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帕金森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研究组予以协同护理模式管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于入院时、出院后8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并进行分级,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结果出院后8周,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或0.01),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分级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协同护理管理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增强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乳腺癌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自我效能增强护理干预,干预1个月,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及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①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 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②干预后观察组的GSE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③干预后观察组的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自我效能增强护理干预可有效地缓解乳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对骨折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骨折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均予以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观察住院全程。干预前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焦虑抑郁状况,统计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但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6.0%,对照组为78.0%,观察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能显著缓解各种骨折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增强治疗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模式在减少抑郁症患者的负性情绪和提高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不采用院外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症的治疗效果、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随访时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生活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通过院外护理干预模式较好地改善了抑郁症患者的负性情绪,辅助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对于食管癌伴负性情绪患者的影响。【方法】本院肿瘤内科住院治疗的食管癌患者8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状态、生活质量及依从性情况。【结果】入院2周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53.3±7.8)分、SDS评分(52.4±5.5)分均高于观察组的 SAS评分(48.9.±7.2)和 SDS评分(48.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职能、社会职能、情感职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能明显缓解食管癌患者的负性情绪,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在肝癌患者中的作用及对疼痛程度、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肝癌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抽选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中医情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肝癌疼痛程度评分、负性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1周、2周、4周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负性情绪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能帮助肝癌患者缓解癌痛,同时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使其生活质量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疗法对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性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将60例住院癌症患者按时间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心理指导及心理治疗等综合心理干预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查负性情绪程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负性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癌症患者实施综合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保持平衡适应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8.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7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认知重建、社会支持和多元化教育。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4周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4周后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干预结合意象法对改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乳腺癌根治术伴焦虑、抑郁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干预组患者根据制订的干预模式(个性化心理护理结合意象法)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焦虑及抑郁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及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干预组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个性化心理干预结合意象法能有效地改善普外科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促进术后患者病体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反流性胃炎患者疗效、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前来本院接受治疗的128例反流性胃炎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的64例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的64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3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干预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理维度、生理维度、社会适应性以及生存质量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反流性胃炎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王明欢  喻红  董翠萍 《全科护理》2014,(25):2353-2355
[目的]探讨质量反馈理论对食管癌病人围术期负性情绪、术后并发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4例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性护理基础上应用质量反馈理论指导围术期护理。干预前后应用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及肿瘤生存质量量表(QOL)对两组病人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后 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QOL 生存质量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对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4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反馈理论可有效改善食管癌围术期病人负性情绪、降低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脊髓损伤整体护理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40例脊髓损伤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90(SCL-90)、自尊量表(SES)、遵医行为量表、简明健康量表(SF-36)评价患者的负性情绪、自尊水平、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睡眠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遵医行为评分、尊重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减少脊髓损伤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遵医行为,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在接受知情护理和保密护理两种状态下的生存质量。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的30例患者均采用了保密护理措施,记为对照组,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的30例患者采用了知情护理措施,记为观察组,比较保密护理与知情护理措施对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焦虑情绪的影响。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精神健康、社会能力、情感能力以及躯体疼痛等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分别为(25.7±5.1)分、(16.1±4.6)分,均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肝癌患者接受知情护理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可大大缓解患者的焦虑等不良情绪,有利于患者积极接受现实,配合治疗,从而积极对抗病魔,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1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抑郁、焦虑情况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医院-社区延续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整体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经本院确诊的93例老年 COPD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延续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社区延续护理模式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负面情绪情况以及延续护理组治疗后的整体生活质量(QLQ-C30)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延续护理组 QLQ-C30评分(81.3±6.4)显著优于对照组(65.8±10.3)(P <0.05);SAS评分(27.7±7.1)显著低于对照组(49.6±8.4)(P <0.05)。延续护理组护理后 QLQ-C30功能量表总得分为(76.8±13.4)分,症状量表总得分为(23.7±8.5)分,护理后患者状态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医院-社区延续护理模式能够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整体生活机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疾病的治愈。  相似文献   

16.
孙亚超 《中国康复》2014,29(4):250-25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长期卧床患者照顾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长期卧床患者照顾者5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6例,2组均给予药物维持治疗,应用照顾者压力指标(CSI)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照顾者的负性情绪及压力源,并针对性给予干预组心理护理干预。结果:52例照顾者的负性情绪的压力源主要来自于患者家属(82.7%)、照顾者自身经济状况(75.0%)及身体素质(71.2%)等。干预1个月后,干预组焦虑及抑郁例数均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 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改善脑卒中长期卧床患者照顾者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焦虑状况与生活质量及家庭环境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青少年强迫症患者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生活质量问卷和家庭环境量表进行测评分析。将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总分≥50分者设为焦虑组,<50分者设为对照组,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焦虑组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家庭环境量表矛盾性分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生活质量问卷评分和家庭环境量表的9个分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或0.01);焦虑组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与生活质量问卷、家庭环境量表多数因子评分呈显著负相关( P<0.05或0.01),与家庭环境量表的矛盾性因子呈显著正相关( P<0.05或0.01)。结论高焦虑水平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生活质量、家庭环境功能均较差,其焦虑水平与生活质量、家庭环境功能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支持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7例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患者均遵医嘱实施乳腺癌根治术前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术前互动式支持、术后疼痛评估支持及出院后康复支持为一体的连续性个体化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积极应对、消极应对、术后疼痛初始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焦虑、积极应对、消极应对评分干预组分别为(35.28±5.43),(39.82±4.03),(25.61±5.12)分,对照组分别为(42.73±6.72),(33.15±5.62),(31.75±6.3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6.313,7.065,5.495;P〈0.01);干预组术后不同时间般疼痛评分、首次下床时间、术后睡眠时间、上肢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术后6个月上肢功能恢复情况、术后1年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连续性、个体化专科护理支持干预模式,促进了患者躯体功能早日康复,改善其预后生活质量,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应用延续干预性护理对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该科收治COPD患者82例,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兴奋呼吸剂、低流量持续氧疗、气道通畅、抗感染、输液、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患者康复出院后,予以延续干预性护理,1年后随访并比较两组出院后感冒、住院次数、血常规指标情况,应用生存质量评估量表(QOL)评估患者出院后的生存质量,评估患者出院后的肺功能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随访后感冒、住院次数、血常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情况、抑郁心理状况、焦虑心理症状等生存质量评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OPD患者康复出院后予以延续干预性护理,可明显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延缓疾病进展,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家庭支持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予以常规治疗及护理,治愈出院后均维持药物治疗,并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家庭干预。观察1a。于干预前后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精神症状,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评定家庭支持功能。结果干预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或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干预联合药物治疗能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家庭支持功能,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