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太极拳运动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4例稳定期COPD患者分为太极拳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太极拳组在此基础上辅以24式杨式太极拳训练,对照组仍按照往常习惯生活,未给予特殊训练干预。于入选时、干预6周及干预12周后分别抽取各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ml,对其血清中IL-6、IL-8及TNF-α浓度进行测定。 结果对照组患者经干预6周及12周后,其血清中IL-6、IL-8及TNF-α浓度均较入选时无显著变化(P&rt;0.05);太极拳组患者经干预6周后,其血清中IL-6浓度[(248.86±64.18)pg/ml]较入选时无明显变化(P&rt;0.05),而IL-8浓度[(146.25±17.60)pg/ml]及TNF-α浓度[(57.03±12.19)pg/ml]均较入选时明显降低(P<0.05);通过组间比较发现,2组患者上述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太极拳组患者经干预12周后,其血清中IL-6浓度[(220.89±62.25)pg/ml]、IL-8浓度[(138.28±24.86)pg/ml]及TNF-α浓度[(51.44±11.88)pg/ml]均较入选时进一步降低(P<0.05),并且上述指标亦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太极拳锻炼能显著降低稳定期COPD患者血清中IL-6、IL-8及TNF-α浓度,推测太极拳锻炼改善COPD患者病情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中IL-6、IL-8及TNF-α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IL-8及TNF-α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丙臣 《临床医学》2005,25(4):17-18
目的 探讨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采30例COPD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患者血清,应用放射免疫法和液相竞争法分别测血清IL-8及TNF-α水平。结果 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IL-8及TNF-α水平分别为:(1 .9608±2.0304)ng/L、(4 .6170±2 .2745)ng/L;缓解期IL-8及TNF-α水平分别为(1 6648±1 6786)ng/L、(3 8916±2 0820)ng/L;正常对照组IL-8及TNF-α水平分别为:(0. 3738±0 .1448)ng/L,(0 .7056±0. 5223)ng/L,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IL-8 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1),且急性发作期IL-8 及TNF-α水平又高于缓解期(P<0. 05)。结论 IL-8、TNF-α共同参与COPD气道炎症的形成,在COPD形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诱导痰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OPD患者35例为COPD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为健康组,根据有无吸烟史分为无吸烟22例和吸烟18例。2组受试者行肺功能检测,运用诱导痰液方法收集痰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痰液上清中IL-6和IL-8水平变化,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IL-6、IL-8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COPD组诱导痰液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健康组无吸烟者和吸烟者(P0.05或P0.01);痰上清中IL-6、IL-8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无吸烟者和吸烟者(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OPD组诱导痰上清IL-6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期值百分比(FEV1%)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呈负相关(P0.01),IL-8与FEV1%和FEV1/FVC呈负相关(P0.01)。结论 COPD患者气道腔内存在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气道炎症,IL-6和IL-8可能在气道损伤和重塑过程中扮演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睡眠低氧对睡眠相关指标的影响及其与日间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择中度至极重度COPD患者204例,年龄40~75岁,平均(70.41±7.84)岁.按多导睡眠图(PSG)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低氧组和非低氧组,均行血气分析、肺功能和PSG监测.结果 睡眠低氧者95例,低氧率为46.57%.与非低氧组比较,睡眠低氧组日间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0.90±0.04比0.94±0.01)和夜间平均动脉血氧饱和度(MSaO2,0.83±0.08比0.93±0.02)均明显降低(均P<0.01).低氧组和非低氧组间部分睡眠指标如醒觉时间(min:97.86±41.74、76.13±55.15)、醒觉次数(次:31.50±15.69、23.23±19.81)、平均心率(次/min:80.80±12.80、66.21±6.53)以及睡眠结构[(S1+S2)%:(74.36±16.52)%、(67.55±12.62)%,(S3+S4)%:(12.99±12.18)%、(19.35±12.7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占预计值百分比分别与睡眠低氧指标如睡眠中SaO2<0.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T90)、MSaO2、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miniSaO2)存在相关关系,其中PaCO2与之的相关性最强(r1=0.767,r2=-0.758,r3=-0.689,均P<0.01).结论 中度至极重度COPD患者睡眠低氧普遍存在.睡眠低氧组与非低氧组在日间SaO2、夜间SaO2、睡眠监测指标方面存在差异.日间指标与睡眠低氧存在相关,部分可作为预测睡眠低氧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夜间低氧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有报道COPD患者夜间血氧饱和度(SaO2)的最低值及夜间平均SaO2与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相关,夜间SaO2越低,则患者预后越差,且生存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6.
7.
目的通过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的相关性分析,了解瘦素在COPD病情发展过程中的意义。同时通过分析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瘦素与乏氧、二氧化碳潴留、气道阻力的相关性,了解瘦素与COPD加重期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2月因COPD急性加重,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男性患者60例,年龄(68.4±7.8)岁,并排除肿瘤、结缔组织病、肝肾功能障碍、糖尿病等消耗性疾病,且经过呼吸内科10~15 d治疗后均进入稳定期。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的晨起空腹静脉血,离心后取血清,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瘦素及IL-6的水平,分析瘦素和IL-6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性及二者的相关性。并在患者急性加重期时做动脉血气分析和肺通气功能试验,分别做瘦素与PaCO2、PaO2、SaO2、FEV1、FEV1/FVC的相关性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示,差异的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用线性相关分析法(Pearson法)。结果(1)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血清瘦素水平[(4.41±1.18)ng/ml]高于治疗后[(2.53±0.70)ng/ml],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2)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血清IL-6水平[(516.49±81.47)pg/ml]高于治疗后[(317.79±37.47)pg/ml],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3)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时血清瘦素与IL-6呈显著正相关(r=0.598,P<0.001),而经治疗进入稳定期后二者无相关性(r=-0.120,P>0.05);(4)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时血清瘦素与血气分析结果的相关性分析:与二氧化碳分压呈显著正相关(r=0.490,P<0.001),与血氧分压呈显著负相关(r=-0.702,P<0.001),与血氧饱和度呈显著负相关(r=-0.656,P<0.001);(5)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时血清瘦素与肺通气功能结果的相关性分析:与FEV1呈显著负相关(r=-0.620,P<0.001),与FEV1/FVC无相关性(r=-0.210,P>0.05)。结论 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时血清瘦素和IL-6水平较稳定期时均显著升高,且二者有显著相关性,因此瘦素可能成为COPD加重期时的炎性标记物;瘦素与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时的二氧化碳潴留、乏氧、气道阻力均有密切关系,因此瘦素可能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方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检测血清IL-6和粘着斑激酶(FAK)水平的意义。方法 选取COPD患者120例,对照组100例健康人群,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6和FAK水平。结果对照组和COPD各分级组间血尿酸、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891~1.254,均P>0.05),而FAK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51~25.387,均P<0.05)。COPDⅠ~Ⅳ级IL-6水平有升高的趋势,但各分级组间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8~0.145,均P>0.05)。COPDⅠ~Ⅳ级FAK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41~55.612,均P<0.05)。IL-6和FAK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881)。结论 检测血清FAK可反映COPD患者严重程度,且它是呼吸道平滑肌细胞增殖的靶标。  相似文献   

9.
杨凯  贺兼斌 《临床医学》2009,29(2):96-9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干扰素-γ(IFN-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40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及30例健康者的血清IL-8、IFN-γ水平。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IL-8、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稳定期血清IL-8、IFN-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8与IFN-γ共同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反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外周血及痰中白细胞介素(IL)-8、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的变化及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咐试验(ELISA)检测30例患者治疗前后及15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及痰中上述指标的含量。结果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及痰中IL-8、IL-17和TGF-β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0.01),COPD缓解期患者外周血及痰中IL-8、IL-17和TGF-β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外周血及痰中IL-8、IL-17和TGF-β水平均升高,说明COPD患者气道炎症在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始终存在,IL-8、IL-17和TGF-β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和气道阻塞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中IL-8与8-异向前列腺素水平的变化。方法对已确诊为COPD的30例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各15例)及1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呼出气冷凝液(EBC)收集器收集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EBC,EBC中IL-8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HSA)、8-异向前腺素的检测采用酶免疫法(EIA)。同时测定肺功能。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EBC中II,-8的水平为(861.1463±679.4282)ng·L-1,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患者的水平(416.2132±383.9651)ng·L-1(P〈O.05);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EBC中8-异向前列腺素的水平为(6.110±2.325)ng·L-1,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患者的水平(2.980±1.893)ng·L-1(P〈0.05)。COPD患者EBC中IL-8与FEVl%、FEVI±VC呈正相关(卸.396、0.512,均P〈0.01);8一异向前列腺素与FEVl%、FEVlWVC呈负相关(r=-0.39、-0.76,均P〉0.05)。结论EBC的收集过程无创、安全、简便、可行。COPD患者EBC中的IL一8和8一异向前列腺素可作为评价COPD气道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状态和病情严重程度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检测在诊断和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88例AECOPD组和72例正常对照组血清PCT、hs-CRP及IL-6的浓度,并比较以上各指标在AECOPD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AECOPD组治疗前血清PCT、hs-CRP及IL-6水平与AECOPD组治疗后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治疗后血清PCT、hs-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血清IL-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hs-CRP及IL-6在AECOPD患者经有效抗感染治疗后均可发生显著变化,检测血清PCT、hs-CRP及IL-6有助于AECOPD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及痰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91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激素组45例和非激素组46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激素组加用布地奈德吸入治疗。选取体检正常者45例设为对照组,比较3组IL-8、TNF-α水平及肺功能相关指标。结果激素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非激素组的78.26%(P0.05)。激素组与非激素组治疗前后血清IL-8、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预计值、FEV1/用力肺活量(FV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激素组与非激素组血清及痰液中IL-8、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而FEV1/预计值、FEV1/FVC显著升高(P0.01),且激素组改善幅度显著大于非激素组(P0.05或P0.01)。结论吸入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提高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血清及痰液中IL-8、TNF-α水平,减轻炎症状态,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5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设为AECOPD组,50例COPD稳定期患者设为COPD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设为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PCT、CRP、IL-6及TNF-α水平,分析其与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PCT、CRP、IL-6及TNF-α在AECOPD组、COPD组及对照组中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ECOPD组FEV1%及FEV1/FVC均低于COPD组,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高于COPD组(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炎症因子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与SGRQ评分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 AECOPD患者血清炎症标记物水平明显高于病情稳定者,且表达水平与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动态监测此类指标有助于判定病情、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于伴有睡眠呼吸紊乱而无日间低氧血症的COPD患者进行系统的研究,并探讨早期介入家庭氧疗对保护肺功能,改善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无日间低氧的COPD患者进行肺功能及整夜多导睡眠检测(PSG),选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为5~30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接受家庭氧疗,每日吸氧时间〉15h。对两组患者根据病情每1~3个月门诊随诊1次,两年后所有患者复查肺功能、血气分析、睡眠监测及血液生化检查。结果:两年后实验组患者FEV1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实验组FVC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两年后实验组的PaO2、SaO2均有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同时复查PSG发现,实验组患者的AHI较对照组相比虽无明显差异,但对照组患者AHI已呈上升趋势,实验组患者的浅睡眠时间较对照组相比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提早进行家庭氧疗对于无日间低氧的COPD患者可以改善其睡眠紊乱情况,延缓肺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患者血清和诱导痰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2水平,探讨IL-32在CO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6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AECOPD组),60例COPD稳定期患者(COPD稳定期组)及30名健康受试者(健康对照组),分别进行痰细胞计数和分类,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诱导痰中IL-32和IL-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并分析IL-32水平与中性粒细胞、IL-8、肿瘤坏死因子-α及气流阻塞间的相关性。结果 AECOPD组血清及诱导痰中IL-32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和COPD稳定期组(P〈0.05),COPD稳定期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及诱导痰中IL-32水平与IL-8、肿瘤坏死因子-α、中性粒细胞数及比例均呈正相关(P〈0.01),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和pa(O2)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 IL-32参与COPD的炎症过程,此过程与中性粒细胞、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性因子有关。IL-32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COPD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评估测试(COP Dassessment test,CAT)评分与肺功能和6min步行试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CAT(中文版)对170例稳定期COPD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同时测定常规肺功能、支气管扩张试验、6min步行试验。根据CAT评分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分级,同时根据肺功能、支气管扩张试验、6min步行试验进行分级,对结果进行符合度及相关性分析。结果170例COPD患者CAT分值在各级分组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T评分与COPD全球倡议(GOLD)分级、6min步行试验间呈正相关(r=0.339,P=0.000;r=0.334,P=0.000),重度、极重度患者的符合度较高。结论cAT评分与肺功能、6min步行试验相关性低,适用于评价重度、极重度COPD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 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与稳定期气道炎症反应和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25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COPD急性发作期组)、25例COPD稳定期患者(COPD稳定期组)及25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应用肺功能测定仪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0),ELISA法和瑞氏-姬姆萨染色分别检测痰中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以及计数白细胞总数、计算炎症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率。结果 COPD急性发作期组FEV1.0%pred为(39.72±8.3)%,显著低于COPD稳定期组的(59.36±3.37)%和正常对照组的(86.21±6.52)%(均P〈0.01);COPD急性发作期组痰上清液中IL-8和CRP水平分别为(25.39±6.77)ng.L-1、(8.39±3.82)g.L-1,均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组[(6.14±2.26)ng.L-1、(4.67±2.13)g.L-1]和正常对照组[(2.44±0.63)ng.L-1、(0.09±0.21)g.L-1](均P〈0.01)。COPD急性发作期组痰液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分别为(8.7±6.9)×109L-1、(64.3±9.2)%),均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组[(5.2±4.8)×109L-1、(52.9±9.9)%]和正常对照组[(2.3±1.4)×109L-1、(28.6±7.9)%](均P〈0.01)。结论 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气流受限、中性粒细胞以及炎症因子(CRP)和炎症细胞因子(IL-8)等随炎症反应程度的增加而加重,COPD应以控制感染性炎症为首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维生素D与炎性反应和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于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选择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60例,稳定期COPD患者50例,体检健康者40例,分析受试对象年龄、身高、体质量、吸烟情况等一般资料,采用Medisoft肺功能仪测量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呼气峰流速(PE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析各指标的组间差异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患者25(OH)D3水平低于健康者,IL-6、TNF-α水平高于健康者(P0.05)。急性加重期患者25(OH)D3水平低于稳定期患者,IL-6、TNF-α水平高于稳定期患者(P0.05)。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COPD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IL-6、TNF-α呈负相关(P0.05),与FEV1、PEF呈正相关(P0.05)。结论 COPD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且与炎性反应和肺功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