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肌营养不良症(MuscularDystrophies)是一组原发于肌肉的遗传性变性疾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主要临床特征为受累骨胳肌的进行性萎缩、无力。远端型肌营养不良症(Gower型)最为少见,病因尚不清楚。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8岁。40岁开始手部肌肉萎缩,以大鱼际肌萎缩明显,并有握拳无力,逐渐发展到下肢肌肉萎缩,行走无力;感觉无异常,健反射低下。47岁就治于各大医院,血清磷酸肌酸激酶活性(CPK)Hughes比色法4OU%,EMG呈肌病型,肌肉活检: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的空泡变性。尽管进行治疗,无明显好转。2系谱调查及结果远端型肌营…  相似文献   

2.
1例49岁男性在过去的8年里血清肌酸激酶含量持续、孤立增高(高肌酸激酶症),而无肌营养不良症状,肌电图检查亦未发现肌强直电位。肌肉活检结果显示,该患者的表现与2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DM2)的形态学表现一致,从而最终诊断为DM。遗传学研究未发现1型DM(DM1)基因突变,但该患者的ZNF9基因CCTG序列异常重复扩增,该突变与DM2相关。研究结果提示,对于肌酸激酶持续增高而无临床症状的患者DM2应该是其第一诊断。2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唯一表现:高肌酸激酶症@Merlini L. @Sabatelli P. @Columbaro M. @R. Massa$Dipartimento di…  相似文献   

3.
肌营养不良1型(DM1)常累及患者的骨骼肌和心肌。本试验旨在确定DM1中受累肌肉的严重程度是否具有家族聚集性。对经基因检测证实为DM1的51组同胞共112例患者进行评估。这些同胞彼此之间在年龄、胞嘧啶-胸腺嘧啶-鸟嘌呤(CTG)重复长度、发病年龄、肌肉损伤等级评分以及心脏传导型疾病的心电标志方面均相似。结果发现,校正同胞之间年龄、CTG重复长度的相似性后,同胞患者受累骨骼肌及心肌的评定结果仍彼此相似。该结果提示,除CTG重复长度之外的其他因素对DM1患者骨髂肌及心肌变性的严重程度及进展程度具有一定作用。肌营养不良1型患者骨骼…  相似文献   

4.
部分乙酰胆碱受体(AChR)阴性重症肌无力(M G)患者的肌肉特异性激酶(M uSK)抗体阳性。M uSK抗体阳性M G(M uSK-M G)通常与延髓肌持续受累(包括明显的颜面肌无力和舌肌萎缩)有关。关于M uSK-M G中肌萎缩程度以及延髓肌持续受累的少数乙酰胆碱受体阳性患者(AChR-M G)中是否存在肌萎缩尚不清楚。对12例M uSK-M G患者进行研究,同时纳入14例年龄、性别比率、病程以及眼肌、延髓肌和颜面肌无力程度与之大致相匹配的AChR-M G患者。通过冠状和矢状位T1加权(T1W)和T2加权(T2W)磁共振成像(M RI)来评价颜面和舌部肌萎缩的情况。利用…  相似文献   

5.
忻琪珺  胡静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1):1296-1298
目的总结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DM)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5例D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均属成年型DM,其中12例在青年期起病,病程进展缓慢;6例有家族史。临床表现以肌强直、肌无力及肌萎缩为主,肢体远端肌、面肌、吞咽构音肌群、颈肌受累较多见,可伴全身多系统受累。血清肌酸激酶正常或轻度升高;肌电图发现典型肌强直放电及肌源性损害,亚临床肌强直诊断率100%;肌肉病理检查提示核内移、核增多、核链形成及I型肌纤维萎缩为主,14例取肱二头肌活检的患者中,6例病程在10年以上的患者发现肌浆块、环状纤维。结论 DM的临床特征是肌强直、肌无力、肌萎缩;肌电图是诊断亚临床肌强直的最佳方法;肌活检对DM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慧颖 《医学综述》2011,17(4):639-640
目的探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DM)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8年收治的1例确诊的DM患者及其家系中另3例确诊D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例患者,男性2例,女性2例,均隐袭起病,以肌强直、肌无力、肌萎缩为主要表现,伴有内分泌和生殖系统、心脏、眼睛等多系统损害,肌强直放电和肌源性损害是DM的主要肌电图特征。结论 DM是一组以肌无力、肌强直和肌萎缩为特点的多系统受累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阳性家族史和肌电图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背景:2型糖尿病(DM2)患者罹患阿尔茨海默病(AD)的风险升高。该风险升高被归因于血管病变,但也有学者指出其他机制,如脑老化的加速也与之相关。目的:确定DM2患者合并AD是与脑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升高有关,还是由脑萎缩加速所致,抑或由二者联合导致。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9例合并DM2的AD患者和58例无DM2的AD患者。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其进行神经心理学检查和磁共振扫描检查(M RI)。根据M RI扫描结果,将患者分为皮质和皮质下萎缩、颞叶中部萎缩、白质病变和脑梗死。结果:2组患者的神经心理学表现相同。M RI显示,与无DM2的AD患者相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DM)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12年收治的1例确诊的DM患者及其家系中另2例D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例患者,男性1例,女性2例,均隐袭起病,以肌强直、肌无力、肌萎缩为主要表现,伴有内分泌和生殖系统、心脏、眼睛等多系统损害,肌强直放电和肌源性损害是DM的主要肌电图特征。结论 DM是一组以肌无力、肌强直和肌萎缩为特点的多系统受累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阳性家族史和肌电图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心脏受累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例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岁男性患者,少年时起病,四肢肌力减退,肌肉萎缩呈进行性加重,肌酸激酶持续异常升高,肌电图示肌源性损伤,DNA检查提示DMD基因缺陷。29岁时发现心脏受累。结论 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病进展缓慢,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有助于心肌受累的早期诊断;早检出病变基因携带者可防止该病的遗传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心脏受累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例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岁男性患者,少年时起病,四肢肌力减退,肌肉萎缩呈进行性加重,肌酸激酶持续异常升高,肌电图示肌源性损伤,DNA检查提示DMD基因缺陷.29岁时发现心脏受累.结论 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进展缓慢,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有助于心肌受累的早期诊断;早检出病变基因携带者可防止该病的遗传发生.  相似文献   

11.
皮肌炎(D M)是一种骨骼肌感染性肌病,有特征性的皮肤改变,年龄分布具有双峰性,女性发病率几乎是男性的2倍。临床发现一种酶正常性D M,即仅有皮肤异常改变而血清肌酶水平正常,但肌电图(E M G)和(或)肌肉活检证实有肌炎改变。典型的肌酶正常的D M患者常发展为严重的肌病,需皮质类固醇全身治疗。本文报道1例女性患者,从无肌无力表现,但一系列血清酶学检查E M G、皮肤和肌肉活检均证实为酶正常性D M。局部治疗1年后随访,受累皮肤几乎完全恢复,且无肌肉无力表现。皮肌炎自然缓解1例@Jordan J.R. @Paruthi S. @Pichardo R.O. @…  相似文献   

12.
45例皮肌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皮肌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皮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48.9%以皮炎为首发症状。95.6%有四肢近端肌无力,4.4%有呼吸肌受累。37.5%有心电图异常及心肌损害。12%有间质性肺炎。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磷酸激酶(CK)阳性率分别为100%和51.1%。肌肉病理肌炎性和肌电图肌原性改变分别占85%和90%,合并肺癌、食管癌各1例。死亡2例,分别死于肺癌和呼吸肌受累肺部感染。结论肌酶的检查对于较早期肌肉病变比肌电图具有更高的敏感性。CK敏感性低于LDH,CK特异性高。有心肌、呼吸肌受累、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肿瘤者,预后差。CK水平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定量(DTI)分析在评价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PM/DM)临床特征的应用。方法将本院自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200例活动期PM/DM患者纳入PM/DM组,另筛选同期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所纳入患者均有双侧大腿DTI扫描结果,比较大腿肌肉前群、内群、后群肌肉组织中水肿肌肉、对照组(正常肌肉)、未受累肌肉ROI区域的平均扩散系数(ADC)、各向异性分数值(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本征值(λ1、λ2、λ3)。结果①各组不同肌肉组织A D 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M/DM水肿肌肉、PM/DM未受累肌肉均以VI处ADC值最高,对照组、PM/DM未受累肌肉以GA处ADC值最低,PM/DM水肿肌肉以SM处ADC值最低;组间比较PM/DM水肿肌肉A DC值均显著高于PM/DM未受累肌肉、对照组(P<0.05);②各组不同肌肉组织F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M/DM水肿肌肉、PM/DM未受累肌肉均以ST FA值最高,AD FA值最低;但组间FA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各组大腿肌肉λ1均值>λ2>λ3 (P <0.05);组间比较PM/DM水肿肌肉λ1、λ2、λ3均值均显著高于PM/DM未受累肌肉、对照组(P<0.05)。结论 DTI或可基于PM/DM患者水肿肌肉的各向异性特征对病变肌肉的病理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4.
2型肌强直性肌营养不良(DM2/PROMM)的心肌受累情况较1型为轻,但临床上仍有患者发生严重心肌病变的报道。采用磁共振波谱(MRS)法,检测11例随机选定的、无心肌病变的2型肌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者的左心室肌和左腓肠肌,梯度回波二维摄影磁共振成像(MRI)获得的心肌形态学和功能数据显示,DM2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间无差异,但采用中位数处理后发现,年龄偏大的患者其左心室体积轻度增加,收缩末容积指数增加59%,舒张末容积指数增加35%,并且左心室质量增加了26%。心脏MRS显示,DM2/PROMM患者心肌磷酸肌酸(PCr)和三磷酸腺苷(ATP)和与之匹配的健康…  相似文献   

15.
王敏  贾建平 《北京医学》2004,26(6):413-414
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自身免疫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对称性肢体近端无力.DM患者还有皮肤受累症状.肌肉活检多表现为肌纤维坏死、再生和单核细胞浸润[1].近年来研究认为,肌内血管病变是原发损害,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血管病变在多发性肌炎患者则不明显,提示二者的发病机制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6.
背景:线粒体细胞病(M Cs)是一组临床上的异质性群体,其中一部分有典型的表型。据报道脑M RI有助于M Cs的诊断。目的:探讨M Cs患者的普通脑M RI表现与不同M Cs亚群患者临床表现间的相关性。设计:病例系列研究。机构:墨西哥城的一所国立医院。患者:21例有以下表现的M C患者,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n=7)、卡恩斯-塞尔综合征(n=7)、线粒体神经消化道脑病(n=6)以及肌阵挛型癫痫伴红纤维肌病(n=1)。结果:21例患者中的20例(95%)M RI表现异常。最常见的异常表现为:19例(90%)患者的广泛脑白质高密度、18例(86%)患者的幕上皮质萎缩和13例(62%)…  相似文献   

17.
过去认为重症肌无力是骨胳肌的神经肌肉接头病,故仅累及骨胳肌。近10余年来随着对其发病原理的深入了解,认为本病是由于自身免疫而致乙酰胆碱受体减少所致。故本病是累及全身各部分的胆碱能受体病。因此,有关其内脏症状,诸如心肌无力、吞咽困难、食管无张力、尿失禁、尿频、强迫性尿意和支配瞳孔肌群受累等文献报道日益增多。我院曾诊治1例重症肌无力致动力性梗阻性肾病并发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患者肌肉MRI影像表现特点并探讨其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PM/DM患者临床资料和肌肉MRI图像,分析其自旋回波序列(T1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I)、短时翻转恢复序列(STIR)成像特点,并结合血清肌酸激酶(CK)、肌电图(EMG)、穿刺活检检查结果和临床诊断结果探讨MRI检查优劣势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MRI检查灵敏度92.22%,明显高于CK、EMG和病理活检(78.89%、71.11%和82.22%,P0.05);PM/DM肌肉炎性水肿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和STIR呈高亮信号;PM/DM肌筋膜炎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和STIR呈带状高亮信号;PM/DM皮下组织水肿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和STIR呈异常高信号;PM/DM肌肉萎缩伴脂肪浸润T1WI、T2WI和STIR示正常信号肌群内出现点状或小片状高信号病灶。结论 PM/DM患者应用MRI检查,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其中T1WI信号可清晰显示脂肪浸润病变,T2WI和STIR成像则对炎性水肿、肌肉萎缩及肌筋膜炎有较高鉴别价值,可用于临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myotonic dystrophy type 1,DM1)为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内分泌科收治1例以早发糖尿病和肌力下降为表现的DM1患者。采集患者外周血提取DNA进行基因检测,发现患者强直性肌营养不良蛋白激酶(dystrophia myotonica protein kinase,DMPK)基因的3’-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的三核苷酸CTG重复大于100次,DM1诊断明确。对于合并肌肉症状等多系统异常的糖尿病患者,应当注意DM1这一罕见疾病的筛查。  相似文献   

20.
袁昆雄  蔡美华  陈志斌  卢祖能 《广东医学》2007,28(12):1958-1960
目的 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和R-R间期变异(RRIV)检测在评价2型糖尿病(T2DM)自主神经损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9例T2DM患者进行SSR和RRIV检测,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 T2DM组和对照组相比,SSR和RRIV差异均有显著性.47.8%的患者SSR异常,57.9%的患者RRIV异常,69.6%的患者至少一项电生理检测异常.结论 SSR和RRIV可以全面反映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可作为评价T2DM自主神经损害的客观指标,两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