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生脉散加黄芪对LAK细胞抗肿瘤活性的正向调节作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3H释放方法检测了生脉散加黄芪对LAK细胞活性的影响。43例LAK细胞分别对8例不同型别患者的新鲜急性白血病细胞表现了明显的杀伤活性。以最适浓度(100μg/ml)生脉散加黄芪制剂协同IL-2诱生LAK细胞,其活性明显增强。最适浓度(10μg/ml)的人参总皂甙制剂作用稍强于生脉散加黄芪制剂。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康赛德止痛汤体外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对KB细胞及HT-29细胞有一定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3.
房宇  刘尧 《亚太传统医药》2012,8(7):208-209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荚膜黄芪的干燥根,主要含有多糖、皂苷、黄酮类、生物碱等成分。黄芪总苷与黄芪多糖免疫调节作用明确。不同浓度的黄芪提取物可以增加脾脏、胸腺重量,提高黏膜免疫功能,调节与免疫相关的细胞因子含量,提高NK细胞的杀伤能力,促进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加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数量及活性,从而使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具有不同程度的增强。深入研究各组分、不同浓度黄芪提取物对免疫调节的影响,探索免疫调节机制将对相关临床疾病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屏风固金颗粒由黄芪、白术、防风、太子参、金银花、连翘、藿香、防风、甘草等组成。本实验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通过测定屏风固金颗粒含药血清对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杀伤活性、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的活性等指标,探讨该药的免疫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葛根素作用前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和结肠癌SW-620细胞生长情况及其作用前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结肠癌SW-620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分离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诱导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收集培养第8天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不同浓度葛根素分别作用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和结肠癌SW-620细胞48小时,CCK8法检测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增殖率;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结肠癌SW-620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葛根素作用前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CD107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葛根素作用前后结肠癌SW-620细胞表面MICA/B分子表达;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葛根素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杀伤结肠癌细胞株SW-620的活性影响。结果:葛根素在0.8~100μmol/L浓度范围内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对SW-620细胞生长无明显促进作用,浓度≥100μmol/L葛根素可抑制SW-620生长;经浓度为0.8~100μmol/L的葛根素诱导后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CD107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结肠癌SW-620细胞的杀伤活性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浓度为3.1~50μmol/L的葛根素作用48小时后的结肠癌SW-620细胞,其表面的MICA/B的表达不同程度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葛根素能够促进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增殖,并增强其对结肠癌SW-620细胞的杀伤活性,其机制可能与上调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表面穿孔素、颗粒酶B、CD107a的表达有关;葛根素上调结肠癌SW-620细胞表面MICA/B的表达可能增加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结肠癌SW-620细胞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注射用黄芪多糖促进人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及对于人未分化胃癌细胞HGC-27体外杀伤作用。方法:取正常健康人全血10ml,分离获得原代人淋巴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利用不同浓度的黄芪多糖进行干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IFN-γ的表达。以人未分化胃癌细胞HGC-27为靶细胞进行体外杀伤实验,CCK-8检测肿瘤细胞存活率。结果:黄芪多糖对人淋巴细胞体外有增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体外有明显的肿瘤细胞杀伤作用,相关的肿瘤细胞杀伤作用可能与促进IFN-γ的分泌有关。结论:黄芪多糖可以增强人免疫系统功能,且可以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IFN-γ的分泌。这些功能可能是肿瘤细胞毒性的药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杀伤人乳腺癌细胞(MCF-7)效力的增强作用.[方法]淋巴细胞分离液梯度离心法从人外周血中分离出PBMC,在其中加入终浓度分别为0.01、0.1、1、10mg/L的SEA,与MCF-7在96孔板中共同培养.24、48、72h后用酶标仪检测吸光度值.计算杀伤率.[结果]SEA的促杀伤作用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强.SEA与PBMC相互作用72 h后,SEA浓度10 mg/L时,可达到最大杀伤效率.[结论]SEA能够提高PBMC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复芪止汗颗粒中用红芪与用黄芪对免疫抑制小鼠的细胞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以相同剂量的红芪替换复芪止汗颗粒中的黄芪后,分别灌胃,通过测定各组的巨噬细胞体外吞噬中性红能力、脾淋巴细胞杀伤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血清IL-1β的质量浓度比较两者对环磷酰胺的拮抗作用。结果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经复芪止汗颗粒和红芪替换黄芪后的复芪止汗颗粒作用后血清中IL-1β质量分数明显增加;含红芪和黄芪的复芪止汗颗粒通过不同程度地增加小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杀伤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发挥拮抗作用。含红芪的复芪止汗颗粒在提高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的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血清IL-1β质量分数方面优于含黄芪的复芪止汗颗粒。结论红芪与黄芪调节细胞免疫方面具有相似作用,且在恢复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方面略优于黄芪。  相似文献   

9.
张洪  张惟郁  朱伟嵘 《中草药》2017,48(24):5252-5262
自噬是一种保守的细胞自我降解方式,是将受损细胞器或大分子物质由自噬泡包绕再通过自噬溶酶体降解再利用的过程。自噬在细胞的生物合成、营养和代谢平衡及应激与存活中具有重要作用。调控自噬能够引发多重级联反应,可以应用于肿瘤治疗。黄酮类化合物作用于不同的肿瘤细胞系会诱导作用各异的自噬。黄酮类化合物可以诱导自噬通过非凋亡或非典型凋亡途径较为直接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也可以在诱导自噬后进一步引发凋亡等其他致死方式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通过抑制保护性自噬从而强化其他形式的杀伤作用,但有时也会诱导肿瘤细胞发生保护性自噬,弱化细胞杀伤作用。对近10年来黄酮类化合物调控肿瘤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中药调控细胞自噬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激发型CD28单抗参与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的增殖能力、表型特征及对乳腺癌MDA-MB-231、MCF-7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制备鼠抗人激发型CD28单抗,采用激发型CD28单抗参与CIK的诱导,观察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及表型特征;采用CCK-8法检测激发型CD28单抗参与诱导的CIK对乳腺癌MDA-MB-231、MCF-7细胞株的杀伤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乳腺癌细胞的凋亡率。结果激发型CD28单抗能明显促进CIK细胞的体外增殖且能明显上调具有肿瘤杀伤活性的T细胞比例;CCK8检测发现,激发型CD28单抗诱导的CIK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MCF-7的杀伤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杀伤率随效靶比升高,并确定20∶1为最终效靶比;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加入激发型CD28单抗诱导的CIK,可提高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MCF-7的凋亡率及坏死率(P均0.05)。结论激发型CD28单抗参与诱导的CIK能明显提高CIK的增殖能力及上调具有肿瘤杀伤活性的T细胞比例,增强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能力,可能为乳腺癌的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六味地黄丸主要入血成分对自杀基因系统(HSV-tk/GCV)杀伤黑色素瘤B16细胞的增效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六味地黄丸主要入血成分丹皮酚、马钱素、莫诺苷、5-羟甲基-2-糠酸和獐牙菜苷5种化合物及其混合组分对HSV-tk/GCV杀伤B16细胞的影响;入血成分混合组分处理脾淋巴细胞后培养上清对HSV-tk/GCV杀伤B16细胞的影响;荧光显微镜观察及流式细胞术结合荧光示踪法分析含药淋巴细胞上清对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GJIC)功能的影响及Western blot分析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MTT法检测含药淋巴细胞上清对HSV-tk/GCV杀伤B16细胞的增敏作用。结果 HSV-tk/GCV联合丹皮酚、马钱素、莫诺苷、5-羟甲基-2-糠酸和獐牙菜苷5种化合物及5种化合物的混合组分,均未显示其对自杀基因的杀伤有直接增效作用;而混合组分处理脾淋巴细胞后培养上清对HSV-tk/GCV杀伤B16细胞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含药淋巴上清可明显促进Cx43表达,改善B16细胞间缝隙通讯功能。含药淋巴上清对HSV-tk/GCV的B16细胞杀伤敏感性则无明显影响。结论 六味地黄丸主要入血成分可能刺激脾淋巴细胞产生某些活性物质,并对HSV-tk/GCV杀伤B16细胞起增效作用,这些淋巴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可能才是六味地黄丸对肿瘤自杀基因疗法增效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其增效机制可能与改善B16细胞间GJIC相关。  相似文献   

12.
黄芪总提物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黄芪是豆科多年生革本植物荚膜黄芪和内蒙黄芪的根,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等功效。黄芪含有多种有效成分,黄芪总提物(total astragalus extract,TAE)是从黄芪中提取的有效部位群,本研究室多年研究发现,黄芪具有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以及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等作用。本研究观察了TAE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中药可作用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效应的特点,其在抑制、杀伤肿瘤细胞、改善症状与体征,以及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生存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其具有不良反应低,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其抗肿瘤活性已得到国际公认,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4.
黄芪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兵  沈克平 《中药材》2008,31(3):461-465
黄芪作为一个传统的扶正中药,一直广泛应用于肿瘤临床.随着科学的发展,多项实验研究中发现黄芪在肝癌、胃肠道肿瘤、肺癌、鼻咽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中都有明显的抗癌作用;临床研究中发现,黄芪配合放化疗具有增效减毒的作用,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黄芪的抗癌作用可能与其增强宿主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等因素相关.同时有研究表明黄芪具有促进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甚至有研究证实黄芪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以及肿瘤生长,提示黄芪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白藜芦醇抑制C6及TJ905胶质瘤细胞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宏胜  刘洪利  王金环  徐新女  祁建滨 《中草药》2005,36(11):1695-1696
白藜芦醇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预防肿瘤发生的天然植物成分,属于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种子植物中,并以新鲜葡萄皮中所含的量为最高(50~100μg/g),而在红葡萄酒中也可高达1.5~3mg/L。白藜芦醇是植物在遇到真菌感染、紫外线照射不利条件时所产生的植物补体,对植物本身起保护作用,同时对人体也具有调节脂质代谢、抑制血小板聚集、保护心血管、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和药理作用,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目前的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对鼠肝细胞癌、人肝母细胞、乳腺癌等多种肿瘤细胞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但白藜芦醇对脑胶质瘤作用的研究国内还未见报道。本实验初步研究白藜芦醇对大鼠C6及人脑TJ905胶质瘤细胞的生长抑制和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何首乌不同分离部位对入正常肝L02细胞和肝癌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寻找能明显杀伤肝癌细胞但对正常肝细胞生长影响较小的分离部位,并初步探讨其对2种细胞不同作用的机制.方法:何首乌70%乙醇提取物经AB-8型大孔树脂吸附,依次用水、50%乙醇和95%乙醇洗脱得到何首乌乙醇提取物的水洗脱部位(RW)、50%乙醇洗脱部位(R50)和95%乙醇洗脱部位(R95);体外培养人正常肝L02细胞及肝癌HepG2细胞,用含何首乌各分离部位的细胞培养液与细胞共同孵育一定时间后,MTT检测及倒置镜下观察约物对L02及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筛选具有区别杀伤作用的部位,考察其剂量和时间作用效应.进一步通过Giemsa染色观察药物作用后细胞核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L02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结果:MTT和倒置镜下镜检结果均表明,R50对L02细胞和HepG2细胞具有明显的区别杀伤作用.Giemsa染色和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R50诱导2种细胞凋亡的程度不同:试验的各个时相下HepG2中凋亡细胞的比例均明显高于L02细胞(HepG2细胞中凋亡细胞的比例在24,48,72 h分别为83.62%,60.52%,74.49%,L02细胞中凋亡细胞的比例则分别为31.02%,20.57%,25.32%,2种细胞阴性对照组中凋亡细胞的比例在各个时相均小于5%),但对2种细胞的细胞周期没有明显影响.结论:何首乌提取物的R50部位对人正常肝L02细胞和肝癌HepG2细胞具有明显的区别杀伤作用,区别杀伤作用的本质是药物诱导2种细胞凋亡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7.
脾虚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按中医理论,采用免疫指标(T 细胞亚群、NK 细胞活性及唾液 SIgA 等)及荧光激活细胞分类仪 FACS_(420),研究了脾虚证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发现其 Th 淋巴细胞减少,NK 细胞杀伤和结合功能降低,唾液的 SIgA 升高,部分病例经有健脾补肾作用的升血汤治疗后,唾液 SIgA 降至正常,NK 细胞杀伤功能明显提高,Th 淋巴细胞有恢复趋势。为中医证型本质研究和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免疫调节作用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雷公藤甲素 (TP)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M)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 :分离、纯化巨噬细胞 ,给予不同浓度TP进行不同时间共培养 ,以MTT法检测M杀伤活性。结果 :TP在浓度 1~ 10 μg/L范围内、时间 4~ 2 4h范围内对静止及活化的M杀伤活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P <0 0 1) ,且分别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结论 :TP可以抑制M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9.
王瓜根有效活性成份对鼻咽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通过对王瓜根的提取、分离和鉴定,证实王瓜根含有葫芦素结晶B和E。通过观察王瓜根提取物在体外对人淋巴细胞及鼻咽瘙细胞的作用,发现用王瓜根分离的葫芦素B,E20μg/ml,对癌细胞的杀伤率为82.6%.浓度提高至80μg/ml时,其杀伤率达94.1%,而对正常人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则分别为90.6及89.5%,表明王瓜根葫芦素B,E对鼻咽癌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是王瓜报抗癌的有效活性成分,它同时能促进正常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因而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王瓜根原汁对鼻咽癌细胞的杀伤力较葫芦素B,E强,但对淋巴细胞也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加热后的王瓜根原汁杀癌细胞作用较原汁低,表明王瓜根毒蛋白也是一种抗癌有效成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甘草多糖(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polysaccharide,GP)对人外周血γδT细胞增殖、分泌细胞因子、杀伤肿瘤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集正常人静脉抗凝血,加入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单核细胞层,经IPP扩增后得到γδT细胞,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甘草多糖(终质量浓度分别为25,50,100 mg.L-1)。CCK-8法检测甘草多糖对γδT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法检测甘草多糖对γδT细胞分泌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CCK-8法检测甘草多糖对γδT细胞杀伤功能的影响。结果:甘草多糖能促进γδT细胞增殖,呈剂量依赖关系;甘草多糖作用后,γδT细胞分泌的IFN-γ和TNF-α明显增多(P<0.01),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甘草多糖作用后,γδT细胞对肿瘤细胞HepG2的杀伤能力明显增强(P<0.05)。结论:甘草多糖能够促进人外周血γδT细胞增殖、分泌细胞因子及杀伤肿瘤细胞,这为研究甘草多糖的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机制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