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桂霞  王岭  朱萍  杨丽 《吉林中医药》2008,28(12):912-913
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真心痛"等范畴.本病的治疗原则当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从而做到标本兼顾.在急性期,以祛邪为主[1],使通则不痛,其中以活血化瘀、通阳宣痹为主,待邪去痛减后再补其正气以培其本.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病(CDPD)为一种可有效预防及治疗的肺部疾病,也是呼吸系统的常见、多发病。近来,中医经辨证论治并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原则,发作期邪盛标实以宣散伏邪为主,稳定期正气耗损以固本扶正为主,正虚邪实需标本兼顾,采用中药、穴位贴敷等手段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可减少发作次数,提高生活质量。本文综述了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李广文教授治疗免疫性不孕症的经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广文认为,免疫性不孕症的病因之本在肾,房事不洁、外感邪毒则是本病发生的诱因,邪实是标,瘀则是其变。治宜补肾扶正祛邪为主,佐以活血化瘀之品。  相似文献   

4.
急性再障病位在肾,波及骨髓,以"温热毒邪,邪陷营血,髓枯精竭"为主要病机。外感温热邪毒为致病之因,乃标证,急劳髓枯为病本,属本虚标实之证。刘宝文教授将急性再障分2个阶段辨治,急则治其标,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为主,方用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饮加减化裁。大出血或严重感染,应积极采取凉血解毒法施治。治宜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法,佐以健脾益气。  相似文献   

5.
杨东东教授认为多发性硬化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本虚以脾胃亏虚、肝肾阴虚为主,标实以风寒湿热等外邪为主。急性期病情重,宜解表驱邪治其标,缓解期多属脾肾亏虚、肝肾阴虚证,宜采用益气健脾、补益肝肾之法治其本。  相似文献   

6.
子宫脱垂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着妇女的日常生活。张靖敏教授在运用中医中药、针灸疗法等治疗妇女经、带、胎、产和杂病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张教授针对子宫脱垂"发作期以邪实为主,缓解期以正虚为主"的病机变化规律,逐步形成了针、灸、药合理配用分型辨治子宫脱垂的方法,即将其分为虚、实两大证型,并在"正虚者治其本,健脾补肾以举其陷;邪实者治其标,清热祛湿兼化其瘀"两大治法指导下,分别以自拟加味补中益气汤和四妙散加味为主方,并配以百会、气海、关元、三阴交为主穴进行辨治,方精穴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脑出血术后发热多为急性起病,虚实夹杂而以标实为主,临床常见阳明热结肠道腑实之证。急则泻热通腑以治其标,通过"釜底抽薪",腑气得通,邪去热退。泻热通腑法在脑出血术后发热中的运用,体现了中医"以下治上""脑病治肠"的辨证论治思路,其中"脑-肠轴"学说为通腑泻热法治疗中风等脑病的作用机制做出进一步的科学说明。  相似文献   

8.
王檀教授认为,哮病具有迁延难治且反复发作的特点,在北方严寒之地其发病率更为突出。引起哮病发作的原因错综复杂,其病因无外乎外感及内因。提出"哮病主于火"及"五脏六腑皆令人哮"为哮病的病机关键。从脏腑相干理论出发提出哮病因火、热而哮,因痰而作。治疗时,当辨清五脏六腑的寒热虚实,调整脏腑功能,尤其脾胃的功能的健运。从火、热论治哮病,发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本病例,由于患者久病,久病及肾,长期应用苦寒清肺之药物,过度耗散命门之火,温煦无力,脾阳升发无力,无力运化水湿则内停;同时外侵体表,体表营阴瘀滞;命门火衰,肺阳不足,无力宣发卫气,卫阳内郁,郁而化火,火性炎上,冲逆妄行;由于体表营卫瘀滞,火邪相对宣发无路,奔冲于上,搏击气道,发为哮病。结合症、舌、脉,初诊时以标证为主,即:营卫瘀滞,火邪内生,肺气奔迫之证候群为主,治疗上当以"急则治其标"为主;予身痛逐瘀汤加减,以解除其体表郁滞,使人体阳气宣散有路,则喘促、气短等症状,自然得到缓解;复诊后,标证得缓,本证渐显,以命门火衰,肾阳不足,肾不纳气之症候群为主;治疗上当"缓则治其本",金匮肾气丸加减,以善其后;整个治疗经过充分体现了吾师王檀教授从火论治哮病辨证思路,值得分享。  相似文献   

9.
通过病因病机、辨证用药、典型病案三方面内容介绍汪受传教授治疗小儿癫痫的经验,认为癫痫主要病机是风痰内蕴、胶着难解,治疗上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原则,发作期以痰瘀内扰、肝风妄动邪实为主,主要治以豁痰开窍、息风镇惊,缓解期以气阴亏虚、痰浊内扰正虚为要,主要治以健脾化痰、平肝息风、补肾填精,临床治疗剂型多样、灵活应用,运用汤剂、散剂、糖浆剂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介绍唐汉钧教授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经验。认为该病病机为脾虚肝郁、风温外侵、气滞痰凝,以扶正清瘿为主要治疗原则,以益气健脾、疏肝解郁治其本、扶其正,以清瘿化痰、软坚消肿治其标、祛其邪;方以扶正清瘿方为主。并附验案3则。  相似文献   

11.
陈宝贵教授认为,痛风与传统痹证不完全相合,辨治较为困难。其发病与正气不足和风、寒、湿、热之邪相关。痛风为本虚标实之证,应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正本清流,祛其邪,绝其根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尚云  瞿晓竹 《中医杂志》1995,36(5):285-286
慢性支气管炎多属中医“咳嗽”、“喘息”、“痰饮”范畴。其病情的发生、发展与肺、脾、肾三脏密切有关。治疗原则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在标证未控制前,不要过早扶正固本,以免恋邪。故发作期、迁延期多以祛邪化饮为主。笔者根据其临床表现,认为本病患者正气不足之证始终突出,即使在邪实较著的标证期,运用扶正固本法,对疾病的进退转归也起决定作用。笔者自拟固本蠲饮汤标本兼治32例,并与单纯祛邪化饮法治疗31例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金洪元教授指出:狼疮性肾炎初期或活动期应以标实为主,多以热毒和血瘀等邪盛为主要表现,临床上将其辨证为热毒壅盛型,治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佐以补肾健脾养阴为辅.在缓解期则以正虚为主,多以肾虚和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表现,根据症状的不同,将其辨证分为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阴虚内热型,治宜补益肝肾,滋阴降火为主.  相似文献   

14.
腺样体肥大在儿童中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袁斌教授认为腺体肥大产生的原因有虚实两种,其虚在肺脾,以气虚为主;实者,多责之于邪毒久留,气血瘀阻,临床以虚实夹杂证多见,单纯虚证者较少见。其基本病机为素体亏虚,邪毒久留,气血瘀阻,以气血瘀阻证多见,而肺脾气虚贯穿于疾病的整个过程,"肿"为腺体肥大的基本病理特征。腺样体肥大大多病程较长,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各种情况常可相互转化,治疗时应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急性期以活血化瘀,解毒散结为主,缓解期以补益肺脾为要。  相似文献   

15.
痹病、痿病为不同疾病,在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等方面有明显不同,但痹病可以导致痿病的发生。类风湿关节炎(RA)主要累及关节,亦可影响周围的筋脉肌肉,从而形成痹痿并存的病状。RA"因痹至痿"病因病机为热邪浸淫、肉痿筋弛,邪中于经为痹、邪中于络为痿、气虚邪滞等3个方面。治疗以痹为本以痿为标,急则治其痹,缓则治其痿,不可滥用风药免伤气血。  相似文献   

16.
施汉章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经验介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邢国红 《新中医》2004,36(5):11-12
施汉章教授认为慢性前列腺炎是内外合邪致湿热蕴阻,气机升降失常,败精留滞日久则化瘀生痰,病机以肾虚为本,湿热、痰瘀为标,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治疗强调微观辨证,患病早期湿热蕴阻为主者治以清热利湿,中期湿热兼夹痰瘀者治以清热利湿化瘀,久病迁延脾肾两虚为主则治以益气固肾。并注重多途径给药,进行心理疏导,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急性尿路感染是一种炎症反应,属中医学"淋证"范畴.现代医家多从湿热毒邪论治,治以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临证辨治不拘泥于"淋家忌补"之说,从"阳虚阴浮"出发,认为阳气不足为急性尿路感染发病之本,阴火外浮为其标,治以温阳散寒、潜阳封髓.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8.
陈莹教授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崩漏多以肾虚为本、瘀血阻滞为标。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根据出血期与血止期的不同,分别以血瘀、肾虚论治。出血期善用通因通用反治法,重用活血化瘀药使瘀血去、新血安以治其标,常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血止期治病求因,以补肾固冲为主,方用自拟补肾固冲方。  相似文献   

19.
多因禀赋不足寒温失宜,暑湿热毒之邪,下注大肠致腑气失调所致。病位在肠,以脾、胃、肝三脏病理改变为主,属本虚标实调和脾、胃、肝三脏治其本,祛除湿热病邪治其标。内服溃疡消炎汤,外用点滴保留灌肠方,脾胃健、肝气疏、湿热除,而获疗效。  相似文献   

20.
张佩青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鹏 《陕西中医》2010,31(8):1040-1042,1098
慢性肾衰竭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结果,临床表现多样,病因病机复杂,张佩青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竭是一种以虚为主,虚实夹杂的疾病,其病机的核心是脾肾亏虚,湿浊(热)瘀血毒邪内停,根据慢性肾衰竭病情标本缓急的不同制定了急则治其标以化湿清热活血解毒为主及缓则治其本以补脾益肾为主不忘化湿活血的具体治法,并形成了独特的用药特点,为慢性肾衰竭的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