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胆汤临床应用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清哲  杨旭 《世界中医药》2010,5(2):123-124
温胆汤方最早出自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由半夏、枳实、陈皮、竹茹、甘草、生姜组成,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内又加入茯苓、大枣。两方功用均大致为清胆和胃、理气化痰。罗东逸谓:“和即温也,温之者,实凉之也”。笔者所用为陈氏方,据其方义在临床实践中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常取得显著疗效。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温胆汤类方临床应用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胜权 《新中医》2011,(9):148-149
1温胆汤及其类方简介温胆汤出自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半夏、茯苓、炙甘草、陈皮、枳实、竹茹、生姜、大枣组成。主治痰热内扰,心胆虚怯诸症。清代叶天士据本方去生姜之辛热,大枣之甘滞,灵活使用于临床,现代医家亦多从之。近代学者认为,  相似文献   

3.
温胆汤的应用指征有形体肥胖,属痰湿体质;平素胃纳佳,表面脾胃运化功能正常,甚至有"脾运亢进"的特点,但常感困倦乏力;舌体肥大,舌边有齿痕,平素苔白腻,脉弦滑或濡。有此三点,无论患者有何临床表现,均可以温胆汤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4.
<正> 吾师王希知,系重庆市著名老中医,行医六十年,擅长治疗杂病,尤精于治肝。许多杂病他从肝胆调治,其临床效验彰著。他认为杂病多系内伤,其治重在调理,脏腑生克失常,每致杂证丛生。五脏之疾肝病最多,其证候杂  相似文献   

5.
罗铨教授是云南省名中医,笔者有幸随师诊治,聆听教诲,获益匪浅,现将其临床上运用温胆汤经验摘要介绍于下. 1温胆汤的组方与功效  相似文献   

6.
<正>温胆汤出自成无己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该方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是方虽名曰温胆,实无温胆之药。《成方便读》解曰:此方纯以二陈竹茹枳实生姜和胃豁痰,破气开郁之品,内中并无温胆之药,而以温胆名之者,亦以胆为甲木,常欲其得春之温和之意耳。其所言甚是。是方药见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本方所治诸证,均属痰热为  相似文献   

7.
温胆汤出自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由陈皮、半夏、枳实、竹茹、生姜、炙甘草组成,用以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又加入茯苓、大枣两味,以健脾化湿,宁心安神,本方具有涤痰、和胃、止呕的功效。是清胆和胃之著名方剂。方中半夏辛温性燥,燥湿化痰,和胃止呕;陈皮理气化痰,  相似文献   

8.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备急千金方>中的温胆汤衍化而来.张秉成日:"内并无温胆之药,而以温胆名之,亦以胆为甲木,常欲其得春气,温和之意耳".罗东逸谓:"和即温也,温之者,实凉之也".此方常用于痰浊上扰不眠之症,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胃、清胆宁心之功效.笔者在临床中,凡辨证属痰气郁结、气机不畅之内科疾患,均以此方加减,每获良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温胆汤出自成无己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该方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是方虽名曰温胆,实无温胆之药。《成方便读》解曰:"此方纯以二陈竹茹枳实生姜和胃豁痰,破气开郁之品,内中并无温胆之药,而以温胆名之者,亦以胆为甲木,常欲其得春之温和之意耳。"其所言甚是。是方药见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本方所治诸证,均属痰热为  相似文献   

11.
叶耀东 《河南中医》2004,24(4):68-69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生姜、大枣组成,该方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之虚烦不眠,或呕吐呃逆,以及惊悸不宁,癫痫等症。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凡辨证由痰浊引起的高血压、癫痫、失眠、妊娠恶阻等病,用之多获良效。  相似文献   

12.
一、眩晕证王某,男,54岁,教师,1986年10月17日就诊。眩晕月余,近期加重,且头晕目胀痛,身倦乏力,胸闷呕吐,心烦而悸,舌质淡,苔腻,脉弦滑。此乃脾虚生痰,痰阻气机,郁而化火,浊阴上逆,而发眩晕。治宜燥湿化痰,降逆和中。方用温胆汤加减:  相似文献   

13.
温胆汤原载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一书中,笔者随证加减,运用于临床一些疾病的治疗,获得满意获果。一、方药组成制半夏9克陈皮9克茯苓12克枳实9克竹茹6克甘草3克大枣5枚二、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吕熙和 《陕西中医》2001,22(8):496-497
高血压 王某 ,男 ,6 8岁 ,1 988年 1 1月 2 6日初诊。高血压病史已近二十年 ,服降压药仍不稳定 ,时高时低。近日头晕加重、胸闷、口苦、面色红、舌质暗、苔微黄、脉弦滑。 BP2 1 / 1 2 k Pa,西医诊断高血压病。中医辨证 :眩晕 ,属痰热内郁 ,肝胆火旺 ,治宜清化痰热 ,平肝熄风。药用温胆汤加味 ,半夏、枳壳、竹茹、薤白各 1 0 g、茯苓、瓜蒌、白芍各1 5 g、钩藤 1 2 g,石决明 30 g,炙草 4g。服用上方 1 0剂后 ,血压基本正常 ,继用温胆汤加减用药 1月余 ,症状消失、血压正常 ,服中药期间停用西药。  按 :本例患者 ,中医辨证属眩晕 ,因痰…  相似文献   

15.
温胆汤出自《备急千金方》,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六味药组成。原治胆虚痰热上扰,虚烦不得眠。笔者近年运用于眩晕、咳嗽、胃痛、胸痹等多种病证,均获佳效,兹举验案数则供参考。1 眩晕 张某,女,52岁。患美尼尔氏病已10余年,反复头晕目眩,耳鸣似蝉,恶心呕吐,口若不适,胸闷喜太息,舌质淡红,苔黄腻,脉弦滑。证属痰热上扰清空之眩晕。治拟清化痰热,降逆和胃。方用温胆汤加味:半夏10g、竹茹10g、枳实5g、橘皮5g、天麻10g、茯苓10g、黄芩5g、石菖蒲5g、甘草5g。服3剂后,头晕目眩明显减轻,继续服药1周,诸症好转。  相似文献   

16.
周乐年老师系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 ,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 30余载 ,治学严谨 ,学验俱丰 ,临床辨证论治独具匠心。周老师临床应用温胆汤治疗多种病症 ,疗效满意 ,现举例说明如下。1 头痛冯某某 ,女 ,41岁 ,2 0 0 1年 3月 8日初诊。间断性头痛 1 0年。呈阵发性胀闷痛 ,以右颞部为主 ,伴恶心、口干、口苦 ,发作严重时 ,伴有呕吐 ,平均 2~ 3天发作 1次 ,服用止痛片方可缓解。舌质略红、苔黄厚腻 ,脉滑实。曾做头颅 CT未见异常 ,西医诊断为血管 -神经性头痛。中医辨证属痰热阻滞 ,气血不畅。治宜清热化痰 ,活血止痛。方用温胆…  相似文献   

17.
黄连温胆汤出自唐代孙思邈《千金方》,方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竹茹、黄连、大枣8味药物所组成。具有清热化痰、和胃止呕功能。主要用治肝脾不和,脾失健运,水湿停滞,湿聚成痰,郁而化热,痰热内扰之证。症见虚烦不眠,惊悸不安,或呕吐呃逆、口苦,舌苔黄腻,脉滑数等。陈少玫老师善用黄连温胆汤辨治疾病,屡获良效,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8.
黄连温胆汤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方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竹茹、黄连、大枣 8味药物所组成 ,具有清热化痰、和胃止呕的功能 ,主要用于肝脾不和 ,脾失健运 ,水湿停滞 ,湿聚成痰 ,郁而化热 ,痰热内扰之证 ,症见虚烦不眠、惊悸不安 ,或呕吐呃逆、口苦、舌苔黄腻、脉滑数等。方中半夏性味辛温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 ,消痞散结 ;黄连苦寒清热燥湿 ,合而用之 ,辛开苦降 ,为方中之君药 ;陈皮理气健脾 ,化痰燥湿 ,枳实破气消积 ,化痰散结 ,共为方中之臣药 ;茯苓健脾渗湿 ,湿去则无生痰之源 ,竹茹清热化痰 ,除烦止呕 ,合为方中佐药 ;…  相似文献   

19.
温胆汤有清胆和胃,除痰止呕的功效。治胆虚痰热土犹,虚烦不眠、胸闷、日苦、呕诞等症。笔者用之治疗由痰浊引起的失眠、高血压等病,均收到了满意效果。兹举验票如下。1失眠李某,女,39岁。1995年10月20日诊。不寐兼心悸月余,曾服安神补心丸、人参归脾丸及西药治疗效果不显。现症状仍见失眠多梦,头目昏晕,乏力倦怠。且近日又伴外感咳嗽,脉细滑,舌苔白中微黄,拟以温胆汤加石宫蒲、远志、郁金、丹参、杏仁,3剂后睡眼明显改善,咳嗽愈,仍有惊悸易醒,上方去郁金、杏仁,加生龙骨,再服5剂,睡眠基本恢复正常,继服5剂巩固疗效。2高…  相似文献   

20.
温胆汤见于多种典籍,按年代之先,应首推北周(557~581年)姚僧垣之《集验方》。温胆汤虽药物组成不多,但由于组方法则严谨、理论性强,故是一张临床常用、适用范围广、效果明显的方剂。1965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毕业实习,从师于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孔伯华之直传弟子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