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单侧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多节段椎管神经鞘瘤的应用前景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一例多节段复杂胸腰段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位于T7-L5椎体节段髓外硬膜下,部分呈囊性变,T12-L5椎体部分骨质破坏。采用经右侧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为患者行神经鞘瘤切除术,术中肉眼全切肿瘤。术后卧床1月后开始下床活动;术后6月可从事一般体力活动;术后12月临床症状无复发,未出现脊柱活动障碍与畸形。结论:半椎板入路椎管肿瘤显微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和充分准备前提下,椎管内多节段神经鞘瘤可采用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手术治疗焦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丹辉  杨应明 《医学综述》2009,15(20):3118-3120
神经鞘瘤绝大多数为椎管内髓外的良性肿瘤,手术治疗为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相关基础研究的深入及相关手术器械的应用,以及对椎管内神经鞘瘤认识和诊断水平的提高,各种手术方式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必将使手术的安全性更高,术后患者的恢复更快。现对椎管内神经鞘瘤手术治疗的焦点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胡兵兵 《安徽医学》2016,37(7):887-889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肿瘤行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4例椎管内肿瘤行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患者临床资料,对术前评估,针对性健康指导及心理护理措施,术后的病情观察、功能锻炼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34例患者中32例行肿瘤全部切除,2例大部切除。术后有3例患者肢体功能障碍较术前加重,经积极治疗并给予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症状得到了改善;2例患者出现切口脑脊液漏,经治疗护理后切口愈合良好,所有患者未出现护理并发症,全部康复出院,达到预期效果。结论 对于椎管内肿瘤行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的患者,术前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组织有效的功能训练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基础,术后认真的病情观察和悉心的护理,为预防并发症发生和促进患者康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半椎板开窗切除椎管内神经鞘膜瘤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霍强 《重庆医学》2001,30(4):303-303
例1:患者男,29岁.1995年3月3日入院,一年半前出现无明原因,右下肢无力、麻木、逐渐加重,痛觉减退,大小便困难.三月前症状加重、双下肢无力、行走困难、麻木向胸腰段发展.在院外经mRI检查,考虑"脊髓外硬膜内肿瘤”,转来我院.查体:一般情况好,生命体征平衡.脊椎无叩压痛,双侧乳头以下痛觉减低、温觉减低、左下肢肌力Ⅲ级、右下肢肌力Ⅱ级、肌张力减低、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均减低、髌阵挛、踝阵挛均为<+>.mRI示C7~T1平面,椎管内有一蚕茧大小,占位病变,脊髓明显受压变形.入院后在局麻下行了半椎板开窗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术中见在C7~T1平面,硬膜内有2.5cm×1.5cm×1.5cm大小,边界清楚,包膜完整,质中,灰白色实质性肿块,有一小蒂与硬膜外侧的神经根相连接.术后第二天症状明显好转,双下肢肌力有明显恢复,术后Td患者已能下地自由行走.术后10d拆线出院.病理报告:神经鞘膜瘤. 例2:患者男,51岁.1996年5月16日入院,半年前无明原因出现,右下肢无力、麻木,逐渐加重.1个月前出现右上肢无力,左半身痛觉减退,扶单拐行走.在院外经CT、mRI检查,示C3*4椎管内脊髓外占位病变,报告考虑(1)神经纤维瘤;(2)神经鞘膜瘤,转收我院.查体:一般情况好,生命体征平衡.脊椎C3*4稍有压痛,颈伸屈活动稍受限,右手握力明显低于左手,右下肢肌力Ⅲ级,右NFDA3伸肌力减低.左上下肢痛觉减低,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减弱,双侧髌阵挛,踝阵挛均为<+>.mRI显示C3*4平面椎管内有一占位病变,已压迫脊髓,C4 椎体后缘有部分压蚀.入院后在局麻下行了半椎板开窗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术中见C3*4平面、右侧硬膜明显突起,扪及质中偏硬,切开硬膜,见有一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实质性包块,已将脊髓压迫变形,轻小心剥离取出后发现C4椎弓根、椎体后缘有部分骨质被包块压蚀破坏.肿块靠骨质部分包膜不完整,剖开为灰白色实质性肿块.术后第二天症状明显好转,术后5d能下地自由行走,10d拆线后出院.病理报告:神经鞘膜瘤. 手术方式:两例患者均采取健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单,在局麻下取棘突正中切口,切开皮肤、皮下深筋膜,患侧棘旁注射1:300肾上腺素局麻液,切剥显露患侧椎板,用椎板拉钩充分显露术野.切除半侧椎板,并潜行切除部分棘突根部,扩大开窗.触摸硬膜可触及包块,切开硬膜发现肿块,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将其缝挂一针后,小心剥离取出.缝合硬膜,逐层缝合术毕. 讨论:椎管内神经鞘膜瘤病例临床上并不多见,早期诊断尚有一定难度.2例患者早期均无明原因肢体无力,麻木,并逐渐加重.X片检查很难发现问题,如病例2,椎弓根及椎体均被瘤体压迫侵蚀,由于范围较小,很难被发现.近年来有了mRI检查,诊断就容易了,故对长期肢体进行性无力的患者,宜作mRI检查,便于早期诊治. 采取健侧卧位,术者坐位操作,显露充分,视野好,操作方便.与俯卧位相比,因手术操作区域处于低位,常因周围渗血流入影响操作. 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较为安全,因小心剥离瘤体时,患者可随时给予术警示,避免加重损伤,术后瘫痪加重. 采用半椎板扩大开窗,比全椎板切除损伤小,保留了脊椎后柱,使其脊柱的稳定性不受破坏.术后患者症状恢复较好,可早期下地行走.  相似文献   

5.
从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作者采用经单侧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椎管内多发神经纤维瘤9例,术中显露肿瘤充分,并且有效维持了术后脊柱的解剖生理功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9例均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病例,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18~60岁,病程10 d~33个月.首发症状:肢体根性疼痛3例,腰腿痛3例,肢体无力2例,麻木1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对椎管内肿瘤实施全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手术治疗和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将铁岭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临床2017年8月-2018年8月接收并施予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手术治疗55例椎管内肿瘤患者作为本文研究的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接收并施予全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手术治疗的55例同病患者作为本文研究的对照组,观察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是89.09%、肿瘤的完全切除率是47.27%、眷柱的稳定率是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是81.82%、肿瘤的完全切除率是45.45%、脊柱的稳定率是87.27%,2组的总有效率、肿瘤的完全切除率比较无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脊柱的稳定率高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P<0.05)。(2)观察组失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长与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12.73%,比对照组的30.91%低,P<0.05。(3)2组术前的QOL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2组的QOL评分均比术前显著提高,但是观察组提高的幅度比对照组大,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椎管内肿瘤分别施予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手术与全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手术,均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采,但前者手术的相关指标水平更优,术后能保障脊柱稳定,提高生活质量,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7.
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髓外肿瘤3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椎管内肿瘤切除维持脊柱解剖生理功能的途径。方法31例椎管髓外硬脊膜下肿瘤行椎骨半椎板切开入路切除肿瘤,其中神经鞘膜瘤23例,脊膜瘤8例。结果:31例除1例术后脊髓损害加重以外,其余30例均无加重,神经功能恢复较快,可早期下床活动。结论:椎管髓外肿瘤半椎板入路切除具有简便,实用,疗效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扩大中颅窝底硬膜外入路显微手术切除三叉神经鞘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5例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1 2例三叉神经鞘瘤全切 ,3例次全切 ;术后无新增加永久性的神经症状 ,无残疾及死亡病例。随访 1 2例 ,时间 2~ 4 0个月 ,平均 2 5个月 ,无肿瘤复发。结论 :采用扩大中颅窝底硬膜外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周三叉神经鞘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宏力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5例椎管内肿瘤患者,实行后入路椎板切除术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65例患者均成功进行肿瘤切除,术后病理检查均为神经鞘瘤。手术时间为2~6 h。术中出血量大致为300~800 ml。术后肌力均恢复到4~5级。所有患者未出现椎体滑脱以及失稳现象。结论实施后入路椎板切除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有效避免周围神经损伤,肌力得到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手术入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咽旁间隙神经鞘瘤患者14例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根据CT和MRI判断肿瘤与扁桃体包膜距离关系及肿瘤主体位置考虑手术径路,与扁桃体包膜距离≤1cm、肿瘤主体突入到口内者行经口内径路,与扁桃体包膜距离>1cm、瘤体主体突向外侧者经颈外径路,手术径路与肿瘤大小关系不大。经口内径路4例,颈外径路10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顺利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6年均未见复发。结论颈部CT、MRI及DSA是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良好手段,手术径路取决于肿瘤与扁桃体包膜的距离及肿瘤主体位置,无论采取何种径路,均无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髓外硬膜下肿瘤切除术中应用半椎板开窗入路方案的临床表现及医疗价值进行科学评估。方法对2010年9月~2013年9月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100例髓外硬膜下肿瘤病例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实验组,分别采取半椎和全椎板开窗入路方案进行肿瘤全切除手术,并对患者的临床指标,包括术中出血情况、手术用时、术后住院、手术效果以及术后半年到1年的肿瘤复发率等进行比对研究。结果观察组病例的术中出血情况、手术用时及术后住院都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疗效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脊柱不稳定病例数,观察组0例,明显低于对照组3例的风险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充分分析患者病理情况的基础上,在进行椎管内肿瘤切除手术中合理采取半椎板开窗入路方案,具有手术效果好、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特点,对患者的脊柱活动水平和稳定性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1年1月_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26例,所有患者经CT 检查后,血肿量为30 mL以上,且血肿均位于基底节区,对所选患者均进行了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术后24 h内对患者的头颅进行CT检查,观察患者的血肿清除情况。结果术后患者大多都在15 d内清醒;经CT检查,血肿清除﹥90%以上的患者有18例,占69.2%,血肿清除80%~90%的患者有5例,占19.2%,血肿清除70%~80%的患者有2例,占7.6%,再出血、血肿腔渗血量<18 mL的患者有1例,占3.8%;患者的恢复良好率为:I级(30.7%﹚+Ⅱ级(42.3%﹚+Ⅲ级(23.1%﹚=96.1%;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4%。结论在临床上,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是一种比较好的手术治疗方式,该种手术方式能够有效清除患者的血肿,对脑组织的损伤较小,手术后患者发生再出血的几率小,患者的神经功能也有较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椎管内硬膜下肿瘤经半椎板入路切除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半椎板切除入路行椎管内硬膜下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1999年10月~2008年7月共手术治疗86例颈、胸、腰椎管内硬膜下肿瘤患者,均在偏肿瘤侧对应肿瘤节段切除半侧椎板、棘突根部、关节突内1/3,切开硬膜,游离并切除肿瘤。结果:86例肿瘤均获得顺利切除,手术时间45~70分钟,平均54分钟;出血量80~120ml,平均90ml。3例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每日切口旁局部穿刺抽出漏出液,并采取头低脚高位,术后3周愈合。61例获得4个月~8年1个月,平均3年5个月随访,无颈、胸、腰痛等症状,获得随访的42例术前不完全性瘫痪患者肌力由术前3~4级恢复至术后5级。结论:位于椎管内脊髓背侧、腹侧及突入椎间孔的硬膜下肿瘤,采用半椎板切除入路可顺利切肿瘤组,该方法出血少,创伤小,可最大限度地保护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显微外科治疗12例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CT/DSA、手术方法及时机等治疗情况。结果11例患者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CT均证实。DSA检查发现14个动脉瘤,采用翼点入路,均成功夹闭瘤颈。结论远近端载瘤动脉的良好暴露和临时阻断是成功处理术中瘤颈部破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显微外科与开放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2月至2013年3月本院149例精索静脉曲张的患者,其中显微外科组84例,腹股沟入路的开放手术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精索静脉曲张复发率,睾丸鞘膜积液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精液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显微外科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手术组(P <0.05),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放手术组(P <0.05);显微外科组的术后精索静脉曲张复发率及术后睾丸鞘膜积液发生率均低于开放手术组( P <0.05),两组术后精子浓度及精子活力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P <0.05)。【结论】显微外科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可改善精子浓度及精子活力,与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颅咽管瘤在显微直视下手术全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儿童颅咽管瘤51例。年龄15岁以下(平均年龄9.2岁)。头痛、内分泌及视力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结果39例获手术全切,12例获手术次全切(其中6例为术后复发再手术)。3例术后死亡,39例获随访0.5~11年。肿瘤复发6例(平均术后24.6个月复发)。结论在熟练的显微直视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行儿童期颅咽管瘤全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本组资料进一步表明,首次手术全切肿瘤者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口咽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颈交界区腹侧畸形的要点,并对相应的显微解剖学基础加以讨论.方法:选用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15例进行解剖学观察:并应用该入路治疗颅颈交界区腹侧畸形1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经口咽入路手术可以达到斜坡下部至颈3椎体上缘,双侧椎动脉到中线的距离 C1,2水平约20.1 mm,C2,3水平约16.2 mm;16例患者中痊愈11例,好转4例,无效1例,手术并发症包括1例脑脊液漏,1例严重的舌肿胀,无死亡病例.结论:经口咽入路显微手术具有手术径路短,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颅颈交界区腹侧畸形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脑膜瘤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1年1月至2009年7月间诊治的16例桥小脑角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肿瘤全切12例,近全切除4例.术后颅神经功能改善9例,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7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2例,后组颅神经损伤者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桥小脑角脑膜瘤可选择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术中注意对血管、神经和脑干的保护,提高切除肿瘤的技巧,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是保证手术疗效和术后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交通破裂动脉瘤破裂早期显微手术治的疗效。【方法】对本院50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在48 h内经翼点入路行显微手术治疗,探讨其影像学特点、手术方法。【结果】50例前交通动脉瘤术中诊断与术前一致,其中多发动脉瘤5例,合并后交通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位于同侧,1次手术夹闭。合并双侧颈内动脉C2段动脉瘤1例,一次夹闭主侧两动脉瘤,位于对侧C2段动脉瘤,继续观察。出血动脉瘤均为中小型动脉瘤。术后6个月GOS分级Ⅴ级43例,Ⅳ级2例,Ⅲ级1例,Ⅱ级2例,Ⅰ级2例。【结论】前交通破裂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注意细节,个体化处理是成功治疗的关键,早期显微手术清除积血,夹闭动脉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杨志刚  杨成蓉  蔡联军 《医学综述》2014,(16):3049-3050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脊髓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13年6月雅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脊髓肿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组(小切口单侧组)50例,传统全椎板入路组(传统全椎板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肿瘤切除情况,术后神经功能情况;最早下床时间(d)、住院时间(d)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小切口单侧组患者手术肿瘤切除情况,术后神经功能情况均显著优于传统全椎板组(P<0.05)。小切口单侧组患者术后最早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1.8±4.2)d、(15.3±5.1)d,均显著短于传统全椎板组[(18.7±5.6)d、(27.1±7.3)d,(P<0.05)]。小切口单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0%,显著低于传统全椎路组(26.0%)(P<0.05)。结论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术式治疗脊髓肿瘤手术效果优于传统全椎板入路术式,而且对患者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