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探讨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影响因素,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及“儿童生长发育史问卷”对广州市1622名智力正常的学龄儿童进行调查。感觉统合的严重失调率为12.94%,各年龄组间无明显差异。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孕期家庭内部压力大,经济状况差,母亲饮酒和咖啡及孕早期情绪不良;胎位不正,脐带绕颈和新生儿黄疸;婴儿期营养不良,行为退缩及未经过爬行,家长对子妇溺爱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感觉统合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Ayres于70年代初首次提出的,从90年代起,我国开始了对学龄儿童进行感觉统合失调发病率、发病病因、治疗方法及疗效的研究。许多研究表明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与母孕期不良影响,父母的不良教养方式,不良的家庭环境等因素有关,对儿童的学习、心理健康具有负面影响,而感觉统合治疗对于学习困难儿童有一定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锦州地区7~12岁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2015年6月~8月在锦州市城区、郊区、农村随机选取872名7~12岁学龄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评定量表及家长问卷进行评估和调查。结果锦州地区7~12岁学龄儿童感觉统合总失调率为22.6%,轻度失调率为15.8%,重度失调率为6.8%;男童感觉统合失调率为27.9%;女童感觉统合失调率为17.6%;7~12岁各年龄组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分别为34.3%,21.8%,18.4%,24.4%,25.5%,16.0%。。非条件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为男性(OR=1.833),独生子女(OR=7.976),居住地在城区(OR=1.579),父母对子女期望高(OR=1.807),家庭氛围常有矛盾(OR=1.798)是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危险因素;而在母亲怀孕期间进行胎教(OR=0.398),母亲文化程度高(OR=0.513),经常进行亲子活动与交流(OR=0.333)是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保护因素。结论当地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较高,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是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结果,有必要提高家长和老师对感觉统合失调的认识,以便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使学龄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长沙市城区6~7岁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长沙市 6~7 岁正常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情况,用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和常模及相关因素调查问卷对长沙市3 所普通小学471 例正常学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3503% ,其中男∶女为175∶1。无论轻、中、重度感觉统合失调均以大肌肉及平衡功能失调最为多见。家长的文化素质、教育方法、生活环境对儿童的感觉统合功能有一定影响。长沙市6~7 岁正常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高于台湾,其原因除与儿童本身感觉统合功能发育状况有关外,与家长的综合素质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长春市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分布特点及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评定量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 ( EMBU )”对长春市内 84 2名 6~ 13岁小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感觉统合轻、重度失调率分别为16 .1%和 8.0 % ,男孩明显高于女孩 ( P<0 .0 5 ) ;感觉统合失调组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得分明显低于正常组 ,父母的“拒绝、否认”和母亲的“过度干涉、保护”明显高于正常组 ,差异显著。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父母采取关心理解的养育方式呈明显的负相关 ( P<0 .0 1) ,而与父母拒绝否认和母亲的过度干涉保护呈明显的正相关 ( P<0 .0 5和 P<0 .0 1)。结论 :感觉统合失调有性别差异 ,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不良的养育方式是导致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学习和行为问题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晓莉  姜峰  任丽丽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0):1325-1327
目的:调查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现状,探讨感觉统合失调与儿童行为问题和学习不良的关系。方法:整群抽取太原市某小学427名学生,进行感觉统合能力、行为问题及学习成绩的调查。结果: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为40.75%,以前庭失衡和学习能力发展不足的发生率较高,感觉统合失调有性别差异,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不显著。行为问题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明显高于无行为问题儿童。感觉统合能力与行为问题呈显著负相关。学习成绩差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明显高于中等水平以上儿童。结论:感觉统合失调与儿童行为问题和学习困难密切相关,早期干预对促进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减少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湖北省宜都市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宜都市5所学校1491名7~10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感觉统合评定量表、Rutter儿童行为评定量表(家长问卷)及相关的环境因素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应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王凤等开发的儿童感觉统合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检出率为34.34%,男、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轻度失调为主。轻度大肌肉运动及前庭平衡、轻度及中度学习技能发展方面男童明显高于女童,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核心家庭、父母文化程度高、同伴关系良好、父母陪伴时间多为保护因素,违纪、反社会行为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危险因素。结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受家庭、环境、行为等因素影响,提高老师和家长的认识,尽可能在学龄前筛查出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及时进行专业的矫正训练。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成都市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成都市两所幼儿园的781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评定量表及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为38.28% ,轻、重度感觉统合失调检出率分别为29.96%和 8.32%;男童失调率(23.05%)高于女童(1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1,P<0.05)。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居住面积、分娩时孕周、孕期阴道出血史、父母教育态度、父母文化水平。结论 成都市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较高。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受生物和社会因素共同影响,应引起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广泛重视,早期开展筛查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9.
日照市565名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日照市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探讨感觉统合失调形成的各种危险因素。方法以日照市城区565名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评定量表及家长问卷进行评估和调查。结果日照市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检出率为20.70%;男女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感觉统合失调受多种因素影响;必须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减少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儿童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症与感觉统合失调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和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ADHD)的关系.[方法]对太原市城区1667名学龄儿童进行感觉统合失调和ADHD方面的心理卫生调查.[结果]感觉统合失调儿童ADHD发生率(7.67%)明显高于无感觉统合失调儿童(0.67%);重度感觉统合失调儿童ADHD发生率(16.67%)明显高于轻度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4.58%);学习成绩越差的ADHD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越严重.[结论]感觉统合失调与儿童ADHD密切相关,这为儿童ADHD的诊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及两者的关系。方法: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Rutter儿童行为评定量表抽样调查市区2所小学593名学龄儿童。结果:593名儿童总的感觉统合失调率为31.5%,其中轻度失调率为22.6%,重度失调率为8.9%;男童和女童感觉统合失调率分别为35.4%和27.9%,男童高于女童(χ2=3.909,P<0.05)。总的行为问题发生率为27.8%,有行为问题儿童组感觉统合失调率明显高于无行为问题组(P<0.01)。结论:感觉统合失调与行为问题密切相关,早期发现和干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可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现况和孕产期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标准化儿童感觉统合失调量表和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北京市海淀区7所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 结果 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为26.4%,男童感觉统合失调率为31.8%,女童为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生育年龄≤22岁,孕期暴露于职业有害因素、孕期遭遇重大生活事件、分娩时有异常情况是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危险因素. 结论 适龄生育、孕期避免接触职业有害因素、加强孕妇心理支持、预防分娩时可能发生的各种异常情况可降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影响因素结构模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成都市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影响因素,为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评定量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及自制的影响因素调查表对656名8~13岁儿童进行调查,建构感觉统合失调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结果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结果良好,能解释的变异为38%。影响因素按效应系数排序为:学校的影响(0.31)、行为问题(-0.30)、围生期因素(0.16)、父母文化(0.15)、性别(-0.08)和儿童年龄(0.07)。结论感觉统合失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结果受到结构方程模型较好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行为因子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儿童感觉统合与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及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对合肥市565名智力正常的学龄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儿童感觉统合轻度及严重失调率分别为31.5%、14.5%,男童感觉统合失调率显高于女童。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各个行为因子的发生率均高于无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尤其以学习问题最为突出。结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行为问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儿童注意缺陷障碍栏多动症与感觉统合失调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和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ADHD)的关系。「方法」对太原市城区1667名学龄儿童进行感觉统合失调和ADHD方面的心理卫生调查。「结果」感觉统合失调儿童ADHD发生率(7.67%)明显高于无感觉统合失调儿童(0.67%);重度感觉统合失调儿童ADHD发生率(16.67%)明显高于轻度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4.58%);学习成绩越差的ADHD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越严重。「结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长春市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分布特点及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评定量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对长春市内842名6~13岁小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感觉统合轻、重度失调率分别为16.1%和8.0%,男孩明显高于女孩(P<0.05);感觉统合失调组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得分明显低于正常组,父母的"拒绝、否认"和母亲的"过度干涉、保护"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显著.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父母采取关心理解的养育方式呈明显的负相关(P<0.01),而与父母拒绝否认和母亲的过度干涉保护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和P<0.01).结论感觉统合失调有性别差异,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不良的养育方式是导致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学习障碍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海燕  静进 《中国学校卫生》1998,19(5):381-382
目的:探讨感觉统会失调与学习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和"学习障碍儿童筛查量表"及学业成绩对广州市城区1622名智力正常的学龄儿童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感觉统合严重失调率及学习障碍儿童筛出率分别为12.95%和9.74%,其中学习障碍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率明显高于非学习障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主要影响儿重社会行为、语言能力和学业成绩。结论:感觉统合失调所表现的学习能力发展不足和前庭失衡,可能是引发儿童学习障碍和行为问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日照市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探讨感觉统合失调形成的各种危险因素。方法以日照市城区565名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评定量表及家长问卷进行评估和调查。结果日照市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检出率为20.70%;男女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感觉统合失调受多种因素影响;必须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减少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将从身体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的组织分析、综合处理,并做出正确决策,使整个机体和谐有效地运作的过程。当大脑对感觉信息的统合发生问题时,就会使机体不能有效运作,即感觉统合失调。近年来,国内外对感统失调的认识逐渐增多。为了解泉州市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检出情况及其分布规律,探讨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病原因及影响因素,笔者对在泉州市儿童医院就诊的学龄儿童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是众多儿童行为问题和人格发展障碍的根源性因素。据有关资料显示34.9%的学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症,其中轻度占24.3%,中度占9%,重度占1.6%。因此,感觉统合失调的矫治正在引起社会、家庭和学校的重视。我院感觉统合治疗室在感觉统合失调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