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隋·巢元方所撰《诸病源候论》五十卷,是我国第一部病因学专著。此书分六十七门,一千七百二十论,其中专论小儿诸病六卷,共二百五十五候,是中医探讨儿科疾病病因、证候方面的最早专篇。此六卷中论述了小儿内科、外科、皮肤科、五官科和传染病等疾病的病因和证候。其记载之广泛,论述之精练,是前所未有的。这六卷论述是隋以前儿科学发展的总结,同时也为隋代以后的儿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方等奉敕撰,故又称《巢氏诸病源候论》或《巢氏诸病源候总论》,简称《巢氏病源》或《病源候论》等,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专门论述病因、证候的巨著。全书共五十卷,约三十万字,成书于公元610年,经历代传抄、刻印传播,对我国医学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北宋成立校正医书局,《诸病源候论》是其校勘的重点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现国内图书馆所藏之历代刻印或抄本近二十种,版本最早者为元刻本(残),其次为明刻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年影印本,是根据1891年周学海《周氏医学丛书》本四合一影印的。日本藏有宋  相似文献   

3.
《诸病源候论》(以下简称《病源》),隋·巢元方等撰,成书于公元610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该著阐明了崩漏的概念、病因病机、分类与证候,发展了《内经》、《金匮要略》的有关理论,对崩漏学说的形成起了一定的奠基作用,然世所论及者鲜见,本文就此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4.
隋·巢元方等所著《诸病源候论》(成书于610年)一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专门论述各种疾病病因、病机和证候的著作,共论述了71类疾病、1739种病证。最早提出五痔是牡痔、牝痔、脉痔、肠痔、血痔。认为“痔久不瘥,变为瘘也”“脓瘘候,是诸疮久不瘥或瘘”,后世“痔瘘”病名即始于此。  相似文献   

5.
覃纯初 《广西中医药》1994,17(6):35-36,34
《诸病源候论》开放性创伤诊治特色初探覃纯初《诸病源候论》(以下简称《病源》)由隋·巢元方奉诏主持编撰,成书于隋大业六年(公元61O年).全书共分50卷,67门,1739论,分述了临床各科疾病;其中外伤科内容十分丰富。由于在此之前的长期战乱,极大地促进...  相似文献   

6.
《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专门论述病因、病理学和证候学的一部巨著。隋·巢元方等奉敕撰,成书于公元610年,全书共50卷,列内、外、妇、儿科等67类病共1739候。其中列《小儿杂病诸候》共6卷,255候。详尽  相似文献   

7.
《诸病源候论》为隋·巢元方撰著,成书于公元610年,为我国第一部病因和证候学专著。其眼科成就,罕有问津者。今不揣浅陋,敢陈管见,以就正于同道。一、会粹群说,首创目病诸候在本书成书以前,中医学文献颇多,据《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等记载,中医学书籍约300种,5300余卷,而本书“会粹  相似文献   

8.
隋·巢元方等所著《诸病源候论》(以下简称《巢源》),是我国第一部病理证候学专著。它对有关泌尿生殖(以下简称“本系统”)病源候的论述,至今鲜见专题介绍,笔者有鉴于此,仅就巢氏论本系统病源  相似文献   

9.
《诸病源候论》外感热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中医学史上第一部病因、病理、证候学专著.全书五十卷,六十七门,一千七百三十九候,总结了隋以前及当时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病证,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是划时代的证候大全.在<诸病源候论>中,有关外感热病的内容虽然所占的篇幅不多(约9病318候),但其学术价值却不可忽视.以下就该书中外感热病的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诸病源候论》是祖国医学中第一部病源证候学专著,由隋·巢元方等著。故通常称为《巢氏病源》,书成于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全书50卷,分为67类,共记述1729种病候,在《内经》的基本理论指导下,对许多疾病作了较为详细的描写,内外妇儿五官皆备,其中45~50卷为小儿症候。凡255论,不仅较系统地提出了小儿养护,生理病理特点,而且对儿科的许多疾病的病因、病变、分型、鉴别等有不少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诸病源候论》是我国最早的病源证候学专著,其对病因证候学的研究成就最为卓越,该书将隋以前和当时社会上存在的各种病证加以整理,在病因证候方面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宋以后的医学著作,病源证候方面多以此为据。对于瘿病的认识对后世医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诸病源候论》(以下简称《病源》)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病因病理学专著,由隋·太医博士巢元方等编撰,成书于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全书凡五十卷,分为六十七门,涉及内、外、妇、儿、五官、口齿、骨伤等多种病证。其中卷二十九,卷三十专论耳鼻咽喉疾病,列症二十九候,连同卷四十八之小儿病症,总计四十一候,内容较为丰富,在耳鼻喉科发展史中占有相当地位。有鉴于此,本文特对其耳鼻喉科学术成就作一简介,以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13.
<正> 隋代大业六年(公元610年),一部著名的中医病理症候学专书——《诸病源候论》汇编成册。它全面总结了隋代以前的医学成就,系统讨论了各种疾病的病源与症候,“会粹群说,沈研精理,形脉治证,罔不该集”,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关于《诸病源候论》的作者和卷数,历代记述不一。《隋书·经籍志》载:《诸病源候论》五卷,目一卷,吴景贤撰;《旧唐书·经籍志》载:  相似文献   

14.
论《诸病源候论》对导引学术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专门论述病因学、病理学和证候学的一部巨著,隋·巢元方等奉敕撰,成书于公元610年。全书共50卷,列内、外、妇、儿科等67类病,共1739候。详尽地论述诸病病因、病理、症状与体征。全书并未涉及治病方药,但在不少疾病诸候的理论论述后附录了“养生方导引法”,对诸病97候270余种导引疗法的具体术式、动作姿势、治疗与养生作用均一一作了阐述。这对历代的导引疗病保健的发展,对丰富中医学养生内容都有卓著贡献,然世代所论及者鲜见。本文就此略陈管见,谬误之处,就正同道。  相似文献   

15.
隋·巢元方等著的《诸病源候论》一书,有五十卷,分为六十七门,并以“候”类述,共一千七百二十则。该书专论“血候”,可见卷二十七《血病诸候》篇中,分八则述之。实际上,全书涉及血候者有二十七卷,三十三门,一百四十三则,笔者就书中有关的血候作一初步探讨并归纳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6.
周荣  张敏 《四川中医》2011,(12):30-31
《诸病源候论》为隋.巢元方等撰,是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及证候学专著。笔者就其中妇人杂病诸候中关于"无子候"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思路进行探讨,以提炼清晰的理论框架,用于指导临床诊疗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 由隋·巢元方等编写的《诸病源候论》(以下简称(《病源》),在祖国医学文献中是一部最早的、颇有研究价值的病因病理学和证候学专著,它不但详细记载和论述了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疾病的有关内容,而且还有着皮肤病方面的丰富内容。巢氏在祖国医学皮肤病学的继承和发展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广泛搜集整理了隋以前有关经  相似文献   

18.
关于《诸病源候论》对骨伤病症综合疗法的探讨福建中医学院魏贻光《诸病源候论》是隋朝太医巢元方于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奉敕撰集。全书50卷,分67类,1726种病候。主要论述各种疾病的病因、病机和病变,间或涉及治法方药。是我国第一部病因症状学的专著。其...  相似文献   

19.
白浊,是以小便色白混浊或尿道排出白色浊液为特征的证候,属于浊病范畴。当代《简明中医辞典》、《中医大辞典·内科分册》及《中医大辞典》等均将白浊的出处注为《诸病源候论》。查《针灸甲乙经·卷之九·三焦膀胱受病发少腹肿不得小便第九》载:“溺难痛,白浊,卒疝,少腹肿,咳逆,呕吐,卒阴跳,腰痛不可以俯仰,面苍黑,热,腹中(月真)满,身热,厥痛,行间主之。”《针灸甲乙经》为魏晋·皇甫谧撰于公元259年前后,而《诸病源候论》为隋·  相似文献   

20.
丁虹 《中医研究》2010,23(2):75-77
隋代巢元方等人所撰的《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病因病机专著。该书详细论述中医病因病理学,增加了新病种,丰富了证候描述。其中对鼻病的描述主要见于《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另外,在风病、虚劳、伤寒、时气病、温病、热病、妇人、小儿等章节也述及不同病因所致的耳鼻咽喉疾患,涉及疾病的病因病机及分类。该书注意到小儿的生理特点有别于成人,并做了专门论述,这对于指导临床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