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德顺 《四川中医》2008,26(4):125-126
桂枝、白芍配伍是经方中常见的调和营卫的组合.本文从营卫的特点出发研究了该配伍调和营卫的基本特点内涵,认为该组合既可以调节腠理玄府,又可以调畅络脉,来达到调和营卫的目的,而这两种功效的发挥又与配伍的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桂枝具有调和营卫的作用,在麻黄汤中用桂枝不仅增强麻黄发汗作用,而且通过调和营卫,使风寒去,营卫和。外邪不得复入。桂枝汤中用桂枝,既可发汗,又能调和营卫,以治“营弱卫强”之太阳中风;大青龙汤中麻黄用量为麻黄汤之倍,但不倍桂枝,而加生姜、大枣助桂枝调和营卫。  相似文献   

3.
桂枝汤由桂枝、杭芍、甘草、生姜、大枣、五味药物组成.因其配伍巧妙,具有滋阴和阳、调和营卫、增强营卫功能等功效,本方刚柔相济,补散兼施,扶正祛邪,堪称制方典范.此方不仅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且大量用于临床各科之无表证者.  相似文献   

4.
桂枝汤为仲景《伤寒论》首方,千百年来,它为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临床实践中,如能准确辨证,运用则效如桴鼓。被古今医界誉之为”经方”。该方通过历代先贤反复用于临床则’’矢无虚发”。由于该方药味少,疗效高、能减轻患者精神及经济负担,故值得进一步探讨桂枝汤”调和营卫”的制方机理,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5.
桂枝汤调和营卫在支气管哮喘防治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枝汤首载张仲景《伤寒论》,其具有解肌发表 ,调和营卫之功 ,为治疗中风表虚证之主方 ,临床应用广泛 ,尤其在多种过敏性皮肤病应用 ,如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文献报道多见。由此 ,我们大胆尝试该方原方或加味在支气管哮喘防治运用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文就桂枝汤调和营卫在支气管哮喘防治作用从以下方面简要论述。1 桂枝汤调和营卫以调理中焦脾胃为基础营卫之气与脾胃功能紧密联系 ,脾胃功能失和又与支气管哮喘发作或加重相关 ,调理中焦脾胃 ,对支气管哮喘起到防治作用。1 .1 营卫之气与脾胃功能的关系 张仲景非常重视中焦脾胃作为营卫…  相似文献   

6.
营卫与心主功能密切相关。营卫相对血脉属阳,营相对卫属阴,营卫和调是人体“阴平阳秘”的基础,卫闭营郁会影响血脉的畅达,血脉壅滞不畅反过来会影响营卫和神机的畅达。营卫与心主功能密切相关,互为因果。各种因素损害心主功能,可通过调节人体营卫这个大环境,使其营卫和调而恢复心主功能,即“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本文挖掘整理历代文献并结合临床病例,以柴胡桂枝汤为代表方,阐释调和营卫法是治疗冠心病的大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调和营卫法在艾滋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归纳、总结《金匮要略》调和营卫法论治虚劳之经验、规律,探讨艾滋病与虚劳之关系,以指导艾滋病之治疗。结果:调和营卫法可通过实卫固表、调理脏腑、疏通畅达营卫气血而达到调整艾滋病患者机体状况之目的。结论:艾滋病属虚劳范畴,可以运用调和营卫法来治疗艾滋病。  相似文献   

8.
营卫失常可招致痹病,调和营卫则可治疗痹病。《素问·痹论》帝曰:“营卫之气,亦令人痹乎?岐伯曰: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盲膜,散于胸腹。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桂枝汤证营卫不和的根本病机。方药:结合《伤寒论》有关桂枝汤的方证条文,从邪气致病观和正气致病观两个方面进行探析。结果:桂枝汤证营卫不和之机理是由里气上冲所致,里气上冲之后营卫所呈现的状态是"营弱卫强"。结论:营卫不和并非特指邪客肌表之表证,任何里气上逆导致营卫功能紊乱皆可致营卫不和,因此对于桂枝汤证的理解,不能完全被邪客肌表的邪气病观所印定眼目,还要能够从正气致病观的角度出发,依据里气亢奋冲逆之势,来进行思考和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对失眠的治疗主要是从心、肝论治,《内经》提出营卫运行与睡眠密切相关,后世医家多有从调和营卫治疗失眠。遵从《内经》之说,探讨调和营卫法在治疗失眠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妇女经断前后,肾阴阳俱虚,脏腑气血失调,营卫不和是其机体阴阳失衡的表现。烘热汗出为绝经期综合征主要症状,营卫不和为其病机特点。桂枝汤作为调和营卫法的代表方,应用范围广泛,不单用治伤寒,亦可用于治疗各种汗证。针对绝经期综合征女性烘热汗出之营卫不和的病机特点,提出以调和营卫为法,采用桂枝汤治疗绝经期综合征烘热汗出,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正>荨麻疹是一种由各种原因致使皮肤与其他组织发生炎性反应的瘙痒性皮肤病,临床常以风团、瘙痒为主要表现。当风团具有规律性地发作且持续时间大于6周时则被定义为慢性荨麻疹[1]。慢性荨麻疹发病率在0.1%~3%之间,患者常反复瘙痒,甚者病程可持续数年,患者深受其困扰[2]。研究表明慢性荨麻疹患者生活质量与严重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相当,可见其生活质量深受影响[3]。  相似文献   

13.
《灵枢·营卫生会》篇说:“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灵枢·口问》篇:“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中医认为,睡眠是人体阴阳消长出入变化所产生的,是人体气血运行和适应自然界变化而产生的必然结果。《灵枢·营卫生会》篇:“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抟,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从数据挖掘探析桂枝汤临床运用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用药规律、桂芍比变化规律、病机治法、桂芍比与病机治法关联、治法与药物归类关联、症状及舌脉象统计结果、用药季节来分析桂枝汤临床运用总体特点,结果表明:桂芍比例变化是该方发挥调和功效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桂枝汤为《伤寒论》开篇首方,系仲景群方之魁,……解肌发汗总方,乃和方之祖。《伤寒论》涉及桂枝汤原文共19条,类方22首,居《伤寒论》113方之首。桂枝汤类方不论如何化裁终不脱温补中焦,滋壮化源。桂枝汤证实质是营卫不和。脾胃为营卫之本,营卫为脾胃之标,有一分表证,便有一分胃气外固于表,桂枝汤调和营卫是通过调补中焦、补益中虚实现的,故有补益脾胃之效。中焦虚弱,后天不足,脾胃运化无力,气血生化乏源可见胃脘胀满、胃脘痛等中焦病症。桂枝与芍药等量相配,一辛一酸,一散一敛,一开一合,调和营卫,调卫散邪;生姜助桂枝以调卫,大枣助芍药以和营,生姜大枣共奏益脾和胃之效,炙甘草辛甘化阳,增温阳之力,诸药相伍,外调营卫,内和脾胃。临证应将煎煮、服用、剂数、禁忌等熟记于心,桂枝、芍药质地坚硬,不久煎煮药气难出,且不可武火,应微火煮取,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保津卫阳为治疗桂枝汤证关键,故不可令如水流离;服药后禁生冷、黏滑,……臭恶等物,内不安则外不解,故列为禁忌。附痞胀验案一则。脾胃无速功,应充分培扶后天;补益药发挥作用建立在脾胃运化基础,四君之类相对呆滞,不仅理气作用不明显反而增加脾胃负担,故出现便难、脘痞、嗳气甚。桂枝汤虽为补剂,然其功效却是通过阴阳合化,最终达到促进阴阳自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从数据挖掘探析桂枝汤临床运用规律(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用药规律、桂芍比变化规律、病机治法、桂芍比与病机治法关联、治法与药物归类关联、症状及舌脉象统计结果、用药季节来分析桂枝汤临床运用总体特点,结果表明:桂芍比例变化是该方发挥调和功效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HPLC指纹图谱分析技术,研究药对桂枝和白芍配伍前后的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制备桂枝和白芍共煎液和单煎液的提取物,并对获得的提取物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桂枝和白芍共煎液指纹图谱获得13个共有特征峰,并对指纹图谱特征峰的来源进行了认定。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药对桂枝和白芍指纹图谱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刘静  傅杰  丁舸 《中医研究》2012,25(5):1-3
方剂中的核心药对决定了方剂的主要功效,其核心药对的组成是不可随意分割和取舍的,改变核心药对的组成,原方的主要作用功效也会随之改变.本文通过阐述桂枝、白芍核心药对在方剂配伍中的意义,总结该药对在类方中的基本主治功效,为进一步优化方剂的配伍、提高方剂临床运用疗效以及新药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调和营卫恢复"昼精-夜瞑"与干预细胞因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晶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8):1667-1669
研究醒寤晨方与安寐晚方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剥夺大鼠睡眠以复制失眠动物模型,选择Morris水迷宫与避暗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的改变,反映“昼精”;通过分析实验动物的多导睡眠图观察大鼠睡眠节律的改变,反映“夜瞑”;观察醒寤晨方与安寐晚方对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醒寤晨方和安寐晚方能有效的调整失眠大鼠各睡眠时相,改善学习记忆能力,调节失眠大鼠细胞因子含量。提示醒寤晨方与安寐晚方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含量来改善失眠的昼夜紊乱状态,以达到“昼精-夜瞑”的最佳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20.
偏头痛是一种原发性颅内外血管舒缩和神经功能调节失常所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疾病,临床以一侧或两侧搏动性头痛为特点,目前治疗尚无特效方法和药物。近年来,中医药及针刺治疗偏头痛已显示出一定优势。笔者根据《灵枢》的营卫、气血、经脉、络脉理论,结合针灸治疗偏头痛文献及临床体会,求新求变,提出偏头痛发病之“营卫失和”理论,确立了“调和营卫”的治则,并在“四关”穴调和营卫气血等方面进行理论阐发,以期为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找到新的突破口,提高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