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系统综述冠心病血瘀证基因组学研究的方法和内容。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找冠心病血瘀证基因组学的临床研究,按照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任何分歧通过协商一致或通过第3名研究人员来解决。结果 最终纳入34项研究,其中与冠心病血瘀证密切相关的基因组学研究类型包括基因多态性、差异基因的表达、基因的甲基化修饰,涉及的生物学功能有血管内皮损伤、血液流变学改变、炎症反应与免疫调节、血管平滑肌增殖、血脂水平等,采用的技术方法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飞行时间质谱技术(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TOF-MS)、基因芯片杂交测序(Gene Chip)等。结论 基因组学研究可阐明冠心病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为冠心病血瘀证的病机演变提供更好的依据,更有助于从分子水平实现个体化治疗,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是证候客观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代谢组学技术通过对机体代谢组的识别和量化研究,系统探索机体正常生理下或病理刺激下的动态变化规律,有助于揭示病证结合的生物学基础。本文综述了冠心病代谢组学研究概况,分析了冠心病血瘀证血液与尿液差异代谢产物谱,总结了冠心病血瘀证潜在的诊断代谢标志物,探讨了活血化瘀中药干预冠心病血瘀证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未来冠心病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研究与药物研发提供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汇总分析近年来冠心病血瘀证蛋白组学的研究具体方法及对差异蛋白结果、涉及的病理机制的影响,为临床研究冠心病血瘀证寻找合适研究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Cochrane、Medline文献数据库,收集包含冠心病血瘀证蛋白组学的相关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对文献中冠心病血瘀证蛋白组学研究方法、差异蛋白结果及涉及的病理机制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共检索出259篇相关文献,最终纳入14项研究,发现3种冠心病血瘀证蛋白组学研究中常用的分组策略,不同分组策略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会运用不同的蛋白组学技术手段,包括双向凝胶电泳、质谱鉴定、ELISA法、免疫比浊法、发色底物法等;检测到与冠心病血瘀证相关的差异蛋白种类繁多,涉及病理机制亦不尽相同,主要与炎症反应、脂代谢紊乱、凝血-纤溶系统异常等病理机制相关,与心肌损伤与动脉粥样硬化或存在密切关系。结论 不同蛋白组学研究方法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分组与技术手段方面。冠心病血瘀证患者与健康人对照得出的差异蛋白种类多,涉及的病理机制较为丰富,但血瘀证的特异性不高;冠心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对照得出的差异蛋白对血瘀证的特异度较高,但可能遗漏相关病理过程;冠心病血瘀证/非血瘀证患者与健康人三者对照的结果涉及的病理机制主要为免疫反应、脂代谢紊乱、凝血系统异常3种,结果较为全面,对血瘀证的特异度高,可在临床推荐使用。本文结合近些年对于冠心病血瘀证的临床研究情况,对其蛋白组学研究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冠心病血瘀证的蛋白组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清热解毒类方剂干预冠心病临床研究疗效评价指标概况,为设计清热解毒类方干预冠心病的临床研究方案提供借鉴。方法 系统检索近十年国内外主要期刊数据库发表的清热解毒类方剂干预冠心病的临床研究文献,归纳、汇总疗效评价指标。结果 共纳入清热解毒类方剂干预冠心病热相关证临床研究文献53篇,主要包括中医证候计分和症状疗效评价、理化指标(炎症相关指标、脂质代谢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等)、心绞痛评价指标(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等)、心脏功能指标(射血分数、每搏量、每分钟心排血量、舒张早期值流速等)、心电图疗效、不良反应等。结论 近十年清热解毒类方剂干预冠心病热相关证理化指标以炎症因子为主,兼具脂质代谢指标、凝血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等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中医界已发布的冠心病痰湿证辨证标准是以主症、次症形式定性地给出,存在主观性较强的问题。本文引入约束隐结构分析,该方法将主症、次症的语义作为约束条件加入隐结构分析过程,得到含有主症、次症语义约束的定量化中医证候辨证规则。使用该方法对冠心病痰湿证患者556条无标签数据的分析,得到其约束隐结构模型,最后建立定量化痰湿证辨证规则,舌胖边有齿痕(3.16)、苔腻(3.12)、苔白滑(4.72)、胸闷(1.73)、脉濡或滑(6.04);次症:肢体困重(0.48)、口黏(0.63)、体胖(0.49)、大便粘滞(1.38)、脘腹痞满(0.97)、面色晦浊(0.79)、嗜睡(1.18)、纳差(1.07)。与经典隐结构模型得到规则和中医界已发布的定性化辨证规则相比,约束隐结构得到的规则客观性强,具有可重复性。在证候类大小、规则的量化合理度上较好地反映了主症、次症的特点,得到的规则切合中医实际,为冠心病痰湿证辨证标准的定量化研究提供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不同证候的舌诊参数的变化特征,寻找出舌象信息与冠心病心血管状态之间的关系,以期客观地评估舌诊信息在冠心病辅助诊疗评价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发展无创的中医诊断技术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运用上海中医药大学自行研制的中医舌面一体仪采集冠心病患者中医舌诊信息,并运用方差分析统计冠心病患者不同证候下舌诊参数的差异性。结果 冠心病不同证候舌象参数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结论 冠心病不同证候之间舌象参数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舌象参数可以作为该病临床诊断的客观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中医证候及诊断要点。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收集680例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并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根据因子、聚类分析结果及结合临床判定相应中医证候及诊断要点。结果 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中医证候因素主要有痰浊、血瘀、气虚、气滞、阴虚,中医证候可分为5类,结合专家组意见,判定证候名称为肝肾阴虚证、痰瘀阻滞证、痰浊壅盛证、心脾两虚证、气滞血瘀证,并初步确定了各证候的诊断要点。结论 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中医证候可分为5类,根据四诊信息可确定各类诊断要点,为本病的中医证候分型和中医诊断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数据非依赖性采集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data independent acquisition,DIA)对稳定性冠心病血瘀证患者的血浆蛋白质进行研究分析,初步探索冠心病血瘀证的关键生物学过程与核心靶点。方法 选择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收治的5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作为疾病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成人5人作为对照组,采用DIA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受试者的血浆进行检测,确定蛋白质表达量后进行差异蛋白质表达分析、GO富集分析、KEGG信号通路图查询和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结果 在差异倍数为1.5倍时,疾病观察组相比于健康对照组,共鉴定到22个蛋白质下调,9个蛋白质上调。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冠心病血瘀证的生物学过程与补体参与的慢性炎症反应有关,关键信号通路是补体与凝血级联反应的信号通路,核心蛋白质为C反应蛋白、转甲状腺素蛋白、补体因子H、维生素D结合蛋白等。结论 冠心病血瘀证的生物学过程与补体参与的慢性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免疫炎症机制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医认为冠心病属“胸痹心痛”范畴,以血瘀证为主要证候要素,而冠心病血瘀证患者的免疫功能往往易于呈现紊乱状态,以免疫炎症机制为切入点,开展冠心病血瘀证相关研究,是对血瘀证证候内涵的挖掘和拓展,也对充分理解活血化瘀药物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多组学技术在冠心病血瘀证免疫炎症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梳理冠心病血瘀证中涉及到的免疫炎症相关环节(如免疫细胞、明星标志物、信号通路等),以及活血化瘀中药在调节免疫反应中的具体作用机制等,以概览冠心病血瘀证在免疫炎症方面的实质内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在冠心病痰瘀证中的分布规律,寻找冠心病痰瘀证的客观生化指标。方法 检索CNKI、WANFANG、VIP、CBM、PubMed、Embase、Medline和Wed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1年02月26日。检索对象为研究Hcy与冠心病痰瘀证(包括单元证——痰浊痹阻证、心血瘀阻证;复合证——痰瘀互结证)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结果 冠心病痰瘀证(痰浊痹阻证、心血瘀阻证)血Hcy均高于非痰非瘀证(气阴两虚证、寒凝心脉证)(P<0.05);冠心病痰瘀证组间比较,Hcy在痰浊痹阻证与心血瘀阻证间的分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痰瘀互结证组Hcy则高于痰浊痹阻证、心血瘀阻证组(P<0.05)。结论 (1)Hcy在冠心病痰瘀证中的分布较非痰非瘀证更多,高Hcy或许可以成为冠心病痰瘀证的客观生化指标;(2)痰瘀互结证组Hcy高于痰浊痹阻、心血瘀阻证组,说明随着单一证演变为复合证时,Hcy水平呈正相关上升,提示Hcy水平与冠心病痰瘀证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热化”是冠心病的重要病机之一,但以往多拘泥于胸痹“阳微阴弦”而对其重视度不够。《黄帝内经》中即有热邪与“心病”“心痛”有关的描述。在总结梅国强、周仲瑛、陈可冀、张学文、段富津、雷忠义、李士懋、裘沛然、苏荣扎布等国医大师从热论治冠心病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基础上,我们归纳出冠心病“热化”病机的四种主要类型为痰湿郁而化热、瘀热互结、热毒蕴结、阴虚致热,并提炼其辨治要点。痰湿郁而化热,重辨舌脉,治以清热化痰为主,常用陷胸汤类佐以蝉蜕、羌活、荆芥、防风、薄荷、葛根等宣透郁热药物;瘀热互结,当分瘀、热之轻重,治以“凉”“散”为要,多用犀角地黄汤清热凉血;痰瘀日久,热毒蕴结,病情尤剧,可予四妙勇安汤加连翘、虎杖等清热解毒药;阴虚致热,当辨心肾,常用生脉散配伍生地滋补心、肾之阴。病证结合,识机论治,以期进一步完善冠心病理论体系,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慢性胃炎在中国的发病率较高,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较好的疗效。中医辨证施治发现,湿热证是慢性胃炎的常见证型之一,其发生、发展的演变规律及分子生物学机制已成为现阶段的研究重点。近年来,慢性胃炎湿热证研究主要从该病证的形成机制和治疗机制两方面进行探讨。本文分别从这两方面,以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研究为主,对近10余年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指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开展慢性胃炎湿热证形成及中药治疗机制研究的方向和策略。  相似文献   

13.
王阶  邢雁伟 《中医杂志》2018,(6):539-540
证候要素是中医对疾病病因病机的表述,是中医证候诊断的最小诊断单元。它与疾病的生理病理相关联,并由可测量的一组临床信息直接表达,具有病理学与诊断学的双重概念。证候要素的提取,降维升阶的辨证方法新体系的建立,是对以往辨证体系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整合发掘更多冠心病血瘀证的标志基因,研究已知冠心病血瘀证差异基因的生物机理,构建关键蛋白互作模块与miRNA-mRNA调控网络,丰富靶点间的相互作用网络,并分析其核心生物过程与通路。方法 利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Embase、PubMed六个数据库获取冠心病血瘀证相关基因文献;按照纳排标准筛选符合要求的文献提取数据,运用Metascape数据库针对全部差异mRNA构建蛋白质间互相作用的网络模块,并对上调mRNA和下调mRNA的通路进行富集和功能注释。利用starBase数据库预测冠心病血瘀证相关miRNA的靶基因,并与文献整合的差异mRNA相互映射,运用OmicShare Tools绘制冠心病血瘀证相关miRNA-mRNA调控网络。结合Webgestalt在线工具,针对miRNA-mRNA调控网络中相关mRNA进行KEGG和GO富集分析。结果 研究纳入冠心病血瘀证相关基因文献15篇,获得113个mRNA(66个上调、47个下调),101个miRNA(55个上调、46个下调)。研究通过蛋白互作网络得到2组关键蛋白:①IL6、EGR1、TP53、JUN、FOS;②CTSL、HLA-DRB1、HLA-DQB1、HLA-DRB5。构建得到miRNA-mRNA调控网络的关键节点,包括24个miRNA(10个上调、14个下调)和22个mRNA(10个上调、22个下调),其中10个节点与部分纳入文献的研究结果吻合。结论 冠心病血瘀证涉及多种生物功能、多条信号通路,其miRNA-mRNA调控网络机制可能与炎症和免疫反应、凝血功能、细胞分化与凋亡等较为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肝郁脾虚证候诊断标准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hinese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以“肝郁脾虚”和“诊断”为主题的研究型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处理,生成作者、机构、关键词的共现图谱。结果 纳入研究文献共645篇。其中,以刘艳、李筠等为代表的研究人员及其团队为我国肝郁脾虚研究领域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该项研究的主要力量集中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该议题的主流研究方向包括①肝郁脾虚证候客观化诊断,②如何治疗因肝郁脾虚引发的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乙型肝炎和高脂血症,③辨清某疾病是否因肝郁脾虚引起。结论 加强各个研究团队之间、各个机构之间的合作,把握研究热点及方向,对相关科研成果的稳定产出大有脾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冠心病的穴位敏化现象及规律,以期为临床诊治和未来研究提供一定思路。方法 电子检索(包括中文数据库CNKI、CBM、WanFang Database、VIP和英文数据库PubMed)结合手工检索,收集冠心病穴位敏化的相关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及数据挖掘方法整理、总结冠心病的穴位敏化现象和规律。结果 共纳入相关文献69篇,冠心病涉及的穴位敏化现象包括热敏、力敏、光敏、形敏、电敏、痛敏及少量的其它敏化形式,穴位敏化的检测手段丰富,不同敏化现象常相伴出现,其中以力敏和形敏同时出现的概率最高;冠心病常见敏化穴为内关、心俞、神门、膻中等,其中内关的敏化表现形式最为丰富,并常与膻中同时出现敏化现象;阴经的敏化发生率明显多于阳经;敏化现象多集中在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少阴心经;敏化部位多集中在上肢部、胸部和背部;敏化穴位多为特定穴,其中又以络穴发生敏化现象的频次最高。结论 冠心病存在明显的穴位敏化现象,其敏化表现形式正在不断被丰富,多种敏化现象常相伴出现;敏化现象涉及的穴位、经脉及部位较为广泛,其中的高频敏化穴区部位与目前临床治疗所选穴区部位基本一致。未来应进一步明确穴位敏化动态变化规律及建立敏化标准,以期更好地辅助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7.
湿热证是中医临床常见的一种证候类型,病程缠绵反复,贯穿于众多疾病的发展始终,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健康。研究人员通过建立动物模型对疾病展开更深入的探讨,目前湿热证动物模型研究较多,以中医病因病机为原理造模,方法较为成熟,操作性强,重复性好;但存在制备方法单一,制备标准模糊,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呈扎堆式发展等不足。本文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PubMed数据库建库以来有关湿热证动物模型的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从温病湿热证、脏腑湿热证及病证结合湿热证的角度出发,对湿热证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以及现存优缺点进行讨论和分析,以期为湿热证动物模型的优化及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热结血脉”是近年来我们一直思考并探索的诸多疾病的共性病机假说。它是指热邪与瘀血等有形之物在血脉中郁结难解,互为因果,继发积热、生毒、结癥、伤脉的不良循环过程。其主要病机是“热邪”与血脉中的“瘀血痰湿”等有形之物相互搏结,病位在“血脉”。总以清热解毒、活血凉血、散结养脉为治法,有助于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和血燥证的肠道菌群差异。方法 采集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血燥证患者以及健康人的新鲜粪便标本各15例,提取DNA、进行宏基因组学测序,分析各组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β多样性以及菌群差异。结果 血热组、血燥组菌群的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较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不同证型银屑病患者的肠道菌群有其独特组成,其中门水平的Firmicutes,属水平的Prevotella、Butyricimonas等在血热组和血燥组中均减少,种水平的Clostridium bartlettii、Citrobacter freundiDialister菌属等在血热组中增多,Megamonas funiformis菌种、Cellulophaga菌属等在血燥组中增多。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肠道菌群较健康人群发生了紊乱,血燥证较血热证菌群紊乱更严重;采用中药调整肠道菌群可作为治疗银屑病血热证和血燥证的潜在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建立三种胆囊胆固醇结石湿热证小鼠模型,分析并评价模型间差异,基于中医基础理论探索合适的胆囊胆固醇结石湿热证动物模型。方法 将24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K组)、内因模型组(M组)、内外因模型A组(A组)、内外因模型B组(B组)。K组采用普通饲料喂养并给予正常饮用水;M组采用高脂高胆固醇致石饲料喂养,给予20%蔗糖水饮用;A、B组给予高脂高胆固醇致石饲料和20%蔗糖水并置于湿热环境中,造模周期为12周,其中A组全程处于湿热环境,B组造模后4周置于湿热环境。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造模前后的一般状态,进行旷场实验;造模结束后取材并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与K组相比,M、A、B三组出现不同程度的湿热证的中医临床证候表现,体视镜下小鼠胆囊可见不同程度浑浊,HE染色表明肝脏、小肠、舌组织出现胆结石和湿热证相关的病理性改变,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也不同程度的增高,胆汁中胆固醇(TC)、胆汁酸(TBA)含量升高;综合评价以上结果,B组更显著地体现了胆囊胆固醇结石湿热证候。结论 给予高脂高胆固醇致石饲料和20%蔗糖水12周加湿热环境4周的综合造模方法,可复制质量良好的胆囊胆固醇结石湿热证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