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抑郁性失眠的选穴规律,为临床使用针灸治疗抑郁性失眠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14年针灸治疗抑郁性失眠的临床文献,利用Excel 2007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使用SPSS 23.0及SPSS Modeler18.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57篇,针灸处方103条,描述性分析显示腧穴使用频次最高的前三位依次为百会、神门、印堂,督脉的选用频次最高,腧穴分布在头面颈项部和下肢部最多,所用腧穴中特定穴占79.41%,交会穴列第一;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腧穴间置信度和支持度最高的是三阴交-百会-神门,聚类分析得出7个有效聚类群和4组核心穴对。结论 针灸治疗抑郁性失眠取穴以督脉为主,遵循局部选穴和远部选穴并重的思想,重视使用交会穴;治疗抑郁性失眠的针灸处方组合规律为在主穴百会、印堂、神门、三阴交的基础上结合病机辨证配穴。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复杂网络与数据挖掘分析针灸治疗炎性痛相关病症的处方特点,为临床治疗炎性痛选穴及针灸治疗方法提供依据与思路。方法 检索近10年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F)、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EMbase数据库中针灸治疗炎性痛的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运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利用Gephi 0.9.2 软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共纳入213篇文献,涉及5种炎性痛病症,提取213条针灸处方,涉及145个腧穴,33种针灸术式。关联性最高的穴位配伍分别是内膝眼-犊鼻(膝骨关节炎),肾俞-委中(腰椎间盘突出症),肩髃-肩贞(肩周炎),三阴交-足三里(盆腔炎),足三里-阳陵泉(术后炎性痛)。5种炎性痛处方中通用核心腧穴为足三里、阿是穴、阳陵泉、血海、三阴交,其刺灸方式呈现多样性的特点。结论 针灸治疗炎性痛处方选穴体现了辨证选穴与近部选穴相结合的特点;配穴以循经远部选取特定穴为主;核心腧穴刺灸方式多样。以痛为腧的阿是穴以及具有全身性抗炎镇痛效应的足三里穴可作为多种炎性痛的主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神门-三阴交改善失眠症睡眠质量的穴位配伍效应及神经递质调控机制。方法 将90例失眠症患者以每组30例随机分至神门组、三阴交组、神门-三阴交组。共54例受试者完成PSG监测,其中神门组16例,三阴交组13例,神门-三阴交组15例,与健康组10例进行对照。三组患者分别电针神门、三阴交、神门-三阴交30 min,疏密波,频率5Hz/25Hz,每天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疗程间间隔2天。采用SDRS量表、PSG监测评价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检测血清GABA、5-HT含量揭示神门-三阴交穴位配伍的神经递质调控机制。结果 ①治疗后,三组失眠症患者SDR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神门-三阴交组、三阴交组SDRS评分明显低于神门组(P<0.05)。②完成PSG失眠症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神门组总睡眠时间延长、睡眠潜伏期缩短、睡眠效率提高,血清GABA含量升高(P<0.05);三阴交组总睡眠时间延长、睡眠潜伏期缩短、睡眠效率提高,血清5-HT含量升高(P<0.05);神门-三阴交组总睡眠时间延长、睡眠潜伏期和入睡后清醒时间缩短、睡眠效率提高,血清GABA、5-HT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神门-三阴交组较神门组总睡眠时间延长、睡眠潜伏期缩短、睡眠效率提高(P<0.05),血清GABA、5-HT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神门-三阴交在改善失眠症状、提高睡眠质量方面具有穴位配伍效应优势,三阴交穴发挥主导作用。神门-三阴交可能通过上调血清GABA、5-HT含量发挥穴位配伍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的选穴规律,为临床应用穴位埋线治疗失眠提供依据。方法:以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为资源库,筛选199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有关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的文献,最终纳入文献66篇。应用Excel 2016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应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应用Clementine 12.0软件对主穴的应用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穴位埋线治疗失眠选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为心俞、肾俞、三阴交、脾俞、肝俞。应用频次最高的经脉为膀胱经、胃经。埋线最集中部位为背部和下肢。聚类分析得到的有效聚类为脾俞—三阴交、神门—安眠、丰隆—神庭及气海—厥阴俞。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背俞穴之间关联性较强的腧穴为:肝俞—肾俞;肝俞、心俞—肾俞;肝俞、脾俞—肾俞;肝俞、脾俞、心俞—肾俞。(2)常用穴中关联性较强的腧穴为: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内关、神门—三阴交。(3)背俞穴与常用穴之间关联性较强的穴位组合为:肝俞、三阴交—肾俞;内关、肾俞—三阴交;足三里、内关、心俞—三阴交;肝俞、心俞、三阴交—肾俞。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疗效显著,穴位选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针灸治疗MG可能有一定疗效,但治疗方案不够标准化,且迄今尚无对针灸治疗MG的组方规律的研究。故本文采用数据挖掘等方法以探究目前针灸治疗MG的核心经脉、穴位的选取方案,为针灸治疗MG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Excel 2015版对取穴归经的频次进行统计和计算,使用SPSS 23.0对取穴归经的处方进行加权聚类分析和T检验;利用SPSS Modeler18.0构建Apriori算法对穴位及经脉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 总纳入针灸处方68条。归经分析中阳经的应用频次显著高于阴经(P < 0.01);足三阳经在频次和关联性分析中均占前位;聚类分析得到了4个聚类群。取穴分析中总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为足三里。眼肌型MG和全身型MG的取穴不同,关联规则显示眼肌型的主要穴位配伍是阳白、足三里、攒竹、鱼腰;全身型的主要穴位配伍为足三里、三阴交、合谷、阳陵泉。通过聚类分析,眼肌型和全身型分别得到了4个和3个聚类群。结论 针灸临床治疗MG主要以足三阳经和足三里作为核心经、穴,依据西医分型中医辨证选穴施治。治疗眼肌型MG配合攒竹、阳白、鱼腰等近端取穴,全身型配合三阴交、合谷、阳陵泉等,辨证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取穴规律,以跨学科的研究思路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4)这一大数据挖掘技术作基础,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搜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近30年(198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针灸治疗失眠临床研究文献,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1.4),采用系统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如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穴对分析、社团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对纳入数据从单穴频次、穴对关联、核心处方及结合临床辨证处方等角度进行分析,运用新颖多彩图表对数据进行直观展示。结果:筛选后,纳入文献共191篇,涉及腧穴总数149个,总取穴频次2139次。其中取穴频次前五位的腧穴为三阴交(143次)、神门(139次)、百会(120次)、内关(115次)、太冲(107次)。前五位穴对有神门-三阴交(120次)、内关- 三阴交(98次)、内关- 神门(96次)、百会- 三阴交(96次)、百会- 神门(91次)。主要核心处方为三阴交、神门、百会、内关、太冲、心俞、太溪、足三里、四神聪、脾俞、安眠,次要核心处方为丰隆、肾俞、印堂、肝俞、胆俞、风池、中脘、神庭、照海、大陵、行间等。结论: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4)分析数据,以图表展示出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取穴规律,可指导临床实践应用,但请结合临床具体情况临证加减。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探索运用经络理论在调节失眠患者神经递质方面的辨治规律。 方法:检索 2003 年 1 月至 2023 年 5 月期间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等数据库中关于 以经络理论辨证论治失眠患者后,针对改善失眠患者神经递质变化的相关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取穴处方,对高频穴 位进行频次分析,并进行归经,关联分析及聚类分析,对所涉及的经络进行网络可视化分析。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文 献 41 篇,其中穴位处方 41 首。涉及穴位 54 个,其中使用频次≥ 3 次的穴位 27 个,共涉及 12 条经脉。使用频次最 高的穴位为百会,穴位归经后使用频次最高的经络为督脉;关联分析显示高频使用穴位关联程度较高的穴位为照海、 百会、神门、三阴交,高频使用经络之间的关联度最高的为足厥阴肝经 → 足太阳膀胱经,相关性较好的经络为足厥 阴肝经、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高频穴位聚类可得到核心取穴组合 7 个。 结论:经络理 论辨治失眠患者,核心穴位处方为百会、神门、三阴交,治疗以督脉上穴位相关性最强,通过不同的穴位处方组合, 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递质,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临床上针刺治疗失眠的选穴规律,分析其处方核心配伍。方法:检索2014年—2018年期间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发表的有关针刺治疗失眠的文献,于EpiData3. 1数据库中录入符合标准的文献,运用SPSS Modeler 18. 0、SPSS20. 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运用Gephi0. 9. 2软件进行复杂网络结构分析。结果:神门、百会、三阴交为临床治疗失眠时选用频次最高的3个腧穴;相关性最高的腧穴为神门-三阴交、神门-百会、神门-四神聪;占用频次较高的经脉依次是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经外奇穴。结论:针刺治疗失眠多选用督脉穴,多选取五输穴、原穴、八脉交会穴和背俞穴,百会、神门、三阴交、内关、四神聪、安眠为其核心腧穴,神门-三阴交、神门-百会、神门-四神聪为常用腧穴配伍。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探究基于数据挖掘的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外感发热的选穴规律。 方法:2019 年 7 月至 2019 年 12 月采 用 Excel 2019 建立刺络放血数据仓库模型,随后下载、筛选已建数据库中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外感发热的文献资料,以及所 需信息的录入,借助建立的刺络放血数据库平台,对其进行数据挖掘。 结果:纳入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外感发热的文献共计 63 篇,其中刺络放血针具三棱针使用频次最高,刺络放血刺法使用频次最高的为点刺;刺络放血治疗未配合拔罐的研究 占比 80 %;采用刺络放血配合疗法的有 46 项,占比 73 %,其中以拔罐使用频次最高。 结论: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外感发热 以三棱针点刺治疗为主,且部分研究常配合其他疗法以明显提升治疗效果,但配合拔罐治疗临床应用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背俞穴皮肤针叩刺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1例失眠症患者,给予针刺(百会、太阳、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留针30 min,1 d 1次;联合背俞穴皮肤针叩刺,2 d 1次,1周3次。以1周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 d,治疗4~6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临床治愈23例,显效15例,好转21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72%。结论:针刺联合背俞穴皮肤针叩刺治疗失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灸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主穴取百会、神门、三阴交.配穴取印堂、安眠、中脉、照海、内关、厥阴俞、心俞、脾俞、胃俞、胆俞.采用针刺配合灸法治疗,主穴用艾条悬灸,配穴常规针刺;对照组主穴取百会、神门、三阴交、印堂、安眠、申脉、照海.配穴取厥阴俞、心俞、脾俞、胃俞、胆俞.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从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改变、疗效、疗程三方面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在睡眠质量指数(PSQI)改变、疗效、疗程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针刺配合灸法治疗失眠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取百会,四神聪,巨阙和双侧内关为主穴,并根据辨证加减穴位,肝郁脾虚加双侧支沟,足三里,阳陵泉和太冲;肝血郁滞加双侧合谷,血海,三阴交及太冲;心脾两虚加双侧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和太白;脾肾阳虚加双侧三阴交,太白,太溪及关元,关元用灸法,余穴用针法,治疗抑郁症患者63例,临床痊愈21例,显效18例,好转20例,无效4例.治疗最长者45次,最短13次,平均治疗26次.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讨针灸与中药并用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方法将98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采用头皮针、电针(百会、神庭、太冲、内关、关元、足三里、三阴交)配中药逍遥散加味.对照组46例,采用中药逍遥散加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灸配合中药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16.
朱兆洪  丁柱 《中国针灸》2008,28(7):545-548
Review and summarize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since 1994 on treatment of anxiety neurosis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so as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standard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reatment program. It is indicated that Baihui (GV 20), Neiguan (PC 6), Shenmen (HT 7), Sanyinjiao (SP 6), Yintang (EX-HN 3), etc. were the most commonly selected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anxiety neurosis.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reatment of anxiety neurosis stresses the special function of acupoints in acupoint selection, reflecting the therapeutic characteristics of "treatment based on the brain" and "treatment based on the heart" for mental disorders, and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TCM Zang- and Fu-organs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n treatment of anxiety neurosis.  相似文献   

17.
针灸治疗失眠处方取穴规律现代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莉  孙丽丽  王欣  张丰聪 《中医杂志》2012,53(12):1051-1054
目的 总结现代文献针灸治疗失眠处方取穴规律.方法 采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对1979-2011年中国知网(CNKI)中有关针灸治疗失眠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运用频数、百分数对针灸治疗失眠常用穴位、所用穴的十四经分布及在人体各部位的分布情况、特定穴应用情况及处方用穴特点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纳入文献192篇,用穴112个.常用穴位为神门、三阴交、百会、足三里、太冲;使用穴位数较多的经脉主要有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任脉、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分部取穴主要以头颈部和下肢为主;特定穴选用最多的是五输穴,其次是原穴和背俞穴;以多穴处方为主,双穴处方的选穴以特定穴为主,并注重头部选穴.结论 现代针灸治疗失眠取穴注重循经取穴及特定穴的选用,取穴部位多集中在头颈部和下肢,并结合中医理论辨证取穴.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make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dementia recorded in 93 ancient books. The statistics show that the common acupoints are Shenmen (HT 7), Shaoshang (LU 11), Dazhong (KI 4), Yinbai (SP 1), Houxi (SI 3), Xinshu (BL 15), Yongquan (KI 1), Jiuwei (CV 15) and Baihui (GV 20); the common meridians are the Heart Meridian, Bladder Meridian and Kidney Meridian; the common areas are palm, medial side of leg, upper back and head; the acupoints of the heart meridian are frequently used, especially those in the distal end; heavy moxibustion functions to open orifices and needling to regulate qi. Translator: XIAO Yuan-chun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基于临床文献挖掘、分析针灸治疗失眠的穴位配伍规律,总结针灸治疗失眠的核心处方。方法检索1997~2015年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收录的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文献,将其中的辨证分型、穴位处方等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中的穴位配伍规律。结果 1共纳入86篇文献、237首穴位处方,涉及10个证型,其中以心脾两虚证(21.9%)和肝郁化火证(21.5%)最为多见;2使用频次较高的穴位依次为神门(80.6%)、百会(68.8%)、三阴交(61.2%)、四神聪(56.5%)、内关(54.0%)等;3设定置信度为0.8、支持度为47,得到23组穴位;4设置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得到核心处方7首。结论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是一种挖掘和分析针灸选穴配伍规律的重要辅助工具,本研究得到的穴位配伍规律和核心处方可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Related to treatment of senile dementia, 53 articles conformed the statistical demand were analyzed, finding commonly used methods are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acupoint-injection, electro-acupuncture, ocular-acupuncture, scalp-acupuncture, digital-acupuncture and acupuncture plus other therapies, key treatment principle is opening orifice and invigorating brain, frequent selected acupoints are Baihui (GV 20), Zusanli (ST 36), Fengchi (GB 20), Fenglong (ST 40), Neiguan (PC 6), Shuigou (GV 26), etc;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s 89.62%. Author: HUANG Qin-feng (1951-), female, associate profess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