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赵海东  郑瑞丹  陈碧芬  陈建能  卢燕辉 《肝脏》2012,17(12):858-859
目的观察α-2b干扰素联合α1胸腺肽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A组单用α-2b干扰素,B组采用α-2b干扰素联合α1胸腺肽,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3、6及12个月ALT水平、HBVDNA水平、HBV血清标志物的应答效果及肾功能变化。结果治疗1、3、6及12个月时,HBVDNA转阴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耐受性良好,无一例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α-2b干扰素联合α1胸腺肽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该治疗策略为临床抗病毒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治疗干扰素初治失败后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对23例用干扰素α1b治疗3个月无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和9例用干扰素治疗3个月后完全应答,继续治疗4个月后复发的慢性乙型肝炎者,改用胸腺肽α1单用或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3月,观察HBeAg、HBVDNA和肝功能等变化。结果23例干扰素α2b治疗无应答者中有16例(69.6%)完全应答;9例病情复发者中有6例(66.7%)完全应答。结论对干扰素初治无应答者或复发的慢性乙型肝炎改用胸腺肽α1单用或联合干扰素再治疗可以提高应答率。  相似文献   

3.
了解干扰素α2b与苦参素、胸腺肽α1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实验研究。98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9例,同时使用干扰素α2b与苦参素、胸腺肽a1 13周,随后使用干扰素α2b及胸腺肽α1 13周,最后单用干扰素α2b 26周;对照组49例单用同样剂量干扰素α2b 52周。疗程中定期检测血常规、丙氨酸转氨酶(ALT)、HBeAg、抗-HBe、HBVDNA、透明质酸酶(HA)。全部患者完成1年治疗。治疗组 ALT、HA复常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1.6%和53.1%,P< 0.005;44.9%和22.4%,P<0.025;42.9%和20.4%,P<0.025:79.6%和51.0%,P<0.005)。干扰素α2b与苦参素、胸腺肽α1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用干扰素α2b。  相似文献   

4.
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α-2b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α-2b联合治疗1.5年;34例单用拉米夫定1.5年。结果治疗结束时,联合组HBeAg/抗HBe转换率为65.4%,优于单用组的37.6%(P<0.001);两组HBV DNA转阴率分别是96.2%、94.1%(P>0.05);联合组完全应答率38.5%,优于单用组17.6%(p<0.01)。单用拉米夫定组3例出现YMDD变异。联合治疗组出现1例HBsAg转阴。结论拉米夫定与干扰素α-2b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提高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及综合应答率,并可防止或减少YMDD变异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α-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2b 联合口服苦参素胶囊治疗,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只接受干扰素-α2b 治疗,两组均治疗48周,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观察疗效。结果在治疗24周、48周和随访24周时,联合组 ALT 复常率分别为80.4%、85.7%和8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4%、62.5%和64.1%(P〈0.05);联合组 HBeAg 阴转率分别为17.8%、33.9%和37.5%,仅在随访24周时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4%(P〈0.05);联合组 HBV DNA 阴转率分别为78.6%、83.9%和76.8%,仅在治疗24周时高于对照组的57.8%(P〈0.05)。结论α-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提高 ALT 复常率,并能在某些时段使 HBeAg 阴转率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2例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组,48例单用拉米夫定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HBVDNA水平,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及肝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结束时,联合治疗组患者血清中HBVDNA阴性率和肝功能复常率明显高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完全应答率40.5%,优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组22.9%(P<0.01);随访24周联合治疗组的上述指标仍高于拉米夫定对照组(P<0.05).结论 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提高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及综合应答率,并可防止或减少YMDD变异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6例,其中39例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47例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结果在治疗24周时,联合治疗组谷丙转氨酶复常率和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66%和68%,显著高于单药治疗组的41%和10%(P〈0.05或P〈0.01);在治疗48周时,联合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为85%,显著高于单药治疗组的51%(P〈0.01)。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能明显增加HBV DNA转阴率及谷丙转氨酶复常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治疗24周。结果治疗24周时,ALT复常28例(93.3%),HBV DNA阴转28例(93.3%),HBeAg阴转13例(50.0%),HBeAg/抗-HBe血清转换12例(46.6%)。结论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与单用干扰素α-2b及单用拉米夫定三种不同疗法,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三个治疗中心针对259名HBeAg阳性CHB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其中单用干扰素α-2b(A)组82名患者;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B)组88名患者;单用拉米夫定(C)组89名患者。对照分析各组治疗12、24、36、48周时以及随访第72周时,血清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和血清HBV标志物的变化。观察不良反应以及乙型肝炎病毒耐药情况。结果 (1)三组患者治疗各时间点血清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组抗病毒治疗48周时,HBeAg阴转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9.67%和31.59%,与A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单用干扰素α-2b组抗病毒治疗48周时,血清HBeAg阴转率和转换率分别为30.29%和29.27%,与单用拉米夫定组的6.74%和5.6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组和单用拉米夫定组治疗12周即可获得较高的HBVDNA检测下限率,伴随治疗时间越长,单用拉米夫定的患者48周耐药率12.21%,而联合用药组仅为3.23%;(5)干扰素治疗期间可出现白细胞明显减少现象,没有发生一起严重不良事件,入组患者均完成疗程。结论三组不同治疗方法均可获得一定的抗HBV疗效。但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较单独使用干扰素α-2b或拉米夫定的疗效高。适当延长抗病毒治疗时间,患者能获得较高的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还可以减少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1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胸腺肽治疗48周。结果在治疗48周结束时,ALT全部复常,HBV DNA转阴7例,HBeAg转阴4例,在两次肝穿刺的7例患者,肝组织炎症程度明显减轻。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促进HBVDNA和HBeAg阴转。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α-2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24周的应答情况及应答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Peg IFNα-2b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24周的相关资料。根据应答情况分为联合应答组和无联合应答组。比较两组CHB患者的人口学指标、基线病毒学和生物化学等指标以及治疗12周基线及生物化学指标的差异。通过绘制受试者操作曲线评价抗病毒应答预测指标的预测价值并确定临界值。进一步分析不同预测指标对于应答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结果共纳入患者164例,其中联合应答组17例,无联合应答组147例。两组患者基线HBV DNA、HBs Ag和HBeAg等指标差异显著(P均0.05)。应答组患者治疗12周HBeAg定量和HBs Ag定量均低于无应答组(P均0.05),应答组患者治疗12周HBeAg定量与HBs Ag定量较基线下降水平均高于无应答组(P均0.05)。治疗12周HBeAg水平以及较基线下降水平对于联合应答阳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0.286与0.324。基线及治疗12周HBs Ag水平对于联合应答的阴性预测值最高,均为0.986。结论 Peg IFNα-2b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24周的应答率约为10%,基线及治疗后12周HBs Ag和HBeAg对于应答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PEG-1FN α-21))和干扰素α-2b(IFNα-2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30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给予PEGIFN α-2b(1.0μg/kg.每周1次、皮下注射)或IFNα-2b(3MU、每周3次、皮下注射)治疗24周,停药后随访24周。结果(I)治疗24周和随访24周时,PEGIFNα-2b治疗组的完全应答率、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eAg阴转率均高于IFNα-2b组,但除随访24周时的HBeAg阴转率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血清中HBVDNA均持续下降。24周时PEG—IFNα-2b治疗组病毒量平均下降值明显大于IFNα-2b组(2、22log10对1.68log10,P〈0.05)。(3)两组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种类及各自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EG—IFN、α-2b(1.0μg/kg、每周1次、皮下注射)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应答率,从数值上看优于IFNα-2b(3MU/次,每周3次、皮下注射),但除随访24周时的HBeAg阴转率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α-干扰素联合乙肝清热解毒颗粒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符合干扰素应用指征并兼有湿热中阻证候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分为三组,每组各40例,分别给予α-干扰素、α-干扰素联合乙肝清热解毒颗粒和乙肝清热解毒颗粒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3、6个月后中医症候量化评分、不良反应和疗效。结果治疗24周后,联合组ALT复常率为52.5%,明显高于中药组的25.6%,而中药组症状改善优于干扰素组;联合用药组6个月时HBeAg转阴率较单用干扰素和乙肝清热解毒颗粒组明显增高,联合组HBVDNA转阴率和HBeAg/抗HBe转换率虽高于其他两组,但尚无显著性差异。结论α-干扰素联合乙肝清热解毒颗粒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可提高6个月时HBeAg转阴率,其安全性好,有必要扩大样本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聚乙二醉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比疗效。方法将86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组46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组40例,疗程均为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观察两组治疗12、24、36、48周及停药后24周时的生物化学、血清学及病毒学变化。结果两组病例治疗第12、24、36、48周及停药后24周时的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2、24、36周时的HBV 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治疗第48周、停药后24周时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56.5%和35.0%(P<0.05)、58.7%和35.0%(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于冶疗第48周、停药后24周时HBV DNA转阴率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组高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组。  相似文献   

15.
《肝脏》2020,(7)
目的 比较长效干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或恩替卡韦治疗耐药e抗原阳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研究纳入86例耐药e抗原阳性乙型肝炎患者,均来自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0月—2018年1月收治。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各43例的两组,其中以长效干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的患者归为A组,以长效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归为B组。治疗24、48周及随访24周,比较两组的治疗应答(病毒学和生化学应答)情况、血清学各指标(HBeAg血清学转换及HBeAg、HBsAg和HBV DNA转阴)和用药安全性。结果 治疗24、48周及随访24周,B组患者的HBeAg血清学转换情况均优于A组(P0.05),两组治疗应答、HBeAg转阴、HBsAg转阴和HBV DNA转阴情况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较小(P0.05)。结论 长效干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或恩替卡韦治疗耐药e抗原阳性乙型肝炎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中,恩替卡韦参与的联合治疗方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HBeAg血清学转换情况,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6.
泛昔洛韦和α-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探讨泛昔洛韦和α-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选择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8例应用泛昔洛韦和α-干扰素联合治疗;B组24例单用α-干扰素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乙肝六项和HBV-DNA,治疗结束时,A组ALT复常率为83.3%,HBeAg阴转率为76.4%,HBV-DNA阴转率为77.8%;而B组分别为75.0%,38.1%和41.7%。两组间HBeAg阴转率和HBV-DNA阴转率有显著差异。泛昔洛韦和α-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应用干扰素-α联合苦参素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2例先采用干扰素-α2b5MU,肌注1次/d×2周,后改为干扰素-α2b5MU,肌注3次/周×24周。苦参素400mg肌肉注射1次/日×26周。对照组给37例给常规护肝治疗。结果完全应答9例;部分应答38例;无应答5例;其中持续应答46例。2例女性患者为完全应答,5例为部分应答。结论干扰素-α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增强抗病毒的作用,同时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改善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α-2b干扰素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与疗效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67例干扰素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总体疗效,分层分析疗效与性别、年龄、病毒载量、ALT、病理炎症级别及纤维化程度之间关系。结果干扰素治疗24周后观察,完全应答率为47.8%(32/67),部分应答率为40.3%(27/67、无应答率为11.9%(8/67),干扰素的疗效与患者性别,ALT,病毒载量及炎症程度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女性,病毒载量低、ALT及炎症程度高的患者对干扰素应答更佳。  相似文献   

19.
梁勇 《内科》2010,5(4):360-362
目的观察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较长疗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7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1例,用干扰素α-2b(5万U/次,肌注)隔日1次,连用52周停药,52周后用拉米夫定100mg/d口服,1次/d,用至104周。对照组76例,单用拉米夫定,用法、用量、疗程同观察组。结果治疗104周后两组HBVDNA转阴率、ALT正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观察组的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为42.6%,高于对照组的26.3%(P=0.045),观察组的HBVYMDD变异率为14.5%,低于对照组的40.8%(P=0.001)。结论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程2年,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且能减少病毒YMDD变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比较干扰素α-1b及联合拉米夫定、胸腺肽、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四组,采用干扰素α-1b及干扰素α-1b分别联合拉米夫定、胸腺肽、苦参素抗病毒治疗,随访至18个月,观察肝功能及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HBV DNA变化情况。结果四组病例肝功能均恢复较好,18个月时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45%、45.5%、50%和75%,HBeAg阴转率分别为40.5%、40.9%、60%和62.5%,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30%、31.8%、45.0%和45.8%。结论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联合其他抗病毒药物后疗效有一定提高,但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