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补肾健骨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骨密度(BMD)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PMOP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钙尔奇D 1粒/次、2次/d,阿仑膦酸钠70 mg/次,1次/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补肾健骨汤,水煎服,每日1剂,2组疗程均为24周。2组治疗前后采集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骨钙素(s OC)、骨碱性磷酸酶(sBAP)、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sCTx)、尿Ⅰ型胶原交联N端肽(uNTx)等骨代谢指标,苦味酸法测定尿肌酐(Cr),计算u NTx/Cr值;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钙(Ca)、磷(P)水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治疗前后左侧位L_(2~4)、左侧股骨颈、左侧大粗隆、左侧Ward's三角区BMD。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a水平高于同期对照组,P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侧位L_(2-4)、左侧股骨颈、左侧大粗隆、左侧Ward's三角区BMD水平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OC、sBAP较治疗前升高,sCTx、uNTx/Cr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对照组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补肾健骨汤联合阿仑膦酸钠可有效调节PMOP患者骨代谢标志物,抑制破骨细胞功能,刺激成骨细胞活性,改变骨吸收为主的高转换状态,提高BMD。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骨康胶囊联合钙尔奇D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骨转换标志物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骨钙素N端片段(N-MID-OT)、25羟基D(25(OH)D)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PMOP患者随机分骨康胶囊+钙尔奇D治疗组30例(治疗组)和骨康胶囊模拟剂+钙尔奇D治疗组30例(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测定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并检测血清中β-CTX、PINP、N-MID-OT、25(OH)D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腰椎L_(2~4)和左侧股骨颈BMD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变化更为显著(P0.05)。此外,治疗组的β-CTX水平在治疗6个月后极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康胶囊联合钙尔奇D治疗PMOP可显著降低β-CTX水平,改善骨质疏松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温肾固疏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氧化应激反应、骨代谢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口服钙尔奇D片及阿伦膦酸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温肾固疏汤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各氧化应激指标[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代谢酶单胺氧化酶A (MAOA)、总抗氧化能力(T-AOC)]、骨代谢指标[血清骨钙素(s OC)、骨碱性磷酸酶(s BAP)、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s CTx)]、骨密度指标[左侧位L2~4、左侧股骨颈、左侧大粗隆、左侧Ward's三角区骨密度]、VAS评分,及治疗后骨折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OPP及MAO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SOD及T-AO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后s OC及s BAP较治疗前升高,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s CTx)及尿Ⅰ型胶原交联N端肽(u NTx)/尿肌酐(Cr)较治疗前降低(P 0. 05),而对照组各骨代谢指标无明显变化(P 0. 05);治疗后观察组各骨密度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及骨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温肾固疏汤能有效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氧化应激反应及骨代谢,提升骨密度,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肝益肾汤治疗对肝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血清性激素及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片段(β-CTX)、N端骨钙素(N-MID)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116例PMOP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两组均予以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补肝益肾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评估治疗前、治疗3月后骨密度(BMD)、血清性激素[血清雌二醇(E_2)、孕酮(P)、黄体生成素(LH)]、骨代谢相关指标(BALP、β-CTX、N-MID)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月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月后,两组骨密度(L2~4、Neck、Ward’s、GT)、血清性激素(E_2、P)均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BALP、β-CTX、N-MID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变动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及治疗3月后,两组组间和组内LH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肝益肾汤治疗POMP疗效良好,有利于改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骨代谢和骨密度状况,应用价值可观。  相似文献   

5.
胡正刚  田俊松 《四川中医》2020,38(2):151-154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联合骨化三醇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骨密度、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104例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应用补肾活血汤联合骨化三醇,对照组应用骨化三醇。比较2组临床疗效,评估治疗前、治疗3月后疼痛程度[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骨密度(BMD)、骨代谢[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片段(β-CTX)、N端骨钙素(N-MID)],随访6个月记录2组再骨折率。结果:①治疗3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3月后,2组疼痛(VAS、ODI得分)、骨代谢指标(BALP、β-CTX、N-MI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3月后,2组腰椎、股骨近端、桡骨远端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腰椎、桡骨远端BMD增幅大于对照组(P0.05);2组股骨近端BMD水平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联合骨化三醇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疗效良好,对改善患者骨密度、疼痛和骨代谢均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对骨代谢、骨密度的影响。方法: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西药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补肾活血汤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较对照组VAS疼痛评分改善更明显(P0.05),L2-4、左侧股骨颈BMD增高更明显(P0.05),血清25(OH)D水平升高更明显(P0.05),PINP、β-CTX水平降低更明显(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联合西药基础治疗PMO可明显缓解疼痛,并可能通过提高血清25(OH)D水平,降低PINP、β-CTX水平,显著提高腰椎、股骨颈BMD。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肾虚血瘀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50例,予补肾活血方颗粒剂,每日2次,冲服。连续治疗12周。治疗前后测量股骨颈、Ward's区、L_(1~4)骨密度,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8、12周中医症状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治疗前后检测血清骨钙素(OC)、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骨保护素(OPG)含量,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结果补肾活血方可提高患者左侧股骨颈及Ward's区的骨密度(P=0.001,P=0.044),L_(1~4)骨密度呈升高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2)。L_(1~4)、股骨颈骨密度疗效总有效率均为60.870%(28/46),Ward's区为58.696%(27/46)。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4、8、12周VA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均降低(P0.01),且随着治疗时间增加,VA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F=159.690,P0.001;F=163.970,P0.001)。治疗12周,中医疗效总有效率为78.26%(36/46)。治疗后血清OC、OPG有升高趋势,β-CTX有降低趋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87,P=0.091,P=0.419)。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异常。结论补肾活血方临床疗效较好,可显著提高骨密度,改善骨代谢,缓解骨痛,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俞琪芳  丁红生  吴潍 《新中医》2020,52(20):91-94
目的:观察补肾膏方联合阿仑膦酸钠片治疗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PMOP) 肾精不足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 例PMOP 肾精不足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 例。2 组均给予抗骨质疏松基础措施治疗。对照组口服阿仑膦酸钠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肾膏方,2 组疗程均为12 个月。检测2 组治疗前后腰椎、股骨粗隆间骨密度,以及骨钙素(OC)、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 水平;评价2 组治疗前后肾精不足证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评价2 组骨质疏松症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观察组骨质疏松症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 (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2 组腰椎、股骨粗隆间骨密度均增加(P<0.05);观察组腰椎、股骨粗隆间骨密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OC 水平均升高,BALP、CTX 水平均下降(P<0.05);观察组OC 水平高于对照组,BALP、CTX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肾精不足证积分及VAS 评分均下降(P<0.01);观察组肾精不足证积分及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肾膏方联合阿仑膦酸钠片治疗PMOP肾精不足证可减轻临床症状,改善骨代谢及骨转换状态,增加骨密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临床疗效及对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选择西药加补肾活血方加减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疗程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值、疼痛程度(V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评分)及骨标志物。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值均明显增加(P0.05),疼痛明显改善(P0.05),ADL评分明显改善(P0.05),N端骨钙素(N-MID)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N端)前肽(PINP)水平明显降低(P0.05),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明确疗效,能增加骨密度,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能力,改善骨代谢。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肾益脾膏联合阿法骨化醇及碳酸钙D3片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临床疗效及对血清PINP(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β-CTX(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PMO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阿法骨化醇软胶囊联合碳酸钙D3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肾益脾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评分、血清PINP及β-CTX含量、骨密度、生存质量(SF-36)评分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治疗后,2组患者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2组患者血清PINP含量较治疗前升高,β-CTX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血清PINP含量高于对照组,β-CTX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 2组患者骨密度及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益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骨牵引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骨代谢、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2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1例予骨牵引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41例予骨牵引治疗。2组均治疗45 d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骨形成标志物[骨钙素(BGP)、总骨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吸收标志物[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凝血功能指标[部分凝血酶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优良率90.24%,对照组优良率68.2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BGP、PINP、BALP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β-CTX、TRAP-5b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APTT、PT均延长(P0.05),且治疗组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FIB、D-D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3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27%,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牵引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并能改善骨代谢,改善凝血功能,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补骨强筋方对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术后氧化应激、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70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补骨强筋方联合常规西医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氧化应激、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3%(33/35)高于对照组60.0%(21/35)(0.05)。治疗前两组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代谢酶单胺氧化酶A(MAO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观察组AOPP、MAOA均低于对照组,SOD、T-AOC均高于对照组(0.05)。治疗前两组骨密度、骨碱性磷酸酶(BLAP)、骨钙素(OC)、Ⅰ型胶原羧基端肽特殊序列(B-CT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观察组骨密度、BLAP、OC均高于对照组,而B-CTX低于对照组(0.05)。结论补骨强筋方对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的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刺激成骨细胞的活性,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提高骨密度。  相似文献   

13.
《中成药》2019,(8)
目的考察补肾强骨方联合依降钙素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肌内注射依降钙素,10 IU/次,2次/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肾强骨汤,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检测2组临床疗效、骨转化指标(BGP、CTX-1)、骨代谢指标(BALP、β-CTX、E_2、CT)、骨密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BGP、BALP、E_2、CT水平,Wards三角区、股骨颈、大粗隆骨密度显著升高(P<0.05),CTX-1、β-CTX显著降低(P<0.05)。结论补肾强骨方联合依降钙素对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骨代谢和骨转化指标,增加骨密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肾生骨颗粒治疗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临床疗效和优势,为临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更多的途径。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或住院治疗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12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分治疗组(口服补肾生骨颗粒)和对照组(口服钙尔奇D),每组各56例。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好转情况,以及治疗前后2组患者骨密度(BMD),血清雌二醇(E_2)、骨碱性磷酸酶(BALP)、N端骨钙素(N-MID)的变化,比较治疗后2组指标改善情况。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67.86%与对照组总有效率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的证候疗效89.29%与对照组28.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3)治疗后,治疗组E_2升高(P0.05);2组BMD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密度提高明显;2组BALP、N-MID治疗后均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肾生骨颗粒能够改善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症状,增加BMD,对患者的雌激素水平、神经递质及骨代谢指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通过调节患者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增加卵巢激素分泌水平,调节神经递质,从而减少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改善骨代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芪脂补肾壮骨方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7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现代医学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芪脂补肾壮骨方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两组患者双侧大腿和小腿的周径差值;运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的关节功能;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ⅠN-terminal propeptide,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β-CTX)、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的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59%(35/37),对照组为78.38%(29/37),组间有明显差异(P 0.05)。治疗前,两组的双侧大腿、小腿的周径差值无明显差异(P 0.05);两组治疗后的大腿、小腿的周径差值明显降低(P 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双侧大腿、小腿的周径差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的疼痛、肢体畸形、日常生活功能、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差异(P 0.05);两组治疗后的疼痛、肢体畸形、日常生活功能、关节活动度均明显升高(P 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疼痛、肢体畸形、日常生活功能、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的PINP、β-CTX、BALP无明显差异(P 0.05);两组治疗后的PINP、BALP明显升高,β-CTX明显降低(P 0.05);治疗后,研究组的PINP、BALP高于对照组,β-CTX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芪脂补肾壮骨方可提高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有助于改善术后关节功能,调节骨代谢的分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加味青娥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基质gla蛋白(MGP)水平、骨密度(BMD)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PMOP患者108例,随机分为A组(安慰剂对照组)、B组(加味青娥丸低剂量组)及C组(加味青娥丸高剂量组),治疗24周。另取26名BMD正常绝经妇女作为正常组。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24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MGP水平,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血清MGP mRNA水平,化学发光检测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血清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1NP)水平,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腰椎正位、股骨颈、Ward's三角和大粗隆的BMD。结果:治疗后C组与B组均能增加血清MGP水平及MGPmRNA的表达(P0.05或P0.01),而A组和正常组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后C组与B组BMD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C组对股骨颈及Ward’s三角的效果更为显著,A组和正常组BMD均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能显著降低血清中的骨代谢标志物(PINP,CTX)(P0.01),而B组仅对β-CTX有降低作用(P0.05);A组则无明显作用(P0.05)。结论:加味青娥丸能够提高血清MGP水平及MGP mRNA的表达,增加PMOP的BMD,降低患者骨代谢标志物,并且其效果跟用药剂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虫草补肾胶囊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肝肾阴虚型患者骨密度(BMD)和骨转换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82例PMOP肝肾阴虚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1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虫草补肾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不同部位BMD值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骨转移指标及骨吸收标志物变化;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腰膝痠软、下肢痿弱、下肢疼痛、腰背疼痛、步履艰难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大转子、股骨颈、ward三角区、第1~4腰椎(L1~4)的BMD值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Ⅰ型胶原C-末端肽交联(CTX)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补肾方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防治及其对OPG及IGF-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月10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两组均采用口服药物的治疗方式,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片,观察组给予补肾生骨颗粒,两组均用药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OPG(血清骨保护素)、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E2(血清雌二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OPG明显降低,IGF-Ⅰ、E2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骨密度、BALP、N-MID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骨密度、BALP、N-MID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方药可有效降低OPG,提升IGF-I水平,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防治有着较好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补肾通痹汤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及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的影响。方法 将88例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4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4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肾通痹汤中西结合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水平、疼痛分级情况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总Ⅰ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TP1NP)、血清钙(Ca)、骨钙素(OC)、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CTX-1)、β-CTX及β-Crosslaps、甲状旁腺激素(PTH)、活性维生素D水平的变化,统计治疗期间骨折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期间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L2、L3、L4骨密度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疼痛分级情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  相似文献   

20.
李鹏  刘羽  胡泊  王红辉 《新中医》2019,51(2):155-159
目的:观察补肾健膝汤和依降钙素联合治疗对膝骨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疗效、血清骨钙素(BGP)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交联肽(β-CTX)的影响。方法:将122例膝骨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1例应用依降钙素治疗,治疗组61例应用补肾健膝汤和依降钙素联合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统计2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和骨关节指数(WOMAC)评分,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BGP和β-CTX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80%,显著高于对照组77.05%(P 0.05)。治疗后,2组腰椎正位(L2~)4和股骨颈的骨密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0.05),且治疗组腰椎正位(L2~)4和股骨颈的骨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晨僵、疼痛、日常活动困难和总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且治疗组晨僵、疼痛、日常活动困难和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血清BGP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0.05)、血清β-CTX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且治疗组血清BG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血清β-CTX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补肾健膝汤和依降钙素联合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同时能明显改善血清BGP和β-CTX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