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TACE方案在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6例失去手术切除机会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进行介入治疗,A组75例,行传统的TACE治疗方案(5-氟尿嘧啶250~750 mg、丝裂霉素5~10 mg、阿霉素10~40 mg、明胶海绵颗粒10~60 mg、碘化油5~20 m L);B组81例,行三氧化二砷TACE治疗方案(三氧化二砷15~30 mg、明胶海绵颗粒10~60 mg、碘化油5~20 m L),治疗全程对患者的生存率、生活质量进行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的随访。结果:A组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8.7%、90.7%、68.0%、46.7%、28.0%,B组分别为98.8%、96.3%、76.5%、56.8%、29.6%(P0.0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综合各项指标,B组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A组(P0.05)。结论 :三氧化二砷TACE治疗方案与传统的TACE治疗方案相比较,疗效相近,不良反应少,患者生活质量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TACE治疗巨块型肝癌的疗效。方法:78例不宜手术切除的巨块型肝癌患者,使用Seldinger技术,分别行多次(19次)TACE治疗。根据术前术后CT或MRI表现、DSA表现、血清AFP值及生存期来评估TACE术后的疗效。结果:78例术中造影均表现为肝脏肿瘤血管丰富及巨大肿瘤染色灶,术后肝功能均于4周内基本恢复至术前或正常水平。术后3个月54例AFP值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体积缩小达10%9次)TACE治疗。根据术前术后CT或MRI表现、DSA表现、血清AFP值及生存期来评估TACE术后的疗效。结果:78例术中造影均表现为肝脏肿瘤血管丰富及巨大肿瘤染色灶,术后肝功能均于4周内基本恢复至术前或正常水平。术后3个月54例AFP值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体积缩小达10%50%者38例(48.7%),其中3例行2期外科手术切除术;肿瘤体积无明显进展者34例(43.6%);5例病灶持续进展。总体TACE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4.2%、71.6%、47.3%、25.7%。结论:TACE治疗能有效控制肝癌病灶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对中晚期巨块型肝癌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对巨块型肝癌TACE治疗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经TACE治疗的巨块型肝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术前Child-Pugh分级,将患者分成Child-Pugh A组(68例)和B组(14例),术后随访。对2组行相关性生存分析。结果:Child-Pugh A组3、6、12、18、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8.5%、88.2%、69.1%、52.9%、45.6%和B组分别为85.7%、57.1%、35.7%、14.2%、7.1%。82例平均生存期为(16.51±0.82)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8.00±1.23)个月;Child-Pugh A组与B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7.74±0.85)个月和(10.57±1.78)个月,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9.00±3.06)个月和(8.00±3.74)个月(P=0.00)。结论:Child-Pugh A级较Child-Pugh B级巨块型肝癌患者更能从TACE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前后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血清AFP、CA19-9及GGT的水平对其疗效评价的可能性。方法:对40例PLC患者采用TACE治疗,检测血清中AFP、CA19-9及GGT的含量,并记录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分析治疗前后AFP、CA19-9及GGT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治疗前血清的AFP、CA19-9及GGT均较正常参考值明显升高。首次治疗后6月,CT和DSA检测未发现转移者25例,发生肝内外转移者15例;未转移者连续2次TACE术后AFP、CA19-9及GGT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转移者治疗后AFP及CA19-9含量较术前明显升高。结论:AFP、CA19-9及GGT含量的变化可以评价PLC患者TACE疗效,对肿瘤的转移和预后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治疗方法对原发性肝癌疗效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介入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1999年 8月~ 2 0 0 1年 10月进行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78例 ,其中 ,单纯行TACE 4 1例 (TACE组 ) ,行TACE和PEI双介入治疗 37例 (双介入组 )。全部病例定期做CT检查和AFP测定 ,观察肿瘤客观疗效。结果 :TACE组肿瘤客观有效率 (CR PR) 35 .3%。AFP下降幅度 5 6 . 1% ,2年生存率 5 0 % ;双介入组客观有效率 6 4 . 5 % ,AFP下降幅度 78 6 % ,2年生存率 6 1 .3%。二组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双介入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肯定 ,优于单纯应用TACE。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探讨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5月-1998年5月12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早期34例(Ⅰ期2例,Ⅱ期32例),中晚期87例(Ⅲ期3例,Ⅳa期84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各分成4组:(1)保守治疗组:仅行口服化疗药物或中医中药及保肝支持治疗;(2)化疗组:经股动脉行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或手术置化疗泵栓塞化疗,化疗次数1-7次;(3)手术切除组:仅行肿瘤的病灶切除或肝叶切除;(4)手术切除+化疗组;在手术切除肿瘤前或后行经股动脉插管栓塞/化疗或术中肝动脉和/或门静脉置化疗泵,术后行栓塞/化疗。87例中晚期肝癌中24例并发门脉癌栓,42例直径≥10cm,45例直径<10cm,分别分成3组:保守组、化疗组及手术切除或+化疗组。结果 34例早期肝癌和87例中晚期肝癌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4.0月和7.0月,其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7.6%、55.9%、44.1%和27.6%、9.2%、5.7%。57例行化疗和24例并发门脉癌栓的中晚期肝癌中位生存时间为6.0月和5.0月,其1、2、3年的徨存率分别为28.1%、10.5%、7.0%和12.5%、4.2%、0。42例直径≥10cm和45例直径<10cm的中晚期肝癌中位生存时间为6.5月和8.0月,其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21.4%、4.8%、2.4%和33.3%、13.3%、8.9%。结论 手术切除辅助肝脏局部化疗,可明显提高各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对中晚期肝癌行化疗最好2-3次,同时与其它治疗特别是免疫治疗联合应用。对合并门静脉癌栓及直径<10cm的肝癌的病人也应积极行手术切除肿瘤、术中取净癌栓、术后辅以栓塞化疗及免疫治疗等措施。对直径≥10cm的肝癌应慎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TACE术的相关问题.方法 收集5例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例合并脾功能亢进.5例患者TACE术前均行肝脏CT扫描,经肝动脉注入低于常规剂量的化疗药和栓塞剂进行化疗栓塞术,并对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脾脏栓塞约60%).术后1周及1个月复查CD4T淋巴细胞、肝功能及血常...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影响发热的因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发热程度的因素。方法 将102例TACE病例17项临床数据与治疗后发热时间作多元相关回归分析,判断影响发热的因素。结果 影响TACE治疗后发热的因素有碘油用量、腹水、加用明胶海绵、白蛋白水平、术前发热史、术前白细胞计数以及年龄等。结论 碘油用量是决定TACE治疗后发热的首要因素;明胶海绵会加重发热。治疗前的全身状态和肝脏的局部状态也是影响发热的重要因素。有些发热病例可能和潜在的感染有关。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可以对发热的时间进行大致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TACE序贯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后血小板的变化规律。方法:4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先行经典TACE术,术后2~4周内行氩氦冷冻消融术(冷冻时间30 min)。总结术前、术后血小板变化规律。结果:TACE术后1周血小板呈一过性轻度下降。氩氦刀术前与术后1周内血小板呈先迅速下降后快速恢复的过程。结论:肝癌行氩氦刀冷冻肿瘤消融术后导致血小板减少与冷冻时间、冷冻针数量及肝功能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动脉栓塞化疗(TACE)基础上热化疗热碘油栓塞的临床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2组:①肝动脉热化疗热碘油栓塞组(热疗组)20例。②单纯TACE组(常温组)21例。2组病例肿瘤最大径分别为3~16 cm(平均7.09 cm);2.5~13 cm(平均7.43 cm)。多发性病灶以其中最大径为观察目标,2组病例的平均年龄、性别、主瘤大小、肝功能分级和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肿瘤标志物(AFP)、肿瘤影像学(CT或MRI)、肝功能等变化,对患者进行随访以评估治疗后肿瘤栓塞坏死状况、肿瘤大小、肝功能和生存期情况。全部患者随访3~24月。结果:热疗组治疗前后肿瘤最大横截面积中位数分别为30 cm~2、14.87 cm~2;AFP治疗前后测定值分别为(1 522.8±1 067.1)ng/ml、(355.6±321.4)ng/m1。常温组治疗前后肿瘤最大横截面积中位数分别为56 cm~2、44.8 cm~2;AFP治疗前后测定值分别为(1 164.5±891.4)ng/ml、(211.3±259.6)ng/ml,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热疗组和常温组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术后肝功能Child分级、KPS评分及肝功能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6、12、18、24月生存率,热疗组分别为100%、90%、75%、40%、20%,常温组分别为100%、66.67%、42.68%、28.57%、9.5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疗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明显优于常温组,可提高肿瘤坏死率而肝功能无明显损害,并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TACE联合PAI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TACE)联合经皮乙酸注射(PAJ)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资料与方法 选择52例肝癌患者,分为TACE联合PAI治疗组和单纯TACE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联合组与单纯TACE组有效率分别为61.5%、30.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年生存率分别为80.8%,61.5%;69.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单纯TACE相比,TACE联合PAI治疗中、晚期巨块型肝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海藻酸钠微球(KMG)作为栓塞剂,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2008-01~2010-03行介入治疗并经病理或实验室检查确诊的20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 KMG 组,其中对照组128例接受常规 TACE 治疗,KMG 组78例接受常规 TACE 治疗+ KMG 栓塞,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肿瘤缩小及坏死程度以及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的累计生存率.结果对照组和 KMG组之间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06例患者中60例病变缩小30%以上,其中 KMG 组36例,对照组24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7, P <0.05).KMG 组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6.1%和92.3%,而对照组分别为89.8%和87.5%,两组累计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KMG 组患者治疗9个月、1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9.7%和80.8%,而对照组分别为73.4%和57.8%,两组累计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海藻酸钠微球联合 TACE 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能够增强血管栓塞效应,提高生存率,可作为肝癌介入治疗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ACE联合p53基因瘤内注射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肝癌患者48例,分为2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28例。所有患者均先接受TACE治疗,经肿瘤供血动脉注入碘油化疗乳剂,直至碘油完全充填,并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组20例TACE治疗1周后,在CT引导下行p53基因瘤内注射。对照组行单纯TACE治疗。观察2组患者近期生存情况,影像学随访肿瘤缩小程度等。结果:2组治疗后近期生存情况及影像学随访治疗有效率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联合p53基因瘤内注射是治疗肝癌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提高疗效,为肝癌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于肝癌(HCC)供血动脉的显示价值。方法:100例HCC患者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行MSCT扫描和血管成像。结果:100例患者的HCC供血血管被充分显示;TACE治疗效果与HCC供血动脉有密切关系,规则性供血类型与变异性血管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一种评价HCC供血动脉的重要方法,为术式的选择及预后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5.
TACE对有门脉主干癌栓肝癌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评价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对有门脉主干癌栓的肝细胞癌 (HCC)患者的肝功能的影响及其疗效分析。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 2 6例门脉癌栓的HCC患者 (主干癌栓 7例 ,一级分支癌栓 19例 )的TACE ,术前均采用Child Pugh评分和其他肝功能指标评价基础肝功能状态。将导管插至肝叶动脉内共行 5 7次栓塞 (仅用碘油化疗药物乳化剂 )。TACE后 3天、1周、2周和 4周分别再次评价肝功能状态。记录肿瘤缩小情况和患者生存期以评价其疗效。结果 术前所有患者的Child Pugh评分为 5 .731± 1.15 1,TACE后 3天、1周、2周和 4周均有升高 ,分别为 6 .6 92± 1.36 9、6 .6 32± 1.2 4 3、6 .4 82± 1.4 91和 6 .0 38± 1.310 ,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分别为 <0 .0 0 1,<0 .0 0 1,<0 .0 1,<0 .0 5 )。TACE后早期Child Pugh评分的升高主要因为血清总胆红素 (TBIL)的升高 ,后期主要与白蛋白 (ALB)的降低以及出现腹水或腹水加重有关。治疗后 8例肿瘤明显缩小 ,12例病灶稳定。 6、12、2 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 84 .6 %、4 2 .3%、3.8%。 2例死于急性肝功能衰竭。结论 对于有门脉主干癌栓的HCC ,TACE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可以改善患者生存率 ,但也能明显加重肝功能的损害 ,甚至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因此超选择肿瘤供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IVC)-右心房(RA)癌栓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17例原发性肝癌合并IVC-RA癌栓患者,行选择性动脉造影确认肿瘤供血动脉,之后行TACE.栓塞材料包括化疗药物-碘化油混合乳剂及颗粒型栓塞材料,栓塞的靶血管包括肝动脉分支、右侧膈下动脉、胃左动脉分支等.术后定期随访,酌情行进一步治疗.结果 17例患者共行TACE治疗45次,所有治疗均成功,无明显并发症.17例患者IVC-RA癌栓均可见明确供血动脉,肝动脉分支供血12例,肝外动脉供血9例,其中胃左动脉1例,右侧膈下动脉8例.复查CT,15例患者可见IVC-RA癌栓内碘油沉积.17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52.9%、29.4%.结论 原发性肝癌IVC-RA癌栓血供丰富,主要供血动脉包括肝动脉、右侧膈下动脉,TACE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IVC-RA癌栓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131Ⅰ-美妥西单抗动脉灌注结合化疗栓塞(LTACE)与常规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近期效果.方法 晚期肝癌患者72例,根据患者的要求分别采用LTACE治疗(LTACE组,29例)和常规TACE治疗(TACE组,43例).LTACE组经肿瘤供血动脉缓慢注入27.75 MBq/kg 131Ⅰ-美妥西单抗后间歇30 min,再以超液态碘油30 ml与表阿霉素40 mg混悬液栓塞直至血管铸型;TACE组经肿瘤供血动脉注入超液态碘油30 ml与表阿霉素40 mg混悬液栓塞直至血管铸型.治疗后,两组均行保肝和对症处理.疗效观察随访指标包括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情况,肝、肾功能,外周血常规及CT和核素发射计算机辅助断层显像(ECT)的检查结果.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两组生存率的比较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白细胞、血小板及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 d后各指标比较的t值分别为0.250、0.907、0.629、0.005、0.250、0.453,14 d时分别为0.978、1.250、1.942、0.733、0.315、1.243;P值均>0.05).ECT扫描显示LTACE组肿瘤组织对131Ⅰ-美妥西单抗摄取良好率为55.17%(16/29).肿瘤大小两组治疗后病灶均有缩小,且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07,8.006,P<0.01),但治疗前LTACE及TACE组肿瘤大小(cm2)经对数转换后分别为(1.68±0.32)、(1.74±0.31);治疗后分别为(1.52±0.38)、(1.61±0.3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86,0.891,P值均>0.05).两组6个月的累计存活率分别为52%、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80,P>0.05).结论 131Ⅰ-美妥西单抗动脉灌注结合化疗栓塞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短期结果与常规肝动脉化疗栓塞相比无明显差异,但确切疗效还有待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S-腺苷蛋氨酸对原发性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TACE)后急性肝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5月-2007年10月我院收治的51例肝肿瘤患者进行术后护肝治疗,治疗组在TACE后静脉滴注S-腺苷蛋氨酸1 000 mg/d;对照组TACE后静脉滴注甘利欣30 ml/d(含甘草酸二铵盐150 mg)治疗.两组均在TACE术前第1天,术后第2、4、8天抽血查肝功能.结果 肝功能各指标在TACE前后均发生明显变化,术后第2天ALT、AST、TBIL及DBIL均较术前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术后第4天起各指标开始逐渐下降.治疗组总TACE前TBIL、DBIL、ALT和AST与术后第8天比较差异无统汁学意义(P>0.05).对照组ALT、AST及TBIL、DBIL在TACE术后第8天有显著升高(P<0.05).总蛋白(TP)及白蛋白(A)TACE前与术后第8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中15例(60%)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出现下降.结论 S-腺苷蛋氨酸对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有保护肝功能作用,近期保护急性肝损害疗效满意.S-腺苷蛋氨酸还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可增加TACE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肝癌(PHC)三种介入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评估其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3组。A组:30例,为单纯动脉内抗癌药灌注(TAI);B组:15例,为单纯用碘化油动脉栓塞(TA);C组:45例,碘化油与抗癌药再加明胶海绵复合性动脉栓塞(TACE)。对三组的肿瘤直径缩小率、甲胎蛋白的变化、累计生存率及生存期进行观察对比。结果:TACE组甲胎蛋白降至正常者高于TAI或TAE组(p<0.01)。TACE组肿瘤缩小率高于TAI或TAE组(p<0.01)。TACE组累计生存率显著高于TAI或TAE组(p<0.01)。TACE组平均生存期也高于TAI或TAE组(p<0.05)。结论:含抗癌药碘油加明胶海绵复合性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是目前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二乙基亚硝胺(DEN)口服诱导的大鼠肝癌模型的病理学特性及其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口服0.01%DEN诱导原位肝癌,分为肿瘤模型组(n=40)和TACE应用组(n=20)。肿瘤模型组大鼠自诱导后第6周开始每周行肝脏MRI检查,肝脏出现0.2 cm、0.5 cm结节时分别随机处死5只大鼠,行肝脏大体观、苏木精-伊红(HE)及Masson染色检查;其余大鼠继续每周行肝脏MR及每2周肺部CT检查,观察肿瘤生长、转移,并记录大鼠生存时间。TACE应用组大鼠采用开腹经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插管行介入操作,记录技术成功率和死亡率;术后3 d、7 d分别处死大鼠,检测肿瘤坏死。结果 肿瘤模型组大鼠肿瘤结节直径达0.2 cm的中位诱导时间为8(7,10)周,肝脏体积增大,肿瘤呈灰白色微小结节;HE染色显示肝实质炎性细胞浸润,部分假小叶形成,肿瘤细胞核肥大深染;Masson染色显示少量胶原纤维。肿瘤结节直径达0.5 cm的中位诱导时间为11(10,12)周,肝脏体积缩小,表面有大量结节;HE染色可见假小叶形成;Mass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