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明确急性脑出血瘀热病机单元的生物标志物及其病理生理机制。方法收集急性脑出血患者271例,参照《瘀热病机证候量化诊断标准评分表》划分为瘀热病机组与非瘀热病机组并进行1∶1配对,两组各选取4例患者,采集每例患者的血浆样本,采用串联质谱标签法(TMT)进行定量蛋白质组检测,取两组间蛋白质表达量1.3倍且P≤0.05的蛋白质为差异蛋白质。应用创新途径分析(IPA)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差异蛋白质进行经典通路、上游调控因子、分子与细胞功能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结果每例患者共鉴定出490种蛋白质,其中9种蛋白质表达两组存在差异:A1BG、ACTN1、CA1、CD44、CP、PRDX2、VCL、IgG H chain、IGHV3-7,IPA软件识别出7种(A1BG、ACTN1、CA1、CD44、CP、PRDX2、VCL),瘀热病机组与非瘀热病机组比较,CD44表达下调,其余6种蛋白表达上调,主要涉及5条经典信号传导通路、2个上游调控因子、5种分子与细胞功能;生成了1个确信度较高的差异蛋白质生物学作用网络。结论差异蛋白质参与了PI3K复合物、Akt和ERK相关的细胞信号通路网络的调节,这些通路与炎症因子及凝血指标密切有关或是其调节的上游通路。  相似文献   

2.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女性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以闭经、不孕、高雄激素血症为临床表现,伴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远期并发症,严重危害女性一生的健康。目前,PCOS的病理机制和临床治疗仍存在争议,诊断标准不统一。代谢组学技术是识别生物体整体代谢变化的新技术,目前PCOS代谢组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胰岛素抵抗、中医痰湿证和排卵障碍方面,本文就以上三点综述近年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病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特征表现为肾功能不全,但在疾病早期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因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生物标志物使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复杂化致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升高。代谢组学在促进临床诊断、发现疾病治疗新靶点、探索潜在疾病机制等方面显示出越来越大的潜力。慢性肾病相关代谢组学研究表明,慢性肾病与许多代谢物的失调密切相关,如氨基酸、脂质,可被用作潜在生物标记进行开发。该综述从慢性肾病临床诊断研究现状、代谢组学在慢性肾病中的应用、慢性肾病相关代谢物等方面进行总结阐述。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是证候客观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代谢组学技术通过对机体代谢组的识别和量化研究,系统探索机体正常生理下或病理刺激下的动态变化规律,有助于揭示病证结合的生物学基础。本文综述了冠心病代谢组学研究概况,分析了冠心病血瘀证血液与尿液差异代谢产物谱,总结了冠心病血瘀证潜在的诊断代谢标志物,探讨了活血化瘀中药干预冠心病血瘀证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未来冠心病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研究与药物研发提供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宁神灵抗抑郁的作用机制,确定抑郁症的生物标记物及宁神灵药效作用的关键通路。方法 参考Banasr的CUMS模型建立方法制备抑郁症大鼠模型。采用超高效液相-高分辨串联质谱(AB TripleTOF 5600+LC/MS/MS)系统分析抑郁症大鼠尿液代谢物含量及组成的变化,聚焦抑郁症核心生物标记物及关键代谢酶,并评价宁神灵抗抑郁的作用机制。结果 通过模式识别分析发现,抑郁症大鼠代谢发生显著差异代谢,其代谢轮廓在健康状态区域发生显著偏移。对影响代谢分布的生物标记物分析发现,主要涉及苯丙氨酸、酪氨酸、赖氨酸、甘氨酸、谷氨酰胺、组氨酸脯氨酸、泛酸、二羟基丙酮磷酸盐、3-羟基丁酸、肌酐、腺苷。其主要涉及氨基酰基-tRNA生物合成、氮代谢、硫胺素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等,给予宁神灵后其含量呈回调趋势。结论 宁神灵对抑郁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宁神灵可能通过氨基酸代谢、糖酵解、TCA循环和ATP生物合成过程中调节发挥抗抑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类精神疾病,以心境低落为核心症状,具有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发病率等特点近年来许多学者以代谢组学为研究平台,探讨中医药在抗抑郁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近年来基于代谢组学研究中医药抗抑郁的相关文献,总结了抗抑郁中药药效生物标记物29种(抑郁生物标记物)及其作用机制、药效评价等相关进展,以期为中医药抗抑郁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痰瘀证肿瘤患者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痰瘀证肿瘤患者血浆代谢组变化情况,探讨痰瘀证肿瘤患者体内代谢变化机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藿香干预营养性肥胖大鼠的降脂作用,分析其对营养性肥胖大鼠内源性物质的影响,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分析代谢途径。方法 SD大鼠,雄性,3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正常组(10只)、造模组(20只),分别喂以普通饲料与高脂饲料,喂养4周,建立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造模组按体重和血清TG含量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藿香给药组。给药4周后,测量血清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葡萄糖(GLU)的含量。并利用高分辨质谱检测内源性代谢物信号,经分析主成分,筛选出潜在的生物标记物,应用MetPA数据库对差异化合物进行通路分析。结果 造模4周大鼠体重、Lee s指数、TG、CHOL、HDL-C、LDL-C明显高于正常组(P < 0.01),成功建立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藿香给药干预4周,与模型组相比,藿香给药组血清中TG含量明显下降(P < 0.01);血清代谢组学分析发现10种内源性差异化合物,主要通过氨酰基-tRNA、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鞘脂代谢,酪氨酸代谢4种途径发挥作用。结论 藿香明显降低营养性肥胖大鼠血清TG含量,结合代谢组学分析结果发现藿香可能是通过干预蛋白质、氨基酸合成,调节氨基酸和脂质代谢来发挥降脂 “化湿”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病程较长且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大多数患者被发现时已至中晚期,预后不良,因此探索非侵袭性、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胃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生物标志物是胃癌诊疗技术研究的关键问题。近年来,随着代谢组学技术的出现及迅猛发展,在代谢层面寻找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胃癌诊断与预后判断生物标志物,已成为该研究领域的热点方向。本文从检测技术、样本数量、数据处理方法以及获得的差异代谢物及其调节的代谢通路等方面对近10年来代谢组学技术用于胃癌早期诊断与预后判断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代谢组学技术应用于胃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GC-TOF-MS)结合代谢组学方法探究缺血性脑卒中阳虚证患者与健康平和质人群血清中的代谢产物差异,总结缺血性卒中阳虚证相关生物标志物特点,从而进一步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方法:将10例缺血性脑卒中阳虚证患者作为观察组,10例中医体质为平和质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GC-TOF-...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101例中重度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微创组48例行常规保守治疗加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保守组53例仅行保守治疗。比较2组疗效、血肿消失速度和治疗后15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微创组显效率38%,总有效率65%,保守组分别为15%和4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微创组病死率为23%,保守组为4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微创组血肿完全消失(16.2±3.6)d,保守组为(41.3±5.2)d,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15 d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有效降低病死率,加快血肿清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雷鸣 《亚太传统医药》2013,9(5):171-172
目的:观察醒脑静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铁蛋白的影响,以期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神经内科脑出血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醒脑静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铁蛋白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显著进步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无变化和死亡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4d和治疗后28d两组水平均明显下降,但治疗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醒脑静能显著降低铁蛋白含量,从而提高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黄芪联合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半暗带区神经元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脑立体定位仪于大鼠尾壳核注入肝素化Ⅶ型胶原酶建立脑出血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出血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吉姆萨(Giemsa)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细胞超微结构等实验观察.结果 各治疗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较出血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各治疗组脑出血灶周围细胞凋亡数量及程度较出血对照组明显降低.与相应出血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Bcl-2阳性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Bax及Caspase-3阳性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相应术后24 h给药治疗组比较,各术后6h给药治疗组Bcl-2阳性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Bax及Caspase-3阳性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相应3d各时间给药治疗组相比,7d给药治疗组Bcl-2阳性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Bax及Caspase-3阳性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各治疗组与出血对照组比较,神经元细胞线粒体、核膜、内质网等结构相对完整.结论 黄芪联合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半暗带区神经元凋亡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的表达,探讨"百会"透"曲鬓"头针疗法治疗脑出血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20只健康雄性W istar大鼠,将其中20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100只,每组再随机分为6h、1d、2d、3d、7d五个亚组,每个亚组20只;而剩余20只作为空白组。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制备脑出血模型;针刺组针刺病灶侧"百会"透"曲鬓"穴。应用神经行为学指标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在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脑组织中NSE的表达。结果:①空白组的大鼠表现正常;而各造模组大鼠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以3d时最为严重。针刺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征较模型组有明显恢复,与模型组比较,2d、3d,7d评分,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②光镜下可见模型组血肿周围脑组织坏死、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神经细胞核固缩、空泡化,毛细血管扩张、充血,3天时最严重。针刺组脑组织逐渐修复,水肿程度较轻,炎性细胞减少。③空白组大鼠脑组织未见NSE阳性细胞表达;而模型组和针刺组大鼠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NSE阳性细胞表达增多现象。模型组大鼠术后6h即出现大量的NSE阳性细胞表达;至3d时达高峰,7d时有所下降。针刺组NSE阳性细胞表达低于模型组,与模型组在相同时间点比较均差异明显(P〈0.01)。结论:①脑出血后大鼠脑组织内NSE表达上调,且其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脑组织病理形态的改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②"百会"透"曲鬓"针刺法可能是通过降低NSE在脑出血大鼠急性期脑组织中的表达、抑制脑水肿的形成,从而保护受损的神经元细胞、促进缺血半暗带的神经元细胞的存活,以达到脑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脑出血大鼠血肿中心区、缺血半暗带区、术侧海马区和皮层区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参麦组共4组,模型组和参麦组内又分为1d、3d、5d、7d共4个时间点,立体定位仪定位注射胶原酶VII造大鼠脑出血模型。评估各组大鼠神经系统病态,并进行爬杆计分,电镜观察脑出血后的神经细胞的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脑出血后不同时间点血肿中心区、血肿周围区、术侧海马区及皮层区神经细胞HSP70的表达,以及参麦注射液对其的影响。结果: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大鼠未见明显的病态,模型组和参麦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态体征;电镜观察显示,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神经细胞结构正常,模型组细胞器不完整,出现了凋亡小体,而参麦组细胞器较完整,凋亡小体较少;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海马区和皮层区神经细胞有少量的HSP70阳性信号表达,模型组缺血半暗带区、术侧海马区和皮层区HSP70的表达1d时增多,3d时达到高峰,5d时表达下降,至7d时仍有少量表达,与模型组相比较,参麦组各时间点的HSP70表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可能通过增加HSP70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增加神经细胞耐缺氧能力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开灵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富业  王永炎  杨宝琴  李云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5):393-394,i001
目的观察利开灵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出血患者 9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中药利开灵;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血肿吸收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4.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6.66%;两组血肿吸收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以治疗组改善为佳.结论利开灵对急性脑出血有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代谢组学的中医证候本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证候的研究一直进展缓慢,其整体的功能状态难以用简单的临床化学指标或指标集成来表达,而新涌现的代谢组学无歧视代谢轮廓表达与中医整体观下的证候状态表述相互吻合,将代谢组学理念及技术用于中医证候的研究必将带来中医证候本质方面研究的新突破。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证候的研究现状,并着重介绍了基于代谢组学的中医证候本质研究,主要包括动物造模的中医证候代谢组学和基于临床的证候代谢组学分析,以推进代谢组学在中医学领域的深入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脑出血的现代医学及祖国传统中医学的主要治疗方法进行了总结及评价。文章介绍了现代医学脑出血急性期治疗中降低颅内压药物、控制血压药物、超早期止血药、亚低温治疗及神经保护剂的应用概况及评价,同时介绍了目前较大规模的中医药脑出血急性期临床试验研究及用药的系统评价,为脑出血急性期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犀角地黄汤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及行为学变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自体血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将成功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尼莫地平组,不造模者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以脑含水量、脑指数作为脑水肿观察指标;以Rosenberg行为学评分法作为行为学观察指标。结果脑出血后第7日,中药各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大鼠脑指数和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脑出血后第3日,中药各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第7日改善明显。结论犀角地黄汤和尼莫地平均能降低脑出血后大鼠脑指数和脑组织含水量,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百会"透"曲鬓"头针疗法对急性期脑出血大鼠脑水肿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20只健康雄性W istar大鼠,将其中20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100只,每组再随机分为6h、1d、2d、3d、7d五个亚组,每个亚组20只大鼠;剩余20只大鼠作为空白组。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制备脑出血模型;针刺组针刺病灶侧的"百会"透"曲鬓"穴。应用干-湿重法测定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的脑水含量;运用免疫组化法动态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结果:①模型组和针刺组大鼠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脑水肿现象。模型组大鼠术后6h出现轻度脑水肿现象;3d脑水肿达高峰;7d仍有轻度脑水肿现象。针刺组较模型组脑水肿程度减轻,与模型组比较在1d~7d时差异明显(P0.01)。②模型组和针刺组大鼠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MMP-9阳性细胞表达增多现象。模型组大鼠术后6h即出现明显的MMP-9表达增加;2d时达高峰;3d时出现缓慢下降;7d时MMP-9表达仍高于空白组。针刺组MMP-9阳性细胞表达低于模型组,与模型组在相同时间点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③脑出血后脑组织中MMP-9的表达与脑水含量呈正相关(R=0.848,P0.01)。结论:"百会"透"曲鬓"头针疗法可能在脑出血急性期通过抑制内源性MMP-9表达,从而降低血肿周围脑组织的脑水肿程度,发挥其对脑水肿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