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较少见的非细菌性炎,又称导管扩张症、肉芽种性乳腺炎、粉刺样乳腺炎、阻塞性乳腺炎、乳汁滞留性乳腺炎、乳腺导管周炎等[1]。据报道其发病率一般占女性乳房良性疾病的5%左右[2]。临床上极易误诊为恶性肿瘤。1临床资料 我科在2000年3月~11月间共收女性良性乳房疾病109例,其中有4例为浆细胞性乳腺炎,其所占比例约为3.9%;均系住院病人,皆为非哺乳期妇女,年龄在30岁~39岁之间。临床症状为乳房肿胀、触痛,并有肿块形成,其中1例有粘稠溢液,临床诊断为乳腺癌,有两例诊断为囊性纤… 相似文献
2.
3.
浆细胞性乳腺炎14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浆细胞性乳腺炎(又称导管扩张症)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非细菌性乳腺疾病,其发病率一般占乳房良性疾病的5%左右,大多发生于经产妇绝经前后或妊娠后乳腺,患常有授乳困难史。本报道14例,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4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病理诊断与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浆细胞性乳腺炎 ,是一种较少见的非细菌性炎症 ,又称导管扩张症、肉芽肿性乳腺炎、粉刺样乳腺炎等。据报道其发病率一般占女性乳房良性疾病的 5%左右 ,临床上极易误诊为恶性肿瘤。本文就我科室 2 0 0 0年 3月~ 1 1月间所收的 4例此病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与讨论。1 临床资料我科在 2 0 0 0年 3月~ 1 1月间共收治 1 0 9例女性乳房良性疾病 ,其中有 4例为浆细胞性乳腺炎 ,所占比例约为 3.9% ,此 4例均系住院病人 ,皆为非哺乳期妇女 ,年龄在 30岁~ 39岁之间。临床症状为乳房肿胀、触痛 ;并有肿块形成 ,其中 1例有乳头粘稠溢液 ,临床诊断为… 相似文献
6.
7.
浆细胞性乳腺炎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诊断、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表现多样,以乳房肿块多见,辅助检查特征性表现不多。本组13例经非手术治疗而治愈;30例行手术,其中病变乳腺小叶切除术20例,病灶局部楔形切除术4例,乳房单纯切除术2例,脓肿切开引流术3例,慢性窦道及瘘管切除术1例。结论:本病临床表现易与乳腺癌相混淆,外科手术是彻底、有效的治疗方法,应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及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确诊。对于急性期、年龄30岁以下或55岁以上、病程短于3周者,可先行抗炎、局部理疗、乳管冲洗等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治疗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实质是以乳晕处集合管明显扩张,管周纤维化,多量炎性细胞特别是浆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病变复杂而多样化的慢性良性炎症性疾病。Haagensen(1963)首次提出本病变以乳头部主导管引流停滞为基础而出现导管的扩张,此是该病变的基础,故称其为乳腺导管扩张症。该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多发生在30-40岁非哺乳期或绝经期的妇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深入分析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132例和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182例,分别作为试验组,同期非乳腺疾患的中青年女性211例作为阴性对照组,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相关信息,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了建立人前B细胞(NALM-6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的实验方法。经免疫学、组织学鉴定,移植瘤确系NALM-6细胞。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移植率高、周期短、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浆细胞乳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浆细胞乳腺炎的临床特点。结果:40例患者术前确诊18例,误诊率55%,均行手术治疗。结论:浆细胞乳腺炎多表现为乳腺肿块,乳头溢液,临床上易误诊为乳腺癌。根据临床分期和病变范围决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四十五年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摸索阶段、发展阶段、广泛研究阶段及综合治疗阶段。回顾了中医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四十五年经历。临床诊治体会是把握本病的临床特点、配合辅助检查尤其是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重视临床辨证分期、强调中医药综合治疗等;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点是临床疗效好、损伤范围小、痛苦少、乳房外形改变小、复发率低等。并结合临床现状对本病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X线、超声多种技术术前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对比分析经病理确诊的43名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多种影像检查结果及临床疗效,主要分析术前准确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的重要性。结果:43例病例全部经病理证实为浆细胞性乳腺炎,术前检查诊断为普通炎症25例、乳腺癌6例、漏诊4例、术前即诊断为浆细胞性乳腺炎13例;手术后伤口不愈合19例,全部为术前误诊及漏诊病例。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术前难确诊、术后易复发,手术方式的选择非常重要,应用多种影像技术检查诊断的准确率与浆细胞性乳腺炎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临床疑难疾病,极易误诊为乳癌,诊断不明确,且西医除手术外缺乏确切有效治疗方法。中医外科治疗该病取得一定的进展,对于临床各期患者均有有效方法且可以一定程度降低该病的复发率。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对近年中医治疗该病的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呼吸道合胞病毒诱发的哮喘小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建立呼吸道合胞病毒诱发的哮喘小鼠模型的方法,为研究哮喘发病机理、筛选有效的治疗药物奠定基础。[方法]随机将BALB/C小鼠分成正常对照和模型组两组。用福尔马林灭活的呼吸道合胞病毒(FI-RSV)致敏、激发模型组小鼠,观察激发后小鼠的哮喘症状;分别于激发后0、24、48、72h处死动物,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ELISA测定血清IgE、IL-4、IFN-γ水平;取肺组织行HE染色,观察支气管黏膜及黏膜下炎症细胞浸润及EOS的浸润情况。[结果]模型组小鼠激发即刻可见典型的哮喘症状。激发后24h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最多。模型组小鼠血清IgE、IL-4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纽;IFN-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小鼠激发后24h血清IgE、IL-4水平最高,IFN-γ水平最低(P〈0.05或P〈0.01)。结论:FI-RSV复制BALB/C小鼠哮喘模型成功可行,且24h小鼠哮喘模型较理想。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不同年龄BALB/c小鼠乳糖酶及基因调控水平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通过测定不同年龄段小鼠乳糖酶活性和乳糖酶mRNA水平,探讨乳糖酶变化趋势及其基因调节途径。方法 分别选取3、5、7、9周龄的BALB/c小鼠,测定其乳糖酶活性及其mRNA水平。乳糖酶活性测定采用Dahlqvist改良法,mRNA水平采用原位杂交,半定量分析。结果 小鼠3周龄时乳糖酶活性最高,与其他各组有显著差异;9周龄小鼠乳糖酶活性最低,与其他三组有显著差异。而乳糖酶mRNA水平无差异。结论 结果提示断乳前小鼠乳糖酶活性有较高水平,断乳后乳糖酶活性显著降低,说明BALB/c小鼠也存在成年乳糖不耐受问题。各组乳糖酶mRN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提示乳糖酶基因的调控应该是发生在翻译和/或后翻译水平,而并非是在转录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佐治肿块期肝经蕴热型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3例肿块期肝经蕴热型PC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外敷如意金黄膏,口服泼尼松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痰热清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乳腺肿块大小、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肿块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观察组肿块缩小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对肿块期肝经蕴热型PCM具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