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缺血性脑血管病304例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发生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04例ICVD患者的DSA资料,其中短暂性脑缺血(11A)188例,脑梗死116例,明确有无脑供血动脉的狭窄、狭窄的位置,判断责任血管.测量责任血管狭窄段长度及程度.结果 304例ICVD患者中发现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227例(74.7%),可判断责任血管193例(85.0%),其中单纯颅外血管病变104例(53.9%),单纯颅内血管病变70例(36.3%),颅内外串联病变19例(9.8%),TLA组的后循环颅外血管病变的发生率高于脑梗死组,脑梗死组的前循环颅内血管病变的发生率高于TIA组.两组责任血管狭窄的长度及严重程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重症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更多见,但责任血管狭窄的严重程度和长度与症状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颅内侧支循环的特点。方法收集2004年4月-2009年6月临床拟诊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4例,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血管造影(CTA)检查,运用CTA血管重组图像及其原始横轴位图像,分析脑动脉狭窄及颅内侧支循环的特点。结果共检出48例脑动脉狭窄[脑梗死29例,短暂性脑血管发作(TIA)18例,烟雾病1例]。14例脑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中,脑梗死6例(大面积脑梗死4例、分水岭梗死2例),颅内侧支循环均较少,另有半卵圆中心小面积梗死1例、TIA 7例,均有丰富的颅内侧支循环。22例脑动脉轻中度狭窄患者可见多发腔隙性脑梗死,但狭窄血管与梗死部位无明确供血关系。1例烟雾病患者颅内侧支循环丰富,无脑梗死。结论颅内侧支循环对脑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具有重要的代偿作用。头颅CTA对脑动脉狭窄及其颅内侧支循环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脑血管病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甚至生命的主要杀手,文献[1]报道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中的80%存在颅内或颈部血管狭窄,颅内动脉狭窄的原因中90%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原因所致的动脉血管的管腔狭窄又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之一[2]。因引脑血管狭窄的早期预报及狭窄程度的准确判断成为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内容。以往检查主要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仍是目前颅内动脉狭窄诊断的"金标准",但DSA  相似文献   

4.
MR增强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狭窄及闭塞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增强血管成像(3D CE-MRA)在颅内动脉狭窄及闭塞诊断中的价值及准确性.方法 选择103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行3D CE-MRA检查,其中41例并行三维飞越法MR血管造影(3D TOF-MRA)检查,35例行DSA检查.对35例同时行3D CE-MRA、3D TOF-MRA和DSA检查者在显示动脉闭塞及狭窄能力上的优劣进行比较.结果总计发现217处不同程度的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3种检查方法在发现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支数及程度间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3.418,P<0.001);3D TOF-MRA与3D CE-MRA或DSA在发现动脉狭窄或闭塞程度及支数间存在差异(χ2=4.389,P<0.05;χ2=11.22,P<0.01),3D CE-MRA或DSA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χ2=3.101,P>0.05).结论 3D CE-MRA具有快速、有效、无创等特点,在诊断颅内动脉闭塞及狭窄方面有着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造影显示的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比率及分布;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侧支循环代偿的关系,为动脉狭窄的诊断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38例经CT或MRI筛选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资料.分析血管狭窄部位、受累血管数目、血管狭窄形态及侧支循环代偿.结果 血管造影检测出颅内外血管病变患者102例(73.91%),共累计血管病变有268处.前循环受累158处,后循环受累93处,锁骨下动脉(SUB)受累17处.102例狭窄或闭塞患者中,脑梗死组与TIA组动脉病变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狭窄或闭塞与前循环症状相关65例,占65.66%;与后循环症状相关28例,占71.79%.47例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中有39例出现明显代偿,其中仅前交通开放9例,仅后交通开放13例,前后交通同时开放17例,合并其他代偿途径4例.结论 动脉血管病变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起重要作用.血管狭窄或闭塞与临床症状有密切联系.侧支循环代偿在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对决定是否进行干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64例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病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确诊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50例在1周内行DSA检查.采用减影方法进行后处理,分别得到VR,MIP,ISMIP图像,利用这三种方法重建图像综合评价脑血管病变.结果:①脑动脉狭窄或闭塞者46例,其中36例有DSA对照,98.8%的狭窄或闭塞的脑血管与DSA诊断一致,CT血管成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98.5%、98.8%;②烟雾病3例,均有DSA对照,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远端分支异常增多;③脑动脉瘤患者12例,均有DSA对照,后交通动脉瘤7例,前交通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大脑后动脉瘤1例,CT血管成像与DSA显示一致.结论:64层螺旋CT层血管成像能快速,准确地诊断各种脑血管疾病,结合减影处理方法提高了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为临床提供了全面的信息,可作为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复杂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治疗复杂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03年11月至2007年12月对5例复杂性多发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进行了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治疗.结果 5例患者中,一侧椎动脉闭塞4例,另1例双侧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治疗侧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合并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狭窄4例,另1例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多发重度狭窄.狭窄率80%~95%,狭窄段长度10~20 mm.支架植入手术全部成功,血管残余狭窄均小于20%,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全部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均消失.本组5例患者术后6~12个月分别行DSA检查随访,均未发现再狭窄,近期疗效满意.结论 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预防椎-基底动脉系统卒中的安全、有效方法,近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目的评价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和确诊为脑血管疾病的71例患者行常规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和3D—DSA。结果本组共检查71例,经3D—DSA技术共检出动脉瘤44例64枚、颅内动静脉畸形(AVM)19例、血管狭窄致脑缺血8例(6例颈内动脉狭窄、大脑前动脉闭塞)。结论3D—DSA诊断脑血管疾病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对颅内动脉瘤、AVM、血管狭窄的诊断最为准确、快速、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排128层CT血管减影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狭窄和闭塞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92例怀疑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行64排128层CT血管减影检查,使用VR、Reformat、CPR等软件分析各血管狭窄或闭塞情况、斑块性质及狭窄与脑梗死间的关系。 结果65例患者颅内外血管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以中、重度狭窄为主;113支血管有附壁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钙化斑块、血管腔及硬化斑块CT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梗死侧颈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发生率与非梗死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 结论64排CT血管减影技术能够准确地评估血管狭窄和斑块性质,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后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并评估预后。方法收集海军总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3月—2015年11月收治的25例单侧或双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22~71岁。所有患者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或CT血管造影确诊,99mTc 双半胱乙酯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完成脑血流灌注显像,分析患者一般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资料。结果经DSA发现颅脑已建立侧支循环代偿供血系统13例。单侧皮质区血流灌注局限性减低22例,其中伴单侧基底节区血流轻度减低10例、伴单侧小脑灌注减低3例、伴单侧丘脑灌注减低9例;未见异常3例。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平均1.2分,经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平均0.5分。结论采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脑血流灌注显像可有效评估颅内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后的局部脑动脉血流灌注,安全有效,尤其有助于进一步评估DSA检查未见局部代偿血管形成患者的脑组织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头颈动脉CTA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特征及头颈动脉CTA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脑梗死79例,TIA 93例,采用头颈动脉CTA检查,分析其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特点及其与脑梗死类型的关系.结果:164例患者头颈动脉多层CTA图像满足诊断要求,125例显示有颅内外动脉狭窄,其中单纯脑动脉狭窄74例(59%)、单纯颈动脉狭窄32例(26%),颈和脑动脉狭窄并存19例(15%).单纯脑动脉狭窄、颈和脑动脉狭窄并存发生率在脑梗死组较TIA组高,其中颈和脑动脉狭窄并存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大面积脑梗死及分水岭脑梗死的部位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侧别及Willis环有一定的相关性.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皮层区腔隙性脑梗死的部位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侧别间无明确相关性.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均较高.单纯脑动脉狭窄、颈和脑动脉狭窄并存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侧别及Willis环与脑梗死类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头颈动脉多层CTA可以同时准确评价颅内外动脉的病变情况,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2型糖尿病(病程≤5年)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特点,为糖尿病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5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接受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检查,根据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非糖尿病组(NDM组),观察两组动脉狭窄发生率、动脉狭窄病变分布及动脉狭窄程度等内容。结果:DM组动脉狭窄发生率为76.71%,而NDM组动脉狭窄发生率为58.82%,差异显著。两组动脉病变均以多支狭窄为主,DM组多支动脉狭窄率占79.25%,而NDM组占49.00%,差异显著。两组动脉狭窄程度差异不显著。结论: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脑动脉狭窄,且狭窄范围更广泛、多发。病程5年之内的糖尿病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程度以中度狭窄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中枢性眩晕飞行员患者脑血管的形态结构。方法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对飞行员患者行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分析血管结构异常的类型。结果7例患者中有2例脑血管存在先天变异,4例患者为一侧椎动脉纤细且2例发生了椎动脉闭塞,1例患者有颈内动脉狭窄。2例患者造影未见异常。结论飞行员中枢性眩晕时存在脑血管变异和脑血管闭塞和狭窄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根据螺旋CT血管造影(CTA)情况,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成分和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5例,经头颈部螺旋CT血管造影(CTA),分析脑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及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成分。结果45例患者中,CTA检出各种斑块(钙化斑、软斑、混合斑)33例(73.3%),22例(48.8%)有动脉狭窄,血管闭塞5例。颅外动脉狭窄最常见的部位是颈内动脉起始部,颅内动脉狭窄最常见的部位是大脑中动脉M1段。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颅内外动脉斑块发生率均较高,动脉粥样硬化致血管狭窄前循环发生率高于后循环,Ⅲ、Ⅳ级狭窄动脉相应供血区域大多出现缺血病灶,头颈动脉多层CTA可以准确评价颅内外动脉的病变情况,对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脑血管病DS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9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资料.按年龄大小分为青中年组(28~59岁)和老年组(≥60岁)。所有患者均经CTA或MRA检查证实为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最后经DSA检查验证。结果 49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452例经DSA检查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其中35.2%(159例)为颅内动脉病变,31.8%(144例)为颅外动脉病变,33.0%(149例)为颅内、外病变并存;颅内动脉病变的发生率为68.1%(308例),稍高于颅外动脉的64.8%(293例)。青中年组单纯颅内动脉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95比64,P<0.01);老年组颅外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青中年组(80比64,P<0.01),后循环病变的发生率亦高于青中年组(155比112,P<0.05)。高血压、高龄、糖尿病是颅外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是颅内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颅外病变组高龄患者的比例高于颅内病变组(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发生率高于颅外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单纯颅内动脉病变逐渐减少,颅外病变及后循环病变增多。颅外病变组高龄者多于颅内病变组。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是引起人类致残、致死的第三大常见疾病,颅内脑动脉中重度狭窄是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60%的脑梗死患者存在程度不等的颅内外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管内介入治疗凭借其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显著等优点逐渐成为治疗脑血管狭窄的重要手段。我科自2012-10~2013-08共治疗颅内血管支架植入患者32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发生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方法 对27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行DSA,按不同性别和年龄分组后分析脑供血动脉血管异常、血管狭窄部位和程度、责任血管等的比例.结果 随年龄增长血管异常发生率增加,以70~80岁组为最高达82.1%(男,23/28)和76.9%(女,10/13),表现为血管狭窄或闭塞;年轻组以烟雾病和其他异常为多,40~49岁组烟雾病发病率为高达20.0%(男,5/25)和23.1% (女,3/13).颅外血管狭窄随年龄增加而增加,70~80岁最高50.0%(男,14/28)和38.7%(女,5/13);颅内血管狭窄在女性组随年龄增加而增加,70~80岁组达30.8%(女,4/13);而男性组可见年轻患者比例较高,26~39岁组达36.4%(男,4/11).狭窄严重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多组显示女性组血管狭窄比例较男性组为低.责任血管比例为60.0%~100%.结论 ICVD患者DSA显示颅内外血管状态分布随不同年龄和性别组不同,提示可能病因不同, 并且ICVD患者应尽早行DSA.  相似文献   

18.
周静  姚珊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8):1012-1013
目的:探讨脑血管超声筛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06-2011-05的3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TCD与DSA检查的临床资料样本进行回顾分析。结果:TCD检查3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188例患者检查结果正常,阳性者172例,占47.78%。TCD为阳性的172例住院患者经DSA检查30例(17.44%)为假阳性,阳性者为142例,符合率为82.56%。结论:TCD通过检测颅内外动脉的血流速度、血流方向、形态、频谱等,可较准确地反映脑动脉的狭窄、痉挛、闭塞等状态,可作为一线脑血管病的筛查项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3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先后行MRA及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MRA对不同程度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 35例患者70支大脑中动脉中,MRA显示正常血管28支,病变血管42支,病变部位47处,MRA与DSA诊断符合53处,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颈内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方法分析研究我院收治的173例颈内动脉TIA发作患者的脑血管造影资料,将存在动脉狭窄的患者按年龄段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对不同年龄段患者脑动脉狭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73例中,154例(89.0%)检出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狭窄;病变血管共304支,其中颅内动脉狭窄212支(69.7%),颅外动脉狭窄92例(30.3%),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颅外动脉(P〈0.05)。青年组以单纯颅内动脉狭窄为主,占79.3%;中年组以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和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发为主,占90.0%;老年组以单纯狭窄为主,占86.6%。3组间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单纯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中年组高于青年组,老年组高于中年组(P〈0.05),中年组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组和老年组(P〈0.05)。结论不同年龄TIA患者脑动脉狭窄的空间分布明显不同,DSA检查有助于明确血管性病变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