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毒素污染的红带织纹螺小鼠毒力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 0 2年 5月 ,我省某县某村一 2岁男孩由其母喂食红带织纹螺 (俗称麦螺 )约 2 0余粒 ,食后半小时出现呕吐、抽搐 ,一个多小时后男孩呼吸、心跳停止。流行病学调查初步认为该事件与食用织纹螺有关 ,采集 1份未烹调织纹螺样品进行贝类毒素毒力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实验动物 16~ 19g昆明种小鼠 ,合格证号 :闽卫 (质 )动字 2 3 0 0 2号。1 2 样品毒力检测依据出口贝类麻痹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1\〗,用清水将样品外壳彻底洗净 ,挑出螺肉 ,用清水淋洗去除泥沙及其它外物。收集 8 4g螺肉 ,将其均质。将均质肉加0 18m…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织纹螺毒素,了解宁波市织纹螺毒性,分析织纹螺毒素,为预防和控制织纹螺中毒提供依据。方法对各类织纹螺样品用小鼠生物测试法测定PSP,用ELISA法测定STX,按出口贝类麻痹性贝类毒素和美国FDA的贝类麻痹性毒素标准,以每100g肉中PSP含量I〉400MU、STX≥80μg则判为毒螺标准来判定本市织纹螺毒性强弱。结果从逐年定期监测点127份样品中检出毒螺63份;市场检查、食物中毒送检等多种来源130份样品中检出毒螺37份,共检出有毒织纹螺(〉400MU/100g肉)100份,占总数的38.91%,地域的毒次序为宁海〉北仑〉镇海〉奉化〉象山;样品的毒性次序为食物中毒样品〉历年定期监测点样品〉市场采集样品,红带织纹螺和正织纹螺等螺种毒性较强,小黄螺无毒。从155份样品中检出STX超标的16份,占10.32%,小鼠生物测试法超标的51份,占32.9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05,P〈0.05),两法的相符率为29.57%。结论本市织纹螺带毒情况较严重,分布广泛,应充分认识其对人类的危害,毒性强弱与样品来源、织纹螺种类和地域相关。织纹螺毒素除STX外,尚存在其他麻痹性毒素,提示我们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吴富忠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15(11):1383-1383,1400
海洋软体动物贝类麻痹性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的检测方法,通用的方法为生物测定法,即根据小鼠注射贝类提取液后的死亡时间,查出相应的鼠单位并进行体重校正后,计算确定每100g贝肉中PSP毒素的含量。这种方法的局限性是以小鼠活体实验为基础,判定贝类产品的毒性大小。由于小鼠个体差异,使得检测结果具有高变异性和低敏感性。因此,欧盟对贝类产品PSP含量,特别规定了允许80μg/100g的限量。目前,我国检测PSP含量的方法SN0352—95《出口贝类麻痹性贝类毒素(PSP)检验方法》和SC/T3023—2004无公害食品《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仍采用小鼠生物测定法。为了准确检测贝类等水产品中PSP毒素的含量,本次用ELISA法进行实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4.
织纹螺毒素的液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织纹螺中毒素的方法.方法:取织纹螺肉20 g,用60 ml含1%醋酸的甲醇溶液分3次抽提,离心分离合并上清液,在40℃真空旋转蒸发器中浓缩至近干,加蒸馏水溶解,三氯甲烷脱脂,水层经过活性炭柱吸附,用1%醋酸乙醇洗脱,再经过Bio-Gal P-2(2×98 cm)柱中精制,精制液用Bio-Rex 70(1×100 cm)酸性凝胶柱控制流量在0.5 ml/min下采用线性为0~0.03 mol/L甲酸进行分割,收集的分割液经冷冻干燥,用1%醋酸定容,在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反相色谱柱RP-18分离,荧光检测器定量检测.结果:本方法测定TTX的RSD为8.75%,平均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2.5%,最低检出限2.1 μg;anh-TTX的RSD为5.25%,平均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0.1%,最低检出限12.5 μg;GTX的RSD为7.23%,平均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3.0%.最低检出限1.7 μg;STX的RSD为5.93%,平均样品加标回收率为101.3%,最低检出限4.2μg.结论:(1)采用活性炭吸附,经Bio-Gal P-2(2×98 cm)柱和Bio-Rex70(1×100 cm)柱处理的样品.在液相色谱检测时,可以有效消除来自样品基体背景的严重干扰,使样品待测组分分析图谱与加标方法制备的标准分析图谱具有同样的抗干扰性.(2)分别采用两种流动相可以准确分析TTX、anh-TTX、GTX和STX毒素.(3)使用改制的柱后衍生系统能够方便、价廉的满足检测工作需要.解决了样品前处理中有效排除样品基体干扰物质的问题,使净化的待测定毒素成分能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反相色谱柱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5.
麻疹被国家列为乙类法定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曾引起过世界大流行,是一种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疾病。随着麻疹疫苗的推广使用,麻疹发病率和病死率大幅度下降,但麻疹仍呈散发状态,局部爆发时有发生,而且大多由症状典型转变为症状不典型的轻型感染或无症状隐性感染病例。随着麻疹流行的下降,许多临床医师未见过麻疹病人,也无诊断的经验。因此,依据临床表现作为麻疹诊断的单一标准  相似文献   

6.
位于江苏省海州湾沿岸的连云港市及其所属赣榆县、灌云县等地多次发生织纹螺食物中毒事件.中毒者在食用织纹螺后不久出现头晕、恶心、口唇麻木、肢体无力、呼吸困难,严重者因呼吸麻痹而死亡.织纹螺食物中毒严重危害当地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掌握江苏省海州湾织纹螺种类及其毒素性质,为织纹螺食物中毒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连云港市卫生监督所与赣榆县卫生监督所、灌云县卫生监督所以及连云港区卫生防疫站协作,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下,历经3年对江苏省海州湾织纹螺种类进行调查及其毒素性质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宁波市织纹螺毒素检测与毒性消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织纹螺毒素,分析其毒性消长情况,为预防和控制织纹螺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小鼠生物测试法对市场样品、中毒样品、新产螺点和监测点等来源的257份织纹螺样品进行PSP测定,按出口贝类麻痹性贝类毒素和美国FDA的贝类麻痹性毒素标准判断,以100g织纹螺肉中PSP≥400 MU判为有毒,反之则无毒,以此来判定本市织纹螺毒性的强弱.结果从257份织纹螺样品中检出有毒织纹螺100份,占总数的38.9%,除象山外,其余织纹螺栖息地均能检出有毒织纹螺,其毒性的高低分别为中毒样品最高,监测点样品其次,市场样品最低.长期观察结果显示织纹螺毒性具有消长性,其产生的消除是动态性的,消长曲线呈锯齿状,毒素的产生有高峰年份,也有回落的情况,无规律性和可预测性.结论检测发现本市的织纹螺毒性较强,分布地域广泛,毒性强弱与织纹螺的来源、品种和地域有关,应充分认识其对人们的危害,提示我们本市的织纹螺不能食用.  相似文献   

8.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LR是一种最常见的蓝细菌毒素,结构为环状七肽,属于细胞内毒素,细胞死亡后或细胞膜通透性增强时释放入水,结构稳定,能抵抗极强pH值,且耐受300℃高温。许多研究表明MC是强促癌剂,与人群原发性肝癌和大肠癌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10.
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frish poison,PSP)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大海域,是一类对人类生命健康危害极大的海洋生物毒素,也是目前危害最大的贝类毒素。织纹螺对PSP有独特的富集能力,近年来,沿海地区时有因食用被PSP污染的贝类而中毒的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织纹螺体内毒素等、消长规律、毒素类型及织纹螺种类与毒性的关联性等,旨在发现织纹螺毒素及其强弱与地域性是否存在相关性,为制订控制织纹螺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小鼠生物法测定织纹螺毒性;用ELISA法检测织纹螺STX,用SPSS10.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的相关性。结果:从宁海、北仑、镇海、奉化4地长期监测点采集的127份织纹螺样品,检出毒螺63份,检出率49.6%,织纹螺样品的毒性高峰出现在1991年,低谷发生在1988年,其他年份虽有高低,但波动不算太大。不同栖息地毒螺检出率镇海区为31.43%、北仑区为39.29%、宁海县为73.08%、奉化市为25.00%,有统计学意义差异(2χ=20.18>20χ.01(3)=11.34,P<0.01)。从中毒样品、市场样品与新产螺点3类130份不同来源的织纹螺样品中,检出有毒的织纹螺37份,检出率为28.5%,其中中毒样品毒螺检出率最高,其毒性也最强,与其他样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86.743,P<0.05)。半褶织纹螺、红带织纹螺、正织纹螺带毒机率较高,且毒性强。结论:宁波市织纹螺各年份总体上保持着一定的毒性,其产生和消除是动态性的,无规律性和可预测性。宁海、北仑、镇海、奉化4地的织纹螺毒性存在差别,说明毒力强弱与地域的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毒素的来源以赤潮等有毒生物为主,也不排除其他因素。毒素的成份除PSP外,还有其他麻痹类毒素存在。本市织纹螺毒性普遍较强,存在严重的食用隐患,应严格禁止食用。  相似文献   

12.
宁波地区织纹螺毒性特征探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有毒织纹螺毒素的类型、分布、消长及毒素来源。方法小鼠生物法测定织纹螺毒性;ELISA法及HPLC等检测织纹螺石房蛤毒素(STX)、膝沟藻毒素(GTX)、河豚鱼毒素(TTX)。结果从长期监测点采集的127份织纹螺样品中检出毒螺63份,检出率49.6%,样品的毒性高峰和低谷分别出现在1991年和1988年。不同栖息地毒螺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类不同来源样品毒螺检出率及毒性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褶织纹螺、红带织纹螺、正织纹螺带毒机率较高,且毒性强。检出织纹螺STX、GTX和TTX毒素。结论宁波地区织纹螺毒素由TTX或贝类麻痹性毒素(PSP)中的STX和GTX组成,部分样品TTX和STX两种毒素共存。查清了宁波市织纹螺带毒情况、地域分布及织纹螺品种与毒性相关性。监测结果提示长期以来宁波市织纹螺总体保持一定的毒性,食用易引起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麻痹性贝类毒素细胞检测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麻痹性贝类毒素的N-2a细胞检测方法的建立并确定可能的检测限值。方法:使用不同浓度毒素标准品结合藜芦定和乌本苷共同作用对数生长期的N-2a细胞,通过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毒性,确立细胞检测方法的检出限及比较各毒素作用大小,并同步利用小鼠生物法进行验证,通过精确记录小鼠死亡时间,比较各毒素的毒作用大小。结果:麻痹性贝类毒素能明显降低藜芦定和乌本苷的细胞毒性,且具有剂量-反应关系,通过比较得出毒素各成分毒性大小为:neoSTX>STX>dcSTX>GTX1,4>GTX2,3>dcGTX2,3;小鼠生物法的毒作用平均死亡时间为:neoSTX组(6.5 min),GTX1,4组(8.0 min),STX组(9.0 min),dcSTX组(15 min);GTX2,3组和dcGTX2,3组未见动物死亡。结论:细胞检测与小鼠生物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所建立的细胞检测法可行,且细胞毒性试验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最低检出限值可达到10-9mol/L剂量水平,其中浓度在10-6~10-8mol/L间具有较好的线性。  相似文献   

14.
胡小玲  陈剑刚  张瑰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8):4799-4800,4802
目的 分析测定导致中毒的带子及珠海市售的带子中麻痹性贝类毒素(PSP)含量.方法 依据SN/T1773-2006,采用美国Abraxiskits公司生产的SAXITOXIN (PSP) ELISA KIT (96T)试剂盒,测定食物中毒客户留样及市售的带子样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并进行方法检出限、相对标准偏差(RSD)测定,以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结果 6份带子样品(1份食物中毒客户留样,5份市场抽检),其中5份检出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为9.1~59.9 μg/kg.方法检出限为5.0 μg/kg、RSD为12.9%.结论 所检6份带子样品中有5份检出含有麻痹性贝类毒素(PSP).所检样品PSP的含量与流行病学调查较吻合.  相似文献   

15.
麻痹性贝毒在广州市售经济贝类中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黄沙海产品批发市场7种经济贝类为期一年的麻痹性贝毒(PSP)污染状况的调查分析,了解海产品食用的安全性。方法毒性测定按照AOAC小白鼠法进行,成份分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安全性评价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及我国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制定的贝类安全食用标准(4MUg肉)。结果在调查的84份贝样中,染毒贝整体毒力(消化腺与肉的加权平均毒力)低于4MUg肉,毒素最高含量仅为184MUg肉,所有贝类均在安全食用范围之内。染毒贝类主要为栉孔扇贝(ChlamysMimachlamysnobilis)和嵌条扇贝(Pectenalbicans)。毒素在2个种9份样品的消化腺中检出,某些样品肌肉组织出现小白鼠毒性反应。一份样品消化腺中毒素含量高达1452MUg,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表明,该样品毒素成份主要为B1、GTX23、GTX14及C类。结论广州市市售鲜贝PSP含量和检出率整体水平均较低;贝中消化腺毒素含量及检出率明显高于肌肉,个别腺体毒素含量超出标准。毒素分布存在季节性差异,春季毒素比较强,夏秋季检出率高。因此有针对性的加强贝毒监测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酶免法手工检测与全自动检测HBsAg结果之间的总体及个体差异,为规范酶免检测提供实验数据。方法手工与全自动同时对同一组样本进行检测,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获得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手工检测变异系数为6.65%-21.38%,仪器检测变异系数为9.99%;结论各实验个体之间存在较明显差异,手工操作需要规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肺炎球菌结合疫苗诱导的功能抗体滴度与总抗体浓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调理吞噬实验(opsonophagocytic assay,OPA)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免疫后血清样本进行OPA滴度和抗体浓度检测,并就两种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血清型1,3,5,6A,6B,9V,14,18C,19A和23F两种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较高,为0.71~0.88。19F和4型的相关系数相对略低,分别为0.66和0.52。结论 OPA法与ELISA法测定的血清抗体效价的相关性较高,二者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用两种方法同时对布鲁氏菌病高危人群血清进行检测.掌握两方法的优劣,为布鲁氏菌病检测提供现场适合的检测技术.方法 利用虎红、试管凝集试验对广西隆安县布鲁氏菌病高危人群血清进行检测.结果 布鲁氏菌病试管凝集试验(SAT)、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阳性率分别是4.38%(12/274)、1.09%(3/274),二者间总一致性为96.72%(265/274),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39(1 572/4 074),一致性强度呈尚好.结论 选择适宜的布鲁氏菌病检测方法,制定布鲁氏菌病监测和技术对策,能及早掌握布鲁氏菌病的流行规律,有效地控制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对人致病的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评价5种检测方法对副溶血性孤菌致病性测定的有效性.方法采用耐热溶血毒素tdh基因和耐热直接溶血毒素相关毒素trh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并与神奈川溶血试验、小鼠腹腔注射和灌胃法对比,分别检测分离自腹泻者和自然环境中副溶血性弧菌标本.结果两类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在tdh基因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两种评价噪声性听觉损伤易感性的方法。方法通过对103只豚鼠110dB(A)3h噪声暴露后的暂时性听阈偏移(TTS)进行统计学分析,作左右耳TTS均值频数分布图,探讨其分布规律;分别用百分位数法和正态分布法计算噪声暴露后豚鼠左右耳TTS均值90%参考值范围,在此基础上判定噪声性听觉损伤易感与不易感豚鼠,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左右耳TTS均值90%参考值范围,百分位数法计算结果为18.2~31.4dB,易感和不易感豚鼠分别为7只和6只;正态分布法计算结果为14.6~31.8dB,易感和不易感豚鼠分别为7只和1只。结论百分位数法更适合用于豚鼠噪声性听觉损伤易感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