肿物,镜检示肿瘤实质结构复杂,细胞形态多样,瘤细胞呈上皮样、梭形、多形性等,可见散在的瘤巨细胞,部分瘤细胞有黑色素颗粒沉着。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MB45(+)、S-100(+)和Vim(+),CK、CD45和NSE均(-)。结论PMME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应及早发现,并治疗。HMIM5和S-100是恶性黑色素瘤较为敏感的标记物。与Vim及CK联合检测对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研究皮肤及眼球外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与病理特征,以提高临床早期诊断率。方法对18例皮肤及眼球外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及电镜研究。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51.6岁,以女性为主。  相似文献   

13.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附1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7年来收治的15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进行了总结.男性8例,女性7例.最常见的症状是血便(11/15),其次为肛门反复脱出肿物(8/15).8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术后平均生存16个月,最长存活30个月.此外,对本瘤的病因、诊断和预后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4.
CK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检测CK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对18例恶性黑色素瘤进行CK、Vimentin、S-100、HMB45的检测。结果 在18例恶黑中CK的阳性表达率为67%(12/18);其中原发性恶黑16例,CK和Vimentin的表达率分别为63%(10/16)、100%(16/16);CPK与S-100,CK与HMB45两项均呈阳性表达者各占50%(8/16),以上四项抗体均为阳性的表达率为44%(7/16);两例转移性恶黑四项抗体均为阳性表达,占100%(2/2)。结论 CK在原发性和转移性恶黑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15.
85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皮肤恶黑手术治疗结果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方法:85例皮肤恶黑,原发灶切除30例,瘤床广泛切除16例,截肢21例.其他17例。淋巴结清扫32例,其中预防性清扫7例。结果:81例获随访,1例复发,5例卫星灶.12例途中转移,15例淋巴结转移,38例血行转移.37例无瘤生存,1例带瘤生存,总生存率46.9%。结论:卫星灶、途中转移、淋巴结转移发生提示预后不良。手术切缘应根据肿瘤厚度确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影响口腔粘膜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35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全组总的 5年生存率 2 8.6%。其中临床 ~ 期与 ~ 期分别为45%、6.7% (P<0 .0 1 )。雀斑样型、浅表扩散型与结节型分别为 38.9%、1 4.3% (P<0 .0 1 ) ,病变局限于上皮层者与侵及粘膜下层者分别为 50 %、1 9.1 % (P<0 .0 1 )。手术加化疗组 5年生存率 35.7% ,单纯化疗组均于 5年内死亡。结论 口腔粘膜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病变侵袭深度及治疗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7.
恶性黑色素瘤59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恶性黑色素瘤(MM)的临床,病理形态特点,并阐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59例MM进行临床病理学,部分病例做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复习其临床资料。结果临床正确诊断发生在皮肤45例中仅14例,占32%,发生在粘膜14例中仅3例,占21%。其余均误诊。在病理形态上肿瘤以多种细胞类型和组织形态混合存在为主要特点外,16例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AMM)做Fontana染色均阳性。其中8例做免疫组化检测,大部分符合本瘤诊断。其中2例误诊,结论认识MM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HMB45、S-100蛋白,VIM、CK四种标记联合应用,对MM尤其是对AMM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实用价值,应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恶性黑色素瘤血管生成拟态的体内外实验和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细胞三维培养及电镜观察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过程及其超微结构特点.方法:建立恶性黑色素瘤B16移植瘤动物模型和恶性黑色素瘤细胞株LiBr的三维培养模型,研究恶性黑色素瘤组织血管生成拟态,同时用透射电镜观察人体恶性黑色素瘤组织血管生成拟态的超微结构特点.结果:动物实验证实恶性黑色素移植瘤模型内存在血管生成拟态;细胞三维培养模型结果表明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存在肿瘤细胞自身变形并与胶原蛋白粘附、肿瘤细胞彼此围成通道结构的现象,电镜观察证实了血管生成拟态的存在及其结构.结论: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内存在血管生成拟态,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血管生成拟态结构获得充足的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19.
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35例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 回顾分析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总的5年生存率为28.6%,其中化疗组为0,原发灶扩大切除加化疗组为30.8%,原发灶扩大切除加颈淋巴清扫加化疗组为40.0%。结论 以原发灶扩大切除加颈淋巴清扫为主的综合治疗仍为目前治疗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