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黄光亮  唐秉航 《放射学实践》2008,23(11):1292-1292
病例资料患者,男,41岁,因发现右下腹包块8个月就诊。查体:中下腹可触及一直径约10cm包块,中等硬度,有压痛,移动度小,边界清,无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AFP7526.7μg/l,CEA0.9μg/l。CT检查:平扫示右中腹部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大小约9.6cm×8.2cm×7.5cm,密度不均,周边密度稍高,与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男,42岁。无明显诱因感右下腹疼痛1天,呈持续性,恶心,无呕吐,无发冷、发热症状。专科查体:右下腹可触及不规则包块,质软,无触压痛,边界清楚,活动度良好,腹部平坦,无胃肠型及蠕动波。超声检查:右下腹囊性包块,考虑良性病变。CT表现:右下腹见约12.7cm×6.8cm×6.5cm不规则囊性包块,CT值约11HU,境界清楚,密度均匀,壁略厚,内壁光滑,病灶与邻近肠管分界不清,周围脂肪层清晰  相似文献   

3.
患者 男 ,3 5岁。腹胀 1月 ,发现右下腹包块 5d就诊。体查 :肥胖体质 ,右下腹可扪及约 18cm× 8cm大小的包块 ,边缘光滑 ,质硬 ,压痛明显 ,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肝、肾功能正常。B超 :右下腹实性包块 ,考虑肠系膜肿瘤。CT所见 :腹腔内见多个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边界较清的软组织肿块 ,且于右下腹见一大小约 2 4cm× 8cm的巨大肿块 ;其内密度较均匀 ,CT值 12HU ,肿块上达脐上 5cm ,下抵盆腔内髂窝 ,呈弥漫分布 (图 1)。增强扫描示肿块呈不均匀轻度强化 ,CT值 18~ 62HU ,边界清楚 ,其内未见分隔 (图 2 )。诊断 :…  相似文献   

4.
病例资料 患者,男,45岁,已婚。以右下腹内无痛性包块1年就诊。曾按慢性阑尾炎治疗,后包块逐渐增大。体检:右下腹内触及一鸭蛋大小的肿块,轻度压痛,边缘光滑,活动度可。右侧阴囊空虚,左侧睾丸大小正常。患者述自幼隐睾,否认遗传病史,无其它不适,已育一女。血常规检查正常。腹部B超:右下腹于膀胱上方见一7.0cm×6.7cm大小中等回声光团,边界清晰,包膜完整,内部回声均匀。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包块呈动脉、静脉血流信号,肠管与肿块出现爬坡征。诊断:右下腹实质性肿块(考虑来自腹膜后组织)。腹部CT扫描:乙状结肠及膀胱右上方见一7.2cm×6.6cm大…  相似文献   

5.
巫慧敏  刘力  张剑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7):1322-1322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6岁,3月前出现纳差、消瘦、乏力,腹痛3d,该患者1年前行卵巢囊肿切除术。上腹部及右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右下腹可触及5cm×5cm大小不活动包块,边界不清。超声检查示:腹部纵横切口交界处右侧下方、子宫右前方强回声光带原因待查(异物?其他)。CT扫描:远段小肠肠管不规则扩大,内见大量气体及少量口服造影剂充盈,肠管壁增厚,增强后肠壁可见强化(图1)。  相似文献   

6.
本院经手术证实的腹内纤维瘤1例,现报告如下:男性,59岁。发现右下腹包块1月余,伴有上腹部隐痛不适,右下腹大小约4cm×4cm×5cm肿块,质硬活动可,无压痛,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无改变。既往8年前行胃癌根治术。血液及肿瘤标志物检查:癌胚抗原2.83U/ml,CA19-9:2.80U/ml。腹部CT可见右下腹腹腔内大小约4cm×4cm×6.2cm的软组织肿块,CT值约29HU,密度较均匀境界较清,形态略呈分叶状,增强后病灶周围可见轻度持续状强化,周围肠管呈受压推移改变,肠腔未见明显扩张积气积液征象(图1a,1b)。  相似文献   

7.
1病例简介病例1:女,35岁。因右侧输卵管卵巢肿块,门诊行抗感染治疗,1个月余复查超声示肿块体积无明显改变,盆腔中等量积液。体格检查:右附件触及约5.0 cm×3.0 cm肿块。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3.59×109/L,肿瘤标志物CEA 5.6 ng/ml, CA12535.32 IU/ml,CA19-910.30 U/ml。腹部高频超声检查示右下腹见一大小约4.8 cm×3.0 cm以液性为主的混合回声团块,呈烧瓶形,边缘清晰,壁厚薄不一,内部回声不均匀,见淤泥状回声和分隔,混合回声团块后壁回声增强。阴道超声检查示右侧卵巢旁见椭圆形混合回声团块,内部回声不均匀,团块边界清,有包膜,混合回声区与右侧卵巢不相连。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团块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周边可见点条状血流信号,阻力指数0.70~0.83。子宫卵巢周围见游离无回声区,较深处约3.4 cm,包绕子宫,内见粗细不均的分隔,呈胶冻样。超声诊断:腹腔囊实质性团块,恶性待排,考虑阑尾或右附件来源可能,盆腔中等量积液,呈胶冻样。后穹窿穿刺抽出白色胶冻样液体。于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和阑尾切除,术中所见:盆腔内黏液样液体约200 ml,阑尾处见一约4.0 cm×4.0 cm×3.0 cm肿块,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相似文献   

8.
张传宏  王勇 《放射学实践》2005,20(7):654-654
病例资料患者,女,66岁,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柏油样黑便,并感恶心、呕吐。内科行对症支持治疗后效果不佳,遂转外科收治。患者12年前曾有类似发作史,确诊为平滑肌瘤并手术切除。查体:中腹部隆起,中下腹可见8cm纵形疤痕,左侧腋中线处触及柔软包块,可回纳,右中下腹可及8cm×8cm之包块,活动度差,肝脾未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门诊B超提示右下腹包块。CT平扫(图1):右中下腹见巨大不规则团块影,CT值43HU,密度不均,其内见多处低密度区,与周围大部分肠管分界清楚,并见推移(图2)。降结肠段肠壁处见5cm×5cm肿块影,内可见钙化。左中…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64岁。发现左下腹进行性增大包块1年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意间扪及左下腹包块,约蚕豆大小,无明显压痛;在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提示左下腹及盆腔内一5.0cm×4.5cm×4.0cm大小类圆形低回声团块,边界可辨。考虑包虫囊肿。CT检查:左侧盆壁内侧见大小不等的略高密度结节影(图1),  相似文献   

10.
患者 女,29岁.因右下腹部偶发隐痛行B超检查发现右下腹包块,无皮肤黄染、贫血,无恶心、呕吐及乏力、消瘦等症状.体检:生命体征正常,双侧颈部可及肿大淋巴结,心肺无异常,腹部软,右下腹部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颈部超声示:双侧颈部椭圆形低回声光团,左侧大小约1.9 cm×0.6 cm. 腹部CT增强扫描及CTA示:右下腹部血供丰富包块,包块周围见较多动脉供血及较粗大回流静脉早显.考虑血管畸形可能性大(图1~4).  相似文献   

11.
病例女,4岁,因阵发性腹痛4d入院。入院查体:腹部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软,无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未扪及包块。超声检查:右下腹查见大小10.8cm×3.8cm×4.6cm囊性团块,边界清晰,形态欠规则,内部可见众多条索状强回声,形成分隔,呈蜂窝样改变,团块内未见血流信号。超声报告:右下腹囊性团块,右附件来源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2.
肝胆管囊腺癌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一般临床资料患者,女,42岁。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包块,近期包块增大来我院就诊。查体:右上腹可触及一软性包块,大小约3cm×5cm,质软有弹性,边界清,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肝功能均正常。2辅助检查C T:肝左叶外侧段可见一囊性影(见图1),大小约11cm×10cm×8cm,边缘及囊壁光滑清晰,但前壁可见短条状改变突入囊腔且偏前左侧密度不均(见图2),CT值-20H U~40H U。CT诊断:肝左叶区胆管源性囊腺瘤可能性大。B超:肝左叶见88m m×82m m混合回声反射光团,边界清,包膜光整,周围可见彩色血流绕行,内可见小的无回声暗区。诊断:肝内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13.
正男,62岁,因右中腹痛1个月余伴体质量减少5 kg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脏听诊正常,右中腹部轻压痛。超声检查示:肾盂肾盏未见扩张,右肾可探及低回声区,大小5.3 cm×5.9 cm,边界尚清,另于右中腹探及低回声区,大小6.2 cm×12.9 cm,边界尚清,CDFI:内部见彩色血流信号。诊断:右肾及右中腹部实性占位性病变,考虑肾癌。腹部CT检查示:右肾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68岁。7月前因牙痛外院发现颌下腺区局部包块,质硬,无疼痛不适。现发现包块逐渐增大。高频超声检查:可见左侧颌下区大小约4.4 cm×1.9 cm混合回声团块,紧邻颌下腺上极,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CDFI:混合回声团块内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图1,2)。超声检查提示:左侧颌下区混合回声团块不除外肿瘤性病变。CT检查:左颌下区见团片状稍高密度灶,边缘模糊,约4.2 cm×1.8 cm,CT值约35 HU,邻近脂肪间隙模糊,考虑左颌下区占位性病变(图3,4)。  相似文献   

15.
患者 女 ,5 1岁。 3个月前偶然发现右上腹包块 ,轻度压痛 ,包块渐增大 ,来院检查。查体 :右上腹扪及一包块 ,约10 .0cm× 8.0cm大小 ,质硬 ,不活动 ,界清 ,表面光滑 ,与皮肤无粘连。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腹部超声 :右上腹部有不均质性实质肿块 ,血供较丰富 ,肿块衰减及声影明显。腹部平片 :右中下腹部见一大小约 13.0cm× 8.0cm的边界清晰、密度不均的高密度块影 ,其中心部密度较高 ,结肠有受压移位改变。CT扫描 :右中下腹部见一大小约 12 .0cm× 8.0cm形状不规则的巨大块影 ,其中心部分呈块状钙化 ,CT值 5 6 3HU ,边缘…  相似文献   

16.
马建  和华元  李瑞 《西南军医》2008,10(1):33-33
患者男性,64岁,发现右枕部无痛性包块1个月入院。患者1月前无意中发现右枕部有一约黄豆大小包块,后逐渐增大。查体:右枕部局限性隆起,大小约2cm×2cm×1cm,质中,轻度压痛,边界不清。头颅CT检查提示:右枕部颅骨局限性溶骨性破坏,约3cm×3cm大小,脑内未见异常,头颅CT诊断:右枕部颅骨肿瘤(转移性)。追问病史患者自诉近半年来常感右侧胸痛,长期吸烟约30年,每日1包左右。给予行胸部CT检查见右上肺后段一分叶状实性肿块,边缘见分叶及细毛刺征,纵隔内未见异常,CT诊断:右上肺周围性肺癌。腹部B超检查:肝、胆、胰、脾、双肾未发现异常。  相似文献   

17.
病例资料 患儿,女,2 岁.因发现"左侧腹股沟区肿物2 月"入院.专科检查:腹部平坦,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腹股沟区可扪及多个 2 cm×1 cm×1 cm 包块,活动性可,边界清.腹股沟 B超:左侧腹股沟部可见多枚椭圆形低回声区,其中较大一个大小为2.0 cm×0.9 cm,边界尚清晰,部分相互融合.彩色多普勒超声:上...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74岁。发现"右臀部包块3年,伴疼痛1周"入院。超声所见:右臀部肌层内探及一大小约4.6cm×3.1cm的混合回声实质性包块,边界清晰,形态尚规则,后壁见增强效应。包块与周边活动度差,包块内部探及一大小约2.7cm  相似文献   

19.
患者 男,15岁.因无明显诱因右下腹痛1月余,加重4 d入院.实验室检查无特殊.查体:腹平坦,右下腹压痛明显,轻度反跳痛,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肠鸣音减弱.腹部B超示下腹部实性包块,考虑肠道肿物可能.腹部CT示腹腔内见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状低密度影,部分结节相互融合,边界不清,呈分叶状,范围约15 cm×12 cm×8 cm,CT值约15~22 HU,周围肠管受压推移,邻近肠系膜脂肪间隙欠清(图1),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不均匀结节状强化,以周边环形强化为主,内部区域强化不明显,CT值约15~65 HU(图2),门脉期强化范围及程度进一步扩大,CT值约22~110 HU,冠状位及矢状位重建示病灶呈"葡萄串"样改变(图3,4).  相似文献   

20.
患儿男,2岁.自出生时右侧下颌面部高起,2010年1 1月19日于我院就诊.专科检查:面部不对称,右侧颈部明显隆起,触及肿物,边界不清,质软,可压缩,无压痛;左侧不明显.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正常.超声检查:双侧颌下区各见一低回声包块,大小为2.7 cm×1.5 cm(左)、3.2 cm×2.9 cm(右),边界清,内回声不均,见多发弥漫性强回声光点;诊断:双侧颌下腺区实性占位.CT检查:胸腺区见条样软组织密度影,未见正常胸腺;颌下腺区见软组织密度影,密度均匀,呈轻度强化(图1);诊断:颌下软组织密度影,符合异位胸腺CT表现.MR检查:双侧颌下腺外后方见形态不规则的等T1WI、略长T2WI异常信号,边界清,内信号均,大小为4.0 cm ×2.0 cm(左)、3.1 cm×l.9 cm(右),推压邻近颌下腺,局部分界清,与双侧腮腺分界尚清,呈轻度均匀强化(图2,3);诊断:双侧颌下腺后方异常信号,符合海绵状淋巴管瘤MRI表现.右侧肿物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右侧颈部异位胸腺(图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