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垂体前叶激素水平的变化与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9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酶联免疫定量分析法动态检测伤后1,3,5,7,14,30d血清催乳素(PRL)、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组,损伤程度采用GCS评分评估,预后采用GOS评分评估。结果观察组血清PRL、FSH、LH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TSH较对照组略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PRL、FSH、LH水平伤后升高(72h内尤为明显),后逐渐降低,血清TSH的水平伤后略降低,后逐渐回升;GCS评分较低者垂体前叶激素变化幅度较大;预后恶劣的颅脑损伤患者垂体前叶激素变化幅度较大。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垂体前叶激素PRL、FSH及LH水平明显升高,变化程度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
颅脑损伤发生率高,后遗症多。占全身损伤的10%~15%,其中重型及特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率为36.8%~68.3%,急性颅脑损伤不仅造成严重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而且可引发一系列内分泌代谢变化,这种神经内分泌功能的紊乱,常常加重脑损伤,还能引发神经源性多器官功能不全,其中报道较多的是腺垂体功能的改变,急性颅脑损伤后垂体前叶激素和血糖等均出现改变,并和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对24例开颅手术的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生长激素和催乳素在伤后10d内作了动态观察。结果显示,脑外伤后垂体和甲状腺功能有明显变化,变化程度与颅脑外伤的严重程度有关。我们认为,测定颅脑外伤后垂体和甲状腺功能,并作动态观察,有助于判断脑外伤程度和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垂体前叶激素水平的变化与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的TBI患者12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催乳素(PRL)、促甲状腺激素(TSH)、黄体生成素(LH)以及卵泡刺激素(FSH)的含量。观察两组实验对象血清ACTH、PRL、TSH、LH以及FSH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1、3、7 d血清的ACTH、PRL、LH以及FSH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轻型组、中型组以及重型组患者血清的ACTH、PRL、LH以及FSH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中型组患者的血清的ACTH、PRL、LH以及FSH水平要明显高于轻型组,重型组患者的血清的ACTH、PRL、LH以及FSH水平要明显高于中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以及预后恶劣组患者血清的ACTH、PRL、LH以及FSH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预后恶劣组患者血清的ACTH、PRL、LH以及FSH水平要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I急性期患者的垂体前叶激素水平与其疾病程度以及预后关系密切,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此类指标为患者治疗及预后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吴全理  罗大山  韩方华 《广西医学》2001,23(5):1068-1070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病人丘脑下部-垂体前叶-甲状腺轴激素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把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50例、对照组48例。亚低温组接受亚低温和常规治疗,对照组仅作常规治疗,两组病例分别测定促甲状腺激素(TSH)、泌乳素(PRL)、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及血糖(BS)、颅内压(ICP)、预后等项目。结果:亚低温组的T3、T4、TSH、PRL等基因正常,而对照组的T3、T4、TSH、PRL、死亡率、恢复良好率等,显著低于或高于亚低温组(P<0.01或P<0.05)。结论:亚低温具有保护和稳定丘脑下部-垂体前叶-甲状腺轴通路功能的作用,并显著地改善了预后,是临床救治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刘杰  潘树茂  关茂武 《西部医学》2007,19(2):192-194
目的探讨颅脑伤后早期应用纳洛酮对改善垂体前叶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紊乱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0例颅脑伤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18例和纳洛酮治疗组22例,分别测定其入院时、入院后第1、2、3天的垂体前叶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纳洛酮治疗组PRL较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且LH、PRL呈现时间效应。结论颅脑损伤可引起垂体前叶激素及甲状腺激素分泌紊乱;而脑外伤后早期应用纳洛酮可促进垂体前叶激素及甲状腺激素的早期恢复,纠正内分泌紊乱。  相似文献   

7.
8.
急性颅脑损伤后56例垂体前叶激素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后垂体前叶激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定量分析法,对156例颅脑损伤后第1天、3天、5天患者血清中的泌乳素(PRL)、促卵泡生成素(FSH)、促甲状腺素(TSH)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正常人相比,急性颅脑损伤后24小时内血清PRL、FSH含量显著升高,动态观察显示,受伤24~48小时上述指标仍持续升高,第3天后逐步下降。GCS评分9~12、6~8、3~5 PRL分别为17.31±7.10μg/L、21.12±8.72μg/L、21.12±8.72μg/L。FSH分别为3.05±1.44 IU/L、3.26±1.13 IU/L、3.26±1.13 IU/L。两项指标6~8分、3~5分与9~12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H无显著性改变。结论:颅脑损伤对垂体前叶的内分泌功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生长相关蛋白免疫反应神经纤维在大鼠垂体前叶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繁东  鞠躬 《医学争鸣》1997,18(6):504-506
目的:生长相关蛋白(GAP-43)是神经生长再生的一种标志蛋白,研究大鼠垂体前叶GAP-43的阳性分布为进一步研究垂体前叶内神经可塑性创造条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ABC染色法,结果:在大鼠垂体前叶有一定数量的GAP-43阳性神经纤维,其分布为周边较中央多,两侧较内侧部多。结论:垂体前叶内有GAP-43阳性神经纤维,表明其具有再生发芽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侧脑室注射α-人心房利钠多肽对正常雌性大鼠垂体前叶激素释放的影响,结果提示ANP可能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对垂体前叶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47例发生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选取同期47例未发生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有统计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脑室外引流、手术时间、脑脊液漏、术后白蛋白、术前GCS评分、血糖水平、手术次数、术后激素、后颅窝手术是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室外引流、手术时间、脑脊液漏、后颅窝手术及血糖等指标是颅脑外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外引流、手术时间、脑脊液漏、后颅窝手术及血糖水平等因素是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脑损害标志物动态检测在颅脑损伤病人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脑损害标志物(NSE和S100B)在颅脑损伤后的动态变化及其在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ELISA法动态检测140例颅脑损伤患者血NSE和S100B水平。出院时按GOS分级判断预后。结果①伤后初期(24h内)外伤组NSE和S100B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随病情的发展于伤后3~10d出现迅速降低、持续高值或继发性升高;②预后不良组NSE和S100B含量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重残组、中残组和恢复良好组间NSE和S100B蛋白水平变化均有明显不同,NSE和S100B蛋白有相似的变化模式;③ROC曲线结果表明S100B蛋白判定预后的价值较NSE大(P〈0.05)。二者并联的诊断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89%;二者串联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89%;均高于单一指标检测(P〈0.05)。结论NSE和S100B水平变化与患者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预后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颅脑损伤后足下垂的康复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康复治疗对患者足下垂的疗效影响。方法:对60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1个月、1~3个月、3~6个月、6个月),将患者分为4个组,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分别评定患肢的被动踝背屈角度(ROM)及腓肠肌痉挛程度(MAS)。结果:康复治疗开始时间1个月、1~3个月组的患者ROM和MAS均有显著提高(P0.01)。3~6个月组的患者,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组的患者ROM和MAS均无显著改善(P0.05)。结论:早期康复的疗效明显优于晚期,早期康复治疗对足下垂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脑幕切迹疝形成的颅脑损伤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80例小脑幕切迹疝形成的颅脑损伤后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小脑幕切迹疝形成的颅脑损伤急性期血清T4含量显著升高,而T3、TSH显著降低;分组资料表明,颅脑损伤愈严重,上述指标变化愈明显。结论:小脑幕切迹疝形成的颅脑损伤使甲状腺分泌功能发生明显变化,此结果可作为判断病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亚低温治疗急性重症颅脑损伤80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彭成  胡生  赵刚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6):73-74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的疗效。方法亚低温治疗组80例患者均于伤后18h内行常规治疗同时行亚低温治疗,控制肛温为32℃-34℃,于降温前及亚低温过程中监测体温、心率、血压、呼吸、PaO2。对照组84例于伤后18h内行常规治疗。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患者伤后早期较高的心率降至正常范围,PaO2上升,并发症发生率低。平均随访5个月,效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亚低温治疗急性重症颅脑损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咽旁入路行大鼠垂体切除术,制作去垂体模型。术后大鼠血清PRL、TSH 明显低于术前,饮水量明显增加,体重下降。1月后处死,解剖垂体窝确认无残留垂体。同时从组织学、生物学及垂体激素水平3个方面对去垂体模型的指标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尿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尿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随机抽取13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和100例健康者进行血糖、尿素动态监测,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尿素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与死亡率呈正相关;血糖、尿素水平愈高,病情愈严重,预后不良。结论:血糖、尿素水平动态监测可作为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对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颅脑损伤患者血小板参数及无创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从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颅脑损伤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进行研究,确诊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患者纳入A组(n=22),DSA检查未见其它异常者纳入B组(n=38),另从同期进行健康检查人群中随机抽取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同时进行无创脑血流动力学、颅内压、脑灌注压、脑自动调节状态、脑血流量、脑电生理监测及临床预后记录。结果三组中,A、B两组第1 d及第3 d的血小板计数(PLT)均低于正常组,同时A组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第1 d及第3 d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两两比较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第1d及第3 d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均为正常组最低,A、B两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第1 d及第3 d的平均血流速度(Vm)均低于对照组,同时A组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监测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27.3%(6/22),明显高于对照组7.9%(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监测颅脑损伤患者血小板参数及无创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利于评估颅内压、脑血流量及脑自动调节状态等的变化,为治疗及预后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颅脑损伤康复治疗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文霞  刘玉虎  王洪运  高晨 《医学综述》2012,(20):3415-3418
综合的物理康复治疗自颅脑损伤后早期开始,贯穿于急性期、并发症期和恢复期的全过程。对于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致死率及致残率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神经功能康复治疗措施包括氧疗、电生理治疗、磁疗、光动力治疗、超声治疗、机械锻炼、针灸治疗等。通过对各种方法的理论基础、适应证以及应用进展的综合介绍,帮助临床医师制订个体化诊疗方案,以取得最佳的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对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4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93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饮酒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一般情况和实验室指标、并发症和疗效.结果急性酒精中毒与入院血清白蛋白和血钙水平明显负相关(P〈0.05);与入院ALT、AST、血糖、乳酸、胃肠功能障碍、入院血细胞比容、血肌酐、尿素氮以及缺氧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P〈0.01)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急性酒精中毒可进一步加重颅脑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