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单侧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多节段椎管神经鞘瘤的应用前景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一例多节段复杂胸腰段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位于T7-L5椎体节段髓外硬膜下,部分呈囊性变,T12-L5椎体部分骨质破坏。采用经右侧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为患者行神经鞘瘤切除术,术中肉眼全切肿瘤。术后卧床1月后开始下床活动;术后6月可从事一般体力活动;术后12月临床症状无复发,未出现脊柱活动障碍与畸形。结论:半椎板入路椎管肿瘤显微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和充分准备前提下,椎管内多节段神经鞘瘤可采用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半椎板入路在椎管病变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经全椎板入路,对脊柱破坏性大,影响其稳定性.文中探讨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利用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患者23例,其中神经鞘瘤13例、脊膜瘤7例、肠源性囊肿2例、腰骶管表皮样囊肿1例.磨钻磨除同侧半椎板,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结果 21例患者肿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3例患者因肿瘤所属的神经根切断出现相应肌肉运动障碍,随访6个月,其中2例完全恢复,另1 例恢复不完全.其他患者未见术后脊柱畸形或活动障碍.结论 对于椎管内髓外的良性肿瘤,小切口半椎板技术手术创伤小,手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髓外肿瘤3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椎管内肿瘤切除维持脊柱解剖生理功能的途径。方法31例椎管髓外硬脊膜下肿瘤行椎骨半椎板切开入路切除肿瘤,其中神经鞘膜瘤23例,脊膜瘤8例。结果:31例除1例术后脊髓损害加重以外,其余30例均无加重,神经功能恢复较快,可早期下床活动。结论:椎管髓外肿瘤半椎板入路切除具有简便,实用,疗效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7,(11):1576-1578
目的:探讨经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操作摘除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IDEM)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IDEM患者25例,行经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操作摘除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病理分型、术后临床疗效及随访情况。结果: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回报:神经鞘瘤16例,神经纤维瘤3例,脊膜瘤6例。仅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所有患者术后神经压迫症状改善,均未见术后复发或脊柱畸形,脊柱的稳定性良好。结论:应用经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操作摘除术治疗治疗IDEM,手术过程中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临床疗效确切,较好的保护了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通过后路椎板切除减压行脊柱椎管内肿瘤手术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于长征医院骨科、长征闸北分院骨科收治259例脊柱椎管内肿瘤(髓内肿瘤除外),男166例,女93例,年龄23~85岁,平均52.3岁;颈段71例,胸段90例,腰、骶段98例,247例位于髓外硬膜下,12例位于硬膜外。除上胸椎(16例)外均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椎板切除减压入路手术治疗,硬膜外肿瘤直接切除,硬膜内者行硬膜切开肿瘤切除并缝合硬膜囊并行关节突关节植骨融合。手术节段切口内置入负压引流并术后抗感染。肿瘤组织送病理。术后随访48~120个月,平均随访期73.5个月。随访复查MRI观察肿瘤有无复发,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复查X线片观察脊柱稳定性。结果 259例病理结果 153例为神经鞘瘤(59.1%),68例为神经纤维瘤(26.2%),脊膜瘤21例(8.1%),脂肪瘤10例(3.9%),转移瘤2例(0.8%),血管瘤5例(1.9%);术后24例出现脑脊液漏,1例出现椎管内感染,对症加强治疗后痊愈。随访脊柱X线片未见脊柱椎体间失稳。复查MRI未见肿瘤复发。随访期1例椎管内转移瘤因原发肿瘤死亡。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结论经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入路能充分显露脊柱椎管内肿瘤,彻底切除肿瘤,采用此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操作摘除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IDEM)的手术方法,进一步阐明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治疗16例IDE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9例;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49岁。肿瘤位于
颈段3例,胸段4例,胸腰段9例。14例患者行半椎板入路切除肿瘤,2例患者术中改为全椎板
入路切除肿瘤。通过患者术前和术后Frankel分级评价半椎板入路的临床效果。结果:术中
平均出血量为300 mL (150~500 mL),手术时间140 min (90~200 min)。肿瘤体积最大4.0 cm × 1.5 cm × 1.5 cm,最小1.5 cm × 1.0 cm × 1.0 cm。术后病理证实,神经鞘瘤11例,脊膜瘤4例,神经纤维瘤1例。16例患者中,术前Frankel分级B级3例,术后提高为C级;术
前C级5例,术后提高为D级;术前D级7例,术后提高为E级。神经鞘瘤11例,脊膜瘤4例,神经纤维瘤1例。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6~4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3.7个月。16例患者均未见复发且脊柱稳定性良好。行半椎板入路及全椎板入路的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75和4
75 mL。结论:半椎板切除术治疗IDEM具有损伤较小、出血较少等优点,并且可以最大限度地维持脊柱的稳定性。经半椎板切除入路摘除IDEM的手术
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丁晓  李志斌  伍益  黄戈 《中外医疗》2013,32(19):89-90,92
目的探讨微创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肿瘤的技术和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和分析该院采用微创显微手术治疗66例椎管内髓外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结果 66例患者中,神经鞘瘤48例,脊膜瘤14例。肿瘤位于颈段22例,胸段25例,腰段15例,骶段4例。几乎所有肿瘤均获得全切,术后及随后3个月~3年随访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和脊柱畸形。结论微创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且保持了脊柱的稳定性,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全椎板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节段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方法及脊柱稳定性的维护。方法我院近3年的手术病例6例,对6例多节段椎管内肿瘤病人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手术方式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病变位于胸段1例,胸腰段3例,腰段2例;6例病人肿瘤均位于髓外硬脊膜下。肿瘤性质为神经鞘瘤4例,脊膜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均行手术切除。结果 6例病人均全切肿瘤,恢复良好,随访2年,见患者脊柱无明显变形。结论椎管内多节段肿瘤通过后椎板成形,可以完全暴露肿瘤,术后还纳椎板固定有助于患者脊柱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椎管内肿瘤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5%.椎管内肿瘤的手术,传统采用后正中全椎板切除或后正中全椎板切开植骨固定术,不同程度破坏了脊柱的稳定性,且手术创伤较大[1-3].我院于1996年3月至2008年4月收治椎管内肿瘤42例,其中16例采用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神经内镜下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切除椎管内肿瘤手术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半椎板或全椎板入路,神经内镜下手术切除12例椎管内(胸段至骶段)肿瘤,包括脊膜瘤3例,神经鞘瘤7例,皮样囊肿2例(其中合并脊髓栓系1例),并随访观察手术疗效.结果 12例肿瘤术中均全切.其中1例伴有脊髓栓系者并进行栓系松解术.术中及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全部患者术后症状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好转.术后随访1月-1.5年,患者症状进一步改善,McCormick评级均达Ⅰ级或以上.复查MRI未见复发.伴发有脊髓栓系者,其神经源性膀胱术后改善不明显,残余尿量多,后行膀胱造瘘手术治疗.结论 与传统显微镜下切除椎管内肿瘤手术比较,神经内镜手术具有明显特点:疗效明确,创伤小,恢复快,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侧椎板多点开窗在椎管内大型神经鞘瘤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单侧椎板多点开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14例椎管内大型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行肿瘤完全切除术,术后3d可下床活动,随访6-36个月,症状和体征消失或明显改善,无肿瘤复发或脊椎不稳定。结论单侧椎板多点开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椎管内大型神经鞘瘤最大程度保留脊柱后部肌肉、韧带和骨结构,有利于脊柱的稳定性,具有安全、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手术及术后随访等临床资料。结果:156例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全椎板切除103例,半椎板切除38例,开窗术15例,术后疗效优良率全椎板切除95%,半椎板切除90.1%,开窗术86.2%,腰背肌锻炼好的患者无一例发生脊柱不稳。结论:全椎板切除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半椎板切除术和开窗术,三种方法对脊柱稳定性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iciency of hemi-semi laminectomy approach for the microsurgical treatment of spinal schwannomas.Methods A total of 22 patients underwent hemi-semi laminectomy for the microsurgical removal of spinal schwannomas during a period of 2009 and 2011 in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tong University.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these patients.Results Of them,5 cases were diagnosed with cervical schwannomas,9 with thoracic schwannomas,and 8 with lumbar schwannomas.All the tumors including two dumbbell schwannomas were totally removed without major complications.Postoperatively,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rom 6 to 36 months.The symptoms and signs were obviously improved,and no tumor recurrence or spinal deformity occurred.Conclusion Hemi-semi laminectomy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resection of spinal schwannomas.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单纯椎管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间我科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随访患者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45-74岁。单侧开窗减压8例,双侧开窗减压11例,单侧半椎板切除减压3例,双侧半椎板切除减压4例,同时行神经根通道扩大21例,26例均行相应椎间盘髓核切除。结果:26例患者经过27-70月随访,术后腰腿疼痛不能完全缓解4例,术后12月时存在慢性腰痛6例。术后24月时慢性腰痛或合并下肢麻木疼痛需要治疗者7例,其中单侧开窗减压术后1例,双侧开窗减压术后2例,单侧半椎板切除减压术后1例,双侧半椎板切除减压术后3例。接受再手术3例,其中单侧半椎板切除减压术后1例,双侧半椎板切除减压术后2例。结论:单纯椎管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是有效方法之一,但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减压不彻底、术后腰椎不稳是其术后慢性腰腿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髓外硬膜下肿瘤切除术中应用半椎板开窗入路方案的临床表现及医疗价值进行科学评估。方法对2010年9月~2013年9月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100例髓外硬膜下肿瘤病例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实验组,分别采取半椎和全椎板开窗入路方案进行肿瘤全切除手术,并对患者的临床指标,包括术中出血情况、手术用时、术后住院、手术效果以及术后半年到1年的肿瘤复发率等进行比对研究。结果观察组病例的术中出血情况、手术用时及术后住院都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疗效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脊柱不稳定病例数,观察组0例,明显低于对照组3例的风险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充分分析患者病理情况的基础上,在进行椎管内肿瘤切除手术中合理采取半椎板开窗入路方案,具有手术效果好、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特点,对患者的脊柱活动水平和稳定性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6.
胡兵兵 《安徽医学》2016,37(7):887-889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肿瘤行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4例椎管内肿瘤行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患者临床资料,对术前评估,针对性健康指导及心理护理措施,术后的病情观察、功能锻炼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34例患者中32例行肿瘤全部切除,2例大部切除。术后有3例患者肢体功能障碍较术前加重,经积极治疗并给予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症状得到了改善;2例患者出现切口脑脊液漏,经治疗护理后切口愈合良好,所有患者未出现护理并发症,全部康复出院,达到预期效果。结论 对于椎管内肿瘤行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的患者,术前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组织有效的功能训练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基础,术后认真的病情观察和悉心的护理,为预防并发症发生和促进患者康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杨志刚  杨成蓉  蔡联军 《医学综述》2014,(16):3049-3050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脊髓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13年6月雅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脊髓肿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组(小切口单侧组)50例,传统全椎板入路组(传统全椎板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肿瘤切除情况,术后神经功能情况;最早下床时间(d)、住院时间(d)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小切口单侧组患者手术肿瘤切除情况,术后神经功能情况均显著优于传统全椎板组(P<0.05)。小切口单侧组患者术后最早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1.8±4.2)d、(15.3±5.1)d,均显著短于传统全椎板组[(18.7±5.6)d、(27.1±7.3)d,(P<0.05)]。小切口单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0%,显著低于传统全椎路组(26.0%)(P<0.05)。结论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术式治疗脊髓肿瘤手术效果优于传统全椎板入路术式,而且对患者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病理性扩大的椎间孔入路切除椎管内外哑铃形神经鞘瘤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16例椎管内外哑铃形神经鞘瘤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为椎管内外哑铃形生长, 椎间孔呈病理性扩大.所有患者均采用经扩大椎间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肿瘤位于颈段8例、胸段3例、腰段5例.结果 16例肿瘤均达全切除, 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3.2 h;术中平均失血240 mL;术后平均在院时间7.8 d.术后随访336个月, 平均10.7个月.患者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的改善或缓解, 无明显手术并发症与脊柱畸形发生.结论 对于以椎间孔外部分为主的哑铃形神经鞘瘤, 采用经扩大椎间孔入路不破坏脊柱的骨性结构, 避免了术中的过度显露, 能最大限度地维持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作者报告椎管内肿瘤296例。肿瘤主要发生于胸段,占41.9%,其次为腰骰和颈段,分另占25%和24.3%。病理学分类以神经纤维瘤最多,占122例,其次为脊膜瘤和先天性脊髓肿瘤。早期临床表现:髓内肿瘤以肢体麻木无力为主:而髓外肿瘤则以根性神经痛为主:硬脊膜外转移性肿瘤多以突发疼痛起病。早期诊断,尽早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