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0年ISSEMANN等发现了四种新的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其中一种因能被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而被命名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 receptors,PPARs),人类的PPARs有3种亚型,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PPARγ和COX-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PPARγ和COX-2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73例乳腺癌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临床病理特征等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73例乳腺癌患者标本中PPARγ和COX-2的表达。结果 73例乳腺癌组织中PPARγ和COX-2的阳性高表达率分别为49.3%和58.9%,且两者呈负相关(r=-0.276,P<0.05)。PPARγ的阳性表达与ER和PR的表达相关,COX-2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 PPARγ和COX-2在乳腺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且两者呈负相关,针对两者的联合分子靶向治疗可能为乳腺癌综合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是一类配体依赖的转录因子,是基因转录中传递过氧化物酶体增长因子效应的一类细胞核受体.  相似文献   

4.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属于核激素受体超家族,PPAR有3种亚型,即PPARα、PPARβ和PPARγ,其中PPARγ与肿瘤的关系最为密切,成为最近研究的热点。本文就PPARγ性质及其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何斌  何庆 《西部医学》2007,19(5):956-958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一类依赖配体活化的转录因子,属于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PPARγ及配体具有抗炎特性,通过抑制NF-KB和AP-1信号通路,抑制COX-2的表达和转录因子Egr-1活化,在肺损伤中有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壬基酚对MCF-7人类乳腺癌细胞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对 -壬基酚 (p- NP)对 MCF- 7人类乳腺癌细胞株雌激素受体 (ER)及 ERαm RNA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雌激素样活性。方法 以 RPMI 16 4 0培养液 (含 10 %小牛血清 )对 MCF- 7细胞进行半开放式贴壁培养 ,试验前以 DMEM(不含酚红 )培养液洗涤细胞 ,以含 3% C/D胎牛血清的 DMEM(不含酚红 )培养液继续培养 3d。试验设溶剂对照、阳性对照和 p- NP 5个浓度组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定量 RT- PCR法分别对 MCF- 7细胞 ER蛋白和 ERαm RNA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 10 - 5m ol/L p- NP作用于 MCF- 7细胞 2 4 h下调 ER蛋白表达 ;1× 10 - 6 mol/L~ 1× 10 - 5m ol/L p- NP作用于 MCF- 7细胞 2 h和 2 4 h下调 ERαm RNA表达。p- NP各浓度组均表现出 ER蛋白和 ERαm RNA表达随 p- NP作用于 MCF- 7细胞时间的延长而进一步下降的趋势。结论  p- NP可模拟雌激素下调 MCF- 7细胞 ER蛋白和 ERαm RNA表达 ,具有雌激素样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PARγ在35例肺癌组织及1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并对35例患者进行随访,统计生存期及5年生存率。结果肺癌组织中PPARγIOD值为(2 755.87),其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的IOD值(225.95)(P0.05)。淋巴结转移组PPARγIOD值(3 354.24)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IOD值(1 299.87)(P0.05)。PPARγ表达与术后TNM分期有关,Ⅲ、Ⅳ期PPARγIOD值(3 354.24)显著高于Ⅰ期IOD值(865.60)及Ⅱ期患者IOD值(2 307.68)(P0.05)。预后分析显示NSCLC患者死亡组PPARγIOD值(3 780.42)表达高于生存组IOD值(980.50)(P0.05);PPARγ低表达患者的生存期(64.16个月)显著长于高表达者(29.76个月)(P0.05)。结论 PPARγ表达与NSCL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PPARγ检测对NSCLC患者的病情诊断和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克隆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基因,建立共表达HER2基因和雌激素受体(ER)基因的MCF-7细胞模型.方法从高表达HER2的人乳腺癌细胞株SKBR-3中,用RT-PCR技术克隆HER2基因全长cDNA,将其插入载体pcDNA3.1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ER2.测序鉴定后,利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将其转染ER阳性的乳腺癌MCF-7细胞,经G418筛选阳性克隆.用免疫细胞化学、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检测HER2基因在MCF-7细胞中的稳定表达情况.结果DNA测序证明,获得的HER2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报道序列完全一致.将其转染MCF-7细胞,经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检测证实,转染细胞内有HER2基因高表达.结论成功克隆HER2基因并获得共表达HER2基因和ER基因的MCF-7细胞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对单核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THP-1人单核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吡格列酮组和GW9662组。对照组仅加入细胞培养液;实验组用胰腺炎相关性腹水(PAAF)刺激细胞;吡格列酮组在PAAF作用前加入终浓度为20μmol/L的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进行干预;GW9662组:在吡格列酮干预前30 min,先行加入PPARγ拮抗剂GW9662,最后加入PAAF。分组处理6 h后收集各组细胞,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促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mRNA的表达;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PAAF刺激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吡格列酮组和GW9662组细胞TNF-α和IL-6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PARγ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验组比较,吡格列酮组TNF-α和IL-6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PARγ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吡格列酮组比较,GW9662组TNF-α和IL-6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PARγ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各组PPARγ的蛋白表达与mRNA表达的变化趋势相似,但吡格列酮组与对照组、GW9662组与吡格列酮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ARγ激动剂可通过上调PPARγ表达,减少PPAF刺激所致的促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抑制单核细胞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蛋白在正常早孕及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探讨PPARγ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两步法、Western blot法检测PPARγ蛋白在正常早孕妇女(对照组,n=40)和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实验组,n=40)绒毛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PPARγ蛋白主要在两组绒毛组织中细胞滋养层细胞及绒毛外滋养层细胞中表达;Western blot法显示PPARγ蛋白在实验组绒毛组织中的表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PARγ对妊娠早期滋养细胞浸润起负性调节作用,PPARγ蛋白表达水平增高,可能与自然流产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提取物莪术油(zedoray turmeric oil)对人乳腺癌(human breast cancer)细胞系MCF-7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莪术油对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进行干预。分别采用MTT、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等方法,观察其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并对凋亡相关Bcl-2与Bax蛋白的表达变化进行定性检测。结果:经不同浓度的莪术油处理后的MCF-7细胞,其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细胞凋亡指数随药物浓度增加而明显增加;莪术油作用后,细胞中Bax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一定浓度的莪术油能抑制MCF-7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Bcl-2、Bax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是调节目的基因表达的核内受体转录因子超家族成员。PPARγ主要表达于脂肪组织及免疫系统,与脂肪细胞分化、机体免疫及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近年来,PPARγ与炎症反应的关系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研究表明,肥胖往往伴随着低等级的慢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GZ)对白血病NB4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RGZ作用于体外培养的NB4细胞0、24、48及72h,应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用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并对细胞凋亡前后P53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RGZ可显著抑制细胞的生长及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呈现出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在细胞凋亡的同时,P5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PPARγ激动剂RGZ能显著抑制NB4细胞的生长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升高促凋亡蛋白P53的表达水平可能是RGZ诱导NB4细胞发生凋亡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吗啡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存素(survivin)和livin的表达及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人乳腺癌MCF-7细胞以1×103个/ml密度接种在6孔板内,随机分为对照组,0.1μmol/L吗啡组,1.0μmol/L吗啡组。于吗啡孵育24 h时,分别采用RT-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细胞内生存素及livin mRNA及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改变;于吗啡孵育24,48及72 h时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改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0.1μmol/L吗啡组及1.0μmol/L吗啡组生存素和livin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0.1μmol/L吗啡组及1.0μmol/L吗啡组细胞增殖降低而细胞凋亡增加(P<0.01)。结论:吗啡通过下调MCF-7细胞生存素和livin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尹微 《医学综述》2014,20(19):3483-3485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转为肝硬化的中间过程,其特征为肝脏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超过降解。而肝星状细胞(HSC)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来源,激活并不断增殖成为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核心环节。多种细胞因子与肝纤维化存在着密切关系,其中环加氧酶(COX)是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的限速酶,有COX-1、COX-2与COX-3三种异构体,其中C0X-2属诱导型酶,在多种因素刺激下表达上调,促进HSC活化、增殖及ECM生成、增加,诱导肝纤维化的进展。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PARs)属于核激素核受体超家族,有PPARα、PPARβ、PPARγ三种亚型,其中PPARγ抑制HSC活化、增殖及ECM生成、增加,在肝纤维化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文就COX-2、PPARγ在肝纤维化疾病中研究的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刘厂辉  曾艳辉  唐海林  阳辉  钟警 《医学争鸣》2008,29(20):1825-1828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表达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向脂肪细胞早期分化中的调控作用及对脂肪分化相关蛋白(ADRP)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新西兰大白兔MSC,应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EGFP-N1-PPARγ表达载体转入MSC中,G418筛选.成脂诱导剂诱导向脂肪细胞分化,RT-PCR检测PPARγ,ADRP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ADRP蛋白表达,细胞形态学、油红O染色法行脂肪细胞计数和定量.结果:未分化的MSC中PPARγ,ADRPmRNA不表达,经pEGFP-N1-PPARγ转染后,调控成脂肪细胞方向分化的转录因子和早期标志PPARγmRNA(0.87±0.08 vs 0.28±0.01,P<0.01),ADRPmRNA(0.52±0.03 vs 0.21±0.02,P<0.01)表达增强;MSC向成脂肪细胞方向分化,成脂率及脂质量提高,分别为(78.5±4.2)% vs (51.4±3.0)%和(0.46±0.05) vs (0.21±0.02),P<0.05;分化成脂的细胞ADRP蛋白表达呈阳性,转染组较空转染组表达增强.结论:PPARγ在MSC向脂肪细胞分化的早期中起重要的正向调节作用,并促进ADR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PPARγ基因过表达可增强MSC向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缩短分化进程,提高分化效率,可能与增强ADR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槲皮素具有广泛的生理及药理活性 [1] ,因其扩张冠脉、调血脂、降低血管通透性被作为心血管药物而在临床广泛应用。已有文献报道槲皮素在体外对肿瘤的化学预防和治疗作用及其机制[2 ,3 ] 。此前 ,已对槲皮素抑制 DMBA (二甲基苯并蒽 )诱导的 SD大鼠乳腺癌的发生及增殖进行了研究并探讨机制 [4,5]。本实验采用 ER(雌激素受体 )阳性的乳腺癌细胞株 MCF- 7,初步观察槲皮素在体外对该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为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及其应用于临床治疗乳腺癌提供部分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药物与细胞系 :Quercetin (槲皮素 ,…  相似文献   

18.
干扰素对MCF-7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干扰素对MCF-7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MTT法检测干扰素-γ(IFN-γ)、干扰素-α2b(IFN-α2b)单独及联合应用,作用不同时间对MCF-7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IFN-γ、IFN-α2b及二者联合应用均对MCF-7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单独用药时,作用48h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P<0.05);联合用药时,作用72h效果显著(P<0.05).结论:IFN-γ、IFN-α2b及二者联合应用对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二者联合应用药效作用时间延长、作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克隆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基因,建立共表达HER2基因和雌激素受体(ER)基因的MCF-7细胞模型。方法 从高表达HER2的人乳腺癌细胞株SKBR-3中,用RT-PCR技术克隆HER2基因全长cDNA,将其插入载体pcDNA3.1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ER2。测序鉴定后,利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将其转染ER阳性的乳腺癌MCF-7细胞,经G418筛选阳性克隆。用免疫细胞化学、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blotting等方法检测HER2基因在MCF-7细胞中的稳定表达情况。结果 DNA测序证明,获得的HER2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报道序列完全一致。将其转染MCF-7细胞,经流式细胞术、Westernblotting及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检测证实,转染细胞内有HER2基因高表达。结论 成功克隆HER2基因并获得共表达HER2基因和ER基因的MCF-7细胞株。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CYP19基因阐明雷公藤甲素抗ER(+)人乳腺癌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雷公藤甲素组与来曲唑组相对照,采用MTT法观察雷公藤甲素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观察其对芳香化酶的影响;采用RT-PCR观察其对CYP19基因的影响;采用瞬时转染形成高表达及低表达CYP19基因的MCF-7细胞,并用Western blot的方法观察雷公藤甲素对转染细胞CYP19以及其下游通路相关基因JNK、P38和ERK的影响。结果 雷公藤甲素能明显抑制MCF-7细胞增殖(P<0.01),其抑制作用随着浓度增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强,能抑制芳香化酶及CYP19基因的表达,并能明显下调低表达CYP19-MCF-7细胞的CYP19表达,及抑制JNK、p-38和ERK的磷酸化。结论 雷公藤甲素抗MCF-7细胞的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抑制芳香化酶起作用,并引起下游Ras-Raf-MAPK-ERK激酶系统通路受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