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肝豆灵汤对痰瘀互结型Wilson病患者肝脏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收治的Wilson病痰瘀互结型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予以二巯丙磺酸钠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护肝片,治疗组予以肝豆灵汤口服,治疗共6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中医证候疗效、肝脏功能血清酶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胆红素代谢指标[总胆红素(TBIL)],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肽(PⅢP)],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等相关指标评估。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 11%(31/36),对照组为63. 89%(23/3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治疗后ALT,AST,AKP,TBIL水平均显著改善(P 0. 01),其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1);两组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显著改善(P 0. 01),其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1);两组治疗后凝血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 0. 05,P 0. 01),其中在降低PT,APTT,TT水平,提高FBG水平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 0. 05,P 0. 01)。结论:肝豆灵汤能显著改善Wilson病痰瘀互结型患者的肝脏功能,具体表现在改善血清酶学及胆红素指标,逆转肝纤维化,促进凝血因子产生,减轻出血倾向,从而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逐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凝血指标、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88 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5 例与对照组43 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取益气活血逐瘀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连续治疗3 个月。对比2 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凝血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93.33%,优于对照组76.74%(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 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症状积分、纤维蛋白原(FIB) 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水平均降低(P<0.05),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症状积分、FIB 水平及血清IL-6、TNF-α 水平均较低(P<0.05),PT、APTT 均较高(P<0.05)。结论:益气活血逐瘀方用于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凝血功能指标,有效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评价补肾活血安神法为原则的中药和针刺治疗肾虚血瘀型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完成研究的67例受试者随机分2组:中药组予补肾活血安神方口服;针刺组予针刺治疗。2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改良Kupperman评分、中医证候、血清性激素、凝血四项、血尿便常规、肝肾功和心电图等指标的变化。治疗后中药组和针刺组总有效率相当,分别为91. 43%,87. 50%。2组PSQI、改良Kupperman和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下降(P0. 05),中药组改善Kupperman评分作用优于针刺组(P0. 01),改善PSQI、中医证候作用与针刺组相当。2组均能下调血清FSH,LH水平(P0. 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组血清E2水平有上调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中药组能增加PT(P0. 05),而APTT,TT,FIB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刺组能延长PT,TT(P0. 05),而APTT,FIB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 2组比较针刺组改善PT,TT的作用优于中药组(P0. 05)。结果表明以补肾活血安神法为组方原则的中药和针刺治疗肾虚血瘀型围绝经期睡眠障碍2组疗效相当,安全可靠,其机制与改善血清FSH,E2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加味栝楼薤白汤治疗痰瘀互结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痰瘀互结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予以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加味栝楼薤白汤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脑心清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中医证候疗效与心绞痛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疗效的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90. 0%、86. 7%,对照组分别为73. 3%、66. 7%,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选用加味栝楼薤白汤治疗痰瘀互结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可有效缓解患者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症状,提高中医证候疗效和心绞痛疗效,并可有效改善躯体受限活动的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丹蛭通脉组方联合肝素钠注射液治疗中低危急性肺栓塞(APE)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及对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APE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肝素钠注射液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丹蛭通脉组方治疗,疗程14 d。2组患者均坚持口服华法林钠片,按时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右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气短、胸痛、心悸、咳嗽、疲倦乏力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气短、胸痛、咳嗽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右心室舒张期横径/左心室舒张期横径(RVDD/LVDD)、肺动脉收缩压(PASP)、心肌作功指数(MPI)、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右心室游离壁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治疗后治疗组PASP、MPI、NT-pro BNP均低于对照组(P 0. 05),RVFAC、TAPSE均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结论丹蛭通脉组方联合肝素钠注射液可改善中低危APE患者右心功能,明显降低中医证候气短、胸痛、咳嗽积分,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涤痰定痛救心方治疗痰浊夹瘀型胸痹心痛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胸痹心痛病证属痰瘀互结型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西药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加服涤痰定痛救心方加减,4周为一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中医证候、心电图、心绞痛疗效。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6. 67%,高于对照组56. 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63. 33%,对照组总有效率50. 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93. 33%,高于对照组86. 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涤痰定痛救心方治疗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强化早期肢体锻炼联合穴位按摩对妇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接受妇科肿瘤手术治疗患者107例,根据干预方式差异分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57例在此基础上开展早期肢体锻炼联合穴位按摩。对比2组血管再通率、下肢深静脉血栓证候情况及凝血功能。结果经3个月干预后,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下肢疼痛、酸胀、肿胀、压痛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PT、APTT及TT凝血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强化早期肢体锻炼联合穴位按摩可有效降低或预防妇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减少凝血指标变化,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确保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四君子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肝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1日—2018年3月21日40例溃疡性结肠炎(脾虚肝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分别进行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四君子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随后对比两组NO(血清一氧化氮)水平、SOD(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TNF-α(血清肿瘤坏死因子)、IL-6(白细胞介素-6)、IL-8(白细胞介素-8)、D-D(D二聚体)、Fib(血浆纤维蛋白原)、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NO水平(65. 22±5. 61)μmol/L、SOD水平(428. 48±19. 38) U/mL、D-D(234. 86±15. 85)μg/L、Fib(3. 18±0. 53) g/L、APTT(28. 31±5. 42) s、PT(11. 13±1. 87) s、TNF-α(125. 86±16. 37) ng/mL、IL-6(105. 13±14. 54) ng/mL、IL-8(95. 66±5. 27) ng/mL优于对照组(P 0. 05),总有效率(95. 00%,19/20)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15 d中医证候积分(8. 79±1. 44)分、治疗后30 d中医证候积分(5. 34±1. 71)、不良反应发生率(5. 00%,1/20)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脾虚肝郁证患者实施四君子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改善当前凝血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当前症状积分,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生柴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肝郁气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稳定型心绞痛(肝郁气滞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生柴汤治疗。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 6%,对照组为81. 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1. 3%,对照组为68. 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血脂及血流变相关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对照组血浆黏度除外)及治疗后组间比较(TC除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或P 0. 05)。结论:生柴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肝郁气滞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育阴通络汤联合华法林钠片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49例加用华法林钠片治疗;治疗组49例加用育阴通络汤联合华法林钠片治疗。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前后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 92%,对照组总有效率81. 6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 0. 05),且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T及APTT均明显增加(P 0. 05),FIB及D-D水平均明显降低(P 0. 05),且治疗组治疗后对各项凝血指标水平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育阴通络汤联合华法林钠片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凝血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血瘀证辨证分型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纳入医院门诊收治的气虚、气滞、寒凝血瘀证及正常健康人各40例,入院后测定血常规、凝血指标[血小板容积(MPV)、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MCH)、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红细胞聚集指数(RE)、血浆黏度(PV)、全血黏度(BV)、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沉降率(ES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炎症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C反应蛋白(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寒凝血瘀证MPV、PDW高于对照组(P 0. 05),气虚血瘀证MCV、MCH、RDW高于对照组(P 0. 05),气虚血瘀证上述指标高于气滞血瘀组、寒凝血瘀证(P 0. 05),寒凝血瘀证MPV、PDW高于气虚、气滞血瘀证(P 0. 05);气虚、气滞、寒凝血瘀证RE、BV、HCT、ESR高于对照组(P 0. 05),寒凝血瘀证PV高于对照组、气虚、气滞血瘀证(P 0. 05),气滞血瘀证RE、BV、HCT、ESR均高于气虚血瘀证(P 0. 05),其BV、HCT、ESR又高于寒凝血瘀证(P 0. 05);气虚、寒凝血瘀证各凝血指标高于对照组(P 0. 05),气滞血瘀证APTT、TT、PT、D-D高于对照组(P 0. 05),气虚、气滞血瘀证APTT、TT、PT、FIB低于寒凝血瘀证(P 0. 05),气虚血瘀证D-D高于气滞、寒凝血瘀证(P 0. 05),寒凝血瘀证D-D高于气滞血瘀证(P 0. 05);气滞血瘀证血脂指标高于对照组(P 0. 05),寒凝血瘀证TC、LDL高于对照组(P 0. 05),气虚、寒凝血瘀证各血脂指标均低于寒凝血瘀证(P 0. 05);气虚、气滞、寒凝血瘀证NO、SOD低于对照组(P 0. 05),ET、CRP高于对照组(P 0. 05),气虚、寒凝血瘀证NO低于气滞血瘀证(P 0. 05),寒凝血瘀证ET、CRP高于气虚、气滞血瘀证,SOD低于气虚、气滞血瘀证(P 0. 05),气虚血瘀证ET、SOD高于气滞血瘀证(P 0. 05),CRP低于气滞血瘀证(P 0. 05)。结论:不同血瘀证辨证分型患者血常规指标存在差异,可作为量化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联合黄葵胶囊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Ⅳ期DN患者随机分2组。对照组3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联合黄葵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15 d后分别统计西医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胱抑素C(CysC)、24 h尿蛋白定量、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及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西医疗效总有效率83.3%,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0.0%,对照组西医疗效总有效率63.3%,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67.7%,治疗组西医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Cys C、24 h尿蛋白定量、FPG及2 h PG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CysC及24 h尿蛋白定量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更明显(P0.05),FPG及2 h PG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凝血指标PT、TT、APTT、FIB及PLT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联合黄葵胶囊治疗Ⅳ期DN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中医证候表现,降低Cys C水平,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阻止残余肾单位的纤维化,延缓DN进程,但对患者凝血指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保元汤联合硝普钠治疗主动脉夹层合并冠心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126例冠心病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3例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6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保元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统计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包括D-二聚体(D-D)、血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左心室功能参数,包括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室间隔(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根据(QOL-BREF)评分系统从心理、生理、社会、环境、健康状态、生存质量6个维度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 71%,对照组总有效率58. 7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D-D、FIB、PT、APTT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治疗后凝血指标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LVEDVI、LVESVI、LVEDD、IVST、LVPWT、LVEF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治疗后心室功能相关指标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保元汤联合硝普钠治疗主动脉夹层合并冠心病疗效确切,并通过降低凝血指标和改善心室重建,保证了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彭金祥  姚祖培 《山西中医》2014,30(11):14-16
目的:观察中药双心汤治疗稳定型冠心病胸闷胸痛患者合并抑郁、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稳定型冠心病胸闷胸痛合并抑郁、焦虑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抗心肌缺血治疗及心理疏导,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肌缺血治疗及心理疏导的基础上服用双心汤;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胸痛症状积分变化、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变化、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胸闷胸痛症状积分降低、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减少、中医症候积分降低、平均心率减慢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双心汤能有效减轻和解除稳定型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的胸闷胸痛症状,同时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及整体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胸痹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广州市白云区中医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中药组和复方组,每组64例。中药组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复方组给予丹参滴丸治疗,观察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以及心绞痛疗效。结果中药组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疲倦乏力及自汗的评分均优于复方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0. 05);中药组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为96. 83%优于复方组87. 30%,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可有效治疗胸痹,缓解心绞痛和心电图,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李洁  郝宗霞  郑萍红  陈琳  李飞泽 《新中医》2021,53(17):42-46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相关血脂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凝血功能指标、血脂指标、炎症因子指标、血管内皮相关指标与治疗后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因子-1α(HI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PT、APTT、Fib、TC、TG、CRP、TNF-α、VEGF、HIF-1α、MMP-9水平均较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可促进神经功能、凝血功能的改善,还可有效调节血脂水平,降低血清学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血瘀证与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4例冠心病患者,其中血瘀证患者50例,非血瘀证患者24例。检测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以及血小板比容(PCT),计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比较两组各指标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冠心病血瘀证与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冠心病血瘀证的影响因素。结果血瘀证组PT、INR明显小于非血瘀证组(P0.05)。两组血小板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血瘀证与PT、INR有相关性(P0.05)。INR是冠心病血瘀证的影响因素。结论冠心病血瘀证与凝血功能关系密切,表现在PT缩短,INR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治疗阳虚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以期为针灸治疗稳定性心绞痛提供新方法、开拓新思路。方法收集116例阳虚体质的阳虚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温通针法,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胸闷、胸痛、心悸、畏寒怕冷4个主要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程度,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对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胸闷、胸痛、心悸、畏寒怕冷4个主要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7.9%)高于对照组(70.7%)(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温通针法可改善阳虚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效预防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可作为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9.
《河北中医》2021,43(5)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HT)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4例HT气阴两虚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7例(后失访2例)予硒酵母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37例(后失访2例)予桥本方口服治疗。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补体3(C3)、C4、C反应蛋白(CRP)、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情况,并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71. 43%(25/35),对照组总有效率34. 29%(12/3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可有效改善HT气阴两虚证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中医证候评分下降越明显,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血清TGAb、TPOAb滴度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治疗组血清TGAb滴度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血清C3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CRP水平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TGF-β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治疗后2组血清VEGF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结论 益气养阴法治疗HT气阴两虚证,可明显降低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降低TGAb、TPOAb滴度,调节机体免疫及血管生成,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少腹逐瘀汤联合康复新液灌肠治疗血瘀肠络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血瘀肠络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以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少腹逐瘀汤口服+康复新液保留灌肠,1次/d。2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APTT、FIB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 2组治疗后各项中医症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 05),同期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均<0. 05); 2组治疗后APTT明显延长、FIB水平明显降低(P均<0. 05),同期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或降低更显著(P均<0. 05)。结论少腹逐瘀汤联合康复新液灌肠治疗血瘀肠络型UC疗效理想,可明显改善各项中医症候,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凝血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