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告15例Binswanger’s痴呆病例。所有病人均有全面性智能障碍及神经系统体征,头颅CT平扫示脑室周围低密度影。均接受扩血管药物及神经细胞营养剂治疗。对痴呆症状的改善不甚明显,但并无加重。  相似文献   

2.
本文调查了48例Binswanger病血液流变学10项指标,并与44例下沉老年人及47例脑梗塞患者对对照。结论:Binswanger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处于一种高粘状态。  相似文献   

3.
4.
5.
inswanger病(BD)又称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arterioscleroticencephalopathy,SAE),以往诊断依靠神经病理学。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该病的报道越来越多,现将我们确诊的68例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 1 994年以来收治Binswanger病 (BD)6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6例均为男性 ,年龄 69~ 87岁 ,平均 76 5岁 ,病期 1~ 7岁 ,平均 2 86年。临床均缓慢起病 ,有高血压病史 6例 ,糖尿病史 1例 ,两次以上卒中样发作 4例 ,偏瘫 4例 ,肌张力增强 2例 ,言语笨拙 5例 ,步态不稳 4例 ,尿失禁 2例 ,假性球麻痹 2例。以痴呆量表精神认识能力 30题(CCSE)及社会功能活动评定量表 (FAQ)检测 ,5例符合痴呆标准 ,即CCSE≤ 2 0分 ,FAQ >5分。头颅CT检查 ,脑室周围有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白质低密度影 6例 ,基底节腔隙性梗…  相似文献   

7.
文章就Binswanger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临床特征、神经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诊断问题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8.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inswanger’sdisease),1894年由Binswanger首先报道。以前主要依靠病理诊断,随着CT、MRI广泛使用,近年来对该病的报告逐渐增多。我们于1992年1月~1997年12月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28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ZO例,女8例;年龄55~82岁,平均70.3岁。原有高血压病18例,糖尿病6例,冠心病3例,高脂血症1例。缓慢起病22例,亚急性起病伴进行性加重6例。1.2临床表现头痛、头晕24例,发病后血压升高16例,视物模糊14例,言语不清12例,肢体无力伴感觉减退16例,肢体震颤8例,步态不稳10例,尿…  相似文献   

9.
Binswanger病(BD)又称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是一种发生在脑动脉硬化基础上的血管性痴呆[1]。近年来文献揭示了本病并非罕见,但至今无BD患者脑电地形图(Brainelectricac-tivitymapping,BEAM)的观察报道,本文探讨BEAM在BD病情监测中的价值。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  1991年9月~1994年12月住院患者37例,均符合Bennett[2]提出的BD临床诊断标准。男27例,女10例,年龄57~71(平均63.8)岁。其中,脑动脉硬化症合并高血压、高血…  相似文献   

10.
1 痴呆和Alzheimer Disease(AD)患病率的研究痴呆是发生在老年期与老年前期的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全面损害,包括记忆力、感觉机能、运动机能、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生活能力、社会交往、社会职能与情感反应控制的损害,呈进行性发展,但无意识障碍。老年痴呆有日益上升的趋势。国外65岁以上患病率为4%~6%,80岁以上达20%,据估计美国有200~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SPECT显像半定量法来进行Alzheimer’s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AD组25例,VD组21例,正常对照组15例,通过Tc-99m-ECD脑显像SPECT显像,运用大脑皮质与小脑ROIs区比值来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AD病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双侧额叶、双侧后颞顶部,大脑皮质/小脑比值存在高度显著差异(P<0.05),其它二叶无明显差异。而VD病人的放射性比呈非对称性、局灶性放射性降低。结论SPECT半定量分析结果提示双侧额叶及后颞顶部的血流灌注降低是诊断AD的主要特征。结合SPECT和CT、MRI,有助于痴呆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对7例Binswanger病进行临床分析,病因多为高血压,病灶仅局限于大脑白质,临床特点为有高血压、脑卒中发作、慢性进行性痴呆、CT或MR为脑室周围白质密度降低等。  相似文献   

13.
冯清燕  刘君 《临床医学》1997,17(5):16-17
Biswanger脑病(BD)又称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 arteriosclerotic encephaLopathy——SAE),是近年来在CT及MRI诊断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逐渐被认识的一种老年人多发病。我院自1991~1996年经临床与颅脑CT及MRI影像学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阿尔茨海默病和Binswanger病脑影像学与认知水平的对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牛金贵 《中国临床康复》2003,7(7):1100-1101
目的 研究阿尔获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和Binwaner患各的脑影像学和认知水平,寻找二的鉴别点。方法 对42例Bin—swanger患和23例AD患的CT资料和MMSEll项因素分析。结果 Binswanger组患时间地点定向力、语言即刻记忆,注意和计算及图形描画等5项因子分高于AD组。CT特点为脑室周围白质低密度区(WMLA)和多发腔隙性梗死,AD组CT主要表现为皮层萎缩,侧脑室容积大。结论 CT是鉴别AD与Binswanger的主要工具,AD患认知损害程度较Binswanger患严重而广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attis痴呆程度量表评价血管性痴呆和Alzheimer病的作用。方法:应用Mattis痴呆程度量表对30例正常老年人,20例血管性痴呆病人和15例Alzheimer病人进行了测试。结果:血管性痴呆患者和Alzheimer病患者在启动和保存能力、概念形成能力和记忆力方面均有显著障碍(P<0.05)。MDRS的注意力分测验、空间结构分测验在三组间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对早期血管性痴呆和Alzheimer病痴呆的区别上,MDRS的启动和保存分测验,记忆分测验的得分差异较大,尤以记忆障碍的改变突出。结论:对痴呆的评价中记忆功能的评价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16.
17.
Alzheimer病和血管性痴呆的磁共振波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对Alzheimer病(AD)和血管性痴呆(va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作用。方法 采用点解析波谱法(PRESS),对24例AD患者、16例VaD患者和24例年龄匹配健康对照的双侧颞顶叶灰质区1H-MRS进行分析,比较各组间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和胆碱/肌酸(Cho/Cr)比值的差别,并对AD和VaD组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与NAA/Cr、Cho/Cr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AD组和VaD组的NAA/C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D组的NAA/Cr显著低于VaD组(P<0.05),三组间的Cho/Cr无差异。AD组的MMSE评分与NAA/Cr明显正相关(P<0.05),与Cho/Cr无关。VaD组的MMSE评分与NAA/Cr、Cho/Cr均无关。结论 AD和VaD患者的双侧颞顶叶灰质区NAA/Cr比值的降低和AD患者NAA/Cr的变化与痴呆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对AD和Va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参考作用。1H-MRS对AD的疾病监测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血管性痴呆是老年期痴呆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在我国仅次于Alzheimer病,它是由脑血管疾病所导致的一种痴呆综合征。随着我国人的寿命不断增加,脑卒中发生率不断升高,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也有明显上升趋势。此病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痛苦和困难,因此对此病的预防及预后的研究非常重要。现就本院74例血管性痴呆资料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9.
20.
误诊为功能性精神障碍的Binswanger病1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Binswanger病是大脑半球深部白质动脉硬化所致的精神障碍 ,皮层功能一般保持完整 [1 ] 。临床上较少报道 ,现将我院近6 a间误诊为功能性精神障碍的 1 0例 Binswanger病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均为 1 994~ 2 0 0 0年在我院住院的患者 ,入院诊断 :精神分裂症 4例 ,情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