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应用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术前对桡动脉的条件进行评估 ,作为移植血管的筛选 ;对尺、桡动脉间侧支循环状况进行监测 ,以防术后出现手部缺血。方法  30例接受用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旁路术患者 ,取左桡动脉 2 8例 ,右桡动脉 2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前对患者双侧桡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血流通畅情况进行检测 ,测量在桡动脉受压前后尺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拇指动脉和桡动脉掌浅支的血供情况。术后 10~ 2 0d对尺动脉、拇指动脉、桡动脉掌浅支的血流动力学进行检测。结果 桡动脉受压时 ,尺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 (PSV)迅速增加 (P <0 .0 1) ,以尺动脉的PSV增加值 >30 %作为血管移植的必备条件 ;桡动脉受压时 ,拇指动脉有血流信号 ,桡动脉掌浅支出现反向血流 ,作为尺、桡动脉间侧支循环完善的标志 ;术后尺动脉流速代偿性增加 ,拇指动脉和桡动脉掌浅支由尺动脉供血。结论 彩超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前血管桥 (桡动脉 )的筛选及术后对手掌部血运的评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术前对桡动脉的条件进行评估,作为移植血管的筛选:对尺、桡动脉间侧支循环状况进行监测,以防术后出现后部缺血。方法 30例接受用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旁路术患者,取左桡动脉28例,右桡动脉2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前对患者双侧桡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血流通畅情况进行检测,测量在桡动脉受压前后尺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拇指动脉和桡动脉掌浅支的血供情况。术后10 ̄20d对尺动脉、拇指动脉、拇指动脉、桡动脉掌浅支的血流动力学进行检测。结果 桡动脉受压时,尺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迅速增加(P〈0.010,以尺动脉的PSV增加值〉30%作为血管移植的必备条件;桡动脉受压时,拇指动脉前血流信号,桡动脉掌浅支出现反向血流,作为尺、桡动脉间侧支循环完善的标志;术后尺动脉流速代偿性增加,拇指动脉和桡动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改良传统的艾伦试验,更客观地评估正常人前臂和手部血管解剖及血运模式,为冠状动脉搭桥或整形外科术前移植桡动脉做血管桥提供安全依据。方法 使用高频彩超探头观察135名志愿者,共270组前臂和手部血管,桡动脉内径、内膜-中层厚度及血流通畅情况,测量其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在桡动脉受压前,后尺动脉,桡动脉掌浅支,拇指动脉等血流动力学变化(改良型艾伦试验)。结果 270例受检样本中,266例(98.7%)为非桡动脉依赖型,表现为桡动脉受压时,尺动脉流速明显代偿性增加,桡动脉掌浅支出现反向血流,拇指动脉血流信号不消失,为艾伦试验阴性;4例(1.3%)为桡动脉依赖型,桡动脉受压时,拇指动脉和掌浅支内血流信号消失,为移植桡动脉的禁忌症。结论 改良型艾伦试验可为临床客观,准确地提供手掌血运组成模式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前臂中下段尺神经与尺动脉的关系,从血供的角度来分析尺神经恢复欠佳的原因.方法 用20例成人尸体上肢,经肘上肱动脉灌注带红色颜料的乳胶液,使前臂动脉及其细小分支充盈着色,在XSQ-Ⅱ型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和观察了与尺动脉伴行的尺神经的营养动脉,以及营养动脉的来源动脉,营养动脉的支数,外径、长度、入干方向和入干形式.同时,解剖出前臂正中神经,观察在大体标本上,尺神经与正中神经血供的不同之处.之后行尺神经连续横断面切片,观察尺神经的内部血运.结果 与尺动脉伴行的那一段尺神经,其营养动脉均来自于伴行的尺动脉及其发出的分支.营养动脉平均支数为7.2±1.32支.长度为6.64±3.01 mm,外径为0.32±0.01 mm.主要从尺神经外侧进入神经干,占51.86%,入干形式主要以升降支最多,占63.19%.尺神经节段性、非定点地接受伴行尺动脉的血供,缺乏完整的滋养血管系统.内部未见到有其他来源的贯穿尺神经全长的滋养血管.而正中神经可有发达的贯穿正中神经全长的滋养血管.结论 前臂中下段尺神经的血供来源于伴行的尺动脉,血运呈节段性的分布,尺动脉损伤影响尺神经的恢复,应重视对尺动脉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前臂及腕部软组织功能重建中逆行肱桡肌皮瓣的应用解剖特征,为设计逆行肱桡肌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实验于2002-03/2003-02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手外科研究室完成。通过解剖20侧新鲜成人上肢标本(男16侧,女4侧,左右各半,家属知情同意)。①通过红色乳胶灌注后,分别测量肱桡肌的肌腹、肌腱的长度、宽度、厚度。②解剖并测量桡侧副动脉、桡侧返动脉及桡动脉向肱桡肌发出的肌支,观测上述组3组血管的起止、走行、外径、长度及进入肱桡肌的位置。③在手术显微镜下放大10倍,沿桡侧副动脉、桡侧返动脉及桡动脉向肱桡肌发出的肌支向肌内解剖,观察上述肌支在肱桡肌内的吻合情况。结果:①肱桡肌形态:肱桡肌是前臂桡侧最表浅的肌肉,起于肱骨外上髁上方及外侧肌间隔,止于桡骨茎突基底,为一长而扁的梭形肌。②肱桡肌营养血管:肱桡肌由桡动脉发出的桡侧副动脉、桡侧返动脉及桡动脉直接肌支等供血。③肱桡肌肌内显微解剖:桡侧副动脉主要营养肱桡肌的中上部,其肌内分支与远侧桡侧返动脉发出的肌内分支在肱桡肌内形成广泛吻合,并具有明显吻合弓,同时其肌皮动脉在肱桡肌表面垂直穿出,供应其表面皮肤血运;桡侧返动脉是营养肱桡肌中下部的的主要血管,分为升支、横支及降支,在肌内除与桡侧副动脉分支有广泛吻合并发出皮支外,还与远侧的桡动脉肌支有广泛的吻合,在肌内形成明显的吻合弓,相互代偿,重叠供血。结论:①解剖学观测发现肱桡肌具有多重血供,其主要血管在肌内有广泛吻合,重叠供血,相互代偿,为设计逆行肱桡肌皮瓣奠定了解剖学基础。②设计了以桡侧返动脉及桡动脉肱桡肌肌支为蒂的逆行肱桡肌皮瓣,为前臂和腕部软组织修复及肌肉重建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克利  路来金  宫旭  丰波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6):113-115,i0002
目的:观察前臂及腕部软组织功能重建中逆行肱桡肌皮瓣的应用解剖特征,为设计逆行肱桡肌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实验于2002—03/2003—02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手外科研究室完成。通过解剖20侧新鲜成人上肢标本(男16侧,女4侧,左右各半,家属知情同意)。①通过红色乳胶灌注后,分别测量肱桡肌的肌腹、肌腱的长度、宽度、厚度。②解剖并测量桡侧副动脉、桡侧返动脉及桡动脉向肱桡肌发出的肌支,观测上述组3组血管的起止、走行、外径、长度及进入肱桡肌的位置。③在手术显微镜下放大10倍,沿桡侧副动脉、桡侧返动脉及桡动脉向肱桡肌发出的肌支向肌内解剖,观察上述肌支在肱桡肌内的吻合情况。结果:①肱桡肌形态:肱桡肌是前臂桡侧最表浅的肌肉,起于肱骨外上髁上方及外侧肌间隔,止于桡骨茎窝基底,为一长而扁的梭形肌。②肱桡肌营养血管:肱桡肌由桡动脉发出的桡侧副动脉、桡侧返动脉及桡动脉直接肌支等供血。③肱桡肌肌内显微解剖:桡侧副动脉主要营养肱桡肌的中上部,其肌内分支与远侧桡侧返动脉发出的肌内分支在肱桡肌内形成广泛吻合,并具有明显吻合弓,同时其肌皮动脉在肱桡肌表面垂直穿出,供应其表面皮肤血运;桡侧返动脉是营养肱桡肌中下部的的主要血管,分为升支、横支及降支,在肌内除与桡侧副动脉分支有广泛吻合并发出皮支外,还与远侧的桡动脉肌支有广泛的吻合,在肌内形成明显的吻合弓,相互代偿,重叠供血。结论:①解剖学观测发现肱桡肌具有多重血供,其主要血管在肌内有广泛吻合,重叠供血,相互代偿,为设计逆行肱桡肌皮瓣奠定了解剖学基础。②设计了以桡侧返动脉及桡动脉肱桡肌肌支为蒂的逆行肱桡肌皮瓣,为前臂和腕部软组织修复及肌肉重建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带前臂内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32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及其周围皮肤的供血情况。结果:前臂内侧皮神经近侧的血供来源于尺侧返动脉混合肌皮支,起始处外径为0.8mm,穿出筋膜前长度为1.1cm;中段主要来自尺动脉近中段和远中段的粗大皮支,起始处外径均为0.7mm,穿出深筋膜前长度均为1.0cm;远侧有尺动脉腕上皮支,起始处外径为0.9mm,穿出深筋膜前长为2.6cm。其神经旁血管网与神经皮(穿)支及神经内血管广泛吻合组成了皮神经血管轴。结论:可设计成带前臂内侧皮神经及营养血管为蒂筋膜皮瓣,顺行或逆行转位修复邻近部位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8.
背景: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特别适宜手部远端的组织缺损修复,所以了解贵要静脉远端的营养血管及与邻近骨、皮和前臂内侧皮神经的血供关系对临床上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设计有重要意义。目的:研究前臂尺侧缘远端的动脉穿支,为前臂尺侧缘贵要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设计提出解剖学理论。设计:单一样本实验。单位: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骨科研究所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材料:实验于2004-05/10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骨科研究所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研究材料为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由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骨科研究所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提供)。方法:将30侧成人上肢标本,以尺骨茎突为观测标志点进行显微解剖。主要观察指标:重点观察:①前臂尺侧缘远端的动脉穿支来源。②动脉穿支与贵要静脉远端的营养血管。③营养血管与邻近骨、皮和前臂内侧皮神经的血供关系。④贵要静脉的浅深交通支。结果:①前臂尺侧缘远端的动脉穿支来自:尺动脉的皮支5~9支,外径(0.7±0.3)mm,尺动脉腕上皮支1~3支,外径(0.6±0.3)mm。在尺骨茎突上方6.0~16.0cm,骨间前动脉发骨皮穿支二三支,骨间后动脉发骨皮穿支1~3支,二者外径在0.4~1.2mm,分布尺骨中下段骨膜及相应区域的皮肤。②上述动脉穿支均发皮支、筋膜支、骨膜支、贵要静脉和皮神经营养血管支,形成贵要静脉旁血管链和皮神经干血管链以及深、浅筋膜和骨膜血管网。结论:前臂尺侧缘远端的动脉穿支是贵要静脉营养血管的来源,营养血管与邻近的骨、皮和前臂内侧皮神经的营养血管同源,是设计贵要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解剖学基础。以尺动脉腕上皮支为蒂的远端蒂复合瓣,旋转轴点可达腕关节平面,用于转位修复手部远处的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以及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对地震挤压伤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12汶川大地震中我院收治的已确诊为地震挤压伤致双下肢横纹肌溶解症3例患者进行双下肢MRA检查,并对严重挤压伤及下肢毁损,并行截肢的另三名患者进行术后CTA检查。对MRA图象双下肢动脉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MRA征象,同时总结截肢术后患者CTA表现及临床价值,并评价二者检查在挤压伤所至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诊治中的作用。结果:3例未行截肢患者MRA双下肢主要动脉未见确切狭窄及闭塞征象,管腔内未见充盈缺损影。3例已行截肢患者可见残余肢体的明显肿胀,双侧髂血管以及部分截断肢体远端血管内见止血弹簧钢圈影像,部分截断肢体远端动脉分支变细。截断血管未见再通,周围无渗血改变。结论:MRA、CTA能直观显示双下肢动脉损伤及术后情况,在临床应用中各有优势和局限性。对二者的合理选择能为临床诊治提供有利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臂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构建,为临床手部损伤修复提供解剖学理论。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12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94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由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提供)。取90侧标本解剖观测前臂皮神经-浅静脉下1/3段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吻合及其与尺、桡骨血供关系:①前臂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及吻合。②前臂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与桡骨、尺骨骨膜血供的关系。另用4侧标本行远端蒂复合瓣摸拟手术设计。结果:取90侧成人上肢标本进入结果分析。前臂皮神经-浅静脉下1/3段为多源性供血,①前臂外侧皮神经-头静脉的营养血管来自桡动脉穿皮支6~11支,掌浅支穿皮支2~6支,桡骨茎突返支穿皮支一两支,鼻烟壶穿皮支一两支。桡动脉肌间隙骨皮穿支1~3支分布桡骨体部中下段的裸露区。②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的营养血管来自尺动脉穿皮支5~9支。骨间前动脉和骨间后动脉发骨皮穿支两三支与1~3支,分布尺骨中下段骨膜。③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来自桡侧副动脉穿皮支2~6支,骨间后动脉尺侧骨穿皮支1~3支,桡侧骨穿皮支一两支,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穿皮支3~5支。骨间后动脉发肌骨膜6~8支,分布尺骨中上段背侧骨膜。上述穿皮支平均外径在0.5~0.8mm,发皮支、筋膜支、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形成皮神经-浅静脉血管链以及深、浅筋膜血管网。结论:前臂下1/3段的皮神经、浅静脉、骨膜、筋膜和皮肤的营养血管同源,可以设计3种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旋转轴点在腕关节平面,可用于手部创伤修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高分辨力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研究前臂内侧尺动脉穿支血管的走行分布规律、体表的定位及血流动力学特点,为前臂内侧尺动脉穿支皮瓣设计提供依据.方法 对80例健康志愿者双侧尺动脉穿支血管(管径≥0.5 mm)数目、管径、起点位置、走行位置、穿深筋膜位置、峰值流速进行检测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60侧尺动脉共检测到穿支动脉345支,平均2.15支(1~3支),可分为三种类型:Ⅰ型,肌皮穿支(10.3%);Ⅱ型,肌间隙皮穿支(87%);Ⅲ型,直接皮穿支(2.7%).最粗大穿支分布于前臂内侧上1/3近段、中1/3近段和远段、下1/3近段,峰值流速左右侧及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高于女性(P<0.05).频谱示舒张期血流速度极低近消失,呈低速高阻单向频谱.结论 CDFI技术可直观地显示前臂内侧尺动脉穿支血管走行分布,进行体表定位,并可评价血管质量,对前臂内侧尺动脉穿支皮瓣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高频彩超诊断上肢高压电烧伤血管损伤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超声在诊断上肢高压电烧伤血管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上肢高压电烧伤患者.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显示重要血管(肱、桡、尺动静脉)管壁结构和腔内回声,声像图特征与手术、病理对照。脉冲多普勒(PW)测量血流速度与对侧上肢对照。结果:高频超声显示损伤桡、尺动脉节段性狭窄和扩张,管壁增厚,内膜波浪状不平;桡、尺静脉轮廓不清。肱动脉内膜断断续续,肱静脉内径小于动脉,血栓形成。CDFI显示动脉血流中断近段血流束串珠样,收缩期峰值流速(SPV)较正常组明显减慢(P<0.001),伴行静脉血流信号消失。手术及病理证实超声诊断符合率100%。结论:高频超声可实时直观显示损伤血管内膜等细小结构改变,简便、无创、重复性好,结合血流动力学定量指标,可预测截肢高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changes in flow patterns of forearm arteries produced by excision of the radial artery when harvesting the radial forearm flap. A prospective study using color duplex imaging for quantitative flow measurements was accomplished in 11 patients. After raising the radial flap, the forearm flow tended to increase overall, the ulnar (P = 0.04), the posterior interosseous (P = 0.003), and the anterior interosseous (P = 0.003) arteries being responsible for this tendency. Therefore, harvesting of a radial flap must not be considered as causing vascular morbidity in terms of blood supply to the hand.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的前臂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骨问背侧动脉岛状皮瓣(35例),骨间前动脉桡侧骨皮支逆行岛状皮瓣(15例),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12例),尺神经腕背支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8例),桡动脉鼻烟窝皮支逆行岛状皮瓣(8例)5种不同的前臂背侧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78例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术后71例皮瓣完全成活,i例骨间背侧动脉岛状皮瓣,2例骨间前动脉桡侧骨皮支逆行岛状皮辩,2例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2例尺神经腕背支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辩远端皮瓣部分坏死,经局部换药2~4周,创面愈合。术后经3个月至2年随访,皮瓣血运、弹性、质地良好。【结论】应用前臂背侧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手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安全,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动脉血管吻合术疗效评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动脉血管吻合术的疗效。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7例桡动脉、2例尺动脉吻合术疗效进行观察,同时检测健侧桡、尺动脉。以吻合口处血管内径及血流动力学指标作为疗效评估指标。结果:7例桡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均较健侧降低,而时间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及血管内径无明显差异。2例尺动脉血管内径较对侧减小,血流频谱低平。结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评价动脉血管吻合术疗效的一种无创、简便、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背景: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适合手部修复,但需要远端蒂复合皮瓣的系统解剖学研究的支持。目的:分析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解剖学基础。设计:单一样本观察。单位: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材料:实验于2003-03/08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骨科研究所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选用30侧成人上肢新鲜标本,由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提供,经肱动脉内灌注入红色乳胶,直至指端的细小动脉染色,使之充分显示小血管的分支、分布和吻合。方法:以尺骨茎突为观测标志点,重点显微解剖:①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下1/3段的营养血管来源、分支分布、吻合及其与尺骨骨膜血管的关系。②贵要静脉浅深交通支。主要观察指标:①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吻合及其与邻近骨、皮的血供关系。②贵要静脉浅深交通支。结果:①在前臂的下1/3段,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的营养血管来自尺动脉穿皮支5 ̄9支,外径(0.7±0.3)mm;尺动脉腕上支的升支、降支沿途发数皮支营养贵要静脉,外径(0.6±0.3)mm。在尺骨茎突上6.0 ̄16.0cm之间,骨间前动脉发骨皮穿支2 ̄3支,外径(0.7±0.2)mm;骨间后动脉发骨皮穿支1 ̄3支,外径(0.6±0.3)mm。二者分布尺骨中下段骨膜及相应区域的皮肤。上述穿皮支均发皮支、筋膜支、骨膜支、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支,形成皮神经干血管链和贵要静脉旁血管链以及深、浅筋膜和骨膜血管网。②尺动脉有两条伴行静脉,一粗一细伴行动脉两侧,动脉皮支的伴行静脉汇入。尺动脉腕上皮支的2条伴行静脉,一端汇入尺静脉的尺侧支,另一端与腕上皮支同穿深筋膜入皮下,直接汇入贵要静脉,汇入部位在尺骨茎突上(2.3±0.8)cm,外径(2.8±0.5)mm。结论: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的营养血管与骨、皮营养血管同源,其远端蒂皮瓣、复合瓣的旋转轴点可达腕关节平面,适用于转位修复手部远处的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超声评估重症雷诺综合征(RS)患者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除术后桡动脉(RA)、尺动脉(UA)血流动力学变化。 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5年2月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行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T2-T3节段切除术的13例重症RS患者47支上肢动脉。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于术前1 d、术后1 d检测RA、UA的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阻力指数(RI),并观察频谱形态,同时测量重症RS患者患侧手部皮肤温度。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重症RS患者手术前后RA、UA的内径、PSV、EDV、RI及患侧手部皮肤温度差异。 结果重症RS患者术后RA、UA的内径、EDV均较术前增加[内径:(2.33±0.49) mm vs (2.01±0.33)mm,(1.79±0.35)mm vs (1.61±0.30)mm;EDV:(8.35±1.81)cm/s vs (4.70±1.43) cm/s,(7.96±0.94) cm/s vs (3.82±1.13) cm/s],RI均较术前减小(0.86±0.09 vs 0.94±0.09,0.88±0.10 vs 0.96±0.07),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内径:t=-4.17、-2.79,P均<0.01;EDV:t=-14.57、-16.42,P均<0.01;RI:t=2.97、3.07,P均<0.01);而手术前后P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00±16.51) cm/s vs (45.37±16.10) cm/s,(45.45±21.71) cm/s vs (49.65±17.24) cm/s,t=-0.11、-1.09,P均>0.05)。术后3支动脉舒张早期反向血流消失,39支动脉舒张期末正向血流速度较术前增加。术后重症RS患者患侧手部皮肤温度较术前升高[(34.22±1.65)℃ vs (32.31±2.1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2,P<0.01)。 结论胸腔镜下胸交感链切除术能使重症RS患者RA、UA的内径增加,EDV增快,RI降低,从而缓解其手部动脉痉挛,表现为患侧手部皮肤温度较术前升高。超声测量动脉内径、EDV及RI可作为评价重症RS患者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除术后疗效的指标,且客观、无创、方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健康成人上肢动脉从肱动脉至指端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 纳入2019年8月至2019年11月川北医学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健康成人205例,其中男88例,女117例,年龄20~80(49±15)岁,各年龄段男女比例相当.采用常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平面波超敏感血流显像技术(Angio PLUS)探...  相似文献   

19.
Parameters of blood flow measured by ultrasound in radial and ulnar arteries, such as flow velocity, flow rate and wall shear rate, are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clinical research. Investigation of these measurements is useful for evaluating accuracy and providing knowledge of error sources. A method for simulating the spectral Doppler ultrasound measurement process was developed with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providing flow-field data. Specific scanning factors were adjusted to investigate their influence on estimation of the maximum velocity waveform, and flow rate and wall shear rate were derived using the Womersley equation. The overestimation in maximum velocity increases greatly (peak systolic from about 10% to 30%, time-averaged from about 30% to 50%) when the beam–vessel angle is changed from 30° to 70°. The Womersley equation was able to estimate flow rate in both arteries with less than 3% error, but performed better in the radial artery (2.3% overestimation) than the ulnar artery (15.4% underestimation) in estimating wall shear rate. It is concluded that measurements of flow parameters in the radial and ulnar arteries with clinical ultrasound scanners are prone to clinically significant err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