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老年女性骨代谢生化指标对早期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及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健康体检的中老年女性260例作为研究对象,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L1~L4)及股骨颈骨密度,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骨钙素(OC)、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组织蛋白酶K(Cathe K)、骨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水平,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年龄段、骨密度分析骨代谢生化指标情况。结果 260例研究对象的骨质疏松发生率为53.5%(139/260),且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不同年龄段研究对象的血清OC、PⅠNP、Cathe K及TRA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AL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60例研究对象中,骨质正常57例、骨量减少64例及骨质疏松139例,骨质疏松组血清OC、PⅠNP、Cathe K、TRAP水平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BAL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女性腰椎(L1~L4)及股骨颈骨密度与血清OC、PⅠNP、Cathe K及TRAP水平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中老年女性骨代谢生化指标能够有效反映骨代谢活动,并且与骨密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有利于积极防治早期骨质疏松,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骨相关代谢指标的影响,为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6年12月在南阳油田总医院就诊的老年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胰岛素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唑来膦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胰岛素组接受唑来膦酸联合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指标、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变化。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磷、血钙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Ward三角区、股骨大转子、股骨颈和腰椎的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胰岛素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骨骨钙素(BGP)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胰岛素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两组患者血清中人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I型胶原C末端肽(s-CTX)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胰岛素组血清中TRAP-5b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利于改善骨代谢平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老年女性骨密度和骨代谢生化指标随年龄变化的特点,分析骨代谢生化指标在骨质疏松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测定162例中老年女性腰椎正位骨密度,同时检测所有受检者空腹血清骨钙素、血清碱性磷酸酶及晨尿吡啶啉,尿吡啶啉用肌酐校正。按年龄段和不同骨密度组对骨代谢生化指标值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质疏松在中老年女性中普遍存在,发病率很高,达51.2%。骨代谢指标按年龄分析,中老年女性骨钙素和尿吡啶啉/肌酐在50~69岁时明显升高。70岁以后又趋于下降。而血清碱性磷酸酶各年龄段无显著性差异。按骨密度分析,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低组的骨钙素和尿吡啶啉/肌酐均明显高于正常组。而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低组的骨钙素和尿吡啶啉/肌酐值无显著性差异。各骨密度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骨质疏松症是1种危害极大的疾病,在中老年女性中患病率很高,因此早期诊断尤为重要。血清骨钙素、尿吡啶啉/肌酐分别是反映骨形成和骨吸收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的指标,有助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25(OH) D_3和PTH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嘉兴市康慈医院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1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06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受试者血钙、磷、镁、碱性磷酸酶(ALP)、25(OH) D_3和PTH水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骨密度测定。结果研究组中血钙、血镁、血磷、25(OH) D_3、腰椎L1-L4、股骨颈及全髋骨密度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指标(P 0.05),而PT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骨质疏松组中血钙、血磷和25(OH) D_3水平明显低于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P 0.05),而PTH水平和病程明显高于骨量减少组合骨量正常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分析显示,病程和PTH水平与腰椎L1-L4、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均存在显著负相关性(P 0.05),血钙和血磷与腰椎L1-L4、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 0.05),且25羟维生素D_3水平仅与股骨颈骨密度存在正相关性(P 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骨密度代谢紊乱,骨代谢生化指标出现异常,维生素D水平下降,PTH水平升高和骨密度的下降,应早期进行干预,避免骨质疏松症甚至骨折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性激素水平与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的关系,为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借鉴。方法:收集老年男性105例,年龄为52岁~93岁,分别检测雌二醇(E2)、睾酮(T)、血钙(Ca)、磷(P)、总Ⅰ型前胶原N端肽(PINP)、尿钙、尿钙/肌酐比值,同时测量其左股骨上端的股骨颈、股骨大转子、华氏三角、股骨干及第1至第4腰椎(L1~L4)的骨密度。结果:血清E2水平与尿钙/肌酐比值呈负相关(r=-0.277,P0.01),与股骨大转子骨密度值呈正相关(r=0.210,P0.05)。血清T水平与血P呈负相关(r=-0.232,P0.01),与骨密度无关。血清E2、T水平与其它骨代谢指标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血清E2和T水平与老年男性的骨代谢存在密切关系,激素替代治疗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易筋经锻炼辅助温针灸在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血清骨钙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8年12月武威职业学院直属附属中医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1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温针灸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易筋经锻炼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同部位骨密度值及骨代谢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1%(48/51)显著高于对照组80.4%(41/5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腰椎骨、股骨颈骨密度值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部位骨密度值均比治疗前显著增大,且研究组患者更为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骨钙素、β-胶原系类指标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骨钙素水平均升高、β-胶原系类指标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患者更显著(P0.05);结论易筋经锻炼辅助温针灸治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效果较好,该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骨密度值及骨代谢指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中老年女性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观察其对于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在该院体检的162例中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腰椎L2-L4和左侧股骨近端(包括Neck、Troch、Ward三角区)骨密度以及血清中的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和尿中的吡啶啉(肌酐校正)。根据受检者不同的年龄段和骨密度对他们的骨代谢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老年女性中患有骨质疏松的占51.2%;50~69岁的中老年女性血清中骨钙素和尿中吡啶啉(肌酐)的含量较高,超过70岁后则开始减少;不同年龄段的中老年女性血清中碱性磷酸酶的含量基本相同。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少组的中老年女性血清中骨钙素含量和尿中吡啶啉(肌酐)含量高于正常组,但两组的血清中骨钙素含量和尿中吡啶啉(肌酐)含量基本相同,不同骨密度组的血清中碱性磷酸酶含量也基本相同。结论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对减少中老年女性损害极其重要,而血清中的骨钙素、尿中的吡啶啉(肌酐)能够特异的反映骨吸收和形成,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藏族女性青少年血清钙、磷及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水平,为藏族青少年生长发育研究提供相应资料。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拉萨市和那曲地区中小学生中抽取12~18岁藏族健康女性青少年336名,检测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骨性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BGP)水平。结果藏族女性青少年血清钙与年龄不相关(P>0.05),但拉萨地区明显高于那曲地区(P<0.05)。血清P,ALP,BAP,BGP水平与年龄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且各指标在多数年龄组表现为拉萨地区明显高于那曲地区(P值均<0.05)。除血清钙外,其他指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结论藏族女性青少年血清钙、磷及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居住地海拔高度的增加,各指标水平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血清钙离子、维生素D以及骨转换代谢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绝经后BPPV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骨密度分为正常骨密度组(47例)、骨密度减少组(54例)和骨质疏松组(79例),选择同期60例骨质疏松症(无眩晕)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各组间维生素D、血钙离子及骨转换代谢相关指标。结果骨质疏松组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其他3组,尿脱氧吡啶啉(u-DPD)明显高于其他3组,骨钙蛋白明显高于正常骨密度组和骨密度减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骨质疏松与血清维生素D缺乏症是BPPV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804、2.003,P <0.05)。结论骨质疏松、维生素D缺乏以及骨转换代谢指标与绝经后BPPV有关,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阿法骨化醇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效果观察和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阿法骨化醇片治疗骨质疏松症效果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136例老年人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者服用阿法骨化醇0.5μg,每日一次,总服药时间6个月,测定及比较服药前后骨密度、全身症状及一些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阿法骨化醇片服用6个月骨密度较治疗前有升高(P<0.01),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KP)与服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及心电图均正常范围,周身疲倦无力和骨痛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 阿法骨化醇治疗骨质疏松症有较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目的探讨分析四肢长骨感染性炎症和骨肿瘤的影像学改变,以实现四肢长骨感染性炎症和骨肿瘤的鉴别诊断,为临床资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2006年1月-2013年2月住院156例患者,分为四肢长骨感染82例和骨肿瘤组74例患者;骨质异常的X线、CT和MRI征象以回顾性分析进行界定、观察、记录和统计学比较,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骨感染组死骨形成、髓腔内脓肿发生率均为100.00%,骨肿瘤组死骨形成、髓腔内脓肿发生率均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X线平片、CT、MRI、DSA等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充分了解、运用各征象的意义,可以对四肢长骨感染性炎症和骨肿瘤进行正确的鉴别诊断,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6.
17.
The effect of dietary depletion of calcium on collagenous bone matrix-induced ectopic bone was studied, following thirty days of deficiency. While the molar ratio of phosphorus and calcium did not exhibit an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ntrol and experimental groups, individual concentrations of these minerals showed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ossicles derived from experimental rats. A concomitant decrease and increase in urinary excretion of calcium and phosphate was noted in the calcium deficient group; the serum levels of these parameters, however, were not affected. Both hexosamine and hydroxyproline levels appeared higher in calcium deficient ossicles. A significant elevation of alkaline and acid phosphatase as well as aryl sulfatase was observed in calcium deficient ossicles. There appeared to be no difference between control and experimental rats in the rate of calcification as measured by 45Ca uptak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dietary deficiency induces significant resorption of ectopic bone without altering mineralization capacity. It is suggested that matrix-induced ectopic bone may be used as a suitable experimental model to study pathophysiology of bone loss under various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髓活组织检查在诊断骨髓转移瘤中的价值。方法骨髓转移瘤患者行一步法骨髓抽吸取材,活检塑料包埋切片行HGF、Gomori染色,骨髓涂片行瑞特氏染色。结果骨髓活检检出率为97.1%,骨髓涂片检出率为60.9%,骨髓活检与骨髓涂片诊断相符率为57.9%;骨髓活检检出率明显高于骨髓涂片(P<0.01)。结论骨髓活检可作为诊断骨髓转移瘤的常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