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45青年人脑梗死与抗心磷脂抗体(ACA)的关系。方法:用金标免疫斑点法测定≤45岁青年人脑梗死组66例、>45岁脑梗死组138例和非缺血性脑血管病组69例患者血中ACA的阳性率。结果:≤45岁脑梗死组患者的ACA阳性率36.4%,高于>45岁脑梗死20.3%(P<0.05),而两组的ACA阳性纺均明显高于非缺血性脑血管病组5.8%(P<0.01),多灶性脑梗死ACA阳性率40.8%明显高于单灶脑梗死17.3%(P<0.005),复发性脑梗死ACA阳性率56.5%明显高于首发脑梗死组16.5%(P<0.005)。结论:ACA与脑梗死的发病有一定关系,与青年人脑梗死关系更为密切,ACA阳性者临床表现多发,再发倾向。  相似文献   

2.
抗心磷脂抗体与脑卒中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并探讨其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6例脑梗死患,42例脑出血患以及50名正常人的血清ACA。结果:脑梗死组ACA阳性率为39.47%,与脑出血组(19.05%)和正常对照组(8.00%)比较差别具有显性(P<0.05,P<0.01),脑出血组ACA阳性率虽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复发性脑梗死患和首发性脑梗死患ACA阳性率分别为61.90%和30.91%,两比较差异有显性(P<0.05)。脑梗死组中ACA亚型以IgG型阳性率较高(。69%)。结论:ACA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有一定关系,尤其与复发性脑梗死关系更为密切,ACA检测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治疗和病情预后评估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和D-二聚体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120例ACI患者为ACI组;ACI组根据ACA阳性与否分为ACA阳性组和ACA阴性组;ACI组再根据脑梗死是否复发分为初发组和复发组.测定各组血清中ACA、D-二聚体含量.结果:ACI组ACA阳性率为46.7%,高于对照组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组D-二聚体水平(0.92±0.38) mg/L,高于对照组(0.38±0.21)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组中ACA阳性组D-二聚体水平(1.35±0.31) mg/L,高于ACA阴性组(0.56±0.2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复发组ACA阳性率为45.7%,高于初发组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ACA可能是脑梗死发生及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部队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携带状况,为预防乙肝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驻乌鲁木齐部队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检测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共监测从业人员1206人,检出HBsAg阳性8人,阳性率为0.66%,男性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为0.42%、女性为0.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0岁组阳性率最高;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血清中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乌鲁木齐部队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感染率较低,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应加强乙肝知识防治的宣传教育,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保护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癸源方治疗不同年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64例,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方法,将患者分为中药组34例和西药组30例。中药组采用癸源方治疗,西药组采用性激素替代疗法,疗程均为3个月。按年龄分层观察比较两组血清性激素水平、中医症候疗效、月经周期的变化及妊娠情况。结果:治疗后,年龄〉30岁的患者中,中药组的FSH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E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两组治疗前后FSH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中药组和西药组中年龄〉30岁患者的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和42.85%,中药组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时,西药组中年龄≤30岁患者的月经周期情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中药组中年龄〉30岁患者的月经周期情况较治疗前亦明显改善(P〈0.01)。两组中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其妊娠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癸源方能显著改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的相关临床症候、月经周期情况和血清性激素水平,尤其对年龄〉30岁患者的疗效较激素替代疗法更具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癌高发区青年和中老年患者ER、PR表达的变化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142例高发区青年(72例)与中老年(70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ER和PR表达变化。结果≤40岁、40~60岁、〉60岁三组ER的免疫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47%、33%,阳性率随年龄增大而递减(P〈0.05);PR在三组不同年龄段的表达率分别为15%、40%、29%,中老年患者PR阳性率显著高于青年患者。40~60岁、〉60岁两组患者ER主要定位于细胞核,≤40岁组ER主要定位于细胞浆。男、女性食管癌患者ER表达率分别为40%、53%,女性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食管癌组织PR表达率分别为37%、4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发区青年患者与中老年患者食管癌组织中性激素受体在细胞分布(青年患者以细胞浆为主,中老年患者以细胞核为主)和阳性率(青年患者〉中老年)的差异,提示性激素的变化可能是食管癌变的重要机制,并与食管癌的年龄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7.
抗心磷脂抗体在神经精神性狼疮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在神经精神性狼疮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93份血清(包括NPLE患者33例,无神经精神症状的狼疮患者35例,非SLE所致脑血管意外患者25例)和17例脑脊液(包括NPLE患者6例,无神经精神症状的狼疮患者5例,非SLE所致脑血管意外患者6例)中的抗心磷脂抗体。结果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ACA)IgG、IgM阳性率分别为59.1%、57%,其中33例神经精神性狼疮患者阳性率为90.9%,87.9%,35例无神经精神症状的狼疮患者阳性率为34.3%,25例非系统性红斑狼疮脑血管意外患者阳性率为52%,48%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5)。NPLE患者组与无神经精神症状的狼疮患者组及非系统性红斑狼疮脑血管意外患者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脑脊液中ACA—IgG、ACA—IgM阳性率分别为6/17、5/17,NPLE患者组与无神经精神症状的狼疮患者组及非系统性红斑狼疮脑血管意外患者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33例NPLE患者,血清ACA—IgG、IgM检测、认为、弥漫性表现患者与局灶性表现患者比较,血清ACA、抗体水平不同,局灶性表现患者升高较明显(P〈0.05)。结论血清中ACA与NPLE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参数、纤维蛋白原(Fh)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SysmexXE-210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SysmexCA-70001全自动凝血仪分别测定182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与135例健康对照的血小板参数及纤维蛋白原(Fb)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Fb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小板压积(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灶直径〉5em的患者与梗死灶直径≤5cm的患者的PLT、MPV和PDW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和Fb含量的变化,对脑梗死的预防、治疗以及合理用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作用。方法:100例老年(年龄〉60岁)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日常需要护理,观察组额外给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并发症护理。观察两组抑郁、肺部感染和压疮的发生率,并比较两组的死亡率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抑郁、肺部感染和压疮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死亡率分别为8.0%(4/50)和16.0%(8/50),住院时间分别为(16.2±4.6)d和(23.5±5.7)d。死亡率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死亡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厉向  张旭  金得辛  周赛君  夏君慧  叶好好 《浙江医学》2009,31(2):136-138,15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146例脑梗死患者ACE基因插入/缺失(D/I)多态性,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大脑主要动脉血流速度,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ACEDD基因型频率为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P〈0.01)。观察组ACEDD基因型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及脉动指数(PI)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DI、II基因型MCA的V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伴MCA狭窄且脑梗死发病年龄〉60岁者的ACEDD基因型频率为0.5,明显高于发病年龄≤60岁者(P〈005)。前者MCA中重度狭窄的ACEDD基因型频率为485%,明显高于同基因型发病年龄≤60岁者的11.1%(P〈0.05)。结论年龄在60岁以上ACEDD基因携带者可能是通过引起脑动脉狭窄性改变而致脑梗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探讨IL-17在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7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根据脑梗死体积大小分为3组:小梗死组(≤4.0 cm3),中梗死组(4.1~10.0 cm3),大梗死组(>10.0 cm3).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3组:轻型组(<4分),中型组(4~15分),重型组(>15分).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狭窄的程度分为3组:轻度狭窄组(<50%),中度狭窄组(50%~70%),重度狭窄组(>70%).观察患者血清IL-17水平的变化与脑梗死体积、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结果 不同梗死体积组的患者血清IL-17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各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IL-17水平随梗死灶体积的增加而升高;不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组患者血清IL-17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各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IL-17水平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增加而升高;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组血清IL-17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各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IL-17水平随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升高.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7水平明显升高,并与脑梗死的体积大小、神经缺功能损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有关,检测患者的血清IL-17含量可能有助于评价急性脑梗死的病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进行分析,探讨上述指标与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分别对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有症状性脑梗死患者和正常人各50例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和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检查.结果 有症状性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均较无症状性脑梗死组明显升高(P<0.01).两者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相关性分析示,无症状性脑梗死组的同型半胱氨酸与D-二聚体的相关系数为r=0.598、P<0.01;有症状性脑梗死组、正常组分别为r=0.605、P<0.01;r=0.631、P<0.01.同型半胱氨酸与D-二聚体在三组中不同斑块类型的表达情况示,各组间和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是无症状性脑梗死的高危因素;且不稳定斑块与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关系密切;在脑梗死的发生过程中三者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早期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水平对ACI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微粒化增强免疫固定试验测定265例ACI患者入院第2d血清中HS-CRP含量水平,另设30例健康人作对照。同时对入院时HS-CRP不同含量水平ACI患者入院后出血性转化(HT)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病死率、生存者预后生活质量等进行分析。结果ACI组患者早期血清中HS-CRP含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本组共发生HT者31例,发生率为11.70%。且早期血清中HS-CRP含量水平越高HT发生率越高(P〈0.05)。死亡26例,病死率为9.81%。早期血清中HS-CRP含量水平越高ACI患者病死率越增加(P〈0.05)。发生MODS者28例,发生率为10.57%。HS-CRP含量水平越高ACI患者MODS发生率越高(P〈0.05)。早期血清中HS-CRP不同含量水平各组间生存者入院时NDS、ADL虽然存在差异,但各组间NDS、ADL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其含量水平越高出院时NDS、ADL越降低(P〈0.05)。结论ACI组患者早期血清中HS-CRP含量水平明显升高,其含量水平越高HT及MODS发生率、病死率等升高或增加、且生存者预后生活质量越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胱抑素-C(Cys-C)在急性脑梗死(ACI)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的水平变化。方法:选取ACI患者278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其并发SIRS、MODS情况分为3组:单纯ACI组(SACI组)166例,单纯并发SIRS组(SIRS组)47例,并发SIRS致MODS组(MODS组)65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PETIA)测定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水平,观察各组血清Cys-C水平变化情况及其与hs-CRP、LPa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各组血清Cys-C、LPa、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观察组组间比较,SIRS、MODS组患者升高更为明显,以MODS组更为突出(P〈0.05或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Cys-C水平与hs-CRP、LPa呈正相关。结论:Cys-C与炎症反应关系密切,可能参与了ACI并发SIRS、MODS,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施能胜 《吉林医学》2010,31(13):1744-174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ACI)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及灯盏花素对其影响。方法:65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胞二磷胆碱750 mg,曲克芦丁注射液0.6 g,每天静脉滴注,疗程2周;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灯盏花素,5%葡萄糖500ml加入注射用灯盏花素50 mg,每天静脉滴注,疗程2周。采用胶乳增强的免疫比浊法测定治疗前后hs-CRP变化及进行中国卒中评分(CSS)。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增高,治疗组患者治疗2周后血清hs-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CSS评分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灯盏花素能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有利于减轻炎性反应,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D-D)水平与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 2011年8月至2013年4月期间,对深圳市龙岗区平湖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98例ACI患者(急性脑梗死组)和8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清Hcy、hs-CRP和D-D检测,比较急性脑梗死组和对照组之间、急性脑梗死组不同梗死范围和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之间血清Hcy、hs-CRP和D-D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Hcy、hs-CRP和D-D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急性脑梗死组轻度、中度和重度神经功能缺损ACI患者血清Hcy、hs-CRP和D-D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1、2.65、11.42,P<0.05),ACI患者血清Hcy、hs-CRP和D-D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0.61、0.74、0.96,P<0.05);小梗死、中等梗死和大梗死组患者血清Hcy、hs-CRP和D-D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6、2.45、10.87,P<0.05)。ACI患者血清Hcy、hs-CRP和D-D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0.57、0.65、0.86,P<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中Hcy、hs-CRP和D-D水平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于ACI的诊断和病情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抗心磷脂抗体 (AnticardiolipinAntibodies ,AC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 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清及脑脊液中ACA含量的测定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ACA的IgG阳性率为 35 .7% ,脑脊液ACA的IgG阳性率为 31.0 % ,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提示ACA对脑梗死的发生 ,病情的复发有一定影响 ,脑脊液中ACA阳性率的检出是疾病严重程度的表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探讨其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54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及5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血清HP抗体(HP-IgG),同时检测观察组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载脂蛋白A、B(ApoA、ApoB)及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HP-IgG阳性率为66.7%(36/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0%(22/50)(P<0.05);观察组中HP-IgG阳性患者血清TG、TC、LDL-C、ApoA、ApoB及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HP-IgG阴性患者(P<0.05),而HDL-C明显低于HP-IgG阴性患者(P<0.05)。结论 HP感染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且前者可能影响脑梗死患者血脂及 hs-CRP代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化痰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单纯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痰通络方,15天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评价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观察临床疗效,检测血清BDNF、NGF水平,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血清BDNF和NG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P〈0.05,P〈0.01),血清BDNF、NGF水平均升高(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DNF、N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观察组1例患者轻微皮肤症状外,均未见其他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化痰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提高患者血清BDNF和NGF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