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赵蔚波;王雅琦;赵海虹;吴涛涛;严云;邵冬梅;马晗;申荣旻;王济 《中医杂志》2022,63(14):1319-1322
总结王琦教授治疗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经验。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包括变应性鼻炎、变应性咳嗽、变应性哮喘。认为体质在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产生、发展、转归中起着重要作用,调节特禀体质应贯穿其防治的始终,自拟“脱敏调体方”对禀赋不耐及肺卫失衡有良好改善作用。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基本病机为邪热怫郁于肺,临证在辨体论治的基础上先辨病抓住根本病机,再辨证做到因人施治,佐以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3.
4.
5.
6.
目地观察鼻敏煎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肺气虚寒型患者血清Th1及Th2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以及改善中医症状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以鼻敏煎口服及鼻腔冲洗治疗,对照组以鼻炎片口服治疗.两组均以3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为5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L-4下降,IFN-γ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两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中医症状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敏煎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因子水平进而改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肺气虚寒型患者的中医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地观察鼻敏煎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肺气虚寒型患者血清Th1及Th2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以及改善中医症状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以鼻敏煎口服及鼻腔冲洗治疗,对照组以鼻炎片口服治疗。两组均以3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为5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L-4下降,IFN-γ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对照组两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中医症状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敏煎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因子水平进而改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肺气虚寒型患者的中医症状。 相似文献
8.
总结肖泓教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经验。肖泓教授对本病的治疗以温阳固本为核心,扶助阳气为原则,从痰从虚论治本病,拓展了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思路,值得学习与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刺与西药对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33例。针刺组针刺鼻三针(迎香、上迎香、印堂,前额头痛时加攒竹)与背三针(大抒、风门、肺俞),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西药组口服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每次5mg,每日1次,共治疗20天。观察两组患者变应性鼻炎症状与体征评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3.9%(31/33),优于西药组的72.7%(24/33,P0.01);两组治疗后变应性鼻炎症状评分、体征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治疗后针刺组以上各项评分均低于西药组(症状评分:4.70±2.07vs 6.55±2.69,体征评分:0.85±0.67vs 1.45±0.62,总评分:5.36±2.70vs 8.00±2.91,均P0.01)。结论:靳三针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疗效较好,优于口服西药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 相似文献
10.
脊髓损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给社会、家庭、个人带来巨大负担。顾锡镇教授不苛求临床分期,独辟蹊径,从"肾督虚寒"理论治疗督脉损伤,以"温肾通督"为法治疗本病,选取阳和汤为主方,辨证加减,有效的缓解了临床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徐富业教授治疗久咳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富业,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核批准的第三批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全国中医肝胆病学术委员会学术顾问、全国中医肺系病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徐富业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内科疾病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被选为徐富业教授的学术经验继承人,在长年侍诊中,深感教授的学识渊博,经验丰富,受益匪浅。咳嗽是肺系疾病主要的证候之一,从病因上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为六淫犯肺,内伤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发为咳嗽,若能及时宣肺散邪,则邪去正安,咳则自愈; 相似文献
12.
13.
田从豁,1930年生,河北人。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培训中心教授,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北京市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全国500名著名中医师带徒导师之一。曾任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副主任。祖传中医,1951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 相似文献
14.
15.
孙桂芳是河北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从事儿科临床工作多年,经验丰富,对治疗小儿哮喘尤有心得,疗效颇佳。笔者有幸随孙教授学习,现将其经验简介如下。1病因病机1.1发作期孙教授在临床实践基础上结合前人经验,认为小儿哮喘的发病原因是内伏痰饮,感触外邪而发,在发作期具有与 相似文献
16.
总结俞景茂教授辨治小儿变应性鼻炎临床经验。俞教授认为本虚标实、寒热夹杂为其病机特点,宜以寒温并用、攻补兼施,结合疏风活血为法治疗。 相似文献
17.
综合治疗变应性鼻炎致久咳不愈1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咳嗽为呼吸系统常见症状,而慢性、顽固性咳嗽在儿科临床较为常见。其常伴有流涕、咽痛或气喘等症状,常诊断为支气管炎、肺炎或哮喘等疾病进行治疗。笔者观察11例慢性咳嗽患儿均经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等治疗,效果不显。后经鼻部常规检查,发现咳嗽与变应性鼻炎关系密切,调整治疗方案后,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患儿,男8例,女3例;年龄 相似文献
18.
<正>变应性鼻炎属于中医学"鼻鼽"范畴,鼻塞、流涕、喷嚏、鼻痒为其4大主症。随着环境的改变,本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中医药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笔者有幸跟随任勤教授学习,现将导师经验报告如下。1病因病机任师认为小儿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责之于小儿肺、脾、肾三脏功能之不足,其中又以肺脏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