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丹芍降糖胶囊的提取工艺。方法利用均匀设计法安排实验,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的芍药苷的含量为指标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浸膏收得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水提醇沉工艺。结果最佳水提醇沉工艺为:加水10倍量煎煮3次,每次提取2 h,醇沉浓度为80%。结论利用最佳工艺条件能充分有效提取丹芍降糖胶囊的有效成分及提高浸膏收得率。  相似文献   

2.
白芍单味颗粒剂水煎醇沉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霁明 《安徽医药》2011,15(2):156-157
目的研究白芍单味颗粒剂水煎醇沉工艺。方法以浸膏得率、芍药苷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水煮工艺条件进行优选,对醇沉浓度进行了单因素考察,确定白芍单味颗粒剂水煎醇沉最佳工艺。结果水煮最佳工艺为第一次加8倍量的水,浸泡1 h,煎煮1.5 h;第二次加6倍量的水,煎煮1.5 h。醇沉最佳工艺为水煎液浓缩成1.10~1.12(70~75℃)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搅匀,静置24 h,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适当浓缩。结论该提取工艺确保有效成分最大限度保留。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选咽炎宁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应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射干苷的含量;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煎煮次数、煎煮时间、加水量三因素对水提工艺提取成分提取率的影响;考察醇沉浓度、醇沉前水提液相对密度、醇沉时间三因素对醇沉工艺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加水量对水提工艺有显著影响(P<0.05);醇沉浓度对醇沉工艺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最佳水提醇沉工艺为药材加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5 h;水提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至60%,静置48 h。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复方蒲香胶囊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优选,测定复方蒲香胶囊中益母草有效成分含量。结果:煎煮时间、浸泡时间、煎煮次数、乙醇量等对益母草有效成分有显著影响。结论:最佳提取工艺为煎煮3次,平均每次1.5h,浸泡20rmin,1倍量乙醇。  相似文献   

5.
银马解毒颗粒水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银马解毒颗粒的水提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醇沉浓度为主要考察因素,以金银花的绿原酸和甘草的甘草酸铵总含量作为选择指标。结果水提醇沉制备工艺影响因素影响大小依次为煎煮次数、煎煮时间、醇沉浓度、加水量;最佳提取工艺为处方药材加10倍量水,每次煎煮1h,煎煮2次,醇沉浓度为40%。结论按优选的工艺条件放大试验,工艺稳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立影响抗癌新制剂-白花蛇舌草胶囊生产工艺的主要因素,并制定最佳生产工艺。方法:以正交设计的实验方法,对组方中抗癌有效成分丹参酮进行定量分析,对其它有效物质进行收率分析。在醇提工艺中,选取L8(2^7)正交表,考察溶剂浓度、溶剂稀释倍数、提取次数、提取时间等工艺参数对丹参酮含量的影响。在水煎工艺中,选取L9(3^4)正交表,考察药材浸泡时间、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等工艺参数对产出率的影响。结果:方差分析表明,在醇提工艺中,药材浸泡时间和溶剂稀释倍数对提取丹参酮影响较大;在水煎工艺中,加水量对提取量影响显著。本文设计交互作用影响均较小。结论:最佳制备工艺为:用6倍、4倍生药量的95%乙醇将丹参回流提取两次,提取时间各为2小时和1小时,丹参药渣与其它药材合并,然后加10倍、6倍生药量的水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过滤、浓缩、醇、沉,所得醇沉液浓缩,再与丹参醇提液合并。  相似文献   

7.
孙煌  刘燕  张少文 《中国药房》2009,(15):1149-1151
目的:优选健脾化食口服液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干浸膏收率及和厚朴酚、厚朴酚含量为定量指标,以加水量、提取时间、醇沉浓度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药材30倍量的水,提取2次,每次1h,醇沉浓度为70%。结论:优选的最佳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8.
感冒口服液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芳  刘志辉  张芹 《中国药业》2008,17(21):44-45
目的确定感冒口服液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方法通过考察提油时间及收油率,筛选出挥发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以绿原酸的含量和浸膏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水提工艺条件;以绿原酸的含量为考核指标考察感冒口服液醇沉、水沉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煎煮2次,每次1h,加水量为10倍,醇沉浓度为60%,水沉时药液量:加水量为1:1。结论该试验结果可靠,筛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适合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9.
正交设计优选复方护肺颗粒水煮醇沉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仁礼  余忠 《中国药师》2010,13(3):436-437
目的:优选复方护肺颗粒中当归、川芎、陈皮、五味子等药材的最佳水煮醇沉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当归、川芎、陈皮、五味子等药材的水煮醇沉工艺条件,以平均干膏收率(%)和干浸膏中橙皮苷的含量(mg)为考察指标筛选最佳条件。结果:最佳水煮醇沉工艺条件为:当归、陈皮等几味中药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加水煎煮2次,第1次加8倍量水煎煮1h,第2次加6倍量水煎煮0.5h,药液合并,浓缩至相当于每1ml含1.0g生药,加乙醇至含醇量60%(v/v),静置。结论:正交设计法优选复方护肺颗粒中当归、川芎、陈皮、五味子等药材的水煮醇沉提取工艺,效率高、工艺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抗纤Ⅰ号制剂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绿原酸和黄苓苷提取量以及干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煎煮2次、煎煮时间为2小时(40min,80min)、醇沉浓度为50%。结论:实验结果为优化抗纤Ⅰ号制剂的提取工艺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赖岳晓  刘佩沂  田素英 《中国药房》2011,(15):1374-1375
目的:优选肠腹宁颗粒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浸泡时间、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以白头翁皂苷B4的含量为评价指标,用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工艺。结果:提取工艺为浸泡45 min,加水15倍量,分2次煎煮,每次煎煮40 min。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选健肾Ⅰ号胶囊水煎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L934法,以干浸膏得率和没食子酸、红景天苷、绿原酸和咖啡酸含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考察提取时间、液料比和提取次数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影响水煎提取工艺的因素次序依次为提取时间(A)>提取次数(C)>液料比(B)。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A3B1C3,即处方药材加6倍量水,水煎提取3次,每次3h。结论优选的水煎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可用于健肾Ⅰ号胶囊的实际配制。  相似文献   

13.
王忠伟 《中国药业》2009,18(20):39-40
目的优选清热明目胶囊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该药中赤芍的主要成分芍药苷的提取量为指标,以加水倍数、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优选出清热明目胶囊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8倍,煎煮3次,每次1h。结论该提取工艺合理,为清热明目胶囊的制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胡远  童荣生  杨勇 《中国药业》2013,22(17):40-41
目的 建立测定理气复胃口服液中大黄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理气复胃口服液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大黄素含量、浸出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用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等因素的影响,优化提取条件.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用水量20倍,煎煮3次,第1次用水10倍,煎煮1h,第2次用水5倍,煎煮0.5h,第3次用水5倍,煎煮0.5h,共2h.结论 优化方案的大黄素提取效率和浸出率明显高于正交设计中其余试验,适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5.
李毅  赵淑芝  周淑芳  钟华 《中国药房》2005,16(22):1700-1702
目的:优选天年胶囊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黄芪甲苷含量、总多糖含量、干膏收率为指标,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等因素对天年胶囊有效成分提取的影响。结果:优选出的天年胶囊的合理提取工艺为每次加6倍量水、煎煮1h、煎煮3次。结论:优选出的提取工艺科学、经济,可用于指导生产,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选口炎清含片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绿原酸提取量和干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以HPLC法为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和浸泡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口炎清含片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量10倍,煎煮3次,每次2h,煎煮前浸泡30min。结论:该提取工艺设计合理,结果可靠,提取效果较好,为制备口炎清含片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儿咳灵糖浆的提取工艺。方法以苦杏仁苷、盐酸麻黄碱、黄芩苷的转移率和干浸膏得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水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结果最佳工艺为苦杏仁沸水入药,加6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h;苦杏仁药渣与麻黄等13味药材加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为大生产提供参数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赤芍中芍药苷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加水量、煎煮时间、药材浸泡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芍药苷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混合均匀试验效应面法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17倍,煎煮2h,浸泡30min,提取2次。结论:采用均匀设计与效应面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工艺优化更方便、更准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选肝炎康胶囊的水煎提取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L9(34)法,以浸膏率和大黄素含量作为考察指标,优选肝炎康胶囊的最佳水煎提取制备工艺。结果:影响水煎提取工艺的因素次序依次为:提取次数( B)〉提取时间( A)〉加水倍量( C)。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A3 B3 C2,即处方药材加10倍量的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2 h。结论:水煎提取制备工艺合理可行,可用于实际配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固本祛风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黄芪甲苷含量、干膏得率为指标,考察水的用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3个因素对固本祛风颗粒提取效果的影响,优选提取工艺。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加8倍量水煎煮1 h,煎煮3次。结论该提取工艺合理可行,并能较好地保证制剂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