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期抗凝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小英  陈淑娟 《护理学报》2005,12(10):41-42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期抗凝治疗的监护,提高心脏手术后妇女的优生率.方法1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妇女从确定妊娠开始,由口服华法令抗凝改为妊娠确诊后前3个月和分娩前2周皮下注射肝素抗凝,其余时间口服华法令抗凝;调整抗凝剂用量,使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为50~55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1.5~1.8,凝血酶泵时间(PT)保持在正常对照的1.5~2.0倍.并加强产前检查,预防心力衰竭,了解胎儿发育情况,消除焦虑心理,指导合理饮食.结果1例胎儿脑积水、死胎引产,10例孕足月,其中1例孕妇发生右腹股沟血肿,1例孕妇出现糖耐量异常,均行择期剖宫产,新生儿均健康.结论安全有效的抗凝治疗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孕妇优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回顾性总结我院14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因抗凝强度不当导致颅内出血的病例。探讨术后抗凝治疗的防护。作者认为:术后抗凝治疗从开始治疗的第1日起即应监护至一生,这对减少抗凝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明霞  方荣华 《华西医学》2005,20(1):204-204
风湿性瓣膜病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心脏疾病,全国风湿性心脏病有140万人,女性占80%,占全国心脏病总数的64.8%。其中79%累及二尖瓣、其次是主动脉瓣。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在内科治疗情况下,从发生症状到完全致残平均7.3年,10年生存率仅为15~42%。  相似文献   

4.
我院2003-01~2006—12共施行82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术后予抗凝治疗,效果良好,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36例,女46例,年龄19~64岁,平均47岁,其中二尖瓣置换术36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总结有关心脏瓣膜病行“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后早期抗凝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结果:有利于病人术后早期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日数,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6.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mechanical heart valve replacement,MHVR)是瓣膜病患者最常见的手术治疗方式。本文介绍了多位研究者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的认识及定义,引出了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分期护理的概念,重点叙述了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病房稳定期的护理要点及相关措施,并重点强调抗凝治疗的护理及注意事项,做好相关的出院指导,帮助需终生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延续生命时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月310例在我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的病患,按照随机编号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5例,实验组患者制定综合护理干预机制,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对心脏康复知识的认知度、术后抗凝药物依从性以及对药物的不适表现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接受一定护理干预后在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以及术后康复知识的认知度较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意义;研究组心脏疾病患者对术后抗凝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对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增加病患对心脏疾病治疗及康复知识的学习和深度认知,有效的减少或者避免术后抗凝治疗中出血情况的发生,帮助病患在抗凝治疗中培养更好的依从性,因此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依从性具有良性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心脏瓣膜置换机械瓣膜术后需终生抗凝治疗。我院以口服“华法林”药物抗凝治疗,防止血栓形成。抗凝强度过高和波动性增大是导致出血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出血和血栓栓塞是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远期的主要并发症,也是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护士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让他们明白抗凝的重要性和相关措施,正确地抗凝,以降低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血栓栓塞是人造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因此不论应用机械瓣或生物瓣,术后均需抗凝治疗。机械瓣置换术后须终生抗凝;生物瓣置换术后一般需抗凝3~6个月。2004~2005年我科对30例患都使用机械瓣,且使用的抗凝药物是华法令,效果满意,现将抗凝治疗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对5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在手术当日引流量明显减少或停止时,即给予肝素早期静脉微泵注入的方法进行抗凝治疗,每4—6h测凝血常规1次,使APTT维持在45—50s之间,当二尖瓣置换术INR达到2.0-2.5,主动脉瓣置换术INR达到1.5—2.0时可停泵肝素,而只口服华法林抗凝即可。用药期间配合精心的观察及护理,患者抗凝效果良好,无血栓形成及卡瓣,并无出血并发症,取得直接、安全、迅速的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孕产期抗凝治疗的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孕产期妇女进行孕早期、孕晚期及分娩期的抗凝治疗监测,根据孕期各阶段调整抗凝药物,观察抗凝治疗效果及出现的并发症,加强孕产期的抗凝治疗护理。结果:17例孕妇剖宫产顺利产下足月胎儿,1例20周出现死胎,2例胎儿早产死亡,孕产妇均无严重出血及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护理中应掌握妊娠抗凝治疗的特殊性,加强对孕产妇抗凝治疗的合理指导及并发症的观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抗凝保健手册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使用的效果。方法将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分为两组,使用抗凝保健手册的63例患者为实验组,未使用手册的78例患者为对照组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对自我保健及抗凝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抗凝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指导患者使用抗凝保健手册进行抗凝效果的自我监测,可提高对抗凝知识的掌握程度,减少抗凝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减少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不当并发症.方法 将14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按入院先后时间将前60例设为对照组,后8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由责任护士负责健康指导,强调患者家属参与,护理组长阶段性评估与补充,出院后随访等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抗凝治疗不当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抗凝知识掌握和治疗依从性、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系统科学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药物治疗依从性及自我管理,减少抗凝不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消化道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研究2001年3月至2008年7月我院16例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总结其诊治经验。结果: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中消化道出血发生在服用华法令后3天~5年,平均147.53±136.71天。其中,上消化道出血12例,下消化道出血4例;保守治疗11例,内窥镜治疗4例;死亡2例(DIC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各1例),病死率12.5%(2/16)。出血组患者术中转流时间(142.73min±49.81min)明显长于对照组(98.27min±39.52min)(P〈0.05),华法令平均用药量(2.46±0.53mg/d)与对照组(2.38±0.69mg/d)无明显差异(P〉0.05),国际标准比值(INR)均值(2.79±0.57))明显大于对照组(1.49±0.58)(P〈0.05)。消化道出血治疗期间停用华法令5~19天,平均13±2天,所有痊愈患者消化道出血治疗期间及出院后随访3月内均无栓塞及消化道再出血事件发生。结论:(1)、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3月内)抗凝治疗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术中转流时间过长和抗凝强度过大(INR〉2.0),晚期则可能与合并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有关;(2)、消化道出血治疗期间,华法林停用2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循证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运用循证护理理论,寻找我科于2002年1月-2005年6月在98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治疗在临床实践中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规范护理程序,寻找最佳的抗凝治疗措施,系统地对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结果 98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无出现抗凝并发症.结论 循证护理作为一种理想的实践活动,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疗效.  相似文献   

17.
陈书盈 《现代护理》2007,13(30):2937-2938
目的总结循证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通过运用循证护理理论,寻找我科于2002年1月-2005年6月在98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治疗在临床实践中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规范护理程序,寻找最佳的抗凝治疗措施,系统地对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结果98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无出现抗凝并发症。结论循证护理作为一种理想的实践活动,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疗效。  相似文献   

18.
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监测及护理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终生抗凝治疗 ,但临床用药剂量不易掌握 ,致使抗凝治疗中出血、栓塞成为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1,2 ] ,本文通过检测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病人的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prothrombintimeratio ,PTR)的变化规律与出血的关系 ,探讨机械瓣膜术后抗凝治疗的监测和护理要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 2 2例 ,男 14例 ,女 8例 ,年龄16~ 4 4岁 ;因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行二尖瓣置换术15例 ,双瓣置换术 2例 ,先天性主动脉瓣二叶化行主动脉瓣置换术 3例 ,细菌性心内膜炎合并主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抗凝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98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待心包、纵隔引流液量〈20mL/h,应用肝素作为桥接抗凝剂300-400U/h静脉泵人,维持APTT在45~50s范围内。拔除气管插管的患者开始口服华发令2.5~5mg,每日根据PT-INR值调整华发令用量,待INR值达到理想值时,停用肝素,微调华发令用量,直至测算出最合适的维持量。结果98例患者术后早期抗凝期间,无栓塞病例,少许轻微出血事件,调整用量后好转,其余患者效果良好。结论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应用肝素+华发令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护理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介绍了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的方法及其检测,提出护理中应重视病人住院及出院期间的健康教育,按要求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定期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