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索云贵高原仿野生栽培天麻生长发育规律与基地生境因子特征.方法 用仿野生栽培的方法,通过野外试验,研究天麻生长发育动态与基地生境因子.结果 5月以前天麻侧芽即开始萌发,5~11月新麻呈慢-快-较快-渐慢-慢的生长规律,数量和重量呈规律性变化.5月每穴有新麻40~ 60个,重3~15g;7月60~ 130个,重50...  相似文献   

2.
贵州天麻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贵州省境内药用植物天麻的野生和栽培15个样品的基因组DNA遗传多态性的RAPD分析。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2个有效引物,共检测到93个位点,其中66个显多态性,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70.97%。经NTSYSpc,ver.2.2软件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野生与栽培天麻之间的遗传变异较大,说明地理分布和生长环境的差异是导致天麻形成丰富的遗传多态性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贵州天麻种类及真伪的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韬 《吉林中医药》1999,19(5):53-53
  相似文献   

4.
张伟  宋启示 《中草药》2010,41(11):1782-1785
目的研究贵州大方林下栽培天麻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各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采用波谱解析等方法确定其结构。结果 共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β-胡萝卜苷(2)、3β,5α,6β-三羟基豆甾烷(3)、β-苯丙烯酸(4)、5-羟甲基-2-呋喃甲醛(5)、对羟基苯甲醇(6)、对羟基苯甲醛(7)、对羟苄基甲醚(8)、对甲氧基苄基乙醚(9)、对羟基苄氧基苯甲醇(10)、4,4′-二羟基二苯基甲烷(11)、4,4′-二羟基二苄基醚(12)、4,4′-二羟基二苄基亚砜(13)、4,4′-二羟基二苄基砜(14)、7,8-二甲苯基蝶啶-2,4(1H,3H)-二酮(15)、天麻素(16)、天麻醚苷(17)、腺苷(18)、N6-(4-羟基苄基)腺苷(19)。结论化合物3、4、9、15、19为首次从天麻中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贵州野生天麻遗传多样性的AFLP指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野生天麻的遗传多样性,为合理利用野生天麻种质资源、为天麻的进一步系统选育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AFLP技术,采用8对M+3和P+3引物组合对23份贵州野生天麻品种进行了总基因组DNA水平上的多态性检测,用NTSYSpc-2.10s 软件的UPGMA 方法 对检测结果 进行聚类.结果 共获得552条可统计的条带,其中396条呈多态性,多态性带百分率约72%.UPGMA聚类可以将贵州不同产地的野生天麻很好地区分开来.结论 该实验揭示了贵州野生天麻种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 表明多数来源地相同的天麻种质表现出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6.
天麻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天麻的研究现状,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7.
贵州天麻遗传多态性的ISSR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构建贵州天麻ISSR指纹图谱,分析彼此间的遗传关系。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贵州省境内的23个野生和栽培天麻居群的样品进行了初步研究,从24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4个有效引物,在供试的23个样品中共检测到32个位点,其中29个表现出多态性,占总带数的90.63%,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数为8条。天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在80%和100%之间。用NTSYSpc,vet.2.02软件进行UFGMA聚类分析。结果:23个居群的相似性系数在0.13—1.00之间,同一变型的天麻样品并不严格聚为一类,不同变型天麻样品之间的遗传变异较大。结论:地理分布和生长环境的差异以及人为的选择是导致天麻形成丰富的遗传多态性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天麻杂种优势的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进  周昌华 《中草药》1990,21(11):20-20,27
  相似文献   

9.
对生长在云南地区的常用民族药羊角天麻的生药性状、显微特征和理化鉴别进行了研究,为该药的鉴定及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仿野生栽培红天麻的生活史及物候期,在贵州大方县采用林下仿野生模式栽培红天麻,观察并记录其生长发育各阶段特征。整理的历时24个月的贵州仿野生栽培红天麻生活史,将贵州仿野生栽培红天麻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中箭麻繁育物候期各自划分出5个时期,并详述各期特点。其结果可明确贵州红天麻仿野生栽培流程,为仿野生栽培天麻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天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2,自引:3,他引:102  
杨世林  兰进  徐锦堂 《中草药》2000,31(1):66-69
概述了天麻生活史和栽培生产的研究进展 ,及天麻化学、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现状 ,提出了天麻研究开发利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天麻中L-焦谷氨酸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郝小燕  谭宁华 《中草药》2000,31(2):94-95
应用HPLC法对没来源和加工方法不同的天麻Gastrodia elata Bl,中L-焦谷氨酸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L-焦谷氨酸在天麻中的含量因产地、栽培方法和加工方法的不同而有差异。野生比家种、鲜品比干品的L-焦谷氨酸含量高。  相似文献   

13.
天麻胶丸种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提高天麻种子的发芽率和原球茎的生长速度。方法 将天麻种子、营养物质及天麻种子萌发菌一起包埋在海藻酸钠胶丸中进行播种。结果 天麻种子用海藻酸钠包埋成胶丸后,其中以胶丸中加入营养及03号萌发菌处理的效果最佳,培养75 d种子发芽率可达56.65%,原球茎和营养繁殖茎大小为4.63 mm×1.36 mm;而用03号菌叶的对照仅为38.71%和2.93 mm×0.89 mm。同时,播种120 d以后,胶丸中发芽原球茎生长的营繁茎仍继续生长,而对照已萎缩。结论 天麻种子用海藻酸钠包埋成胶丸后,可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及原球茎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4.
天麻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王莉  肖红斌  梁鑫淼 《中草药》2003,34(7):584-585
目的 研究天麻中的弱极性成分。方法 硅胶柱色谱结合制备薄层层析分离,光谱分析鉴定结果。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他们分别为:对差劲苄基乙基醚(I),β-谷甾醇(Ⅱ),棕榈酸(Ⅲ),2,2’-亚甲基-二(6-叔丁基-4-甲基苯酚)(Ⅳ),对羟苄基甲醚(Ⅴ),邻苯二甲酸二甲酯(Ⅵ)和对羟基苯甲醛(Ⅶ)。结论 化合物Ⅳ和Ⅵ为天麻中首次报道成分,其中,化合物Ⅳ为四取代苯的二聚体,为首次从天麻属及兰科植物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采用塑料袋栽培天麻的方法和效果。袋栽有利于天麻和蜜环菌的生长,并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产量增加56.8%,费用减少24.8%。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贵州省野生和栽培共24个天麻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构建其SSR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天麻基因组DNA,采用NTSYSpc软件进行UPGMA聚类分析和遗传相似度分析.结果 改良的CTAB法能够获得纯度和浓度较高的天麻基因组DNA,PCR扩增获得较清晰的SSR指纹图谱,UPGMA聚类可...  相似文献   

17.
天麻节料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秋颖  郭顺星 《中草药》2001,32(12):1121-1122
目的:研究天麻节料高产的栽培技术。方法:采用田间栽培法。结果;在天麻有性繁殖中,(1)用短菌枝代替菌材播种,两层菌枝,播种4层种子,可使天麻种子萌发后形成的原球茎接蜜环菌率达50%以上,播种半年后,白麻米麻的产量高;(2)长菌捧播种,两层菌捧,播种4层种子,可使产量翻倍。在天麻无性繁殖中,改用短菌棒伴栽天麻,不仅可以节约木材和种麻,还可保证天麻的产量。结论:新的栽培方法在节料的同时,不但可保证天麻的产量,而且使天麻高产。  相似文献   

18.
天麻花期调控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绍柏  林石添 《中药材》1995,18(11):543-544
通过试验表明:在湖北省宜昌市低海拔地区进行天麻有性繁殖和杂交育种,最适宜的开花、授粉和结果期应调控在5月份,气温22℃左右,种子比高海拔地区可提早一个月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