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收集了我院自1998年3月至1999年10月收治的634例脑卒中患者,其中伴发顽固性呃逆者46例,现报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6例中,男32例,女14例,年龄46~78岁;脑梗塞13例(大脑中动脉梗塞9例,颈内动脉梗塞2例,大脑前动脉梗塞1例,腔隙性脑梗塞1例);脑出血32例(基底节区21例,其中破入脑室系统者7例,脑叶8例,小脑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及经CT证实。发病后d2~10出现呃逆,其中4d内出现者9例,4d后出现者35例。1.2 治疗方法:患者出现呃逆后给予针灸、压眶、应用阿托品、胃复安、…  相似文献   

2.
本组资料包括住院病例29例,门诊病例3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11~72岁.32例误诊病例中,30例曾做过颅脑CT扫描.其中脑出血误诊为脑血栓形成5例,误诊为病毒性脑炎2例,误诊为酒精中毒1例;肺癌转移性脑瘤误诊为脑血栓形成2例,脑胶质瘤误诊为脑出血2例;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误诊为脑血栓形成2例,散发性脑炎误诊为脑血栓形成2例、脑萎缩误诊为脑血栓形成3例,格林-巴利氏综合征误诊为脑血栓形成1例,腰椎间盘脱出症误诊为脑梗塞1例;脑梗塞误诊为脑出血2例,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误诊为散发性脑炎2例,硬脑膜下血肿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2冽,误诊为血管性头痛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为脑出血1例,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例.  相似文献   

3.
<正> 本文报道3例经病理证实的蛛网膜下脏出血并发脑梗塞。例1、2为颈内动脉床上段动脉瘤,例3为大脑侧裂内血管畸形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均在偏瘫出现后24~72小时死亡。病理共同特点是病侧内囊、底节处有新鲜、大面积脑梗塞。例2在对侧尾状核与丘脑之间的白质尚有新鲜梗塞灶,由于梗塞范围  相似文献   

4.
腔隙性脑梗塞又称腔隙性卒中,为缺血性卒中重要的一类。现将蚌医附院1986年5月~1990年3月及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1989年1月~1990年2月收治的腔隙性梗塞112例,均经CT证实,其中1例并发原发性脑室出血、1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3例合并大面积梗塞、4例合并脑出血,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CT证实的腔隙性脑梗塞61例,经TCD检查异常57例(93.4%),脑动脉信号消失19例,两侧可测得MCA信号47例,异常表现主要为椎基底动脉系统流速减慢。提示腔隙性梗塞虽为微小血管的闭塞与梗塞,但与整个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有关,常伴有脑动脉主干的痉挛或狭窄等病变,TCD对腔隙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成于CTMRI。  相似文献   

6.
小脑出血临床并不少见,但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在CT应用之前常易误诊为脑干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近年来,我们收治了16例病人,现将其临床与CT表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非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常因症状不典型而误诊 ,早期诊断较困难 ,误诊率较高 ,在临床上应予足够的认识和重视。现将我院近 10年来曾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的 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0例 ,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2 4~ 4 5岁 3例 ,4 5~ 6 5岁 7例 ,6 5岁以上 2 0例。误诊时间 2~ 6天 ,误诊为偏头痛 6例 ,脑出血 3例 ,高血压脑病 4例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6例 ,脑梗塞、脑炎、DIC各2例 ,癫痫、精神异常、癔症、上感、急性胃炎各 1例 ,死亡 3例。1.1 头痛 SAH表现为头痛的症状各不一样 ,老年人头痛不…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腔出血22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误诊进行分析,提出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水平的措施。方法 对22例误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误诊为血管性头痛8例(36.36%)、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7例(31.82%)、颈椎病2例(9.09%)、脑炎2例(9.09%)、腰椎病1例(4.55%)、精神病1例(4.55%)、癫痫1例(4.55%)。结论 对头痛、眩晕、颈痛、腰腿痛、发热、抽搐患者应警惕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能。脑脊液检查为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靠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的诊断价值,并探讨脑血流动力学与脑血管痉挛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和全脑血管造影的方法,对3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7±2)d的患者进行检查并动态观察.通过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采集大脑全动脉供血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和基底节区所选感兴趣区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各种原因所致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疾病彩超特点.方法 对16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疾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椎动脉、椎-基底动脉的血管走行、弯曲程度、管腔狭窄程度、血流速度、管腔内径及管壁回声、粥样硬化斑块回声.结果 163例患者中,7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由颈椎病引起、43例椎动脉供血不足是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38例椎动脉供血不足是由椎动脉型颈椎病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4例由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因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无小脑定位体征的小脑梗塞临床与MRI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扬  王继琛 《北京医学》1999,21(1):10-13
分析经MRI检查诊断的无小脑体征的小脑梗塞63例,发现无小脑定位体征性小脑梗塞发病率高,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干梗塞及颈内动脉系统病变,病变部位以PICA与SCA区的分水岭梗塞最为常见,梗塞灶的大小以腔隙性梗塞为主,其中24例合并脑干梗塞。  相似文献   

12.
分析自发性小脑出血 4 0例的临床资料。本病临床诊断困难 ,易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CT扫描是确诊的主要手段。血肿的大小、是否破入脑室系统或直接压迫脑干造成继发性脑干损伤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出血量 >15m l者宜尽早手术清除血肿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简称蛛血)致脑血管痉挛会发生偏瘫、肢瘫、意识障碍等,严重者可引起脑梗塞和死亡,因此,及时识别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极为重要。本文分析了2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者的临床特点,并对尼莫地平的疗效进行观察。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2年3月~2000年8月,本院收治蛛血患者中发生脑血管痉挛者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8~61岁(平均394岁),经头颅CT扫描诊断15例,腰穿脑脊液检查诊断6例。脑血管痉挛根据临床表现诊断,其中15例复查CT未见颅内血肿、脑实质出血或脑梗塞。21例中无1例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14.
枕骨大孔区畸形不罕见,王维钧等曾报道73例枕骨大孔区畸形的诊断和手术治疗,他们发现枕骨大孔区畸形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者占62例,蛛网膜粘连者32例,许多病例都同时有小脑疝症状。但未报道合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者。现报道典型枕骨大孔区畸形合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2例如下。[例1] 男,29岁,工人,自幼动作欠灵活,说话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脑梗塞(PTCI)是指脑外伤患者CT复查时发现脑梗塞灶。一般在受伤24 h后出现,是临床上少见的并发症。通化市铁路医院神经外科从1992年8月~1999年8月共收治64例,其中青壮年患者28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16~35岁。大血管支配区梗塞(大面积梗塞)5例,灶状梗塞23例。梗塞部位:基底节-内囊-丘脑区15例,枕叶5例,颞顶叶4例,颞顶叶皮层2例,脑干1例,小脑1例。大血管支配区梗塞者,大脑前动脉区(ACA)1例,大脑后动脉区(PCA)2例,大脑中动脉区(MCA)2例。并发血肿类型及脑疝时间:梗塞患者主要见同侧脑挫裂伤或脑内、硬膜外、硬膜下血肿或几种血肿同时存在。大面积梗塞组,PCA梗塞者均见枕部血肿,ACA梗塞者见同侧额颞部血肿,MCA梗塞均见脑内血肿及挫裂伤。大面积梗塞组4例(80%),出现脑疝时间为伤后5~15 h,平均9 h。  相似文献   

16.
17例小脑出血误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伟坚  洪华 《广东医学》2000,21(3):234-235
探讨小脑出血误诊原因。方法回顾近10a该院17例小脑出血误诊临床资料。结果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幕上出血2例,脑梗死2例。结论误诊原因是小脑出血症状体征多变、不典型;临床上对共发病率、危险性认识不足,不全面及对一些与小脑出血有关的体征欠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7.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脑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支架血管内重建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12例患者应用Neuroform支架及冠脉支架,动脉瘤的瘤颈宽度介于3-8 mm之间,瘤体与瘤颈直径之比均小于2.0。其中动脉瘤位于后交通动脉5个,颈内动脉床突上段4个,基底动脉顶端分叉部动脉瘤1个,椎基底动脉交界处梭形动脉瘤1个,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1个。患者在围手术期均口服血小板抑制剂。[结果]12个支架均成功释放,1例患者在栓塞术后出现患侧大面积脑梗塞。5例患者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当天行栓塞治疗,采用Neuroform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4例患者在蛛网膜下腔出血3 d之内行栓塞治疗;1例患者在出血后20 d行栓塞治疗;另1例患者在头外伤后1个月行栓塞治疗。本组患者死亡1例,11例患者出院时恢复良好。[结论]采用支架血管内重建联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梭形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但长期疗效仍需大宗病例总结和长期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东菱迪芙治疗脑梗塞(包括大面积脑梗塞)的疗效明确,但少有基底动脉梗塞的报道,现就我科成功救治2例昏迷的基底动脉梗塞的患者予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吕萌 《浙江实用医学》2003,8(5):287-287,300
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VBI)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椎 -基底动脉狭窄、闭塞、痉挛导致脑干、小脑或枕叶皮层短暂性缺血。作者应用纳洛酮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取得明显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符合 1989年WHO对短暂性 ,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制定的诊断标准[1] ,并除外椎 -基底动脉系统及颈内动脉系统脑梗塞以及颅内占位性病变。入选病例 6 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 30例。治疗组男 12例 ,女18例 ,年龄 4 4~ 6 7岁 ,平均 5 2 4岁 ;对照组男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颅内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介入治疗经验。方法:分析9例颅内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症状和影像检查结果,就其介入治疗策略作回顾总结。结果:临床表现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积血以脑干前方脑池最为明显,DSA显示为血管的扩张和狭窄。采取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单纯支架治疗2例,其余3例采用闭塞载瘤血管远近端治疗。8例恢复良好,Rankin评分小于3分者7例,4分者1例,死亡1例;6个月后随访未见动脉瘤显影。结论:积极采取保留或闭塞载瘤动脉的介入方法治疗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可防止再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