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105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2例,观察组53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以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ADL评分、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ADL评分、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运动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治疗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胃的:观察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行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行针灸联合康复治疗.采用NIHS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用Barthel量表评价两组患...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的治疗方法.方法 102例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康复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康复训练组、针灸治疗组、综合治疗组,每组各34例;康复训练组采用现代康复疗法,针灸治疗组采用传统中医针灸疗法,综合治疗组采用中医针灸联合现代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时进行疗效评定,采用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运动量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 BI)指数评定量表,评定各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 3组患者Fugl-Meyer,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综合治疗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其他2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针灸与现代康复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能够更好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陈全叶 《基层医学论坛》2012,(28):3759-3760
目的探讨针灸并康复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1),并且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针灸并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灸辅助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后患者瘫痪肢体的痉挛,一直是阻碍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难题.由于痉挛的出现和加重,限制患肢随意运动的能力,出现异常运动模式,甚至可能导致终身致残.尽早打破偏瘫痉挛模式对于偏瘫的康复至关重要.运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静 《大家健康》2016,(4):120-12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卒中临床康复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5月至2015年3月中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卒中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入院之后均都给予常规脑卒中药物进行治疗,其中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联合康复治疗。观察研究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临床疗效等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疗效和住院时间上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MBI 和 Fugl -Meyer 评分都得到了提高,观察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可以帮助高血压脑卒中患者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偏瘫患者体残疾程度,患者满意度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卒中患者103例,分为对照组50例和康复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则在早期进行康复训练,8周后评定Barthel(BI)指数、Fegl-Mevyer(FMA)积分和神经功能评定量表.结果 康复组的BI指数和简易FNA积分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可加快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周颖 《中国民康医学》2003,15(10):631-631
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1 992年 2月~ 2 0 0 0年 5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 6例 ,男 2 6例 ,女 2 0例 ,平均年龄 6 0 0 2岁。诊断符合《全国第 4届脑血管病学会》通过的诊断标准 [1],并经头CT及MRI证实。其中发病即昏迷者、肝肾严重疾患者 ,心功能严重障碍者为观察对象。1 2 方法 所观察病例均在发病 1周内开始治疗 ,每位患者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 2 50ml ,加红花注射液 2 0ml,1次 /d静滴 ,1 4d为 1个疗程 ,一般 1~ 2疗程。同时配合针灸及康复训练。针刺百会、通天、络却、曲池、合谷、足三里。除百会穴外 ,其余均取双侧 ,针刺…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并评价康复训练辅以针灸疗法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自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88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采用康复训练辅以针灸疗法进行治疗。结果:经治疗后,88例老年脑卒中患者MBI、Brunnstrom以及患侧负重能力三项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治疗与主动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老年脑卒中患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充分发挥其残存功能,使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得以增强,充分体现出中枢系统的代偿能力以及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观察针灸结合康复运动训练治疗脑卒中恢复期足下垂的疗效。研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0例自愿参加本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和B组(治疗组),两组均为40人,A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运动康复训练治疗,B组(治疗组)在运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运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足下垂侧踝关节跖屈时小腿后主要肌群(主要为小腿三头肌)肌张力大小,运用改良Lovett肌力测定法评定足下垂侧小腿前主要肌群(主要为胫前肌)肌力,运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用Carr-shepherd步行评定量表评定患者步行能力,运用Berg平衡量表评定患者平衡能力。研究结果:两组均能不同程度上改善脑卒中恢复期足下垂症状,改善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论:针灸结合康复运动训练治疗更有助于脑卒中恢复期足下垂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此类患者的生存质量,且效果优于单纯运动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1.
罗顺 《海南医学》2009,20(3):45-46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经针炙结合康复训练后对运动、平衡、认知功能及13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30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针炙康复组和常规组各1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防治并发症。针炙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针刺疗法结合康复训练。于6周后采用Fusl—Meyer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进行评定;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ADL;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结果6周后两组间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ADL评分、MMSE总分等指标均有改善,但针炙康复组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针炙结合康复治疗能较好地提高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平衡、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对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旭静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271-2272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12月我院诊治6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针灸康复治疗),每组32例,治疗6周后对2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认知功能,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综合康复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菊香  苏丹  范卫平 《吉林医学》2011,(9):1705-170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综合康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60例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组,30例为康复组,30例为对照组。根据才藤分级法分级并在康复训练前后进行评分及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后,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有明显改善和恢复。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脑卒中患者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早期康复治疗 ,往往导致永久性残疾。综合医院的神经科早期介入康复技术在国外康复界已取得共识 ,在我国已引起重视 ,但报导极少。本研究在神经内科开展早期康复治疗 ,探讨神经科开展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功能恢复和预防及减轻残疾方面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2 0 0 0年 1~ 1 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 1 0 0例病人 ,符合①经临床诊断和CT、MRI确诊 ,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1] ;②颈内动脉系的脑梗死或脑出血 ;③有肢体偏瘫患者 ;④首次发病 ;⑤患有严重影响主…  相似文献   

15.
赵志恩  蔡静  邓世波 《吉林医学》2011,32(25):5303-5304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效果。方法:对脑卒中患者根据针灸+康复训练开始时间分为发病后15 d内(早期组)18例和发病后≥15 d(晚期组)18例,两组一般治疗与针灸治疗方法均相同,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3个月时分别进行FIM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评定FA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3个月时,早期组有6例患者功能独立,晚期组为0例;治疗4周后,FMA评定早期组明显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患者运动障碍功能,早期介入针灸+康复训练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6.
我们自2003年5月以来对26例脑卒中患进行康复训练,获得了一定的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韦旭生 《广西医学》2000,22(5):1007-1009
医学的发展使脑卒中的诊断和抢救水平明显提高,但致残率仍很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为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各部位的功能,生活自理或重返社会,早期诊断治疗是基础,做好各时期的康复护理是关键,后遗症者的康复需患者、家属、医务人员三位一体,才能使康复的效果处于最佳水平.在语言和肢体训练中,耐心是基础,鼓励、诱导树立信心是关键,训练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制定训练方案,由简到繁,活动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反复进行(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语言训练对促进脑卒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对照组采用药物、针灸常规治疗 ;康复组在常规药物针灸治疗的基础上 ,加以康复语言训练 ,于治疗后第 7、15、30天分别测评患者的语言功能。结果 康复组语言功能恢复的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语言康复训练能提高语言表达力、理解力、阅读力及沟通技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研究早期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摘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7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上康复训练、针灸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4.86%(24)和94.59%(35),对照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3.24%(16)和72.97%(2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9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脑梗死二级预防药物及口服抗抑郁药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3周及6周后进行抑郁程度及康复综合评定。结果:治疗3周及6周后观察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37,P=0.045)。治疗6周后两组FMMS、BMI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有助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并可减轻脑卒中后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