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化痰通络解痉汤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9年6月—2021年4月鞍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4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针刺疗法,研究组给予针刺联合化痰通络解痉汤,持续4周。比较2组的中医症状积分、阿什沃思(Ashworth)量表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结果 治疗4周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Ashworth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和FMA总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Ashworth量表评分、F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联合化痰通络解痉汤能明显降低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减轻痉挛程度和改善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河北中医》2021,43(3)
目的 观察调督解痉针法治疗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调督解痉针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并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 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70. 0%(21/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M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FMA、B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调督解痉针法能够较好地缓解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患肢痉挛状态,促进生活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熄风解痉方中药熏蒸联合CT围针刺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前瞻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熄风解痉方中药熏蒸,联合组给予熄风解痉方中药熏蒸联合CT围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各项疗效。结果:联合组治疗后MAS评分、CSS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定、FI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3.94%,优于对照组81.8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熄风解痉方中药熏蒸联合CT围针刺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疾病可有效帮助患者提升肢体功能程度,提升肢体肌张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解痉汤结合阴阳经穴透刺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用化痰通络解痉汤治疗,观察组加用阴阳经穴透刺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shworth量表评分、CSI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能力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通络解痉汤结合阴阳经穴透刺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急性期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脑梗死急性期风痰瘀阻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5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5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化痰通络汤及针刺治疗,均治疗14 d。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变化,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BI评分升高(P0.05),且2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7.27%,对照组65.4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急性期风痰瘀阻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张静  郭卫涛  潘大军 《新中医》2021,53(9):126-130
目的:观察养阴熄风通络汤外洗联合针刺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3例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按单盲法随机分组。针刺组29例,单用养阴解痉针刺法治疗;外洗组27例,单用养阴熄风通络汤外洗;联合组30例,用养阴熄风通络汤外洗联合养阴解痉针刺法治疗;对照组27例,仅开展常规卒中康复训练。比较各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改良式Ashworth分级、中医证候积分、Berg平衡评分量表(BBS)、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各组改良式Ashworth分级(Ⅰ级、Ⅰ+级、Ⅱ级、Ⅲ级)均明显改善(P<0.05),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降低(P<0.05),FMA、BBS评分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针刺组、外洗组患者改良式Ashworth分级(Ⅰ级)改善效果均明显提高(P<0.05),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较低(P<0.05),FMA、BBS评分较高(P<0.05)。与外洗组、针刺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N...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治疗效果、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等方面探究化痰通络汤联合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42例)和参照组(42例),参照组行通督调神针刺法,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化瘀通络汤,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 24%(40/42)高于参照组78. 57%(33/42)(P 0. 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FMA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 0. 05)。结论化痰通络汤联合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恢复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化痰通络解痉汤结合泻阴补阳针法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92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为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和泻阴补阳针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化痰通络解痉汤结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肌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30%显著高于对照组73.91%(P<0.05)。两组患者的Ashworth量表评分和CSI量表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通络解痉汤结合泻阴补阳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肌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和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经解痉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6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按照1∶1∶1的比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刺康复组(针康组),每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针刺组采用通经解痉针刺法针灸治疗,康复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针康组采用通经解痉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分别用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评分法(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定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MAS分级、FMA评分、FC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3组患者MAS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其中针康组治疗后MAS分级优于康复组(P0.05),但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FMA评分、F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针康组FMA评分、FCA评分均高于其他2组(P均0.05),并且针刺组FMA评分、FCA评分显著高于康复组(P均0.05)。结论通经解痉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能够更好地改善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痉挛程度,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柔肝通络汤联合针刺跷脉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4 例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7 例,对照组采取抗血小板聚集、降压、降脂、康复治疗等现代医学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柔肝通络汤联合针刺跷脉治疗。2 组均以2 周为1 个疗程,治疗2 个疗程后比较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 评定法(FM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平衡功能[Berg 平衡量表(BBS)]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5.68%,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肌张力分级情况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肌张力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FMA、BBS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NIHSS 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BBS 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柔肝通络汤联合针刺跷脉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肌张力和神经缺损严重程度,提升下肢肢体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肌肉起止点针刺联合常规针刺对早期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早期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5例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5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肌肉起止点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缓激肽(BK)、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 27%,对照组总有效率76. 3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且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治疗后CGRP、NO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BK、ET-1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CGRP、NO升高更明显(P 0. 05),BK、ET-1降低更明显(P 0. 05)。结论肌肉起止点针刺联合常规针刺治疗早期缺血性卒中,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光明中医》2021,36(20)
目的 探究解痉纠偏针法对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血流动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8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2组接受基础药物、康复训练、针刺、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对照组行常规选穴针刺,试验组予以“解痉纠偏”针法,2组患者均治疗4周,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运动功能、运动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 0. 05),NIHSS评分较低,Fugl-Meyer评分较高(P 0. 05),试验组R值较低,DR、Vmin评分较高(P 0. 05)。结论 解痉纠偏针法能改善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脑血流动力,促进运动功能康复,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泻阴补阳针刺法联合化痰通络解痉汤内服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针灸科收治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1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93例予以泻阴补阳针刺法治疗,研究组9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化痰通络解痉汤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6.34%)低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88.1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AShworth量表评分、CSI评分较低,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较高,治疗后血清Glu、Glu/GABA比值水平较低,血清GABA水平较高,治疗后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还原比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较低,治疗后PT、APTT、TT水平较高,FIB水平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泻阴补阳针刺法联合化痰通络解痉汤内服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减轻痉挛,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可能与其调节血清Glu、GABA含量,改善血黏度及凝血功能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河北中医》2021,43(6)
目的观察拮抗电针法联合康复训练、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5例予康复训练、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治疗,治疗组5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拮抗电针法治疗。2组疗程为6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评分、肌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分,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4%(53/55),对照组总有效率78.2%(43/5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痉挛程度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 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痉挛程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上、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腓肠肌、胫骨前肌电位值及屈髋肌力、伸肌肌力徒手肌力评定量表(MMT)评分均升高(P 0.05),下肢肌力评分均降低(P 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腓肠肌、胫骨前肌电位值及屈髋肌力、伸肌肌力MM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下肢肌力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ADL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05),且治疗后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拮抗电针法联合康复训练、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可有效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改善痉挛程度、肢体功能和肌活动能力,提高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体针法治疗.两组均以治疗14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痉挛程度均较治疗前好转,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对照组为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优于传统体针法.  相似文献   

16.
王全忠  汤锐  李坤 《光明中医》2023,(12):2252-2255
目的 探讨化痰通络汤联合穴位针刺治疗中风急性期风痰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瑞昌市中医医院就诊的中风急性期风痰阻络证患者中筛选64例,使用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和化痰通络汤治疗,治疗组于上述基础上给予穴位针刺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以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 治疗1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头晕目眩、半身不遂和言语謇涩中医症状积分、NIHSS和mRS评分以及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化痰通络汤联合穴位针刺治疗可改善中风急性期风痰阻络证患者中医证候和神经功能,降低Hcy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中药熏洗配合巨刺法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1月至2021年6月河北省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24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23例和对照组122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对照组同时给予患侧常规针刺和痉挛肌低频治疗仪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熏洗配合巨刺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运动功能Fuge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表面肌电信号[H波最大波幅(Hmax)、M波最大波幅(Mmax)、Hmax/Mmax比值]变化。结果 治疗期间,治疗组中途退出3例,对照组中途退出8例。治疗组总有效率89.17%(107/120),对照组总有效率78.07%(89/11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半身不遂、意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口舌歪斜评分低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18.
赵真豪  吴节 《四川中医》2007,25(10):113-114
目的:观察“醒脑解痉”针法治疗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为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针刺治疗方案。方法:“醒脑解痉”针法治疗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增高58例,并与常规针刺法62例比较。结果:治疗组改善肌张力总有效率为77.59%,愈显率41.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74%,愈显率32.26%。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但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解痉”针法在改善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方面与常规针刺法比较,有一定的优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泻阴补阳针刺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中药熏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泻阴补阳针刺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第2周、4周简化Fulg-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改良Ashworth分级评分及Barthel指数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第2周、4周简化Fulg-Meyer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而改良Ashworth分级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Meyer评分、Ashworth分级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第2周、4周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泻阴补阳针刺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及肢体运动功能,并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及穴位注射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采用自拟舒筋通络汤熏蒸及弥可保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康复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疗程为30天。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综合评定。结果: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治疗前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及穴位注射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