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合造模法建立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复合因素诱发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进行探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成4组,即空白组,A组单纯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造模,B组复合无酒精造模和C组复合加酒精造模。比较各组大鼠体重变化、病理变化情况及诱变率。结果:造模后A、B、C组大鼠体重下降明显,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诱变率A组42.86%,B组诱变率50.00%,C组72.22%,C组诱变率明显高于A、B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复合造模法成功建立了大鼠胃癌前病变的动物模型;酒精可以促进MNNG溶解,提高诱发率,缩短造模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大鼠胃癌前病变的动物模型,缩短造模时间,提高诱变率。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成4组,即空白组,A组单纯MNNG造模,B组复合无酒精造模和c组复合加酒精造模。比较大鼠各组造模时间、病理变化情况及诱变率。结果:①C组造模时间为12周,造模时间最短。诱变率为72.23%,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1)。②酒精在40℃下,能提高MNNG溶解性和诱变率。结论:①复合造模法成功建立大鼠胃癌前病变的动物模型。②酒精可以促进MNNG溶解,提高诱发率,缩短造模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炎症因子等相关指标的检测,阐释五丹胃福颗粒对胃癌前病变大鼠的防治作用。方法:SD大鼠40只,采用改良MNNG+复合法制备PLGC模型,随机分为五丹胃福颗粒高、低剂量组,西药(叶酸)组及模型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给药12周,另取10只正常大鼠设为空白组,灌胃0.9%氯化钠注射液。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COX-2、IL-1β、TNF-α、NF-κB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各指标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指标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五丹胃福颗粒高、低剂量组与西药组COX-2、NF-κ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丹胃福颗粒低剂量组与西药组TNF-α、IL-1β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五丹胃福颗粒通过抑制PLGC大鼠炎症因子表达,从而影响PLGC的发生发展,并且与叶酸的治疗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4.
益气和胃胶囊对MNNG致胃癌前病变大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萱萱  沈洪  张忠华  邱召娟  郑凯 《中医药学刊》2005,23(12):2194-2195
目的:研究益气和胃胶囊对胃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VEGF和PCVa的影响。方法:采用0.017mol/L MNNG连续8周灌胃攻击建立大鼠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模型,同时设立正常组、造模组、胃复春组、西乐葆组和益气和胃胶囊治疗组。观察病变大鼠体征、体重、进食量和脏器系数的影响,采用ELISA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VEGF和PGE2含量.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益气和胃胶囊可改善MNNG致大鼠胃癌前期病变体征,明显增加体重和减少胸腺的萎缩,降低VEGF和PGE2水平,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模型组部分大鼠胃黏膜形成溃疡,在溃疡底部见肉芽组织增生、血管充血及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腺体上皮细胞轻度-中度不典型增生。益气和胃胶囊各剂量组大鼠胃黏膜均未见明显的病理改变。结论:益气和胃胶囊可延缓或阻止胃癌前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益气和胃胶囊对MNNG致胃癌前病变大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益气和胃胶囊对胃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VEGF和PGE2的影响.方法:采用0.017mol/L MNNG连续8周灌胃攻击建立大鼠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模型,同时设立正常组、造模组、胃复春组、西乐葆组和益气和胃胶囊治疗组,观察病变大鼠体征、体重、进食量和脏器系数的影响,采用ELISA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VEGF和PGE2含量,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益气和胃胶囊可改善MNNG致大鼠胃癌前期病变体征,明显增加体重和减少胸腺的萎缩,降低VEGF和PGE2水平,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模型组部分大鼠胃黏膜形成溃疡,在溃疡底部见肉芽组织增生、血管充血及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腺体上皮细胞轻度-中度不典型增生.益气和胃胶囊各剂量组大鼠胃黏膜均未见明显的病理改变.结论:益气和胃胶囊可延缓或阻止胃癌前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胃癌前病变是由正常胃黏膜向胃癌逐步转化的病理过程,多种炎症相关因子参与此过程。如能在此过程延缓或阻止病变进展,将对预防肿瘤的发生有极大的价值。西医目前没有理想的方法干预胃癌前病变这一过程,而中医药屡屡在临床及实验验证有效,本文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法对胃癌前病变大鼠VEGF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正常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和维霉素组,每组15只。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35%无水乙醇及热面糊灌胃等方法造模,时间为16周。结果:益气养阴活血法可降低胃癌前病变大鼠VEGF的表达。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法干预可下调胃癌前病变大鼠的VEGF水平,从而抑制内皮细胞生长和血管生成,起到防治胃癌前病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把握现阶段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及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造模方法研究现状,为进一步完善该病的动物模型制备提供有益指导。[方法]全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至2018年7月31日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大鼠实验研究,纳入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的140篇文献涉及153种造模方法,造模实验动物以雄性、4~6周龄大鼠为主;造模方法多见于复合因素造模,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为主要造模药物;在造模周期方面,单因素与复合因素造模的平均周期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CAG模型的建立具有较长周期、较高死亡率的特点,建立稳定、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仍需更深入地探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观察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胃体黏膜中VEGF、HIF-1α、eNOS、NF-kB的表达,探讨五丹胃福颗粒对PLGC大鼠的干预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MNNG+复合法造模成功PLGC大鼠,分为模型组(A组)、中药(五丹胃福颗粒)低剂量组(B组)、中药中剂量组(C组)、中药高剂量组(D组)、理气组(E组)、祛瘀组(F组)、叶酸组(G组)。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VEGF、HIF-1α、eNOS、NF-КB表达水平。结果 VEGF:治疗12周,胃体部黏膜B组、C组、D组、E组、F组、G组与A组对比,VEGF显著降低(P<0.05)。B组、C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F组与D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VEGF降低趋势在F组比E组更明显。E组与F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治疗12周,胃体部黏膜B组、C组、D组、E组、F组、G组与A组比较,HIF-1α显著降低(P<0.05)。B组、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F组与D组比较,差异没有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胃癌前病变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和造模组56只,采用以MNNG损伤为主的综合法复制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随机处死10只大鼠经病理确定造模成功后,再将46只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2只、益气活血高、低剂量组各12只和胃复春组10只,分别给予益气活血方、胃复春混悬液灌胃治疗12周。ELISA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6、IL-8水平较正常组降低,其中IL-8水平明显降低(P<0.01);药物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高、低剂量组及胃复春组大鼠血清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5);胃复春组大鼠血清IL-8水平较益气活血高、低剂量组升高(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可改善胃癌前病变大鼠模型胃黏膜组织病理学,调节TNF-α和IL-6、IL-8水平可能是其防治胃癌前病变大鼠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丹参酮对DN大鼠炎症因子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参酮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DN模型大鼠随机分成治疗组11例和对照组12例,另选取10只健康大鼠作为健康组,分别予丹参酮、蒸馏水3mL灌胃,1次/d,连续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各组大鼠TGF-β1、IL-6、TNF-α及NF-κB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健康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造模成功;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可明显降低DN大鼠炎症因子水平,延缓糖尿病肾病进程.  相似文献   

12.
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肝郁证造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结合肝郁证造模研究,观察大鼠在癌前病变病证结合造模阶段生物学行为、激素水平、组织病理学的改变,探讨成模规律,健全造模评价指标。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二甲基苯蒽造模组、雌二醇造模组、二甲基苯蒽加夹尾造模组、雌二醇加夹尾造模组,采用二甲基苯蒽灌胃复制乳腺癌癌前病变大鼠模型,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肌注复制乳腺增生大鼠模型,夹尾激惹法复制肝郁证模型。观察各时期大鼠一般情况、5-羟色胺检测、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①病证结合造模两组大鼠与单纯疾病造模两组大鼠比较,一般行为更符合肝郁证特点(P0.01),5-羟色胺检测有显著差异(P0.01);②在组织形态方面,第8周二甲基苯蒽加夹尾造模组癌前病变出现率明显高于二甲基苯蒽造模组(P0.05),第12周二甲基苯蒽加夹尾造模组与二甲基苯蒽造模组癌前病变和肿瘤出现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明显高于雌二醇造模组和雌二醇加夹尾造模组(P0.01)。结论:二甲基苯蒽灌胃加夹尾激惹能成功复制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肝郁证模型。该模型大鼠的一般行为、神经内分泌表现符合中医肝郁证特点。这种病证结合造模方法能缩短癌前病变动物造模时间,提高造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汤对实验性大鼠胃癌前病变癌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化浊解毒汤对胃癌前病变治疗作用机理。方法:将5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胃复春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其余4组造模成功后开始治疗,中药治疗组给化浊解毒汤,西药治疗组给予胃复春,共4周。末次给药后禁食、水24 h,称重,麻醉后处死,测各组大鼠胃黏膜癌基因的阳性表达率。结果: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经治疗后癌基因Bcl-2、c-myc的阳性表达率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药高剂量组与模型组对比,癌基因Bcl-2、c-myc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中药低剂量组与西药组相比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化浊解毒汤通过降低癌基因Bcl-2、c-myc蛋白的阳性表达,从而恢复细胞增殖与凋亡之间的平衡状态,是该方治疗胃癌前病变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欣胃颗粒对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胃黏膜Akt、P-g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的雄性Wistar大鼠120只根据体质量编号,按随机数字表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除空白组外,其他3组均自由饮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采用标准的饲料雷尼替丁喂养,热盐水灌胃,同时配合饥饱失常的复合造模法进行造模。至16周结束,随机抽取模型组大鼠4只做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认模型成功后全部停止造模及干预药物。模型制备成功后随即处死所有大鼠,剖腹取胃,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Akt、P-g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胃黏膜Akt、P-gp的表达较其他各组显著升高,欣胃颗粒可降低Akt、P-g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论欣胃颗粒可通过下调PLGC大鼠模型胃组织Akt、P-g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抗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端粒酶活性角度观察中药胃转安方对胃癌前期病变的阻断作用,探讨中药阻断、逆转胃癌前期病变的机理。方法:应用化学致癌剂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建立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对中药组模型动物从27周开始采用中药胃转安方掺入饲料喂养.于造模后第36周处死全部大鼠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中药组端粒酶活性与模型组及自然恢复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小于0.05)。结论:胃转安方能够抑制胃癌前病变的端粒酶活性.从而阻断了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蒙医催熟疗法对干酵母所致蒙医未成熟热期模型大鼠体温的影响。方法:根据大鼠体重随机分为催熟组、寒药组、模型组、空白组等。除去空白组外的3组大鼠背部皮下注射20%干酵母悬液,建立发热模型,同时催熟组以额尔敦-7汤灌胃给药,寒药组以三味冰片散灌胃给药,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给生理盐水,于给药后每隔30min测1次体温,连续至催熟组大鼠体温正常,同时立即采血、离心血清、检测其炎症因子,从而观察蒙医催熟疗法对发热大鼠的疗效。结果:建立的发热模型大鼠通过不同时间段进入蒙医未成熟热期,催熟组(额尔敦-7组)大鼠率先进入成熟热期、体温也最先回归正常水平,然而催热组大鼠体温正常时寒药组和模型组大鼠尚未退热。结论:对于蒙医未成熟热期,额尔敦-7汤具有解热作用,而直接寒凉性疗法则并无疗效,这与蒙医未成熟热期需用催熟疗法理论相吻合,因而证明蒙医热证治疗原则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对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大鼠hedgehog信号通路的调控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黄芪组、三七组、黄芪三七组、Purmorphamine组、环巴明组及叶酸组,运用MNNG负荷多因素法制备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模型。应用HE染色评价胃黏膜病理损伤,应用Western Blot、RT-PCR和量子点介导的免疫荧光化学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胃组织hedgehog信号通路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PGⅠ/PGⅡ和GAS含量显著降低(P0.01),Shh、Ptch基因及蛋白含量均明显下调(P0.05,P0.01),Smo蛋白表达减弱(P0.01)。与模型组相比,三七组、黄芪三七组及Purmorphamine组PGⅠ/PGⅡ明显升高(P0.01),黄芪组、三七组及黄芪三七组GAS含量显著升高(P0.05)。三七组、黄芪三七组及叶酸组Shh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三七组和Purmorphamine组Ptch蛋白表达增多(P0.05),黄芪组、三七组、黄芪三七组和Purmorphamine组Smo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5,P0.01)。结论益气活血法可激活hedgehog信号通路,对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病变起到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莪术油对乳腺癌癌前病变造模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莪术油治疗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机理.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疾病模型组、三苯氧胺组、康莱特组及莪术油组.采用DMBA诱导乳腺癌癌前病变造模,第10周进行干预治疗,第14周进行病理学、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分析.结果疾病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还原黏度增高(P<0.05),乳房微循环灌注量降低(P<0.05);莪术油组大鼠中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象黏度、还原黏度降到接近空白组水平,微循环灌注量恢复到空白组水乎,与病模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莪术油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康莱特组及三苯氧胺组(P<0.05).结论莪术油可改善乳腺癌癌前病变造模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增加乳房的微循环灌注量,是其治疗和预防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莪术油对乳腺癌癌前病变造模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莪术油治疗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机理。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疾病模型组、三苯氧胺组、康莱特组及莪术油组。采用DMBA诱导乳腺癌癌前病变造模,第10周进行干预治疗,第14周进行病理学、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分析。结果:疾病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还原黏度增高(P〈0.05),乳房微循环灌注量降低(P〈0.05);莪术油组大鼠中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还原黏度降到接近空白组水平,微循环灌注量恢复到空白组水平,与病模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莪术油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康莱特组及三苯氧胺组(P〈0.05)。结论:莪术油可改善乳腺癌癌前病变造模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增加乳房的微循环灌注量,是其治疗和预防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0.
大鼠长期脾虚造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本实验观察以耗气破气和饥饱失常法长期(26周)脾虚造模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脾虚组动物在外观、体重,体温,舌象,细胞免疫功能,血胃泌素,胃动素,胰岛素,血糖,甘油三酯,胃粘膜ALP,ACP,SDH,G-6-PD活性,呼吸频率,消化道排空速率等指标方面基本符合脾虚改变。模型表现较为稳定。从血浆皮质素、T3,皮肤上腺指数看未见“脾虚及肾”改变。从体长、尾长看长期脾虚造模可影响生长发育。本文还讨论了脾虚证“消瘦”的衡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