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生存质量及其相关因素,为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640例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的WHOQOL-BREF量表及其一般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21.0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评分大多数处于较差和较好的等级,社会领域评分处于较差和差的等级;(2)寒凝血瘀证PD患者的生理领域与病程呈正相关,与证候评分、VAS评分、CMS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呈负相关(P0.05);心理领域与病程呈正相关,与CMSS评分呈负相关(P0.05);社会领域与CMSS评分呈负相关(P0.05);环境领域与年龄、CMSS评分呈负相关(P0.05);生存质量感受与病程呈正相关,与证候积分、VAS评分、CMSS评分呈负相关(P0.05);健康状况感受与证候评分、VAS评分、CMS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重视寒凝血瘀证PD患者的心理治疗和社会关系的调整。证候积分、VAS评分、CMSS评分是影响寒凝血瘀证PD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因素,对这些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提高PD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灌耳疗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4月就诊于保定市第一中医院妇产科门诊的9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穴位贴敷治疗,研究组联用穴位贴敷与灌耳疗法治疗,持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肛门坠胀、肢体畏寒、腰骶酸痛、小腹冷痛),评估2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VAS评分、CMS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治疗后VAS评分、CMS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8%(44/45),对照组为82.2%(37/4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灌耳疗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痛经程度,减轻中医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督灸联合温经活血方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症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125例中医辨证为寒凝血瘀型的子宫腺肌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予以督灸联合温经活血方口服;对照组60例,予以米非司酮口服。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痛经积分、寒凝血瘀症候、子宫体积及血清糖类抗原CA125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3.84%),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1.6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痛经程度积分、血清CA125均降低(P0.05);中医证候均有改善(P0.05);子宫体积均缩小(P0.05)。在痛经、中医证候改善和血清CA125降低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督灸联合温经活血方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症痛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经散寒散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PD(寒凝血瘀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温经散寒散于三阴交、神阙等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给布洛芬咀嚼片口服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6.60%(P0.05);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和COX痛经症状评估量表(CMS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1);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治疗组患者前列腺素PGF2α和PGE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散寒散穴位贴敷治疗可调节PD(寒凝血瘀证)患者血清前列腺素水平,改善痛经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棍针拨筋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 将2019年6月—2020年9月广东省中医院妇科门诊诊治的10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1例给予艾灸神阙、关元及三阴交治疗,观察组51例给予棍针拨筋疗法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经期或经前下腹胀痛、得温痛减、肢冷畏寒、经有血块、经色紫黯)、痛经程度评分(VAS评分)、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变化,比较2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2组经期或经前下腹胀痛、得温痛减、肢冷畏寒、经有血块、经色紫黯积分,VAS评分、CMSS评分中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和疼痛持续时间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51/51),明显高于对照组90.2%(4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与艾灸及棍针拨筋疗法相关不良事件。结论 棍针拨筋疗法能够显著缓解痛经疼痛程度,缩短痛经持续时间,且安全,较艾灸疗法效果更好,是临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温通针法组和对照组各60例。温通针法组取关元、三阴交、十七椎、地机施以温通针法,次髎、合谷、太冲运用平补平泻法;对照组选穴同温通针法组,运用平补平泻法。2组均于月经来潮前5~7 d开始治疗,每日1次,连续7次,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价治疗第1、2、3个月经周期末的疼痛程度,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VAS和CM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温通针法组VAS和CMSS评分明显低于同周期对照组(P0.05)。温通针法组总有效率为96.67%(58/60),对照组为73.33%(4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通针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能明显缓解痛经症状、缩短疼痛时间,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温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的疗效及其机理。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吲哚美辛口服。治疗组:温痛汤内服。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症状、体征、综合评分及疗效评定,并对其进行E2、P检测。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综合积分及疗效评定均优于对照组。E2、P检测自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温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疗效显著,特别是证实了温痛汤的远期效果。通过观察治疗前后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E2、P指标得出治疗后雌二醇(E2)有下降趋势、孕酮(P)有上升的表现(P<0.01),从而初步探讨了温痛汤的镇痛机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痛经Ⅱ号方口服结合外敷方敷脐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痛经Ⅱ号方口服结合中药敷脐,对照组口服月月舒痛经宝颗粒,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痛经症状评分和疼痛VA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为85.71%(P〈0.05);治疗后两组痛经症状积分、VAS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痛经Ⅱ号方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肾虚血瘀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给予补肾活血方口服,对照组给予雌孕激素序贯疗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FSH/LH值的变化,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月经停闭时间、经色黯或色紫有块、腰酸膝软、头晕耳鸣、经期小腹刺痛、面色及唇甲色泽、潮热汗出、烦躁易怒、倦怠乏力积分及总积分均明显降低(P均0. 05),对照组仅月经停闭时间、潮热汗出积分和总积分均明显降低(P均0. 05),治疗后治疗组经色黯或色紫有块、腰酸膝软、头晕耳鸣、经期小腹刺痛积分和总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FSH、LH水平及FSH/LH均明显降低(P均0. 05),血清E_2水平均明显增高(P均0. 05),其中治疗组血清FS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肾活血方较雌孕激素序贯疗法能更有效缓解肾虚血瘀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临床症状,调节FSH作用更强,促进卵巢功能恢复效果更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联合郑氏"热补针法"治疗子宫腺肌病(AM)相关疼痛(寒凝血瘀证)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前列腺素等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40例符合要求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1粒/次,1次/d,于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服药,连续服用21 d,停药7 d;并给予郑氏"热补针法",1次/d,每月经周期连续10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少腹逐瘀汤加减,1剂/d。疗程为3个月经周期。进行治疗前后COX痛经症状评分量表(CMSS),痛经视觉模拟(VAS)评分和慢性盆腔痛评分;进行治疗前后月经量评分(PBAC)和寒凝血瘀证评分;采用B超评价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和子宫内膜厚度;检测治疗前后VEGF,MMP-9,TIMP-1,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和癌抗原125(CA125)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2. 445,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痛经VAS,COX痛经时间,COX痛经程度和慢性盆腔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BAC评分和寒凝血瘀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1),子宫体积和子宫内膜厚度小于对照组(P 0. 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1),TIMP-1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1),MMP-9/TIMP-1低于对照组(P 0. 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PGF2α和CA12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1),PGE2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联合郑氏"热补针法"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AM寒凝血瘀证患者,可进一步的减轻疼痛等相关症状,减少月经量,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VEGF,MMP-9,TIMP-1和前列腺素等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隔药脐灸法与脐灸法对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中医证候的影响,比较这2种方法的疗效差异,验证药物对其疗效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隔药脐灸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脐灸法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随访3个月经周期。观察对比治疗前后2组痛经患者中医证候量化评分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前后痛经中医证候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治疗后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 33%,灸脐组的有效率为73. 33%,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2种治疗方法均可以改善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相比之下,隔药脐灸法疗效优于单纯脐灸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立极针法联合中药口服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两组均为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立极针法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立极针法联合中药口服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评价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进行痛经视觉模拟量表(VAS)及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血流变检测仪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和血浆黏度)。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和CMSS评分明显降低,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和血浆黏度明显降低;观察组疼痛VAS评分、CM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均P<0.05)。结论:立极针法联合中药口服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更优,并且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经汤联合消炎贴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10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予温经汤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消炎贴穴位贴敷治疗,均连续治疗5个月经周期。参照COX痛经症状量表进行评分;测定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比较2组痛经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00%,对照组为62.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MSS时间、程度及PGF2α含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汤联合消炎贴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张娜  翟凤霞 《新中医》2021,53(16):112-115
目的:观察温经活血汤加减联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子宫腺肌病(AM)慢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AM慢性疼痛患者,给予温经活血汤加减联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痛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COX痛经症状评分量表(CMSS)评分、排卵痛VAS评分、排卵痛持续时间、慢性盆腔痛评分、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血清糖类抗原(CA) 125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患者痛经VAS评分、CMSS痛经程度评分、CMSS痛经时间评分、排卵痛VAS评分、慢性盆腔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排卵痛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患者月经失血图评分法(PBAC)评分、血清CA125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减小(P0.05);患者子宫体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下腹疼痛、腰骶酸胀、肛门坠胀、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睡眠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患者焦虑、社交及心理压力承受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活血汤加减联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AM慢性疼痛疗效肯定,可明显缓解痛经症状,缩短痛经及排卵痛持续时间,减少月经量,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艾灸联合熨烫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的临床有效性,以期为中医外治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提供优化方案。方法:收集就诊于四川省中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150例,采用随机分组(治疗组75例,对照组75例),观察两组治疗后经行腹痛程度计分(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CMSS量表积分、中医证候疗效、综合疗效等情况。结果:(1)在经行腹痛程度评分、中医证候积分、CMSS量表方面,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两组治疗前后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①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试验组有效率为90.14%,对照组有效率为62.12%,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综合疗效比较:试验组有效率为91.55%,对照组有效率为63.64%,两组综合疗效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灸联合熨烫对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具有确切疗效,能改善经行腹痛程度、中医证候及痛经症状平均严重程度,能缩短痛经症状发作总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天灸罐联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予少腹逐瘀汤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天灸罐治疗,均连续治疗5个月经周期。参照COX痛经症状量表(the 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CMSS)进行评价;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前列腺素F2a(Prostaglandin F2a,PGF2a)含量;比较两组痛经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MSS时间、程度及PGF2a含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灸罐联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体血穴位注射结合电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自体血穴位注射结合电针治疗。针刺取穴:次髎(双侧)、关元、中极、十七椎;寒凝血瘀者配归来、地机(双),气滞血瘀者配阳陵泉、太冲(双)。操作:常规针刺后再接SDZ-II型电针仪,2/100Hz,疏密波,30min/次,1次/日,连续治疗6d。自体血穴位注射:用5mL注射器常规抽取患者肘静脉血2mL,分别注射至一侧的血海、三阴交,每穴点1mL,3d后同法注射另一侧穴位,一个月经周期注射2次。对照组仅采用电针治疗。两组均在患者痛经发作时开始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法)、SF-MPQ评分、频率评分及其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F-MPQ评分降低,CMSS频率减少,症状减轻,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均P 0. 05),治疗组的改善效应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 0. 05);两组治愈率分别为86. 67%和63. 33%,差异显著(P 0. 05),总有效率分别为96. 67%和73. 33%,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自体血穴位注射结合电针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显著,其效明显优于单纯电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倪建芳 《新中医》2020,52(12):153-156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加用艾灸和耳穴压豆干预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气滞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2组患者均于月经周期的5~25 d服用地屈孕酮片,并给予认知教育、心理护理和对症护理措施,观察组加用艾灸和耳穴压豆干预。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于治疗前与治疗1、2、3个月经周期评价痛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COX痛经症状评分量表(CMSS)评分,治疗前后评价非经期盆腔痛、盆腔压痛和EMs患者生存质量评价量表(EHP-5)评分。比较2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第1、2、3个月经周期,2组痛经VAS评分、CMSS评分均逐渐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第1、2、3个月经周期的VAS评分、CMS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非经期盆腔痛、盆腔压痛及EHP-5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3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艾灸和耳穴压豆干预EMs痛经患者,可进一步减轻痛经程度及痛经相关症状,减轻非经期盆腔痛、盆腔压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味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治疗的7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分组,每组35例,试验组采用加味温经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3个月复发总计率及2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痛经积分。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 14%)高于对照组(80. 00%),P 0. 05;试验组治疗后3个月复发总计率(2. 86%)低于对照组(17. 14%)(P 0. 05);试验组治疗后3个月痛经积分低于治疗前、对照组(P 0. 05)。结论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采取加味温经汤治疗呈现良好效果,且复发情况较少,体现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腕踝针联合热敏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热敏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腕踝针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 67%(29/30),对照组为76. 66%(23/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疼痛程度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腕踝针联合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